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真实存在,差点杀了 *** ?一场考古证明,《 *** 记》并不魔幻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14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中,只有《红楼梦》是纯原创,其他三部都有参考,包括魔幻题材的《 *** 记》。

*** 取经历尽九九八十一难,路上各种妖魔 *** 怪,收了个徒弟孙悟空……

这些看上去很像瞎编的东西,其实大部分都有原型。

央视有一部纪录片《玄奘之路》,可以刷新你对《 *** 记》的认知。

1953年,考古专家们在甘肃敦煌发现了榆林窟。

经确认,洞窟的年代为唐朝中晚期到北宋年间。崖壁上一共有41个洞窟,里面是各种雕塑和壁画。

专家在第二窟发现一幅壁画,画上有观音、一个和尚、后面跟着个猴里猴气的徒弟(带着头箍),还有一匹马。

这不就是 *** 和孙悟空嘛!

展开全文

虽然历史上确有 *** 其人,但我们一直认为孙悟空是明朝的吴承恩在小说《 *** 记》中创造的人物。

明朝的猴哥,怎么会出现在唐朝的壁画上?有人穿越了吗?

*** 只有一个, *** 是真实的人物,孙悟空也是!

结合玄奘本人口述的《大唐西域记》,和他的 *** 撰写的《三藏法师记》,专家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 *** ,一场历尽劫难的取经之旅。

627年,大唐才立国9年,遭遇了一场饥荒。皇帝决定打开长安城门,放百姓出去逃荒。

28岁的玄奘混在人群中,想趁机偷渡出境,前往印度。

《 *** 记》中, *** 是带着皇帝发的通关文谍和精良装备,并由皇帝亲自送行的。但现实中,他除了一个偷渡犯的身份,啥都没有。

事实上,一年前他曾联合一群僧人, *** 朝庭,请求西行。但是当时的大唐边境还不稳定,北方的突厥经常南下 *** 扰,长安随时可能陷落,所以朝庭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禁止出境。

不让走,他就偷渡。

之一站,凉州。

凉州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当时正在被吐蕃和突厥夹击,非常危险。

私自出关是重罪,并且这里 *** 守卫森严,他要如何走出去?

玄奘决定,设立道长,一边讲经一边等待机会。

孙悟空真实存在,差点杀了唐僧?一场考古证明,《西游记》并不魔幻-第1张图片-

虽然他才28岁,但他是长安城有名的高僧,到了凉州这样的边境小城,大家对他只会更加尊敬。

一个多月以后,商人们就把玄奘的故事带到了西域,还传言说玄奘将在不久后出关,到西域诸国。

这可要命了,等于暴露了他的行踪和目的。

凉州长官一听不得了,一个偷渡犯那么招摇,得赶紧抓回来。

*** 行动当晚,有人提前告知了玄奘,在两名僧人的掩护下,他偷偷遛出了城。

下一站,玉门关。

玄奘隐姓埋名,昼伏夜行到达玉门关外的瓜州城。

瓜州刺史是个虔诚的佛 *** ,没有为难他。但很快凉州发出的海捕文书就到了,玄奘成了通缉犯,直接被带走。

提审他的官员叫 *** ,问他是不是玄奘?

出家人不打诳语,他回答“是”。

没想到, *** 当场把他放了,并表明自己佛 *** ,只能帮他到这儿了。

大家肯定不解,为什么守城的大兵总是佛 *** ,都愿意放他走?

那是因为,戍守边疆是一件非常艰苦,且又朝不保夕的差事。将士们大多离家多年,远离亲人,在苦寒的边疆,佛法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因此对于僧人(尤其是高僧),他们都格外敬重。

《三藏法师传》里记载:

万般无奈之下,玄奘来到当地一处寺庙,祈求 *** 赐给他智慧。

这座寺庙,叫做塔尔寺。时间过去了1000多年,至今依旧有巨大的佛塔矗立在旷野上。

“孙悟空”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玄奘正在打坐,突然一个胡人走了进来。

他长相怪异,毛发浓密,声称自己叫石磐陀,是个商人,前来礼佛(花钱买平安)。

石磐陀表示,想请求玄奘为他摩顶授戒。

在那个年代,商人和僧人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商人常年在外奔走,随时命悬一线,佛陀的保佑至关重要。而玄奘此时正需要一个可靠的向导,领他出关。

这一拍即合,玄奘答应了。

仪式完成之后,石磐陀正式成为他的之一个徒弟。

猜到了吧?石磐陀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第二天,这师徒二人就带着一匹马(是枣红马,不是白龙马),走上了偷渡之路。

