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为什么叫雨水? - 学知识 -

雨水节气为什么叫雨水?

牵着乌龟去散步 学知识 1

雨水至,春耕始,万物生。雨水节气的谚语,比如“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春雨贵似油,多下农民愁”等,大多和降雨、农业生产有关。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节气正处于“七九”,天气逐渐回暖,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水獭出没捕鱼;随着天气回暖,大雁也开始向北飞,草木在慢慢吐出嫩芽,展现新的生机。那么,雨水节气为什么叫雨水?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雨水节气为什么叫雨水

雨水节气之所以被称为“雨水”,是因为在这个节气里,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形成了大量的雨水‌。具体来说,雨水节气的名称来源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解释:“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这意味着在冬季结束后,大地解冻,冰雪融化成水,进一步变化成雨。‌

雨水节气的气候特征

雨水节气通常在公历2月18日至20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此时,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与冷空气相遇,形成降雨。降雨量逐渐增多,以小雨或毛毛细雨为主,这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

雨水节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在汉代,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将“启蛰”改为“惊蛰”,并且和“雨水”交换了位置。因此,现代的“雨水”实际上是古代的“第三个节气”。此外,雨水节气还有一些相关的民俗活动,如“补天穿”、“拉保保”、“撞拜寄”等。

展开全文

雨水节气有什么风俗

雨水节气的主要风俗包括拉保保、回娘屋、接寿和撞拜寄。‌‌

1、拉保保

拉保保是雨水节气的一项重要活动,主要流行于川西地区。父母为了让孩子顺利、健康地成长,会为孩子找干爹或干妈,希望借助干爹的福气保佑孩子。这一习俗意在“雨露滋润易生长”,象征着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雨水节气为什么叫雨水?-第1张图片-

2、回娘屋

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另一项风俗。在雨水节气这一天,出嫁的女儿会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生育了孩子的妇女还会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3、接寿

接寿是雨水节气的另一项习俗,主要是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带缠着的两把藤椅,寓意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如果是新婚女婿,岳父岳母还会回赠雨伞,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

4、撞拜寄

撞拜寄也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习俗。在雨水节气这一天,一些地方的人们会让孩子磕头拜寄给之一个经过的行人,称为“撞拜寄”,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这一习俗通常只在农村保留,城市里一般是朋友或同事相互“拜寄”子女。

历史背景和物候现象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降雨开始增多。此时气温回升,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古人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这些物候现象反映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和春天的到来。

标签: 雨水 节气 为什么

上一篇三七为什么叫“三七”?

下一篇当前分类已是最新一篇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