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嘴鱼也许很多的人并不是很了解,鸭嘴鱼光从它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嘴巴形状比较特别,长的和鸭子的嘴巴有点类似,它在生活中比较少见,真正了解鸭嘴鱼价值的人还不是很多。
1、养殖方式单养、混养均可,以混养为主,搭配比例依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白鲢+草食 *** 鱼类∶鲟鱼=6~7∶1;草食 *** 鱼类∶白鲢=1∶1.5~3。无论单养混养,都需要搭配白鲢,因为白鲢可以控制藻类的数量和生长速度,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2、放养密度
①单养。体长50~60厘米体重1公斤时每亩80~100尾;2~3公斤时,每亩40~50尾。
②混养。体长25厘米时每亩50~70尾,年底长至1公斤;体长50~60厘米时每亩20~50尾,年底长至2~3公斤。第三年每亩7~8尾。成鱼池塘养殖不宜在小面积或精养高产塘中混养,因为精养塘高产量、高密度,溶氧大起大落,轮捕轮放都对匙吻鲟十分不利。
鸭嘴鱼养殖技术
1、苗种选择和放养
选择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优质苗种。放养密度为每平米20~40尾。规格为10~15cm,根据匙吻鲟苗种对水温变化较敏感的特点,在苗种进箱时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2℃为宜,尽量调节一致。进箱前用1.5%~2.0%的食盐水进行8~10分钟的鱼体消毒。
2、科学投饵
放养初期以投喂浮游动物(如红虫)为主,然后逐步驯化转食改投浮 *** 颗粒饵料,并辅以夜间灯光诱饵。饵料要求新鲜不变质,营养丰富,粒径适口。投饵遵循“四定”原则。在水温在20~30℃时,日投饵率为1.5%~3%;水温20℃以下时,日投饵率为0.5%~1.0%.具体根据摄食情况、天气、水质等及时高速。投饵次数为每天3次,分别为07∶00~08∶00时、11∶00~12∶00时、18∶00~19∶00时。
3、勤巡箱
①严格执行早、中、晚巡箱 *** 细心观察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捞除残饵。定期冲洗网箱,防止网眼堵塞,影响箱内外水体交换。
②保证网箱安全下雨天和暴风雨季节,随时注意加固网箱。还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发现破损及时修补。网箱上口还要安装黑色的遮光尼龙布和防盗网。
③做好日常记录每天记录好气温、水温、投饵量和发病死亡数量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4、鱼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健康管理”原则。苗种放养和每次分箱时都用1%~2%的食盐或0.4mg/L的二溴海因等 *** 物 *** 浴后进箱,并且每隔20天左右在网箱内用15mg/L的生石灰和0.3mg/L二溴海因泼洒消毒。网箱周围水域严禁使用违禁 *** 物。
鸭嘴鱼的生活习 ***
鸭嘴鱼的食 *** 与花鲢相似,主食浮游动物、枝角类动物,特别喜食水蚤,也偶尔摄食摇蚊幼虫等小型水生昆虫。鱼体长在12厘米以下的匙吻鲟鱼,能逐个蚕食浮游动物,也蚕食小鱼、小虾。鱼体长超过12厘米,其摄食 *** 发育完善,转为滤食方式,能捕捉游泳很快的桡足类动物。随着匙吻鲟个体的长大,也摄食颗粒饲料。
鸭嘴鱼的营养价值
1、鸭嘴鱼含有极高的胶原蛋白,对于女 *** 而言简直就是天然的美容圣品。
2、鸭嘴鱼含有数百种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
3、鸭嘴鱼含大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但是低脂肪的食材,就算吃很多也不会发胖。
4、鸭嘴鱼的鱼卵可以做成鱼子酱,鱼子酱也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而且可以 *** 用。
5、鸭嘴鱼的鱼肉是含有抗癌因子,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还能强化机体的免疫力。
鸭嘴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鱼,它能补充 *** 的很多营养,经常吃鱼还能提高 *** 的免疫力,因此鱼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受欢迎的,它的市场挖掘空间很大。
作者: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鱼科普专家团队
农业农村部《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明确规定:禁止使用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进行增殖放流。按照以上规定要求,增殖放流的物种应当是原生种,改良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外来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物种均不适宜进行增殖放流。原则上不应支持物种跨水系放流,特别是鲤、鲫等地方品种较多的种类,只能放流原水域土著种。
一、外来种
外来物种是指在某地区或生态 *** 无天然分布、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引入的物种,其中来自国际间的称为国外外来物种,来自同 *** 家不同流域或区域的称为区域外来物种。与外来种相对应的是土著种或称本地种。外来物种的主要危害是影响农渔业生产,竞争排斥原生物种,降低生物多样 *** ,导致生态失衡或引发病害,危害其他生物及人类等。不科学的放生和随意丢弃,可能造成外来水生物种的大规模入侵,给我国自然水域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从而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按照《中华人民 *** 国生物安全法》和《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的规定,未经允许放生外来物种是违法行为。
(一)常见的国外外来物种及其危害
据不完全统计,为了养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自1957年引进莫桑比克罗非鱼以来,我国已从国外引进外来养殖水生物种约150种。此外,随着休闲与观赏渔业的发展,已知超过500种国外观赏鱼类被大量引进到国内。目前,国内养殖的观赏鱼除极少数本土原生观赏鱼外,其他均为国外外来物种。这些外来物种一旦进入我国的水域生态 *** ,有可能对我国的水生生物多样 *** 带来严重影响和危害。目前我国常见的外来水生生物物种包括:红耳彩龟、美洲牛蛙、革胡子鲇、短盖巨脂鲤、纳氏臀点脂鲤、克氏原螯虾、福寿螺、清道夫、罗非鱼、雀鳝、食蚊鱼、露斯塔野鲮、镜鲤、鳄龟、凤眼莲、低眼无齿鱼芒、云斑尖塘鳢、虹鳟、大口黑鲈、眼斑拟 *** 鱼、斑点叉尾鮰、匙吻鲟、杂交鲟、太阳鱼等等。
1.红耳彩龟(红耳龟、巴西龟)。原产于北美洲,作为观赏龟类引入我国。由于其适应 *** 强、食 *** 广,一旦流入江河,将大量捕食小型鱼、贝和蛙类的卵及蝌蚪,掠夺其他生物特别是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使其生存受到打击不利影响。同时红耳彩龟也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影响人类健康和水生动物生存。由于其 *** 低廉,经常被不知情的群众买来放生。2015年6月近万只巴西龟被福州市民放生闽江,当地渔业执法部门不得不组织捕捞渔船全力追捕巴西龟。
图1.红耳彩龟(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2.美洲牛蛙(美国青蛙)。牛蛙原产于北美洲落基山脉以东地区,是一种大型食用蛙,1959年引入我国。由于适应 *** 强、食 *** 广、天敌少、寿命长、繁殖能力强,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易于入侵和扩散,从而威胁本土水生生物生存。此外,其携带的蛙壶菌是导致两栖动物灭绝的重要原因。
图2. 美洲牛蛙(Rana cate *** eiana)
3.革胡子鲇(埃及塘虱)。革胡子鲇于1981年11月从埃及引进,其形态与我国南方产的胡子鲇相似。由于个体大、生长快、易繁殖、适应 *** 强、耐低氧、抗低温,在自然水域很容易形成优势种,可通过捕食和竞争对本地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图3. 革胡子鲇(Clarias lazera)
4.短盖肥脂鲤(淡水白鲳)。短盖肥脂鲤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形似食人鲳(纳氏臀点脂鲤),但口裂较小。淡水白鲳在华南地区的自然水体有分布,可通过捕食和食物竞争对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 生物多样 *** 。该物种对水温要求较高,低于7℃时就开始死亡,在北方自然水体里不能越冬。
图4. 短盖肥脂鲤(Piaractus brachypomus)
5.纳氏臀点脂鲤(食人鱼、食人鲳)。原产于巴西亚马逊河流域,外观与淡水白鲳相似,区别是下颚明显突出,口裂较大。食人鲳对人类具有攻击 *** ,是典型的高危外来鱼类。近年来,广西乃至国内不少江河均有发现食人鱼的报道见诸报端,但经鉴定后基本都是短盖肥脂鲤。与淡水白鲳不同,食人鲳类非常畏寒,在水温20℃以下便会死亡,考虑到我国即使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气温也能达到20℃以下,食人鲳在国内自然水域越冬的可能 *** 不大。
图5. 纳氏臀点脂鲤(Pygocentrus nattereri)
6.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抗逆 *** 强,繁衍速度块,能在各种水体中生存,是优良的养殖品种。克氏原螯虾喜欢穴居,擅长打洞,会导致部分梯田地区灌溉用水的流失,已在贵州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形成了一定危害。
图6.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7.福寿螺(苹果螺)。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上世纪80年代作为特种经济动物引入我国进行养殖,但由于口感不好且携带 *** 共患的寄生虫,而被弃养并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泛滥成灾。福寿螺食量大,可造成水稻等水生植物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粮食生产。
图7. 福寿螺(Po *** cea c *** iculata)
8.清道夫(下口鲇、吸盘鱼、琵琶鱼)。实际可能包括野翼甲鲇、豹纹翼甲鲇等多个种类。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作为热带鱼养殖中的“水中清洁工”引进。清道夫天敌少、繁殖力强,不仅刮食藻类,还能吞噬鱼卵和鱼苗,严重威胁其他鱼类繁殖生长。目前,在长江以南部分河流已有发现,该鱼已对珠江流域部分水域生态造成 *** 影响。
