鸡西酸汤子是什么东西,鸡西酸汤子是什么东西做成的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9
鸡西酸汤子致8人死亡,这些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中国新闻网

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安全,请格外注意!

你知道吗?除了造成黑龙江鸡西8人中毒死亡的久放玉米面酸汤子,食用久泡的 *** 、假沸的生豆浆等食物,也很可能会导致中毒死亡!还有哪些常见食材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又该如何急救呢?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安全,一图了解↓↓↓

制图:雷宇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致命 *** ,可能就在你家餐桌上

10月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去世。国家卫健委随后发布提示称,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酵米面(酸汤子就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世界有6亿人因食用受污染的食品而患病,我们每天司空见惯的食物每年要夺走约42万人的生命,含有有害细菌、 *** 、寄生虫或化学物质的不安全食品可导致从腹泻到癌症等200多种疾病。

饮食起居,任何人都面临着食物中毒的风险。相关研究显示,2006年-2017年12年间,中国 *** 地区每年平均发生295起食品中毒事件,造成 *** 77人中毒,158人死亡。

轻则发烧腹泻,重则危及生命,美食佳肴,摇身一变成了穿肠毒 *** 。

家是“最危险”的地方。2006年-2015年10年间,全国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占事件总数的42%以上, *** 占总 *** 的84%,病死率(5.8%)也远高于其他场所。

近几年,因食用家庭自制食品而中毒的报道屡见报端。蘑菇、木耳、豆制品等常见的食物,都曾出现在部分地区食品监管部门针对家庭自制食品的警示公告里。

集体食堂是一个影响范围更广的就餐场所。2006年-2015年,三成以上食物中毒的人都是因为吃了食堂的东西。不过,集体食堂食物中毒的病死率较低,仅为0.1%,处于平均水平以下。

生产加工是最危险的环节,2002-2016年我国发生在单位食堂食物中毒中,40%以上都是在这个环节出了错;除不明环节外,因误食误用、多环节、交叉污染和存储不当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比较多。

气温高的那几个月,相对更危险一些。据统计,第三季度是全国食物中毒报告起数、中毒人数、 *** 最多的季度,2009年-2015年间上述数据分别占全年总数的41.50%、39.63%、43.93%,其次是第二季度,之一季度更低。

以2017年数据为例分析可以发现,5月到9月,包括细菌 *** 食物中毒和真菌 *** 食物中毒在内的微生物中毒增高,是食物中毒事件增高的主要原因。

据媒体此前统计,自今年9月以来,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中学、大学相继爆出多起诺如 *** 感染事件,累计感染人数甚至超过了当月新增确诊的 *** 确诊病例的数量。

此外,12月和6月是植物 *** 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月份,化学 *** 食物中毒事件和动物 *** 食物中毒事件则没有明显的季节 *** 。

每种食物似乎都有可能让你中招,危险有时就这样藏在了你的碗里。

毒蕈(xùn,蘑菇),无疑是更具风险 *** 的食物。仅2017年一年,全国就发生了90起毒蕈中毒事件,占到全部食物中毒事件的四分之一以上。据相关研究,云南、广西、四川、贵州是毒蕈中毒高发省份,这之中96%以上都是因为误食中毒。

野生毒蘑菇的威力已经是一种 *** ,看不见的微生物中毒才更让人难以察觉。沙门菌、副溶血弧菌、 *** 菌……光看名字就已经让人头疼了。开篇提到的酸汤子中毒事件,就属于微生物类食物中毒, *** 过程中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的米酵菌酸是罪魁祸首。

这类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需长时间发酵或浸泡的食物最容易致病。而且,米酵菌酸的毒 *** 极强,高温煮沸不能 *** 毒 *** ,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 *** 物,病死率达50%以上。

此外,肉类及肉制品也是需要多加注意的食物。2017年,全国有1343人因为“吃肉”中毒,其中接近一半的中毒事件都是由于食品污染及变质引起的。

具体来看,常见的食物中毒因素有很多。如果你吃了未煮透的肉类食品,就可能会面临沙门菌中毒的风险;如果你吃了没有低温保存的剩菜剩饭,或是卤味、咸菜吃多了,就可能会面临亚硝酸盐中毒的风险;如果你吃了没煮熟的四季豆,可能就会因为其中含有的凝集素、皂素和胰蛋白酶等物质而中毒。

