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认为,花木兰属少数民族女子,长得虎背熊腰,健壮的体型不输给成熟的男子,所以没被别人看出女扮 *** 的形象。另外,花木兰是骑兵,骑兵不用和步兵一样挤在一个营帐里,他们骑马杀敌、靠马入睡,减少了和战友接触的时间。靠,让专家这一说,花木兰的人设顿时塌方,本来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娇艳女子,让专家一杆子就敲成碎冰。
要 *** 花木兰的历史 *** ,必须回到这 *** 诗中,因为这是我们唯一可以参考的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历史。
花木兰所处的时代
文中"可汗"指的是北魏皇帝,因为北魏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皇帝一般称作可汗。
北魏太武帝拓拔涛,大破柔然,争得了和平,这期间多次战争,大部分都是北魏占优,所以规定家家必须有人参军,这个木兰词里也是有呼应的。
如何隐藏女儿身?
花木兰一个黄花大闺女,在军营十几年如何做到隐藏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 *** 。
战争的艰苦,造成生理得病变,加上长期的束甲,可能同伴也想不到会有一个女子。还有一个原因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an,南市买辔pei头,北市买长鞭。
展开全文
其次,花木兰肯定是做了一名骑兵,《木兰辞》记载,“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从木兰置办这些骑兵所需的基本配件可以得到证实。而骑兵和步兵差距非常大,步兵的话所有人成群结队住在一起,而骑兵几乎整天待在马背上,休息时候也不会卸下铠甲,自然没有人发觉木兰微微凸起的衣服下藏着一个惊天秘密。再次,根据《木兰辞》中所写“ *** 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可见木兰在军中极可能是一个信使,信使则可以独来独往,不需要和大多数人睡一起,自然不会被发现秘密。
最后,证据还是来源《木兰辞》,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以看出,木兰应该是屡立战功,被册封为了一个级别比较高的官职,无论是魏晋南北朝,还是后面的唐宋元明清,官职达到一定级别后就可以有自己 *** 的军帐。如果木兰独自住在自己的军帐里,那么自然就很少接触到大群的士兵,为她保守秘密提供了很便利的条件。木兰就这样在军中小心翼翼的过了十二年的战争生活,回到朝廷后,木兰如实告诉了皇帝自己的女 *** 身份。皇帝不但没有责怪木兰的欺君之罪,反而封她为尚书郎。可是木兰离开家乡太久太久,并且她是一个乖巧懂事孝顺的女儿,一心只为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回去尽孝,最后皇帝也满足了木兰的心愿。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之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被她婉言拒绝。
第二种说法是:
这种说法来自于清朝褚人获的小说《隋唐演义》。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 *** ,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后与窦线娘交战被擒,线娘验明她女 *** 身份,与之结为姐妹。窦建德兵败,线娘请花木兰送信给罗成,木兰途中回乡探望父母,不巧被可汗得知花英雄为女儿身,要招其入宫。花木兰将书信交于 *** 花又兰,托她代为送信后自刎身亡。
经过悠悠历史,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而木兰在军中十几年如何躲过几万名士兵的眼睛,隐藏自己的女儿身份,也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