当晚,石磐陀就带师傅来到了玉门关的上游,他用树枝搭桥渡河,成功过关。

后半夜他给师傅找了一片沙地,两人开始休息。

玄奘正专心打坐,突然感觉有人悄悄走过来。

那人正是石磐陀,他悄悄拔出短刀,一步步挨近,看来是对师傅起了杀心。

玄奘内心惊恐,但假装镇定,继续装睡。命悬一线之时,石磐陀把刀收回去了,默默回到自己的位置,睡去了。

第二天一起来,石磐陀就向他坦白了自己的顾虑。

大唐的法律非常严厉,偷渡者 *** ,死罪。他还有一家老小,前路艰险,不想陪他去送命,但又怕 *** 哪天 *** ,会把他供出来,所以才对他起了杀心。

《 *** 记》并不是瞎编。

猴哥起初跟着 *** 的时候,也曾对师傅起过杀心,后来经过三番五次的心理斗争,加上被观音和 *** 联合套路,带上金箍,才死心踏地护 *** 西行。

可现实没有观音,也没有紧箍咒。

玄奘自知留不住石磐陀,发誓说,就算被千刀万剐也不会把你供出来,你就放心地回去吧。

此去一别,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玄奘一个人,孤身走向了大漠。

炎热、 *** 和脱水,玄奘出现了幻觉。他看见千军万马,看见妖魔 *** 怪,艰难前行,好不容易望见了之一个烽火台。

然而,夜晚取水的时候,被镇守锋火台的官兵 *** 了。

之一烽的校尉王祥也信佛,看到玄奘私人印章,又把他给放了,还给他装备了水和干粮,送他继续上路。并且嘱附他绕开第二、第三烽,直接去第四烽,那边的镇守是自己亲戚。

得王祥相助,玄奘顺利来到第五峰。

风沙大作,他迷路了,体力不支,水囊也不幸打翻了。

进退两难之际,他只能默念《般若心经》,以求战胜恐惧。

可他凡体肉胎的,精神力量再大也掌不住。没有食物,没有水,他很快就陷入 *** ,生命正一点一点地流失。

幸好,老马识途。关键时刻,枣红马带他找到了一汪泉水。

成功穿越第五烽,玄奘来到之一个西域小国——伊吾。

从伊吾开始,丝绸之路一分为三,南路和中路都有大沙漠,只有北道是大草原。

之前差点命丧沙漠的玄奘,这次选择了北道。

很快,他来到了西域之一大国——高昌。

高昌王竟然亲自迎接他。

高昌王是个 *** ,姓麴(qū),名文泰,是王莽时期来到西域的麴氏家族后裔。

麴文泰野心勃勃,希望一统西域,效仿唐皇,建立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他认为,能帮他完成统一的人,就是眼前的大唐高僧——玄奘。

玄奘又不傻,立马就看出了高昌王的野心——这家伙就没想过让他离开。

《三藏法师传》记录了两人充满 *** 味的对话:

国王: *** 敬慕法师,一定要留下法师来供养。

玄奘:我此行不是为供养而来,大唐佛典尚不齐全,舍命西行是为了请取未闻佛法,希望国王收回挽留之意。

国王:葱岭可以移动, *** 的心意也绝不会改变。

玄奘:我西行只为求法,不可半途而废。

两个人都那么倔,就只能这么耗着。

玄奘被软禁,无法前行,内心的焦虑程度,可比 *** 遇见火焰山。

无奈,他开始禁言、绝食 *** 。

眼看着 *** 就快要饿死了,麴文泰于心不忍,他对玄奘说,若您执意向西,那我俩就在 *** 面前发誓,结为兄弟,请您在取经之后,返回高昌国, *** 三年。

原来,玄奘的确是“御弟”,但不是唐太宗的御弟,而是高昌王的御弟。

麴文泰出手大方,为玄奘准备了探险队,带足了整整20年的路费,还有几十份珍贵的礼物,一路打点各国国王,写信让他们帮助自己的弟弟,西行取经。

我十岁时父母双亡,只能栖身佛门,二十年来四海为家,飘零至今,何曾有过这种亲情。——《三藏法师传》

高昌之前,玄奘孤身一人。从高昌开始,他拥有了30匹马,25个随从,四个徒弟,随行的还有一位高昌官员。

这可比《 *** 记》中的四人一马风光多了。

但是,这一队人马在往后的跋涉中,死伤过半,玄奘的四个徒弟,也有两个死在了路上,他自己也有好几次差点冻死。

可见,就算现实中没有妖魔 *** 怪,自然的力量,以及沿途各国中发生的冲突,随时都可取人 *** 命。一路的磨难,绝不输九九八十一难。

商人走丝绸之路,是因为有利可图。

而玄奘西行,只为 *** 。要有多大、多坚定的 *** ,才能一路坚持19年?

《 *** 记》中,我们看见的是一个空有一腔信念,却又细皮嫩肉,手无缚鸡之力的 *** 。可现实中,玄奘没有神助,他是坚韧的,强悍的,充满智慧的。

通过古迹和史料,我们可以还原出一个更真实的玄奘。

这,就是考古的意义。

标签: 孙悟空 *** 记 *** 考古 魔幻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