是的,没有什么方式能够完全避免食物中毒,但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规范 *** 作等方式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能够保持食材储运过程不受污染、食材烹饪环境的清洁,坚持把动物类食品煮熟煮透、把瓜果蔬菜洗净,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尽量避免食用不熟悉的动植物,那么防止“病从口入”也没那么难。

数据新闻编辑 李媛

新媒体设计 甲晨晨

校对 王心

痛心!“酸汤子”致9人死亡

记者20日从国家卫生健康 *** 会了解到,黑龙江鸡东县一家庭聚餐致9人死亡的原因是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国家卫健委建议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至此,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当天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治疗抢救。10月10日,经抢救无效造成7人陆续死亡。12日,中毒事件 *** 升至8人。19日,最后一名伤者离世。

据了解,“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在此次聚餐食用之前,因为冰箱里无处存放,被放置在了家中阴凉处。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经检测,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温煮沸不能 *** 毒 *** ,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 *** 物,病死率达50%以上。

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

国家卫健委的提示特别提醒,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但为保证生命安全,更好的预防措施是不 *** 、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

科普

为什么“酸汤子”会引发米酵菌酸中毒?

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时因食用“酸汤子”发生食物中毒,至19日中午,中毒的9人全部死亡。

黑龙江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消息证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什么是椰毒假单胞菌?“椰毒假单胞”最早是荷兰科学家在印尼爪哇岛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发现的,那种食物叫“tempe *** krek”,是以大豆和椰子粉发酵 *** 的,这就是“椰毒”的来源。

这种细菌本身并不致命,但它能产生两种致命 *** ,分别叫“米酵菌酸”和“毒黄素”,这两种 *** 才比较致命,一旦发生中毒,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12小时,最长可以达3天。

米酵菌酸作用的靶 *** 是肝、脑、肾等主要实质 *** 脏器。因此,中毒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消化 *** 、泌尿 *** 和神经 *** 的损伤,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等;重症病人多呈肝 *** , 中枢神经 *** ,并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而且,它还没有特效 *** ,中毒病例的死亡率高达50%!最可怕的一点是,这种 *** 非常耐热,就算做熟了吃, *** 还是没法完全去掉,依然会使人中毒。

为何“酸汤子”会发生椰毒假单胞菌中毒?

椰毒假单胞菌在土壤中广泛存在,如果食品加工场所卫生条件差,就可能使食品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这种细菌的生长和产毒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所以由其导致的中毒多发于夏秋季节。

“酸汤子”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是用玉米等谷物加水浸泡,然后发酵做成。但是在 *** 过程中,如果杀菌不彻底,就很容易被杂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就是一种。

哪些食物容易被污染?

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从而引发中毒。

容易被污染而导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三类:谷类发酵制品(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吊浆粑、糍粑、醋凉粉等);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变质木耳、银耳。

牢记这几点,远离米酵菌酸

不要 *** 、食用酸汤子等发酵面米食品;不食用浸泡过夜的 *** ;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选择低温干燥、通风的环境储存食物,避免阳光直射;发霉食品及时处理掉,绝不可冲洗或去除霉变部分后继续食用。

这些食品有风险也应警惕

没熟的豆角 食用加热不充分的豆角、扁豆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豆角、扁豆含有植物红细胞凝集素,必须充分受热方能灭活。

醉虾、醉蟹 可造成寄生虫感染,引起癫痫、失语等神经 *** 症状;不提倡生食醉虾醉蟹。酒并不能有效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红心的甘蔗 霉变甘蔗中含有的3-硝基丙酸属于神经 *** ,如中毒严重,即使抢救过来,神经 *** 也会受到不可逆的损伤。

溏心蛋 溏心蛋的蛋黄未全熟,而鸡蛋中可能有沙门氏菌,食用后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如果鸡蛋生产过程中没有被细菌污染,溏心蛋食用风险不大,但从安全角度讲,鸡蛋煮熟灭菌才最放心。

太亮的瓜子 为提高卖相,有的不法商贩用滑石粉对瓜子进行抛光;滑石粉具有慢 *** 毒 *** ,长期食用对肺功能影响大。

自酿葡萄酒 葡萄酒自酿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会产生甲醇等有害的副产物;尽量选择正规商场 *** 的葡萄酒,自酿葡萄酒应选择酿酒用葡萄,并控制好发酵温度。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健康中国、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报道