图8.1 野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disjunctivus)
图8.2 豹纹翼甲鲇(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9.罗非鱼(非洲鲫鱼)。包括丽鱼科口孵罗非鱼属、帚齿罗非鱼属和切非鲫属的多个种类,我国最常见的包括尼罗罗非鱼、齐氏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伽利略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以及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原产于非洲和中东,喜高温、耐低氧,海、淡水中均能生活,杂食 *** ,抢食力强,生长迅速,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 *** 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罗非鱼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缘于其迅速的繁殖速度和大量的种群数量,导致水体内鱼类品种过于单一,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打破原本的生态平衡。在南方部分水域,罗非鱼已成为优势种。
图9.1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图9.2齐氏罗非鱼(Tilapia zillii)
图9.3奥利亚罗非鱼(Oreochromis a *** eus)
图9.4伽利略罗非鱼(Sarot *** don galilaeus)
图9.5莫桑比克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
10.雀鳝。原产于美洲地区,包括眼斑雀鳝、鳄雀鳝、长吻雀鳝等7个种类,目前我国引入比较常见的是鳄雀鳝和眼斑雀鳝,自然水域最常见的是鳄雀鳝。由于鳄雀鳝其生 *** 凶猛,生存能力强,若以外来入侵物种的形式生存在新的环境下,将会对渔业生产和水生生态 *** 造成不可预测的危害。需要注意是该鱼卵有 *** ,肉可以食用但加工略为困难。目前已在全国部分城市的内河和公园湖泊发现鳄雀鳝,经调查多是市民不愿饲养后丢弃或放生导致。
图10.1鳄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
图10.2眼斑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
11.食蚊鱼(柳条鱼、大肚鱼)。原产于中、北美洲。因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耐污染,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被引进到世界各地作灭蚊用途。因与各地原生鱼类进行竞争, *** 生态平衡而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在华南人类活动区,食蚊鱼已通过竞争取代了本地的鳉科鱼类,甚至影响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
图11 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
12.麦瑞加拉鲮(孟加拉鲮、红眼鲮、麦鲮、印度鲮)。原产于南亚,作为养殖品种引进我国,生长迅速,个体大,目前主要作为肉食 *** 鱼类的饵料鱼养殖。在珠江和长江水系均较常见,对鲮等本土种的威胁较大。
图12麦瑞加拉鲮(Cirrhinus mrigala)
13.露斯塔野鲮(南亚野鲮、泰国野鲮)。原产于南亚,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养殖。其食 *** 较广,抢食能力强,繁殖力强,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容易抢占本地土著鱼种的生态资源,挤占其他鱼种生存空间。
图13露斯塔野鲮(Labeo rohita)
14.镜鲤。原产于欧洲,包括德国镜鲤、散鳞镜鲤、 *** 鳞鲤以及其他经杂交改良后的品种,目前已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推广养殖。进入自然水域,可能占据本地鲤的生态位,并对本地鲤造成遗传侵蚀。
图14 散鳞镜鲤(Cyprinus carpio var. specularis)
15.云斑尖塘鳢(笋壳鱼)。原产于东南亚,作为养殖品种引进。目前在海南岛和广东部分地区有分布。是凶猛的捕食动物,在养殖水域对鱼苗和虾苗危害较大。在自然水域,也会影响本土种的生存。
图15 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 rmorata)
16.马那瓜丽体鱼(花身副丽鱼)。原产于中美洲,又名淡水石斑、花老虎、美丽罗非鱼,最初作为养殖种引进我国。在海南岛分布较广泛,摄食能力和环境适应 *** 强,对本土物种威胁较大。
图16马那瓜丽体鱼(Parachromis *** naguensis)
17.德州豹(德克萨斯鱼、绿巨人)。原产于北美洲,原作为观赏鱼引进我国。属肉食 *** 凶猛鱼类,体格强壮,领地意识强,容易攻击和吞食其他小型鱼类。目前在珠江流域和海南岛屡有发现。
图17匠丽体鱼(Herichthys carpintis)
18.线鳢(泰国鳢)。原产于东南亚国家。由于具有耐低氧、耐污能力强、生长快、易 *** 、护幼等特点,其对盐度的耐受能力比斑鳢强,导致其较易在天然水域扩散。目前已在珠江流域部分水系发现自然种群。
图18线鳢(Channa striata)
19.短头梭鲃(大鳞鲃)。原产于中亚里海地区,2003年引入我国,并人工繁育成功,目前已在多地开展养殖。具有适温广、耐低温、耐低氧、耐盐碱等特 *** ,易在自然水域生存。其入侵的主要危害是与土著鱼类竞争食物与栖息地,特别是盐碱水域的土著鱼类,目前已在黄河、长江、珠江流域部分天然水域有捕获记录。
图19 短头梭鲃(Luciobarbus brachycephalus)
20.鳄龟。原产于中美洲和北美洲,包括大鳄龟(真鳄龟)和小鳄龟(拟鳄龟)两种。作为观赏及食用动物被引进,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饲养。其生长迅速,生 *** 凶猛,具有很强的攻击 *** 。因缺乏天敌,一旦放生野外,将对本地水生动物构成严重威胁,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
图20.1 小鳄龟(Chelydra serpentina)
图20.2 大鳄龟(Macrochelys temminckii)
21.佛罗里达鳖(美国山瑞鳖、珍珠鳖)。原产于美国,现已引进我国在多地开展养殖。由于养殖 *** 和随意放生等原因,加之其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力较强,近几年来在各地不断有捕获报道。在自然水体可能占据本土鳖类的生态类,并捕食其他水生生物,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图21 佛罗里达鳖(Apalone ferox)
22.凤眼莲(水葫芦)。原产于南美洲,5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养殖,现已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滋生为杂草。繁殖能力极强,一旦有适合它生长的环境,便快速生长,并成为当地的优势物种,抑制或影响其他物种的生长, *** 生态多样 *** ,极易造成该地区生态恶化。
图22 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23. 条纹鲮脂鲤(巴西鲷、小口脂鲤)。原产于巴西南部的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1996年作为食用鱼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引进我国,并于1998年人工繁殖成功。具有对环境适应能力强、食 *** 杂、耐低氧、不耐低温等特点,故在我国南方天然水域均存在一定的入侵风险,目前在已在广东、广西等部分河流和水库有种群分布,在河流下游流速较缓处较多。主要危害是与本地土著鱼形成食物与空间的竞争。
图23 条纹鲮脂鲤(Prochilodus lineatus)
24.虹鳟。原产于北美。肉食 *** 鱼类, *** 凶猛,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作为食用鱼被引进国内,现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养殖。由于其具掠食 *** ,可能占据本地鲑科鱼类的生态位,也会捕食其它鱼类,造成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目前已在黄河上游多次发现。
图24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25.大口黑鲈(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我国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取得人工繁殖成功,目前华中、华南等地养殖量较大。典型肉食 *** 鱼类,掠食 *** 强,摄食量大,喜捕食小鱼虾。生长较快,目前在江河中垂钓所获更大个体重10公斤以上。大口黑鲈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可吞食其他鱼类 *** 卵和幼鱼,抑制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增长,从而带来严重影响。
图25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26.眼斑拟 *** 鱼(美国红鱼)。原产于南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岸水域。生长迅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强,为广温广盐 *** 鱼类,食 *** 广泛,对饵料要求不高。我国于1991年开始引进并进行繁殖,养殖范围由南至北不断扩大。由于养殖过程 *** 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部分沿海滩涂、矶礁、防波堤等地方均有钓获,2010年在象山渔山岛曾钓到一条重达26公斤的美国红鱼。因其生存能力强,并捕食本地鱼类,可能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图26 眼斑拟 *** 鱼(Sciaenops ocellatus)
27.斑点叉尾鮰(沟鲇)。原产于北美。我国80年代从国外引进并取得养殖、繁殖的成功,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人工养殖已形成较大规模。耐低氧,对水体的酸碱度和盐度的适应 *** 广,偏肉食 *** 。由于其适应范围广,一旦进入自然水域并建立种群,可能占据本地鲇等鱼类的生态位,造成其他鱼类种群数量减少。
