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我收藏生涯捡过 *** 宜,是清朝的紫檀案子,仅仅花了80元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8

“21世纪可能会再出一个钱钟书,但是王世襄是出不了了。”

王世襄是谁?他为何会得到这样的的赞誉?

此人正是我国著名的文物专家和收藏家,一生藏品无数,却无一件私藏,从小以玩为主,最不喜规规矩矩习文练字,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用他的兴趣支撑了一生的意义。

王世襄出自书香门第。 *** 是外交官,母亲则是鱼藻画家,诗书传家,而他就是在这样优渥而平静的家中长大。

他平生不爱四书五经,只爱鹰狗信鸽,年少多玩,逐渐玩出了自己的门道,这在过去,能与之以知己相称的恐怕就只有张岱了。

一日,酷爱收藏家具的王世襄偶然间得知一紫檀案子无人问津,而他慧眼识珠,一眼便认出了紫檀案子的题词来历不凡,买到它却仅仅花了80元,就是这件无人问津的紫檀案子成了他收藏生涯津津乐道的 *** 宜。

原来这紫檀案子是乾隆的曾曾孙溥侗之物,再去思源,便发现它的原主人正是清代被誉为“天下之一巡抚”的宋荤,有了这两人的加持,这件紫檀案子的身价自然节节攀升。

展开全文

并非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好运气的背后往往是一个人默默的躬耕。

王世襄当然也不例外。

求学往事,业荒于嬉。

那时年少,他不爱读书。父母对他的教育不肯放松,既为他请了老师教授古汉语,经史诗词,又送他去干面胡同学习美国文化。而他却独爱诗词,业荒于嬉,秋斗蟋蟀,冬怀鸣虫,挈狗捉獾,乐此不疲。

王世襄尤爱鸽子,在北京美侨小学上学时,每次英文习作必写鸽子,而后又迷上摔跤,跟着清代扑营布库学习摔跤。

孩童的好奇心往往尤为强烈,无意间接触了大鹰和獾狗,他便开始玩出了新花样。据王老自己回忆,他上大学时还曾带着鹰和蝈蝈进课堂,惹得老师都将他看成不学无术的“未知数”。

可就是这样一个贪玩的人,没有辜负他平生的兴趣。

研物立志,玩物成家

每个人都会有兴趣,而很少有人能坚持自己的兴趣,可是王世襄不同,他把个人兴趣变成了个人钻研的学问,因此成就了他一生的美满。

作为京城之一玩家,王世襄在玩耍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了。

他不仅抓蟋蟀,逗蝈蝈,还跟随舅舅学习竹刻艺术,跟随母亲学习绘画,闲时更是把大把精力都用在了旁人不肯用心的地方,例如火绘,漆器,明式家具,烹饪等等。

玩物而不丧志,王世襄凡有接触的东西,他都要悉心留下记录,在他所出的《自珍集》中,一桌一凳,何处寻来,有何故事,他都一字一句地认真记录,翻开这本书,或许你就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的赤子热情。

因他总是从小处着手,小时候读书之余,他常常去厨房观察家厨,处处留心皆学问,耳濡目染,上灶实践,他竟成了远近闻名的“烹饪圣手”,凡有亲朋做客,王老总喜欢亲自下厨,做两个拿手好菜。因为手艺高超,品鉴功夫了得,人民 *** 还特邀王老去做美食品鉴专家。

王世襄:我收藏生涯捡过大便宜,是清朝的紫檀案子,仅仅花了80元-第1张图片-

母亲辞世,励志自强

如果日子一直这样,他会永远这样快乐地活着,可是命运总会和人开玩笑, *** 总是在失去了一些珍贵的东西后,才会成长。

1939年,对于王世襄来说是一个转变的开始。由于父母从小到大对他都是疼之,爱之,从未苛责过他。直到母亲离世,他才思考起这一生的事业,他究竟要靠什么的立身立业?

想到此处,他立即送走心爱的鸽子、大鹰、獾狗,不再把心思都放在“玩”的东西上面,用了整整五年来专心研究 *** ,励志自强,顺利完成学业。

1943年,战火纷飞,他赶往西南大后方的求学圣地李庄想要安心学习,李庄这时 *** 着我国一批重要的学者,其中包括著名的史学家傅斯年和建筑学家梁思成。

傅斯年是当时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经哥哥的同窗好友梁思成引荐,王世襄决定跟随这位学者认真钻研,谁知傅斯年见面时却毫不客气地说了一句:“燕京大学毕业的 *** ,不配到我们这儿来。”

虽然没傅斯年没有发现王世襄身上的才能,梁思成却对这个少年另眼相看,邀请他来营造社学习,此后王世襄便跟着梁思成在营造学社进行中国古建筑研究。

不辞辛苦,励志学习,那成为他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时光。

佳偶天成,夫妻同心

他不仅有伟大的事业要完成,他还有忠贞不渝的爱情,当初在燕京大学学习时遇见了一生相伴的妻子袁荃猷。

她学习教育学,要编写中小学国画教材,而又无良师教授。经人引荐后,他成了她的“ *** 导师”,学习绘画。

后来在王世襄的悉心指导下,袁荃猷顺利 *** ,而在这朝夕相处间,两 *** 渐生情愫。

燕京停学,他去了重庆,临行前送她一盆太平花作为纪念。思念又托着书信送到她手里,她无以为寄,唯有日日护花,于是在给他的回信中,她这样写道:

“你留下的太平花,我天天浇水,活得很好。但愿生活也能像这太平花。”

而后两心相知,以红豆定情。她成了他一生的贤内助,而他成了她更好的“琴奴”。

堂堂正正,不负平生

完成学业后,他经梁思成等人的推荐,1945年任职于南京专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 *** 会,与日本交涉追还文物事宜,两年后担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可谓是遂了平生志。

但是好景不长,或许英雄大多出于逆境,57年时被误判,随后他的人生遭遇最波折的一段路,他服从安排被下放 *** ,种菜,养猪, *** 秧,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除了那副老旧 *** 还记得他是个文艺工作者,生活早已将他改变,俨然成了一副地地道道的农民模样。

对于他这段经历,他坦言:有的人在遭受极不公平待遇时,会自绝于人民,有的人会铤而走险,而他堂堂正正,规规矩矩做人,即不会自寻短见,也不会铤而走险,他需要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去做有价值的事情。

他就要这样坚持着去追求,风雨无阻。日本投降后收回几千件国宝,是他认为他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专注地做自己的研究,明式家具实物、技法、文献材料的收集,清代匠作则例的访求、整理、汇编等,都是这十年中惨淡经营、点滴积累而成。

众人或许看到了他偶然得到的紫檀案子,便觉得他捡了 *** 宜。可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便宜可捡?如果没有他一生的钻研,又如何能做到慧眼识珠呢?

人的一生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不可以一时经历论短长,而要去看他一生的躬耕和作为。他就是这样一个人,玩过,学过,苦过,一生热爱自己的兴趣,为此孜孜不倦。

标签: 王世襄 紫檀 案子 清朝 生涯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