来源: 武汉晚报

鸡西一家聚餐吃酸汤子致7死, *** *** 超标还是米酵菌酸中毒?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一家庭9人在十一长假期间聚餐后出现中毒症状,目前已致7人死亡。

据央视报道,鸡西市委宣传部的初步调查结果是,这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而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疑似该食材 *** *** 超标引发食物中毒。

不过,新京报记者注意到,网上目前对此事也出现了 *** ,有多位食品安全专家发文称根据酸汤子的特 *** 推测,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

*** *** 有极强的致毒 ***

据了解,中毒家庭在聚餐期间食用的自制酸汤子,是一种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口感细腻爽滑。

根据央视报道,鸡西市委宣传部公布的初步调查是,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经医院化验检测,食物中 *** *** 严重超标,初步判定为 *** *** 中毒。截至目前,7名患者经救治无效死亡,2人仍在抢救中。

公开资料显示, *** *** 是 *** 菌的代谢产物,其滋生的温度为28℃-38℃,喜潮湿,一般情况下肉眼看不见,毒 *** 为极毒,比 *** 蛇、金环蛇的毒汁还要毒,比人们熟知的 *** *** *** 要强10倍,比 *** *** 1605、1059的毒 *** 强28~33倍。在1993年,该物质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此前曾在科普文章表示, *** *** 是一种毒 *** 极强的 *** 物质,对人及动物肝脏组织有 *** 作用,具有极强的毒 *** 和致畸致癌作用。 *** *** 主要存在于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中,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等食物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像平时吃的花生、玉米、用的花生油、家庭自制的花生酱中都很容易被 *** *** 污染。

专家称或为米酵菌酸中毒

目前根据媒体报道显示初步调查为 *** *** 超标疑似引起中毒。不过,对于此事,有食品安全专家发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中毒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

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科学松鼠会成员、科普工作者云无心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 *** 含量高时会有明显的苦味,自制食物即便超标一般也难以到致死剂量。他认为 *** *** 致死的可能 *** 不大。

云无心进一步解释称,酸汤子是一种发酵玉米制品,猜测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的可能 *** 很大。“发酵米面制品导致米酵菌酸中毒并不少见,今年8月广东还发布过慎防米酵菌酸中毒的消费警示”。

“米酵菌酸是一种脂肪酸,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该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常见于生湿米面制品(尤其是发酵产品)以及木耳银耳泡发中,在适宜条件下易产生米酵菌酸 *** 。该 *** 很顽强,常规烹饪不能杀灭,而该 *** 引发的急 *** 中毒,潜伏期短则30分钟,长到12小时,极少数情况1到2天。”云无心表示。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在10月11日发表的文章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钟凯表示, *** *** 现在几乎不可能引起人的急 *** 中毒,因为那需要很严重的霉变,只在几十年前粮食困难时期出现过。“听到‘酸汤子’就应该从可能 *** 更大的‘米酵菌酸’排查。在尚不明确的情况下,也应该按米酵菌酸中毒来救治。”

公开资料显示,米酵菌酸中毒最早于1930年代在印尼发现,在中国和东南亚导致过多起食物中毒事故。米酵菌酸中毒一般的发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无力等,严重会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烦躁不安、惊厥、抽搐等情况,最严重的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今年8月,广东省曾发布消费者警示指出:由于湿米粉、泡发的银耳木耳等食品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 *** 。所以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银耳和木耳是高风险食品,要谨慎对待。

为进一步了解该事件进展,10月11日,新京报记者致 *** 西市 *** 及鸡东县 *** 。鸡东县 *** 秘书室工作人员称,此事县 *** 不负责回答,可联系宣传部。目前鸡东县宣传部暂无人接听。

此外,新京报记者查询了鸡西市 *** 、鸡东县 *** 网站、鸡西融媒中心微信公众号,均暂未公布对此事的调查结果等信息。

新京报记者 刘欢 *** 来源 电商截图

编辑 祝凤岚 校对 ***

鸡西酸汤子致8人死亡,这些也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你知道吗?除了造成黑龙江鸡西8人中毒死亡的久放玉米面酸汤子,食用久泡的 *** 、假沸的生豆浆等食物,也很可能会导致中毒死亡!还有哪些常见食材容易引起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又该如何急救呢?为了家人和朋友的健康安全,一图了解↓↓↓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制图:雷宇竺

编辑:刘立琨

*** 反弹,海外中餐业还撑得住吗?

潮汕,原来你是这样的侨乡!