图27 斑点叉尾鮰(Ictal *** us punetaus)
28.匙吻鲟(鸭嘴鱼)。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适温范围广,滤食 *** ,生长速度快。我国1988年引进,现已成功地人工育苗并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推广养殖。由于养殖过程 *** 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江苏、浙江、湖北、陕西、安徽等地方的江河、湖泊屡有捕获。
图28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
29.杂交鲟。包括多种鲟鱼的杂交后代,常见的有小杂(以小体鲟为父本,达氏鳇为母本)、西杂(以西伯利亚鲟为父本,史氏鲟为母本)、大杂(以史氏鲟为父本,达氏鳇为母本)。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养殖。由于养殖过程 *** 和随意放生,近几年来在宁夏、四川、浙江、青岛、陕西、湖北等地方的江河、水库、湖泊屡有发现。
图29.1杂交鲟(小杂)(Huso huso×Acipenser ruthenus)
图29.2 杂交鲟(西杂)(Acipenser baerii×Acipenser schrencki)
图29.3 杂交鲟(大杂)(Huso huso×Acipenser schrencki)
30.太阳鱼。包括蓝鳃太阳鱼、绿太阳鱼等太阳鱼属品种及其杂交后代,我国1987年从美国引进,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浙江开展养殖。该品种适宜在湖泊、水库、池塘繁殖和养殖,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淡水养殖及观赏鱼养殖对象。该鱼具有极强的入侵 *** 和 *** *** ,近年来在多地河流屡有发现。在钱塘江水系曾多次捕到蓝鳃太阳鱼,2015年在大别山区淠河流域发现存在较大的绿太阳鱼野外群体。
图30.1 蓝鳃太阳鱼(Lepomis *** crochirus)
图30.2 绿太阳鱼(Lepomis cyanellus)
(二)区域外来物种及其危害
除国外外来物种外,不同流域和水系间引种的外来种均属于区域外来物种。为了养殖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许多生产 *** 状优良的物种被移植或引入其他非原产地区域。例如团头鲂原产于长江中下游的通 *** 泊,属栖息于静水中的物种,现已被引入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养殖,甚至在江河中开展增殖放流。丁鱥和梭鲈原只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现已被移植到新疆以外的多个省市开展养殖,并在自然水体多次被发现。
图31 团头鲂(Megalobra *** amblycephala)
图32 丁鱥(Tinca tinca)
图33 梭鲈(Sander lucioperca)
区域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我国南方本地产鱼类,如“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鳙)被引进到西北和西南部高海拔水域,这些物种以及随这些物种的引进而带入的小型杂鱼(虾虎鱼、麦穗鱼等)所引起的灾难并不亚于国外的物种所引起的灾难。鳙在云南杞麓湖和星云湖的养殖,导致当地大头鲤数量急剧减少,现在不得不依靠人工培育。70年代末,为促进经济发展滇池引入银鱼,几年时间银鱼成为滇池中的绝对优势鱼种,而滇池土著鱼类却遭到了灭顶之灾。从额尔齐斯河引入的河鲈曾导致新疆博斯腾湖中的新疆大头鱼的濒临灭绝。
图34 鳙(Aristichthys nobilis)
图35 河鲈(Perca fluviatilis)
此外,由于我国内陆水域的鱼类和两栖爬行类大都存在地理种群(即地理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放流物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放流水域原产地,即“哪里来哪里放”原则,放流的地理种群不宜混杂。河蟹在我国不同水系已通过长期演化形成长江、辽河、瓯江、闽江等不同种群,有不同的形态表型和特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结果。但是,近20年来,河蟹增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由于苗种北运南调和盲目移植,已引起河蟹不同水系间种质混杂和 *** 状衰退。
图36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基于基因组水平的研究数据揭示中国大鲵至少由5个物种组成,推测可能高达8个物种,这些物种与水系分布紧密相关,大致对应黄河、长江、珠江及钱塘江等水系流域。对于目前的增殖放流,有专家建议加强遗传筛查,要特别注意根据不同物种的原产地分布,在相应的流域进行放流,要避免远缘杂交导致种群衰退,禁止未经遗传核查的无序流放。
图37 大鲵(Andrias d *** idianus)潜在的遗 *** 元(引自Yan等,2018)
二、改良种
(一)定义
改良种是指利用选育、杂交或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人工遗传改良品种,包括选育种、杂交种和其他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选育种是指通过多代人工选育,主要遗传 *** 状具备特异 *** 、一致 *** 和稳定 *** ,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群体。杂交种是指利用特定 *** 状并稳定遗传的不同种、种群或品种(品系)之间的杂交产生的具有杂交优势的子一代群体。其它技术手段获得的品种是指通过染色体 *** 作、 *** 别控制、转基因等技术培育出的遗传 *** 状稳定、经济 *** 状优良的品种。
(二)危害
改良种的主要危害是直接影响生物遗传多样 *** ,造成相关物种种质混杂,种群退化,影响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现有的鲤鱼种群、品种之间,由于不加节制的杂交,杂交后代混入天然水域,造成了我国鲤鱼种质的混杂,在长江、珠江和黄河流域已很难找到不受遗传污染的鲤鱼原种。这种情况不仅对于鲤野生种群的保护不利,影响水生态 *** 的稳定,也会导致优良种质资源的丧失,影响渔业生产和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38 不同水系的鲤鱼(Cyprinus carpio)地方品种
(三)常见的改良种
改良种主要是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的选育种和杂交种,以及生产上使用的其他改良种。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常见的改良种主要包括建鲤、福瑞鲤、超级鲤、异育银鲫、中国对虾“黄海3号”、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长丰鲢、全雄黄颡鱼、团头鲂“浦江1号”、湘云鲫、松浦镜鲤、彭泽鲫、杂交鳢、 *** 泥鳅等等。
图39 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 Jian)
图40 异育银鲫(Carassius a *** atus gibelio var.)
图41 *** 泥鳅(Paramisg *** nus dabryanus Taiwan)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金鱼、锦鲤等观赏鱼也属于选育种,不能投放到 *** *** 水体。
图42 锦鲤(Cyprinus carpio var.)
图43 金鱼(Carassius a *** atus Linnaeus)
中国水产学会科学放鱼科普专家团队由中国水产学会于2022年9月23 *** 准成立,是一个由科研工作者和水生生物爱好者自发组成的科普队伍。团队的主要宗旨是科学普及水生生物知识,规范引导社会大众放流(放生)。该篇文章由该团队所有成员和有关专家共同完成。
来源: 光明网
钱塘江今早发现!是鱼却长了鸭子嘴,这条“怪鱼”你认识吗?来源:钱江晚报
钱塘江里发现宝了。今天清晨,杭州上城区渔民王 *** 师傅给杭州市渔业执法大队打来 *** ,说他江里面抓到一条鸭嘴鱼,有点像鲟鱼。
执法人员之一时间赶到杨公村码头,在渔船上看到了这条“怪鱼”。
经过辨认,王师傅误捕的是一条鸭嘴鲟,学名匙吻鲟,吻延长呈桨状,扁平,前宽后窄。眼极小,椭圆形。这条匙吻鲟体长约80公分、体重2.5公斤,它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喜欢生活在淡水中。
匙吻鲟原产于美国,中国于1990年开始从美国引进,经过人工孵化和鱼种培育,后来养殖推广到了10多个省市。匙吻鲟现已列入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二批),参照国家重点水生野生动物范畴管理。
“现在我们杭州的渔民生态保护意识很强,素质很高,一有发现或误捕国家重点水生野生动物,都会给我们打 *** ,是守护钱塘江、保护母亲河的一股重要力量!”渔业执法大队梅杰说。
随着钱塘江水体质量越来越好,涉渔违法违规打击力度越来越大,各类水生生物资源不断恢复,今年已发现多起国家重点水生野生动物,如旗舰物种江豚、二级保护动物大鲵、花龟等。
杭州渔业部门说,也希望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守护钱塘江中来:“如果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请及时联系杭州市渔业执法大队,我们的24小时值班 *** :86088495。”(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施雯 通讯员 俞柏苏)
这种鱼饲料省,病情少,生长快!专养1.5斤,套养2斤以上!这种鱼从3亿年之前,即恐龙时就在地球上生活,并存留下来的一种珍稀鲟鱼类,是世界上 匙吻鲟科中仅有的两个品种之一。它与 中华鲟以及长江水域中的白鲟同属 鲟形目白鲟科。
这种鱼就是鸭嘴鱼。鸭嘴鱼长得十分奇特,为硬骨鱼类,体表 *** ,泽润无鳞,吻呈汤匙状,形似鸭嘴,故又名鸭嘴鲟。匙吻鲟的个体较大,寿命在30年以上。
鸭嘴鱼适应 *** 强,生长迅速, *** 温顺,食物链短,是所有鲟鱼中惟一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其饵料来源广,且易养易捕,适合于水库、湖泊和池塘等水域养殖。
那么养殖鸭嘴鱼的优势有哪些呢:
1、鸭嘴鱼的适温范围广。既不怕低温,也能忍耐高温。在冬季,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仍有充足的 溶解氧,就能在冰下的水中生活;在夏天,池塘表层水温往往会超过35°C,它仍然可以正常的生长!
2、生长快。鸭嘴鱼是淡水鱼类中生长最快的鱼类之一。当年孵化出来的鱼苗饲养到年底,每尾(专养)可达到1.5市斤。套养可达2斤以上!
3、饲料省。它主要是吃浮游动物的,套养中不用单独投喂饲料。专养的话饲料比也不会超过1.3:1.
4、易捕捞。它的习 *** 与花鲢相似,不善跳跃。之一网的起捕率在90%以上!
