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香气四溢的手冲咖啡,洗净都市生活的疲惫与喧嚣;
体验一次创意手工扎染,感受流动的传统文化魅力;
三五好友围炉煮一壶清茶,尽享悠闲惬意的田园风光……
在这个以“丰收”为关键词的金秋十月,黄山区新丰乡新丰村河磅村民组也迎来了自己的丰收季。
凭借“乡村+创意”的升级打法,一幅多元业态勾勒出的秋收新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
一变:闲置农房变乡创空间
展开全文
走进河磅村,漫步鹅卵石铺设的村道,穿过手工编制的竹篱笆墙,轻抚村民巧手绘制的木头墙画,感受着乡村的创意与活力。
村口位置470平方米的玻璃房建筑“村上拾光”创意营地格外引人注目。走进建筑内部,处处贯通又各自 *** ,音乐、电竞、机车、露营、派对等新型元素在这里汇聚交融。
河 磅村是黄山区较为偏远的村庄之一,没有突出的资源禀赋加持,村庄要怎么发展才能让乡村价值更凸显?河 磅村给出了之一步打法——盘活闲置农房,让沉睡资产“活”起来。
“现在城市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庭都选择整户搬往城镇居住。河 磅村民组的户籍人口有200余人,最少的时候常住人口只有20人。”新丰乡新丰村总支 *** 、村委会主任汪建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22年,我们对村里的一户闲置农房进行微改造,用老资产匹配新需求,将‘乡村+创意’理念融入实际 *** 作中,打造了‘村上拾光’创意营地,除了承接研学游、团建活动、文化沙龙,还通过营地推介售卖一些农产品,很多人因为这个营地认识河 磅、爱上河 磅。”
有了“村上拾光”创意营地的成功尝试,2023年,更多村民将自家闲置农房交给村里统一盘活。
农房有了,租给谁?怎么租?新丰村的目光投向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群体——创业青年。
“青年人有想法,敢创新,在乡村舞台可以说是大有可为,但是在最有想法的年龄却没有充足的启动资金,是绝大多数青年人对创业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为了缓解租金压力,我们以每年3000元的 *** 对外出租闲置农房,相对于动辄上万元的租金,高 *** 价比是我们的绝对优势。”据汪建胜介绍,目前, 该村依托强村公司,共收储了12户闲置农房,仅一年多的时间,已吸引了茶空间、扎染小院、非遗手工坊、乡村餐厅、烘焙坊、转角咖啡馆6家创业主体落地。
有乡村梦想的年轻人住进了老房子,也让河 磅这座小村庄焕发出大活力。
二变:“野蛮生长”变专业运营
如今,多元业态在河 磅村这片土地上拔节生长。业态有了,谁来运营、如何运营?
为了能在打造完整业态链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拓展新市场,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河 磅村建立了“强村公司+创业主体+村民” *** 联动的社区运营机制,并大力发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当时听了村里给我介绍的乡村改造的想法,我毫不犹豫答应‘入伙’。”黄山查氏太仓糖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查忠早些年在外地从事建筑工作,因传承家族手艺而返乡。他说,眼看自家生意日渐兴隆,村子却在没落,如今能以“老徽匠”的身份投入乡村的改造建设中,对自己来说,是一件光荣的事,更是一份责任。
“90后”返乡创业青年王成,因为运营“村上拾光”创意营地,自此与河 磅村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热爱乡村、热衷创意,最终留在了河 磅村担任乡村运营负责人。
“选择河 磅,全程无忧。”说起从设计、施工到托管的一条龙服务,汪建胜满脸自豪。前期由汪建胜负责协调保障,建设中由查忠负责工程管理,落地后由王成负责项目运营……自豪的背后,是因为有汪建胜和查忠、王成等人组建的“微团队”全程护航。
“发展乡村业态绝不是任其野蛮生长,我们希望闲置农房打造出的业态能形成互动,河 磅IP不断被做大、被叫响。”据王成介绍,到明年1月,村里的12间闲置农房将全部改造完毕,届时,他们将这些差异化 *** 、业态兼容互补的店铺串珠成链,探索整体运营新机制,打造一个多业态融合、多场景覆盖、多流量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三变:游客变创客
晚秋清晨,温暖而明媚的阳光洒在荷塘上,晕出一道道金色的光圈。与荷塘隔着小径相望的便是Tailor草木间扎染坊。
“因为一处风景爱上一处小城。”2023年11月,在上海外企工作的“95后”倪怡然跟随公司来到河 磅村开展团建活动,一下子就被这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吸引住了,当得知当地 *** 正致力于盘活闲置农房打造乡创空间,倪怡然在和母亲商量后决定租下一套,打造一间手工坊。
“河 磅村盛产桑葚、荷花,这些都是做扎染的天然染料,最终我们选择了开一家扎染坊,让顾客在体验手工 *** 的过程中,感受非遗文化魅力。”倪怡然的母亲汪燕琴告诉记者,店铺目前主要由她本人经营,从事IT行业的女儿偶尔会回来小住,这里既是女儿放松身心的“后花园”,更是能激发创意和灵感的工作空间。
“包含租金、装修、设备,在这里我只投资了5万元,就绘就了我的‘诗与远方’。”说起眼前的吾乡憩乡村小院,主理人汪若丹成就感满满。
对于从小生长在休宁的汪若丹而言,乡村,是生命的 *** ,更是内心深处割舍不下的挂念。2023年10月,因外出游玩,汪若丹和朋友偶然认识了河 磅村并选择留下来创业。
今年7月,吾乡憩乡村小院开始试运营,除了为顾客提供喝茶、就餐服务,还售卖茶叶、牛肉酱等农特产品。“和河 磅村认识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我们互相陪伴并见证着彼此的改变,也期待未来有更多创客能加入河 磅村,书写乡村发展崭新的一页。”汪若丹说。
如何吸引更多像倪怡然、汪若丹这样从“游客”变“创客”的人来到河 磅、留在河 磅?
今年1月,该村创建上升壹米·河 磅青年创业共享社区,通过宣传创业故事、分享创业经验、搭建创业平台,引来志同道合、热爱乡村的“新朋友”入驻乡村。
“以共享社区为平台,目前我们共招引了来自湖北、马鞍山等省内外青年创客及数字游民12名,还共创了音乐节吸引人气,撬动农副产品、伴手礼、住宿餐饮等旅游消费。”王成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年轻化的新农村社区,引入更多有生命力、新潮的业态,链接资源、人气,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一群人共同讲好一个精品乡村故事。
【团团有话说】 *** 黄山行,青春正当时
我的祖国正青春,黄山青年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 | 相约秀美黄山 志愿服务同行
2024三七互娱与“大黄山”品牌联动创新发展大会举办!大黄山游戏产业研究分院揭牌
“青”耕硕果 “企”愿丰收|2024年乡野耘间爱心良田丰收节在黄山成功举办
来 源|黄山日报
记 者 |王 蕾
图 片 |王蕾 潘祯祥
编 辑|程 薇
设 计|孔 媛
一 审|毛 桃
二 审|芦 璇
终 审|岳莉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