深V反弹!创新高!中国进出口上演“名场面”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 *** 升至8人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引发中毒造成7人死亡的事件。12日,记者获悉,此前在牡丹江市红旗医院救治的62岁的李女士于11日晚不幸去世。这起中毒事故 *** 升至8人。

据了解,10月5日早上,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已造成8人抢救无效身亡。目前,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李某还在抢救中。

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成的一种粗面条,当地称之为酸汤子。

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经当地 *** 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排除人为投毒可能。

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来源:央视新闻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去世,这类食物要慎吃

根据19日的新闻通报,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去世

事情还要回到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一家庭聚餐中,9人食用了“酸汤子”,随后相继出现身体不适,并送往医院抢救,7人死亡,2人继续接受治疗。12日,其中一在牡丹江医院治疗的 *** 患者去世。19日,也就是昨天,最后一名 *** 者去世。

至此,“酸汤子”中毒事件中9名中毒者已全部死亡。


酸汤子引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现已查明中毒原因是使用了被致病菌污染的酸汤子。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某种面条。而这次中毒事件中, *** 面条相关食材放在冰箱冷冻已经至少一年,因为长时间存放而产生了米酵菌酸。

长时间发酵的酵米面类食品,要慎吃。

夏秋季节 *** 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高温杀不死,高温煮沸不能 *** 其毒 *** ;中毒后也没有特效 *** ,病死率高达50%以上。

2010年至今,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84人中毒,37人死亡。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北方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南方的发酵后 *** 的汤圆、吊浆粑、河粉等最容易致病。


米酵菌酸过往的作恶史


2014年7月,云南省文山市发生一起20人中毒事件,其中6人死亡,中毒者表现为发病急,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乏力、意识不清、 *** 等,中毒食物为汤圆(吊浆粑),对剩余吊浆粑(干粉)、生汤圆和熟汤圆以及 *** 剩余的吊浆粑等4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4份样品均检出米酵菌酸。

2018年7月29日,浙江金华有一家三口进食了浸泡2天的 *** 出现中毒症状,其中一7岁女童出现多脏器衰竭。疾控部门从中毒患者的血液中检测到米酵菌酸,在剩余的干木耳中未检测出米酵菌酸。

2019年和2020年广东省也有发生米酵菌酸中毒事件,而且均有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常温下存放较长时间的河粉、粿条或泡发时间过长的木耳。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除了酸汤子,从南到北的食谱都有米酵菌酸的身影。常见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淀粉类制品,以及变质银耳和木耳容易产生米酵菌酸。

酸汤子、河粉、肠粉、米粉、汤圆、糍粑等,本身食物没问题,但在 *** 或存放时被沾染上产生米酵菌酸的椰毒假单胞菌。

之一点,在选购和贮存时要注意看保质期,以及贮存时长。超过保质期则不要购买、不要食用。建议购买新鲜的、生产日期近的食材。购买食物时尽量选择小包装,不囤积食物。在家自制发酵类食品是,也要观察有无霉变、色泽有无改变。如发现食品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切记不能食用。发霉的食物,绝对不可以冲洗或去除霉变的部分后继续食用。

第二个,食用注意事项。

1.木耳或银耳:

(1)要先清洗干净后再用干净的水和容器泡发或烹饪,一次量不要太大,泡发后及时食用。(2)购买新鲜木耳时,要仔细挑选,如有发粘、流水、异味,千万不能吃。

(3)不食用变质、发霉的木耳和银耳。建议大家不要吃在水中浸泡超过8小时的 *** ,以防中毒。

2.自制发酵食品:

(1)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大米等原料。

(2)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使用前闻一下有无异味。研磨的各种谷物粉贮藏时要通风防潮,防止霉变。

(3)鉴于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容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救治 *** 物,病死率高,建议谨慎食用此类食品,少在家自制发酵类食品。