5、病情少。主要是寄生虫类。现今还没什么病情出现!遇到养殖问题的话,可以咨询中国更大的农技问答“云种养”平台,数万名优秀农业专家,时时在线,免费解答。
曾经是一名民营技校校长的李先生,就看准了鸭嘴鱼的商机。转行开始的了自己养殖生涯。大家都知道,转行穷三年,李先生也不意外。最开始的两年,是李先生最难熬的两年。
鸭嘴鱼生长速度很快,8个月居然长到4斤左右。这可乐坏了李先生。但鸭嘴鱼的运输十分困难,仅仅三小时的路程,就让他的鸭嘴鱼变成了“烫手山芋”。但是他并不气馁,努力改变了鸭嘴鱼的运输 *** 。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
秋日的阳光下,安徽庐江县矾山镇显得格外美丽。
早就听当地人讲,矾山镇东明村有个远近闻名的盛世硒梅鸭嘴鱼养殖场。这个养殖场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牢牢把握绿色发展方向,养殖的“生态鱼” *** 每斤高达50元以上,且不愁销路。
盛世硒梅鸭嘴鱼养殖场啥样?笔者决定一探究竟。
*** 来源于 ***
环境原来有“靠山”
11月4日一大早,在矾山镇负责人丁磊的带领下,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笔者来到盛世硒梅鸭嘴鱼养殖场。
金秋的东明,天空一片湛蓝,池水一汪清澈。
走进养殖场,只见5个标准化的养殖池依山就势展开,清澈的山泉哗哗地流进养鱼塘,成群结队的鱼在池里追逐嬉戏。
皮肤黝黑、身穿紫色短袖衫的养殖场“主人”黄波,正在鱼塘边检查养鱼设备和鱼塘周边环境。“每天清晨沿着鱼池转几圈,我心里才踏实,已经变成习惯了。”他乐呵呵地说。
黄波是东明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几年前,他带着在外地供电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积攒下来的资金返回家乡,在东明村承包水面,搞起了生态养殖。
“当初就是看好了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才决定将东明村作为养鱼基地的。” 黄波告诉笔者,东明村地处庐江县境内第二大高峰、海拔486米的釜顶山脚下,“山间活泉遍布,水流不断,而且水中富含各种矿物质,非常适合鸭嘴鱼生长。”
2017年初,黄波挖田造塘,利用山泉水养起了鸭嘴鱼,从此走上生态养殖新路。“从当年的几亩,今年已经发展到了30多亩。”黄波喜滋滋地说。
“招数”不仅多还亮
“自打养鱼以来,我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它们。”提到鸭嘴鱼养殖,黄波打开了话匣子,有说不完的话。
黄波回忆道,他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养殖鸭嘴鱼当年,由于投放密度大、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管理没跟上,导致鱼儿“全军覆没”,年底一算账,亏损30多万元。
黄波开始大量购买鸭嘴鱼养殖技术书籍、上网查询和四处参观学习取经,恶补“生态鱼”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黄波的养殖技术“突飞猛进”,鱼儿也在他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
“从目前塘口养殖密度来看,鸭嘴鱼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黄波兴奋地说。
“最近两年,养殖场对生产全过程的水温、投饵、疾病预防等实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化管理。”黄波对笔者说,工作人员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水质,对养殖生产过程进行严格 *** ,保证了鸭嘴鱼质量安全。
在注意调水的基础上,养殖场还购置了增氧设备。黄波解释,鱼池的水是运动的,“这样一来,鱼越养越有活力,时间越长就越瘦,鱼就越好吃,达到了生态养鱼的目的。”
黄波笑着说,他现在池内养殖的鸭嘴鱼,在经过微生态制剂解毒、中草 *** 除虫、瘦身等流程后,就变身为“生态鱼”进入市场销售,“游”上市民餐桌。
吃鱼“不吐鱼骨头”
绿色、高效养殖的鸭嘴鱼到底长成什么奇怪模样?为了满足笔者的好奇心,黄波从网箱抓起一条鸭嘴鱼。
笔者看到,这些鱼约有半米长,长似鸭嘴的嘴巴占了体长近三分之一,深灰色的鱼身像小海豚一样,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黑褐色。黄波说:“这种‘怪鱼’名叫匙吻鲟,又叫鸭嘴鱼,是一种珍稀鱼类。”
黄波的笑容一直写在脸上,遮都遮不住:“这些2斤多的鱼已经被安庆一家餐厅预订,50元一斤。”
据了解,鸭嘴鱼属高蛋白低脂肪肉类,含高胶原蛋白和10多种 *** 必须的氨基酸,脂肪中含有12.5%的不饱和脂肪,对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预防老年痴呆有较好的效果。
“吃这种鱼可以真正是不吐骨头呢!”黄波介绍说,鸭嘴鱼属软骨鱼类,除了鳍有小刺和嘴巴坚硬之外,全身都可以食用,“不只鱼肉鲜美适口,脆骨刺更是适宜老人和小孩食用,深受顾客喜爱。”
“凭借着独特鲜美的口味,鸭嘴鱼在市场上的售价很高,3斤以上的卖过70多元一斤呢。”黄波脸上笑开了花。
黄波说:“我养殖的鸭嘴鱼一般长到了2斤以上就 *** ,按订单分批陆续运往合肥、黄山、铜陵等周边城市,余下的春节前捕捞后装入专门的氧气袋再装箱,运到上海、江苏等地进行销售。”
黄波和笔者算了一笔账:基地养殖的3万尾鸭嘴鱼,年产量在7万斤左右,即使按50元一斤卖,今年也能有350万元的收入。
东明村 *** 洪光富说,为进一步打响“生态鱼”品牌,养殖场还通过微信,把饲养的过程用 *** 发布到朋友圈,让鸭嘴鱼成了“网红”,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丁磊认为,和传统的养殖方式相比,生态养鱼技术具有节水、节地、高密度集约化的特点,而且周期短、效益高,能够有效提升乡村振兴的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
丁磊表示,接下来,矾山镇将以“渔业转型”和“生态循环”为主线,进一步加速推进“美丽渔场”建设,推动传统渔业转型升级,让当地群众共享绿色、生态发展“红利”。
作者简介:赵德斌,1965年出生,目前在庐江县融媒体中心工作。新闻作品散见《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全国各家报刊,多次获“全国 *** 刊年度优秀稿件奖”、“安徽新闻奖”等奖项。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5-6期,原文标题《白鲟和那些濒危的长江鱼类》,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
从2006年开始,为白鲟准备的救护船就在长江上漂荡,一个完整的应急体系也时刻保持运转,但白鲟最早可能在2005年就已灭绝,人类失去了挽救这个物种的最后时机。十几年后,危起伟发出推断白鲟灭绝的 *** ,但他并不是想唱一曲挽歌,他希望人们能注意到,在最新的长江全流域科考中,140种历史上存在的特有鱼类未曾现身,那些剩余的旗舰物种,如江豚、中华鲟等岌岌可危。
记者/王海燕
摄影/张雷
2020年长江全面禁渔后,洞庭湖的渔民全都要转产转业上岸
渔船正在被销毁
白鲟的尴尬地位
2019年12月23日,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线发表了推断白鲟灭绝的 *** 。危起伟知道这是一颗 *** ,他无法预料的是,这颗 *** 扔出来,会产生什么后果。危起伟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江所”)首席科学家,也是那篇 *** 的通讯作者和指导老师。随后几天,危起伟果然被蜂拥而至的 *** 淹没,有时深夜12点还在接受采访。
但很多媒体的报道,连白鲟的影像都配错了,来自北美洲的匙吻鲟影像被广泛使用。匙吻鲟(Polyodonspathala)和白鲟(Pseph *** us gladius)虽然来自同一个科,但属于不同的属,两者外形上的差异显而易见:匙吻鲟有长长的吻部,伸出部分由窄变宽,形似鸭嘴,所以又名鸭嘴鲟;白鲟也有长长的吻部,但伸出部分由宽变窄,状如宝剑,所以民间也有“剑鱼”之称。
鲟鱼在鱼类进化史上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作为一种原始鱼类,它们2亿年前就已和恐龙同时存在于地球,全部分布在Holarctic地区(生物地理学概念,主要在今天的北半球)。部分观点认为,全世界的鲟鱼都起源于 *** 淡水水域,并通过太平洋向北美扩散而去。大约在3400万到7500万年前,白鲟的同类曾广泛地分布于地球,但随后大多数原始鱼类逐渐被新生代真骨鱼取代,白鲟是少数保守而顽固地延续至今的鲟鱼之一。
生物学家很难不被鲟鱼吸引,它们大多数都尺寸巨大,重达数百斤,甚至在成熟后依然能继续生长,堪称淡水鱼之王。如今全世界的鲟鱼分属Acipenseridae和Polyodontidae两个科,长江曾经既拥有Polyodontidae的白鲟,也拥有Acipenseridae的中华鲟和长江鲟,且这三种鲟鱼曾经仅存于中国。根据动物学家秉志上世纪50年代的记录,南京有渔民捕到过长达7米的白鲟,重达一吨,如果这一记录确切,那么白鲟就曾是全世界更大的淡水鱼之一。
即便如此,媒体用错照片仍情有可原,因为迄今为止,这种古老的长江大鱼并未给这个世界留下一 *** 康状态下的清晰影像。虽然在1983年 *** 颁布的文件中,白鲟和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就被同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但中华鲟早在1983年就开始人工繁殖并放流,即向长江中投放鱼苗,长江鲟的人工繁育也在稳步推进,唯独白鲟的保护工作曾在很长时间里难以推动。
