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期,中国核心区域是现在的河南及山西南部。后来周灭商,通过分封制,中国核心区迅速扩大到陕西、山东、山西、河北等省。又由于偏远诸侯,如齐、燕、楚、秦等向外征伐,中国的区域又扩张到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甘肃等省。商周时期,各个城镇被 *** 森林所阻隔。城内的市民叫国人,城市附近的农民叫野人,其他的要么是贵族,要么就是奴隶。军人由贵族担任。西周中期,军人范围扩大到士人,即贵族后代沦落为平民的那群人,野人与奴隶是没有资格当兵的。军事力量是车兵与步兵。每个车上只是载三个人,即驾车人、持矛格斗者、持箭射击者,均由贵族担任。每部战车配约90多名步兵。周武王灭商时,也就凑够了八百辆战车,差不多八万人左右,商纣王 *** 发动奴隶组成 *** 抵抗。
春秋时期,千乘之国,即兵力达到十万人就已经是超级大国了,战争目标是称霸,打服别国而不是灭国绝祀。这是贵族的战争,规模都不大,时间也不长。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由称霸变成了灭国,留存下来的诸侯体量庞大。由于铁器的使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粮食作物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各国兵源也更多了, *** 也由易脆的青铜改为锐利的铁器。兵士也由贵族变成了平民,无论是国人,还是野人,都可以当兵。野人因为人数众多,成为了士兵的主体。赵国的胡服骑射显示了骑兵强大的战斗力,各国争相效仿,骑兵成为了 *** 的军种。但由于马鞍还未发明,骑兵的效果未能充分发挥。而车兵逐渐被淘汰了。这个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加大,动辄数十万人参战。战争计谋更加诡异,战争也更加专业化了,先后出现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兵书,总结出战争诡谋。战争不再讲贵族的礼节和尔雅。战争更加残酷了,动不动出现十数万人的死亡,例如秦赵长平之战。
展开全文
两汉时期,陆军没有大的变化,但 *** 开始出现, *** *** 现了“楼船将军”这个官职。但这时的 *** 还是南方内河的 *** ,主要在长江流域作战。三国时期,孙权派 *** 征伐 *** ,远赴东南亚和辽东,就是 *** 发展壮大的明证。
北宋时期,军事科技大发展,各种军事装备得到了改进, *** 也开始用于军事。但 *** 没有占到主导地位。宋元明,以至清朝中期以前,战争方式仍是以冷兵器为主。汉族核心区的主要危险仍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旦草原发生饥荒,或者汉族核心区发生不可预知的变故,游牧民族就会南下,南北朝时期的五胡,两宋时期的契丹、女真、蒙古,明末的满族都曾南下征伐, *** 过汉族核心区。
明末,中国引进了西方的红衣大炮,但仅此而已。战争思想、军事技术仍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 战争后,在 ***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清朝官员接触到西方的洋枪洋炮,领教了其威力,遂开展了洋务运动,生产洋枪洋炮,以及建立了配套的工业企业,如煤矿业、冶炼业、轮船铁路、电报业以及一些新式学堂。但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下,旧瓶装新酒,手持洋枪洋炮但仍是旧式 *** 模式, *** 练、纪律、后勤等没有改变,一旦发生战斗,乱哄哄冲锋,胡乱放枪,失利后乱哄哄溃败。这样都不能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甲午战争、庚子事变,中国先后战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让中国面临瓜分的危机。尽管清廷开始新政,编练新军,看似热闹但反而制造了自己的掘墓人。
因此,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军事理论的研究,时刻站在高峰之上,每次重大的军事变革,都是理论先行,例如,海权论、制空论、合成战、信息战等理论。而那些死抱过时理论的国家,往往会在战争中吃亏,以至 *** 。其次,要重视军事体制 *** ,历史上,女真创建了猛安谋克制,成吉思汗编制了怯薛军及万户制,努尔哈赤的八旗制,都是成功的范例。再次,要重视军事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争已非古代那种单靠体力勇猛,而是高科技信息化非接触 *** 立体化合成战争, *** 已成战争胜败的关键。最后,要重视训练,培养高素质军人。军人素质的重要 *** 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