3.建议尽快食用,如暂不食用或有剩余应放冰箱贮存,但建议不要超过24小时。

万一发生中毒怎么办?米酵菌酸发病急,半小时后就可以出现症状,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如果食用了可疑食品,必须迅速就医。吃了同样食物的人,不管有没有症状,也应一起去医院检查。发现早,还能及时催吐、洗胃、清肠。中毒后的时间非常宝贵,可能晚半个小时治疗,一条生命就没了。


个人介绍:双剑博 医学博士,外科医生,普外科副主任。擅长甲状腺结节消融,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消融手术, *** 微创,高危部位肝脏肿瘤消融,腹部疾病,腹腔镜疝修补,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关注@微创外科双5,欢迎大家把关心的话题写在评论区,我会作为后续选题,希望创作出更多大家喜欢的内容。如果您或身边亲友有健康疾病困扰,我会为您提供具体、专业的指导意见。

“酸汤子”致死背后:米酵菌酸中毒无特效 *** ,病死率四成以上

澎湃新闻记者 朱雷 林珏瑶

针对“黑龙江一起家庭聚餐食用‘酸汤子’致多人死亡”一事,10月13日,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称,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一家庭聚餐引发9人“酸汤子”中毒事件,目前事件已造成8人死亡。

黑龙江“酸汤子”事件并非今年以来之一起因食用米酵菌酸中毒死亡事件。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28日中午,广东惠来县神泉镇11位顾客在“石头肠粉店”食用河粉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一人经医治无效死亡。8月3日,惠来县卫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省疾控专家初步确定事件由米酵菌酸中毒引起。

澎湃新闻检索发现,原国家 *** 曾于1996年10月发布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文件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主要中毒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糯米、小米、高粱米和马铃薯粉等)制品。

此类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食品因潮湿、阴雨天气,贮存不当变质。中毒与进食量多少有关,未食用者不发病。此病发病急,潜伏期多数为2到24小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一般无发热。

原国家卫生 *** 办公厅2014发布的一份《关于加强夏秋季食源 *** 疾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显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是我国学者于1977年发现的一种高致死 *** 的食源 *** 致病菌。该菌产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严重的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米酵菌酸是一种小分子脂肪酸,耐热 *** 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此类中毒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如吊浆粑、酵米面等,它们的 *** 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过程中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就容易引起中毒。

该通知介绍,2014年6月,我国南方地区发生1起因进食家庭自制发酵米面制品“吊浆粑”引起的严重食源 *** 疾病事件,造成20人中毒,6人死亡。经当地疾控机构调查,确定该事件为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导致。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过食源 *** 疾病暴发报告 *** 共收到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发的中毒事件报告5起,患病人数47人,其中死亡16人,中毒食品主要是家庭自制发酵面米制品。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我国由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引起的中毒事件已较少见,但在依然保持传统饮食习惯的地区仍时有发生,由于对米酵菌酸无特效解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该通知曾提示:

1.鉴于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容易引发米酵菌酸中毒,且中毒后无特效救治 *** 物,病死率高,建议谨慎 *** 和食用此类食品。

2.如一定要 *** 发酵米面食品,务必注意勤换水,保持卫生,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如发现食品出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切记不能食用。

3.食用发酵米面食品后,一旦发生身体不适,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早就近就医。

4.如发生中毒,应对患者及时催吐、洗胃、清肠,并根据症状的轻重予以对症治疗。吃过相同食品但未发病的人,也应尽早催吐、洗胃、清肠。

责任编辑:崔烜

校对:丁晓

*** 升至8人!鸡西"酸汤子"致毒并非 *** *** !祸因是......

鸡西"酸汤子"中毒致死事件 *** 大白,实则米酵菌酸引发!此物为何物?导致的食物中毒有哪些特点及表现?看看下面的内容~

截至10月12日,黑龙江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中 *** 已上升至8人。

事件回放

10月5日早上,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某家庭聚餐时,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酸汤子,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汤子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

*** 来源:中新网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何为椰酵假单胞菌?

椰酵假单胞菌是谷物发酵品、变质银耳及薯类制品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该菌产生的 *** 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 *** 代谢产物。