白鲟的地位曾经的确非常尴尬,根据上世纪70年代之一次长江全流域生物调查,虽然当时全国每年可捕获的白鲟大约25吨。但和数量更加庞大的中华鲟相比,白鲟仍然是“数量极少,又很分散,只偶尔捕到1~2尾,所以还不能构成一种渔业”。在长江流域的不同区域,都曾有专门捕捞中华鲟的渔民,甚至还曾在特殊年代有“中华鲟鱼籽”生产任务,但白鲟更多是作为一种“杂鱼”被偶然捕获,经济价值并不突出。
民谚虽称“千斤腊子(中华鲟)万斤象(白鲟)”,这更像是对两者极端个体的描述。从上世纪80年代做鲟鱼研究开始,危起伟就注意到,从海里洄游到长江中上游的成熟中华鲟,体重普遍500斤以上,但成年白鲟更多在200斤左右。这意味着,大多数时候白鲟的个体都小于中华鲟,并不如后者引人注目。在70年代那次调查的总结文集里,对白鲟的描述只有寥寥几页,远少于中华鲟和长江鲟,这也能看出,人们对白鲟的了解远少于中华鲟和长江鲟,其生命周期、洄游习 *** 、生活史、产卵场地等信息,都非常缺乏。
白鲟还被描述为“健泳、凶猛、饕餮”,1975年,人们甚至在一条3米的白鲟胃里,发现过重达14.5斤的草鱼。考虑到中华鲟在长江洄游期间并不进食,白鲟曾经应该是长江中 *** 的猎手,自然种群数量本来就不大,也难以驯养。在1996年的一篇 *** 中,危起伟也的确提到,他们曾多次尝试人工繁殖白鲟,但都没有成功,甚至连饲养一个月以上的白鲟都没有。种种原因,都加剧了白鲟的救助困难,同时降低了人们曾经对救助白鲟的重视程度。危起伟告诉我,葛洲坝修建时,曾有过“救鱼”的讨论,但当时讨论的鱼类主要集中在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中华鲟和长江鲟,白鲟甚至没有太多被讨论的机会。
危起伟从80年 *** 始研究鲟鱼,如今,他的 *** 虽然写有关白鲟的 *** ,但其实并没有见过白鲟
断崖式灭绝
何宝兵如今在湖北宜昌的中华鲟保护区做协助巡护员,打击非法捕捞,他曾经是一位长江渔民。何宝兵老家在湖北秭归,家里三代跑船,到他这一代,才开始在巫峡和西陵峡之间的长江江段打鱼,并于1995年 *** 到宜昌。
他对白鲟最深刻的记忆出现在大约1985年农历冬月,即长江洪水过去,迎来清水的季节。何宝兵记得,那一年,整整一个月,每天早上他的渔网里总有几条十来斤到30来斤的白鲟,他们当地称为木骡子(音)。何宝兵用的是一种下水12米、网眼12厘米的三层刺网,网上的鱼几乎全是死的,“因为它嘴巴(实际为吻部)很长,嘴巴一戳进网里就死了”。其他渔民也称,白鲟是“最娇气的一种鱼”,“上网就死,上钩就死,养不活”。
他们当地的渔民其实不喜欢捕到白鲟,甚至称其为“死人鱼”,因为传说打到无鳞鱼运气不好。何宝兵当时生活困难,捕到的白鲟死鱼,他有时候会啐一声“晦气”后丢掉,有时候会切掉吻部,冒充肥鱼,拿到市场上去卖。当时白鲟已经是保护动物,但管理并不严格,就在何宝兵大量看到白鲟的那一年,他的邻居中,有人捕到过300多斤的白鲟,还活着,养在一个池塘里,打 *** 给当地渔政,但渔政过去后拍了张照后,也无计可施,嘱咐渔民自己处理掉。
何宝兵的同事里,世代在宜昌江段打鱼的杨年高也有白鲟记忆。大约也是1985年左右,杨年高打到一条白鲟,打 *** 给渔政, *** 部门派了个车过来把鱼接走。杨年高不知道那条鱼到底有多重,只知道从江边抬到公路上,5个人用担架,抬得气喘吁吁。鱼是用皮卡车运走的,塑料布围在车厢里,做成临时水池。杨年高记得,因为鱼太大了,头按下去,尾巴就翘起来,尾巴按下去,头又翘起来,最后只好专门腾出人手在车厢里按着,才能保证白鲟一直吸水。
杨年高家也是世代打鱼,老人们常说,白鲟是七(月)上八(月)下,这种上下的季节里,白鲟通常都是在江中深水里直来直去,很少停歇,所以力量大,会把网撞破。但冬天,白鲟也会往江边浅水里走,或者跳出江面,像是要歇口气或者转悠一番。那条5个人抬走的白鲟,是杨年高最后一次见到这个物种。在差不多的年份里,杨年高如今的同事中,也有人最后一次捕到白鲟,重120斤。这位前渔民对这条鱼印象深刻,因为按政策,渔政要以8角到1元每斤的 *** 回购这样的鱼,但当时他把鱼上交渔政后,渔政一直没有付钱给他,所以他惦念至今。
无论这些渔民各自有着怎样的白鲟记忆,其中一个共同点都是,80年代的某些年份后,这种曾经虽然不密集,但至少常见的远古长江大鱼,突然就销声匿迹,无影无踪了。
中国水生生物博物馆里的中华鲟标本
这种民间印象也反映到学术界,根据危起伟后来的统计,从1981年到2003年,全长江流域,只有210次相对确证的大个体白鲟目击报告,2003年也是人类最后一次目击并接触白鲟。当年1月,在四川宜宾南溪县,一条3米多长的白鲟撞进渔民的大网 *** ,随后,包括危起伟在内的专家赶到现场救治。四川省宜宾珍稀水陆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周亮也参与了这次救治。他告诉本刊,这条鱼当时 *** 并不特别严重,当时现场的人员曾考虑过,是否将其留 *** 为科研使用。
但就在这条鱼之前,2002年12月,南京也有一条3米多的白鲟 *** 被救治,人工养殖29天后,撞进水池管道死亡。相隔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人们不敢冒险留下宜宾的这条白鲟。因此,救治成功后,现场的专家组决定,将这条白鲟进行声呐标志放流并 *** ,希望由此找到其同类,进行更多研究。参与救助的专家主要来自长江所,当时长江所还没有科考船,使用的是渔业部门提供的小快艇,在 *** 的第四天,快艇触礁,而次日就是除夕,因此过了两天,快艇修好重返江面时,这条白鲟已没入茫茫江水。专家组在长江上来来 *** 搜寻了几个月,再也没有接到过它的信号。
这条白鲟消失过后,2005年,经 *** 批准,原“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也从原来的干流420公里扩大到包括干流和支流在内的1162.61公里江段。一个针对白鲟救助和研究的项目也在次年正式启动,这个项目的牵头人是危起伟。他告诉我,正是通过这个项目,他们才有了一条专门的科考船,搭配一辆车,并为白鲟搭建了一个应急救护 *** 。
随后,2006年到2008年、 2008年到2011年,长江所启动了两次大型科考,通过捕捞和声呐各种手段,在长江全流域寻找白鲟,但他们再也没见过那个庞大的身影。所有人,包括这些白鲟研究者都没有预料到,2003年那一条白鲟成了人类接触的最后一条白鲟。
中国水生生物博物馆里的白鲟标本,是目前人们唯一能看到这种生物实体的地方
直到几年以后,在重新分析 *** 十年代的那些目击事件时,危起伟才明确地意识到,白鲟在1993年已功能 *** 灭绝了,即永久失去繁殖能力,未来必然灭绝。但到底是什么导致白鲟灭绝的,他并没有确切的 *** 。
根据过去为数不多的研究,白鲟会在长江下游的干流、湖泊乃至近海水域生活,并和大多数鲟鱼一样,在成熟后洄游至长江上游产卵。1980年,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曾在四川省宜宾县柏溪镇对岸约500米的江段,发现过一个白鲟的天然产卵场,这也是人类发现的唯一有确切证据的白鲟产卵场。这意味着,1981年葛洲坝水电站在宜昌落成以后,白鲟的 *** 洄游路线起码被部分阻断。
为了研究葛洲坝水电站对白鲟的潜在影响,在去年发表的 *** 中,危起伟的团队将葛洲坝以上和以下的白鲟,分成了两个群体进行数学建模,结果表明,只有坝上的群体经历了功能 *** 灭绝过程,坝下的群体却没有。结合历史数据,这个团队认为,导致葛洲坝以下白鲟灭绝的关键因素可能是渔业捕捞和栖息地退化,但上游的白鲟为什么在1993年过后彻底失去了繁殖能力,团队也无法清晰地回答,毕竟人类对白鲟的了解实际上还处在相当初步的阶段。
一个相对确定的事实是,1986年以后,长江全江段再也没监测到当年孵化的白鲟幼鱼。虽然难以具体描述,大坝到底会如何影响白鲟的 *** ,但危起伟认为,对这类大型洄游鱼类,大坝的影响一定是首位的。危起伟告诉我,和哺乳动物不一样,鱼类的繁殖活动往往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 *** ,比如水温、河床结构、河流底质、水位、含沙量、流水态势和速度等各种复杂的水文条件,都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繁殖活动。甚至青草鲢鳙这样的家鱼,在野外自然繁殖时,对水文条件的变化也极度敏感,比如每年洪峰一来,地表水冲到河里,鱼立刻就兴奋起来,开始 *** 产卵,如果没有洪峰,则按兵不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鱼类要经历漫长的洄游,才能找到合适产卵场的原因,而水电站的建设将永久地改变长江的 *** 格,也改变了这些产卵场。
岌岌可危的长江珍稀鱼类
虽然依然怀着渺茫的希望,但对白鲟的灭绝,所有关注这一领域的人实际都有心理准备。危起伟希望,人们能够将目光更多投向那些正岌岌可危的物种,比如长江中剩下的中华鲟和长江鲟。在很多人心中,中华鲟已经安全无虞,甚至每年都还能看到一些人工繁殖后放流的报道,但实际情况可能有些不一致。
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在1983年就初步突破了,但危起伟告诉我,从那之后,一直到1996年,人工饲养的技术并未突破,中华鲟幼苗在“水花”阶段,也就是尾鳍和背鳍尚未分开的极早期阶段就得放入长江,很难存活。1996年,中华鲟的人工繁育技术有所突破,因此1997年,放流长江的中华鲟育苗才达到10厘米,放流2万尾。随后,1998、1999年,又有总数12万尾体长10厘米的中华鲟被放入长江,这几批鱼苗,放流人员做了部分标记。但即使规模如此庞大,在随后几年上海长江口的检测中,科研团队发现,人工放流的中华鲟也只 *** 华鲟总量的3%左右,种群补充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唯一一次对中华鲟放流的效果评估。