椰酵假单胞菌适合生长的温度为37℃,适产毒的温度为26℃,这种 *** 耐热 *** 很强,在120℃下1小时也不会被完全 *** 。

人或动物摄入了这种 *** 可导致比较严重的食物中毒,平均死亡率达 41.80%,个别中毒事件中死亡率高达100%。

近几十年来,椰酵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持续发生。

案例回顾

1977 年黑龙江从臭米面食品中发现椰酵假单胞菌,证实该菌产生的 *** 米酵菌酸是引起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毒 *** 代谢产物。

2013 年云南省红河州发生过吊浆粑引起的 *** *** 的食物中毒事件,死亡 5 人。

2014 年云南省文山州发生一起由汤圆引起的食物中毒,死亡 6 人。

2018年10月,在广东河源打工的一家3口一次 *** 购买了大量河粉囤着吃,小女儿在吃了河粉后更先出现身体不适症状,送医后,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次日,夫妻俩也出现头晕、呕吐等类似症状,最终妻子死亡。导致病人中毒的最直接原因也是米酵菌酸 *** 。

2019年8月28日,深圳宝安一名40多岁的女 *** ,于凌晨突然呕吐、腹泻,持续2日未见好转,送医后,检查发现其肝、肾、心脏功能均已严重受损,疾控中心从该名患者的血液样本和家中的食物样本中检测到了米酵菌酸 ***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到,患者发病前的晚餐食用了泡发过3天的木耳。

椰毒假单胞菌食物中毒常见哪些食物?

谷物类发酵制品:臭米面、发酵玉米面、玉米淀粉、吊浆粑、糯玉米汤圆粉、发酵糯小米等;

变质银耳、木耳;

薯类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

中毒有哪些特点?

多发季节:夏秋季

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潜伏期长达1-2天。

主要症状: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腹泻;严重者有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惊厥、抽搐、烦燥不安、意识不清、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症状。

如何预防,避免中毒?

为预防米酵菌酸 *** 中毒,专家提醒,消费者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 *** 状和保质期。

家庭 *** 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 *** 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 *** 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救治,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 范璐,栾杰.云南省一例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事件调查分析.食 品 安 全 质 量 检 测 学 报,2019,10(23):8098-8100.

<2> 伍霞.警惕 隐匿于美食中的 *** .家庭生活指南,2020,01:37.

封面图由璧山区人民医院胡悦建提供,图文无关

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唯一 *** 者去世,这些食物“门道”要厘清

10月19日中午,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最后一名伤者,经多日救治无效,不幸去世。黑龙江鸡西“酸汤子”中毒事件的9名中毒者全部死亡。

日前,黑龙江鸡西居民王某某及亲属九人在家中聚餐,食用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引发细菌 *** 食物中毒的事件引起关注。

根据黑龙江省卫生健康 *** 会发布的信息,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 *** 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何谓米酵菌酸?食客又该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细究之下,食品里的门道可真不少。

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虽然名为“酸”,其实是一种脂肪类物质。20世纪30年代被首次提取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首次从酵米面中毒样品中分离出米酵菌酸。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会在食物中大量生长繁殖。

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如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等。

米酵菌酸主要有以下特 *** :

1、毒 *** 强,进食之后即可中毒,对 *** 的肝、肾、心、脑等重要 *** 均能产生严重损害;

2、病死率高,目前对于米酵菌酸中毒尚无特效戒毒 *** 物,一旦中毒,病死率可达40%;

3、耐高温,即使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 *** 其毒 *** 。

米酵菌酸中毒会有哪些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长达1至2天,并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样物)。轻者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

生活中如何避免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鸡西酸汤子是什么东西,鸡西酸汤子是什么东西做成的-第1张图片-

1、学会选购安全食物:

要选择购买正规渠道的食物;

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特别是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

留意木耳和银耳等容易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品 *** 状,发现受潮变质或一旦发现其泡发后有不成形、发黏、软、无弹 *** 、甚至有异味时,坚决不食用。

2、家庭 *** 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及时食用:

在自制食品时,一定要保证玉米、高粱、马铃薯及甘薯等原料安全无霉;

*** 完成后的食物及时进行后期的晒干或烘干处理;

贮存室要通风、防潮,切不可与土壤直接接触。

目前,对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米酵菌酸 *** 造成的中毒,没有针对 *** 的解毒剂。所以,一旦中毒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马上报告当地 *** 门,组织抢救。