1999年的世纪大放流后,中华鲟的放流一度停止,直到2003年才得到一笔专项资金重启,从那时起到2008年,总数不超过10万尾的中华鲟被放入长江,放流数量逐年减少。2008年,因中华鲟野生繁殖群体不足200尾,自然种群岌岌可危,科研捕捞被叫停。但实际上,当时中华鲟全人工繁殖并没有突破,依然需要每年从长江中捕捞成熟亲鱼,获得 *** 和 *** 才能实现繁殖,科研捕捞叫停后,各个科研机构的局面变成了无鱼可放。
以长江所为例,他们的中华鲟子二代繁殖技术是2012年突破的,达到规模化是在2015年。但此时,已经没有资金给中华鲟了,各个科研机构都面临着无钱养鱼的局面,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来看到的中华鲟放流新闻,放流尾数多是几百或几千。危起伟认为,这样的数量级,对中华鲟野生种群的补充连毛毛雨都算不上,很多人仍然寄希望于中华鲟的自然繁殖。
实际上,在1981年葛洲坝筑坝前,在长江上游至金沙江下游河段的800公里江段中,中华鲟至少有16个历史产卵场。但葛洲坝筑坝后,中华鲟的产卵场,比较确定的,仅剩下葛洲坝下大约5公里的一块区域。自1981年以来,每年都有自然繁殖活动,但2013年开始,除了2014 *** 测到一次产卵活动外,这个产卵场已经连续多年没有检测到任何自然繁殖行为。在宜昌采访的时候,巡护队员谢宝兵告诉我,前几个月,他还看到高高跃出水面的中华鲟,兴奋得直喊同伴,“嘿,中华鲟来了!”但2019年的产卵季早已过去,千里迢迢赶到长江的中华鲟,这一年依然没能完成繁殖。
危起伟说,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如今每年洄游到宜昌的中华鲟都在50头以下,少的时候只有不到20条,数量太少;二是20摄氏度以下的江水中,中华鲟才能完成 *** 腺发育,但10月下旬的传统产卵高峰期,宜昌段的长江平静宽阔,水温22摄氏度。
和中华鲟相比,长江鲟的自然繁殖更加糟糕,这种个头相对小巧的鲟鱼,长期定居在长江上游,已经20年没有监测到自然繁殖了。但和中华鲟不同,危起伟他们做过模拟,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这些长江鲟可以自然繁殖,而长江中那些长江鲟的历史产卵场,目前看,水文条件在可接受的波动内。而目前长江鲟还没有发现野外繁殖,这是因为江中的长江鲟数量太少了,大都被捕猎,客观估计的话,只要有了经济条件,长江鲟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重建种群。
相比之下,中华鲟的种群重建工作要难得多。比如白鲟 *** 的中华鲟,在长达两年的洄游途中都不进食,跨越海水和淡水,生活史极其复杂。危起伟说,自然环境下的成年中华鲟雌 *** 应该在500斤以上,才有足够能量完成迁徙。但长江所的700条鲟鱼里,只有两条达到了400斤,其余的体重都停留在了200斤甚至以下,且大多患病。
另外,中华鲟最早在14年龄,平均在18龄左右就会从海里向长江洄游,如果90年代末标记后放流的那一批中华鲟回来了,已经可以完成效果评估。但因为禁止科研捕捞,这项工作目前无法启动。根据长江所最新的统计,目前全国10龄至20龄的大个体中华鲟,总共只有3000条,分散在各个科研机构和民营 *** 。因为没有专项计划,这些机构都不负有放流中华鲟的义务,也就是可以随时自行停止放流中华鲟。
因此,在危起伟看来,中华鲟如今依然岌岌可危。
不光是中华鲟这样的旗舰物种受到威胁,危起伟告诉我,2017年第二次长江全流域科学考察启动,初步结果显示,已经有140种历史上曾报告过的长江鱼类没有现身,大部分是高度濒危物种,比如更大个体可达到100斤的鯮鱼和四川白甲鱼已经多年未见了,但尚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而更多的鱼,因为缺乏连续的历史数据,其余物种是否已经或正在灭绝,要如何保护它们,都还没有 *** 。
和这些悄无声息消失的鱼类相比,白鲟和人类相交已久。在中国古籍中,白鲟常称鱏或鲔,与中华鲟混用,其中有关白鲟的记载包括,西晋郭璞认为《山海经·东山经》中的“鲔”即“鱏”也,“似鳣而长鼻,体无鳞甲”。汉代《韩诗外传》有“昔日伯牙鼓琴而 *** 鱼出听”的句子,高诱注释成“ *** 鱼长,头身相半,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颔下,而身无鳞,出江中”,正是对白鲟的描述。在注释《淮南子·汜论训》时,高诱还称“鲔,大鱼,仲春三月从西河上,得过龙门便为龙”,与北魏《水经注·河水》“《尔雅》曰鳣,鲔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描述一致。
在西周,每年暮春季节,天子还会亲自到先王陵寝,献上鲟鱼作祭品。一些观点甚至认为,“鱼跃龙门”的典故,最早其实来自洄游的鲟鱼,直到后来,典故的主角才被换成鲤鱼。传说是如何变迁的,已经很难考证,但这些记录确证地表明,白鲟曾广泛地分布于包括黄河在内的诸多水系和近海之中,直到在这些水系更早地发生生态变迁,白鲟才渐渐退守长江,长江本应是它最后的庇护所。(实习生岳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更多精 *** 道详见本期新刊《爱的物证:为什么偏偏是这一件,如此重要?》,点击下方商品卡即可购买
自回老家以后,我黑坑玩的很少,不是老家的野生鱼资源有多好,而是水质清澈、鱼品质不错,环境方面也还可以,作为休闲娱乐是再好不过,所以就感觉没有必要再去黑坑“送钱”了。去年一整年,我玩黑坑的次数估计不会超过十次,去也是为了写点黑坑方面的文章,毕竟理论还是要和实践相结合。不过今年,我倒是往黑坑跑的挺勤,原因有两个:一是塘主老放些不怎么常见的鱼种,我忍不住想去“尝尝鲜”;其次是该黑坑相对我们这边的其他收费塘而言, *** 还算公道,偶尔玩几次还是可以接受的(环境不错,水质也过得去)。
前两天,老板在群里又发通知,说是周四要放600斤鸭嘴鱼,个体大小为3~6斤,收费100元5小时,更重要的是提前报名的人可以赠送一条5斤左右的。在看到此消息以后,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如果没记错这个鱼两年前就放过一次,我是非常想钓的,只不过当时人在杭州没有办法,这次好不容易逮住机会,肯定是不能放过了,而且还能免费送一条,哪怕空军都不亏。
交了钱、报了名,心情渐渐平复下来以后,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鱼应该咋钓呢?线组搭配、饵料配置、钓法思路一点概念都没有,黑坑不同于野钓,如果毫无准备地去,那简直是和钱过不去啊。于是我就在网上一顿乱搜,看有没有人钓过这个鱼、分享了经验的,不过结果很遗憾,网上的信息很散乱、而且价值不高,无奈之下只能从这种鱼的基本习 *** 入手开始研究。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垂钓经历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垂钓鸭嘴鱼的看法,当然了,对于这个鱼我也是零基础,说的不对之处请多包涵、指正。
垂钓自己不熟悉的鱼,首先要了解它的习 *** 、食 *** 等基本信息
对于鸭嘴鱼的基本习 *** ,其实问问度娘就可以知道的一清二楚,但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我就简单地总结了一下几个基本的信息。
首先这个鱼的学名是美国匙吻鲟,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据网上说它是从三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是和恐龙同时期的物种,属于珍稀鲟鱼类,当然了我们现在垂钓的是批量养殖出来的。
之所以将匙吻鲟称之为鸭嘴鱼(也叫鸭嘴鲟),是因为它的吻呈汤匙状,和鸭嘴非常的像,但实际比鸭嘴更扁更长,鸭嘴鱼的吻可以占到身体的三分之二,乍一看几乎是等长的。然后这个部位,我拍了个细节照,看上去是有纵横交错的花纹且两面都有(和鞋底差不多)。
鸭嘴鱼的“吻”
鸭嘴鱼为软骨鱼类,全身无鱗,背部为青黑色、腹部为白色,而侧身是几种颜色相间的,总体较淡,如果仔细看它的身上还有一些黑色的花斑,尤其在头部、鳃盖分布较多。
关于鸭嘴鱼,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大家需要了解:
之一点正如大家所见此鱼的嘴巴虽然很大,但上部分的“吻”扁平而长,下颚则短而稍尖,这样一来势必对咱们的垂钓增加难度。这个不难想到它在吃食的时候,恐怕未等饵料进嘴,吻部就已推开了线组,从而造成假信号。第二点,这种鱼是滤食 *** 鱼种,与咱们熟悉的鳙鱼是差不多情况的,平常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这里补充一点鸭嘴鱼是所有鲟鱼中唯一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既然与鳙鱼类似同为滤食 *** 鱼种,那是不是意味着基本可以放弃钓底、可以直接钓浮了呢?请继续往下看。
鸭嘴鱼全貌
黑坑垂钓鸭嘴鱼,线组、饵料、散炮该如何准备
看着它这样的长相,谁都知道不好钓,十有 *** 是锚的多,而且就算钓正口,它的嘴巴这么大钩子也该偏大点,不过就在钓友们在群里讨论钓法问题时,老板又加了个规矩,即鱼钩钩宽不得超过1.4cm。1.4cm的钩子其实已经很大了,但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准备去锚。
线组搭配和鱼钩大小主要是根据鱼的体型来的,理论上3~6斤的鱼,一二号线足以胜任,但如果是锚的偏多,那么中钩后鱼的冲击力还是比较猛的,而且既然是锚咱也就不必太考虑灵敏度了。故综合考虑之下我的线组采用了4号主线、3号子线配合4号的新关东,这个搭配十几斤的也没什么大问题。这里提一句,该塘限竿5.4,本来考虑到新鱼习惯靠边应当用短杆,原先我准备的是3.9,但考虑到大家可能用长竿,于是便换成了4.5。