凡是吃过同批食物的人员,无论发病与否,一律尽快催吐或洗胃清肠,以减少 *** 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保护受损脏器,降低死亡率。

其他食物中毒也需引起注意:

1、霉变甘蔗中毒

食用了保存不当而霉变的甘蔗所引起的急 *** 食物中毒。可从霉变甘蔗中分离出的产毒真菌为甘蔗节菱孢霉。它是一种神经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 *** 。

不吃霉变甘蔗是预防霉变甘蔗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甘蔗必须于成熟后收割,收割后注意防冻,防真菌污染繁殖。贮存期不可过长,并定期对甘蔗进行感官检查,严禁变质的霉变甘蔗 *** 。

2、发芽马铃薯中毒

发芽马铃薯含有龙葵素,可引起咽部瘙痒、发干、胃部烧灼、恶心、呕吐、腹疼、腹泻、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

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马铃薯贮存干燥阴凉处,食用前挖去芽眼、削皮,烹调时加醋。

3、四季豆中毒

食用加热不充分四季豆(扁豆)会出现腹泻等中毒症状,主要是由于四季豆中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引起的。为防止中毒的发生,豆角烹调时应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生绿色。

4、鲜黄花菜中毒

由于鲜黄花菜含有类秋水仙碱,直接食用可以引起,呕吐、腹泻、头晕、头疼、口渴。为防止中毒的发生,鲜黄花菜须先用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后弃水,炒煮后食用。

需要注意的隔夜菜

隔夜菜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虽然人们偶尔吃一次的量并不会超标,但是经常吃还是不利于健康。尤其以下几种隔夜菜更要注意:

1、隔夜的绿叶蔬菜:不仅营养价值已 *** ,还会产生致病的亚硝酸盐。储藏在蔬菜中的亚硝酸盐生成量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增多,即使加热也不能去除。

2、没有熟透的鸡蛋:鸡蛋如果没有完全熟透,在保存不当的情形下,容易受细菌污染,细菌大量繁殖,食用后易引起肠胃不适。

3、汤:剩汤如果长时间盛在铝锅、铁锅内,会析出对 *** 有害的物质,且容易滋生细菌。更好的保存 *** 是汤底不要放盐之类的调味料,煮好汤用干净的勺子舀出当天要喝的,喝不完的,应装在玻璃或陶瓷碗里盖上保鲜膜存放在冰箱里。

4、海鲜:海鲜是高蛋白食物,空气中的有害细菌会在2小时内附着食物表面并开始繁殖,蛋白质和脂肪在细菌的作用下,大部分都会产生有害物质,如 *** 、胺、酚等,损伤肝、肾功能。

食物相克是真的吗?

在国人的观念中,“食物相克”根深蒂固。其实这是不正确的。与其相信所谓的“食物相克”,在意食物搭配禁忌,还不如重视食品安全,注意饮食卫生,加强膳食平衡。

辟谣1:虾与水果同食会引起中毒?

曾有人说,虾和水果同食会引起中毒。原因是,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将虾中的五价砷还原成 *** 的三价砷( *** ),从而引起中毒。

事实上,海产品所含有的绝大部分是稳定的有机砷,里面及其微量的无机砷在体内两天就可以代谢出去,并不会跟维生素C反应生成 *** 。而且还存在一个剂量的问题。根据计算,要产生有毒害作用的 *** ,需要一次吃下150公斤的虾。

辟谣2:螃蟹与柿子同食会上吐下泻?

有人认为,螃蟹和柿子同吃会引起上吐下泻。事实上,市民食用螃蟹后不舒服的可能原因是螃蟹不新鲜、烹煮前没有处理干净、没煮熟或者食用的螃蟹量过大。柿子中含有鞣酸,会和蛋白质生成鞣酸蛋白,并和果胶、纤维素形成结石。如果吃生柿子、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也会导致肚子疼。

因此,只要不过量吃柿子,把螃蟹彻底煮透,食客本身对海鲜又不过敏的话,二者可以同食。

综上所述,人们往往会把一些引起不适的饮食问题归咎于“食物相克”,把一些个案轻易上升到普遍 *** 规律,这造成了大量错误的“食物相克”忠告的产生。

作者:韩婷(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编辑:李晨琰责任编辑:许琦敏

标签: 鸡西 汤子 东西 什么 做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