散炮方面:既然是滤食 *** 鱼,雾化好、味道重应该是需要的,我用的散炮是钓鲫鱼用的,纯谷物半袋+虾肉散炮一袋+虾肉风暴一袋,然后再取适当的浮水颗粒(用量为以上总量的三分之一)提前用水泡开,再掺入进去,最后在表面再撒上轻麸,这样雾化能好一些。
饵料方面:依然是用的鲫鱼饵料,大鲫终结者一袋+第五元素一袋+红虫风暴一袋+ *** 季一袋+可柔蛋白半袋+轻麸适量。
小 *** :其实如果单纯是靠锚,散炮和饵料如何搭配真的没有关系,只要雾化好、气味大,能把鱼诱过来就成,所以在小 *** 的用量方面我比平常都要多很多,味型的话,50%复合果香+20%甜蛋奶+20% *** 酒+10%少量果酸(目前这个季节的话果酸没啥用,加不加差不多,主要还是要加一些高甜、大香类的、比较冲的添加剂)。
正钓开始,我与别人的做窝思路、钓法不一样
钓场七点半开门,我七点左右到发现已经有七八辆车在门口排着队了,这个黑坑是允许手抛窝的,所以一开门大家就迅速进入抢位并打下大量窝子。鱼塘是长方形,我选择的位置偏向角落,大约在西北角吧,而前一天放鱼的位置是在东南角,也就是我的位置是距离放鱼位置最远的。原因是,我觉得鱼在进入一个陌生水域时会比较慌张,容易往浅水、安静的地方跑,而我坐的位置不但安静,而且属于全坑最浅的区域。(其实放鱼的那个位置我根本也抢不到,一开门早已有一群人占掉了)
开竿后,大家都是噼里啪啦的手抛窝,全场作钓大约二三十人,保守估计不打窝的不超过5个,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觉得,既然这种鱼是滤食 *** 鱼类,那么手抛窝的意义就不大了,除非你能够持续不断地抛,否则远不如打散炮,能够让窝点有持续不断地烟雾产生。我的散炮比重轻,同时又加入大量的麸和浮水颗粒,所以入水后基本就开始散了。拉饵加散炮,打了没几杆,我的浮漂就出现了信号,打了几杆没抓住,后面倒是刺中了,但没有刺稳,被它逃脱。
全坑上的之一条鸭嘴鱼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那位钓友来的比较迟,而且啥准备工作都没弄好,刚下杆开始空钩调漂,可一转身杆子就被鱼拖走了,幸亏塘面不宽,对岸的钓友钩起了他的杆子,只是没想到鱼居然还在,简直是运气爆棚。
补充:这哥们率先上鱼,可是等真正调好漂、开好饵,反倒没口了,后面他实在是坐不住,挂了两条蚯蚓便开始闲逛,等再回来的时候浮漂又没了,起杆中得太阳鱼一尾,实属高手。
鱼竿被打捞上来了,鱼还在
综合来看,我个人感觉大部分钓友对这个鱼也是挺陌生的,据观察钓底的钓浮的都有,有些甚至直接就是钓鲢鳙那种玩法,上钩小挂一搓饵,下钩大不挂饵,半水抽频率,但上鱼率并不突出,有些甚至空军而归。
我虽然提前做过功课,也知道这个鱼为滤食 *** 鱼类,但仍然选择钓底。一开始漂型还有几个,但始终没能钓到,于是便开始怀疑钓法,没过一会儿就将钓底改为了钓浮,从钓离底10公分开始找,一直找到一漂深,均没发现口,甚至感觉比钓底还要差,无奈之下再次改为钓底。
我大概是开了两盆散炮,在整个作钓过程中一直坚持拉饵+散炮,并且保持高频地抽杆,在干完一盆散炮后,终于是迎来收获了。只见浮漂倾斜着入水,很明显是鱼被钩子锚住在游动中拉扯了钓线,我猛一起竿,果然中鱼,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上岸。
鸭嘴鱼
一条上岸后,心里踏实了许多,但抽竿的频率依然没有减慢,大约两个多小时过后,人已经走了好几个。其实从垂钓角度来说,钓这个鱼没什么意思,因为没有技术含量可言,中鱼全靠锚,如果非要说战术,那就如我一开始说的那样,有强烈雾化、有 *** 的味道,那么鱼可能会往你窝子里靠一靠。
在之一条鱼上岸以后,大约又过了半小时,我又中得一尾,本以为又是鸭嘴鱼,可一出水发现居然是白鲢,而且还是锚到的,这不禁令我有点失望。4+3配4号新关东的线组钓这种三斤多的白鲢,简直和玩一样,用不了两个回合,它就败下阵来。
两条鱼上岸后,我就再也没有看到过漂相,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鱼起浮的更厉害了吧,虽然后面我再次尝试钓浮,但依然没有结果。
而全坑二三十人作钓,总共也就出了10几尾鱼吧(据老板说没有人钓到两条以上的),出鱼的位置主要在四个角落。理论上说方钓角、长钓腰,可是实际上这种选位 *** 也不见得有效,所以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钓鱼需要变通,不能教条”。
白鲢
写在最后:
我也是之一次钓这种鱼,没有什么经验、心得可说,只钓到一条说实话也是运气。但我认为在选位和钓法上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如果我再去钓一次,在早上温度还没完全上来,我依然会选择钓底或钓离底,等温度升高后我会选择钓浮、钓浅一点的浮,如果是偷驴我会使用5.4的长竿,钓相对较深的位置或增氧泵附近。个人想法仅供参考,欢迎各位钓友踊跃评论说出你的看法。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因形似鸭嘴故被称作“鸭嘴鱼”,黑坑首次作钓,颇有难度自回老家以后,我黑坑玩的很少,不是老家的野生鱼资源有多好,而是水质清澈、鱼品质不错,环境方面也还可以,作为休闲娱乐是再好不过,所以就感觉没有必要再去黑坑“送钱”了。去年一整年,我玩黑坑的次数估计不会超过十次,去也是为了写点黑坑方面的文章,毕竟理论还是要和实践相结合。不过今年,我倒是往黑坑跑的挺勤,原因有两个:一是塘主老放些不怎么常见的鱼种,我忍不住想去“尝尝鲜”;其次是该黑坑相对我们这边的其他收费塘而言, *** 还算公道,偶尔玩几次还是可以接受的(环境不错,水质也过得去)。
前两天,老板在群里又发通知,说是周四要放600斤鸭嘴鱼,个体大小为3~6斤,收费100元5小时,更重要的是提前报名的人可以赠送一条5斤左右的。在看到此消息以后,我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如果没记错这个鱼两年前就放过一次,我是非常想钓的,只不过当时人在杭州没有办法,这次好不容易逮住机会,肯定是不能放过了,而且还能免费送一条,哪怕空军都不亏。
交了钱、报了名,心情渐渐平复下来以后,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鱼应该咋钓呢?线组搭配、饵料配置、钓法思路一点概念都没有,黑坑不同于野钓,如果毫无准备地去,那简直是和钱过不去啊。于是我就在网上一顿乱搜,看有没有人钓过这个鱼、分享了经验的,不过结果很遗憾,网上的信息很散乱、而且价值不高,无奈之下只能从这种鱼的基本习 *** 入手开始研究。
下面我就以自己的垂钓经历为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垂钓鸭嘴鱼的看法,当然了,对于这个鱼我也是零基础,说的不对之处请多包涵、指正。
垂钓自己不熟悉的鱼,首先要了解它的习 *** 、食 *** 等基本信息
对于鸭嘴鱼的基本习 *** ,其实问问度娘就可以知道的一清二楚,但为了给大家提供方便,我就简单地总结了一下几个基本的信息。
首先这个鱼的学名是美国匙吻鲟,原产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据网上说它是从三亿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是和恐龙同时期的物种,属于珍稀鲟鱼类,当然了我们现在垂钓的是批量养殖出来的。
之所以将匙吻鲟称之为鸭嘴鱼(也叫鸭嘴鲟),是因为它的吻呈汤匙状,和鸭嘴非常的像,但实际比鸭嘴更扁更长,鸭嘴鱼的吻可以占到身体的三分之二,乍一看几乎是等长的。然后这个部位,我拍了个细节照,看上去是有纵横交错的花纹且两面都有(和鞋底差不多)。
鸭嘴鱼的“吻”
鸭嘴鱼为软骨鱼类,全身无鱗,背部为青黑色、腹部为白色,而侧身是几种颜色相间的,总体较淡,如果仔细看它的身上还有一些黑色的花斑,尤其在头部、鳃盖分布较多。
关于鸭嘴鱼,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大家需要了解:
之一点正如大家所见此鱼的嘴巴虽然很大,但上部分的“吻”扁平而长,下颚则短而稍尖,这样一来势必对咱们的垂钓增加难度。这个不难想到它在吃食的时候,恐怕未等饵料进嘴,吻部就已推开了线组,从而造成假信号。第二点,这种鱼是滤食 *** 鱼种,与咱们熟悉的鳙鱼是差不多情况的,平常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这里补充一点鸭嘴鱼是所有鲟鱼中唯一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既然与鳙鱼类似同为滤食 *** 鱼种,那是不是意味着基本可以放弃钓底、可以直接钓浮了呢?请继续往下看。
鸭嘴鱼全貌
黑坑垂钓鸭嘴鱼,线组、饵料、散炮该如何准备
看着它这样的长相,谁都知道不好钓,十有 *** 是锚的多,而且就算钓正口,它的嘴巴这么大钩子也该偏大点,不过就在钓友们在群里讨论钓法问题时,老板又加了个规矩,即鱼钩钩宽不得超过1.4cm。1.4cm的钩子其实已经很大了,但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准备去锚。
线组搭配和鱼钩大小主要是根据鱼的体型来的,理论上3~6斤的鱼,一二号线足以胜任,但如果是锚的偏多,那么中钩后鱼的冲击力还是比较猛的,而且既然是锚咱也就不必太考虑灵敏度了。故综合考虑之下我的线组采用了4号主线、3号子线配合4号的新关东,这个搭配十几斤的也没什么大问题。这里提一句,该塘限竿5.4,本来考虑到新鱼习惯靠边应当用短杆,原先我准备的是3.9,但考虑到大家可能用长竿,于是便换成了4.5。
散炮方面:既然是滤食 *** 鱼,雾化好、味道重应该是需要的,我用的散炮是钓鲫鱼用的,纯谷物半袋+虾肉散炮一袋+虾肉风暴一袋,然后再取适当的浮水颗粒(用量为以上总量的三分之一)提前用水泡开,再掺入进去,最后在表面再撒上轻麸,这样雾化能好一些。
饵料方面:依然是用的鲫鱼饵料,大鲫终结者一袋+第五元素一袋+红虫风暴一袋+ *** 季一袋+可柔蛋白半袋+轻麸适量。
小 *** :其实如果单纯是靠锚,散炮和饵料如何搭配真的没有关系,只要雾化好、气味大,能把鱼诱过来就成,所以在小 *** 的用量方面我比平常都要多很多,味型的话,50%复合果香+20%甜蛋奶+20% *** 酒+10%少量果酸(目前这个季节的话果酸没啥用,加不加差不多,主要还是要加一些高甜、大香类的、比较冲的添加剂)。
正钓开始,我与别人的做窝思路、钓法不一样
钓场七点半开门,我七点左右到发现已经有七八辆车在门口排着队了,这个黑坑是允许手抛窝的,所以一开门大家就迅速进入抢位并打下大量窝子。鱼塘是长方形,我选择的位置偏向角落,大约在西北角吧,而前一天放鱼的位置是在东南角,也就是我的位置是距离放鱼位置最远的。原因是,我觉得鱼在进入一个陌生水域时会比较慌张,容易往浅水、安静的地方跑,而我坐的位置不但安静,而且属于全坑最浅的区域。(其实放鱼的那个位置我根本也抢不到,一开门早已有一群人占掉了)
开竿后,大家都是噼里啪啦的手抛窝,全场作钓大约二三十人,保守估计不打窝的不超过5个,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觉得,既然这种鱼是滤食 *** 鱼类,那么手抛窝的意义就不大了,除非你能够持续不断地抛,否则远不如打散炮,能够让窝点有持续不断地烟雾产生。我的散炮比重轻,同时又加入大量的麸和浮水颗粒,所以入水后基本就开始散了。拉饵加散炮,打了没几杆,我的浮漂就出现了信号,打了几杆没抓住,后面倒是刺中了,但没有刺稳,被它逃脱。
全坑上的之一条鸭嘴鱼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那位钓友来的比较迟,而且啥准备工作都没弄好,刚下杆开始空钩调漂,可一转身杆子就被鱼拖走了,幸亏塘面不宽,对岸的钓友钩起了他的杆子,只是没想到鱼居然还在,简直是运气爆棚。
补充:这哥们率先上鱼,可是等真正调好漂、开好饵,反倒没口了,后面他实在是坐不住,挂了两条蚯蚓便开始闲逛,等再回来的时候浮漂又没了,起杆中得太阳鱼一尾,实属高手。
鱼竿被打捞上来了,鱼还在
综合来看,我个人感觉大部分钓友对这个鱼也是挺陌生的,据观察钓底的钓浮的都有,有些甚至直接就是钓鲢鳙那种玩法,上钩小挂一搓饵,下钩大不挂饵,半水抽频率,但上鱼率并不突出,有些甚至空军而归。
我虽然提前做过功课,也知道这个鱼为滤食 *** 鱼类,但仍然选择钓底。一开始漂型还有几个,但始终没能钓到,于是便开始怀疑钓法,没过一会儿就将钓底改为了钓浮,从钓离底10公分开始找,一直找到一漂深,均没发现口,甚至感觉比钓底还要差,无奈之下再次改为钓底。
我大概是开了两盆散炮,在整个作钓过程中一直坚持拉饵+散炮,并且保持高频地抽杆,在干完一盆散炮后,终于是迎来收获了。只见浮漂倾斜着入水,很明显是鱼被钩子锚住在游动中拉扯了钓线,我猛一起竿,果然中鱼,在朋友的帮助下,顺利上岸。
鸭嘴鱼
一条上岸后,心里踏实了许多,但抽竿的频率依然没有减慢,大约两个多小时过后,人已经走了好几个。其实从垂钓角度来说,钓这个鱼没什么意思,因为没有技术含量可言,中鱼全靠锚,如果非要说战术,那就如我一开始说的那样,有强烈雾化、有 *** 的味道,那么鱼可能会往你窝子里靠一靠。
在之一条鱼上岸以后,大约又过了半小时,我又中得一尾,本以为又是鸭嘴鱼,可一出水发现居然是白鲢,而且还是锚到的,这不禁令我有点失望。4+3配4号新关东的线组钓这种三斤多的白鲢,简直和玩一样,用不了两个回合,它就败下阵来。
两条鱼上岸后,我就再也没有看到过漂相,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鱼起浮的更厉害了吧,虽然后面我再次尝试钓浮,但依然没有结果。
而全坑二三十人作钓,总共也就出了10几尾鱼吧(据老板说没有人钓到两条以上的),出鱼的位置主要在四个角落。理论上说方钓角、长钓腰,可是实际上这种选位 *** 也不见得有效,所以这也是我们常说的“钓鱼需要变通,不能教条”。
白鲢
写在最后:
我也是之一次钓这种鱼,没有什么经验、心得可说,只钓到一条说实话也是运气。但我认为在选位和钓法上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如果我再去钓一次,在早上温度还没完全上来,我依然会选择钓底或钓离底,等温度升高后我会选择钓浮、钓浅一点的浮,如果是偷驴我会使用5.4的长竿,钓相对较深的位置或增氧泵附近。个人想法仅供参考,欢迎各位钓友踊跃评论说出你的看法。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希望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把心得留给需要帮助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
小兴安岭地区适合养殖的引进冷水鱼小兴安岭的冷水鱼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人们的认知习惯还是相对原始,对外部的世界了解有限,对小兴安岭自然环境的价值缺乏正确判断。实际上在国内,能够做到自然环境优越,交通相对发达,基本没有污染的地方是凤毛麟角的。
小兴安岭地区适合养殖的引进冷水鱼资源种类是比较多的,下面就北方地区养殖技术成熟的引进冷水鱼做个简单介绍。
匙吻鲟
也叫鸭嘴鱼,软骨鱼类,长的快,一年成商品, *** 不错,塘口二十多,关键吃素,跟胖头养殖技术和成本类似。
凹目白鲑
也叫秋白鲑,由 *** 引进,目前主要养殖区在新疆,是个大水面放养,黑龙江也有少量养殖。目前市场价七八十以上。
高白鲑
也是 *** 引进,主产新疆,黑龙江有少量养殖。适合大型深水水库,水质要求高, *** 百元以上,贵。
五道黑
原产新疆,池塘养殖难度不大,目前黑龙江没有引进的消息,凶猛的集群 *** 肉食鱼类,肉质鲜美,半斤重新疆 *** 三十五左右。
铜罗
学名梭鲈,淡水鱼类中氨基酸含量更高,鲜味物质含量更高。黑龙江地区基本灭绝,目前存在极少量引进养殖。没有市场比照 *** 。
陆封型大西洋鲑
自美国引进,国内青海等地养殖量大,品质略低于挪威三文鱼,高于其他品种。 *** 不好说,养好了一百多,养不好也就虹鳟 *** ,养废了卖不出去。
丁桂
养殖效益不错,池塘养殖技术跟四大家鱼出入不大,黑龙江有一定养殖量, *** *** 十来块钱。
虹鳟
这个不用说了,假三文鱼基本上就是它,塘头 *** 二三十,黑龙江有一定养殖量。
金鳟
这个跟虹鳟组成坑蒙拐骗两兄弟,都是假三文鱼主要来源, *** 也差不多。
大银鱼
从南方引进有些年了,大水面效益不错。
北美鲥鱼
名贵鱼类,目前长江鲥鱼已经基本绝了,市场上基本上都是养殖的美国鲥鱼。 *** 高昂。
大口鲈
也叫加州鲈,鲈鱼普遍肉质好,这个也不例外,塘口市价越往北越贵,华北地区十五元左右。养殖难度不大,黑龙江无养殖报道。
适合小兴安岭地区养殖的鱼种类挺多,本土的种类养殖效益佳的更多。这几天我会整理一下,把黑龙江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适合小兴安岭养殖的发个帖子,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才好。
鸭嘴鱼的养殖技术
鸭嘴鱼书名叫匙吻鲟;也叫吻白鲟;鸭嘴鲟。它的适温范围广。既不怕低温,也能忍耐高温。在冬季,即使水面结冰,只要水中仍有充足的溶解氧,就能在冰下的水中生活;在夏天,池塘表层水温往往会超过35°C,它仍然可以正常的生长!。鸭嘴鱼是淡水鱼类中生长最快的鱼类之一。当年孵化出来的鱼苗饲养到年底,专养每尾可达到1.5市斤。套养可达2斤以上!它主要是吃浮游动物的, 套养中不用单独投喂饲料。专养的话饲料比也不会超过1.3:1。它的习 *** 与花鲢相似,不善跳跃。之一网的起捕率在90%以上!病情少现在还没什么病情出现!
一、鱼苗的选择与培育
养殖点选择在城前洼陡水库。养殖区水域面积大,水深6m以上,溶解氧6~9mg/L,pH值7~8.4,总硬度为20~40mg/L,氨氮为0.02~0.06mg/L,亚硝酸盐为0.0015~0.01mg/L,水质良好。选择体质健壮、游动活泼、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优质苗种。放养密度为每平米20~40尾。规格为10~15cm,根据匙吻鲟苗种对水温变化较敏感的特点,在苗种进箱时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2℃为宜,尽量调节一致。进箱前用1.5%~2.0%的食盐水进行8~10分钟的鱼体消毒。
一般采取水槽育苗法。出膜后在水槽中培育30~40天,直至3~5厘米下塘,这一过程是鱼苗成活的关键。(1)水槽条件面积约10平方米,长方形或圆形均可,无尖锐拐角,进排水方便,并有防逃设施。水质优良,无污染、毒害,需过滤后使用。每小时进行2次水交换(投喂时停水半小时),水温16~28℃之间,溶氧5毫克/升以上。(2)匙吻鲟鱼苗放养密度开始时200尾/平方米,长至5厘米时密度降到100尾/平方米。(3)开口饵料及投喂匙吻鲟开口饵料为浮游动物,也可以采取蛋黄与浮游动物合用。匙吻鲟更佳开口饵料为桡足类剑水蚤。若投喂剑水蚤,必须掌握好投放时间,以免剑水蚤将鱼苗卵黄囊夹破,造成鱼苗大批死亡。日投喂次数以4~8次为宜,培育室内夜间也需投喂,数量以略有剩余为度,初期投放的饵料需过60目筛网,筛除掉大个体及有害水生昆虫。后期经驯化可摄食人工配合饵料,摄食量为体重的30%左右。匙吻鲟视力极差,不会主动觅食,投喂中损耗部分要大些。(4)日常管理及应注意事项日常管理需排污、刷洗纱窗、做好详细记录等。当鱼苗长至3~5厘米时,有几种不正常情况发生,如在水槽拐角处 *** 、鱼苗互相咬斗吞噬、个体大小不一等。导致这些情况的原因是营养不均,密度过大。另外,由于营养不足,鱼苗还会吞食水上气泡,使消化道膨胀出血直到死亡。鱼苗死亡有80%为咬斗吞噬造成,约20%由消化道充血造成。因此,3~5厘米以后的鱼苗应投放到饵料均衡充足、水体大的池塘
二、 成鱼池塘养殖
(1)养殖方式单养、混养均可,以混养为主,搭配比例依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白鲢+草食 *** 鱼类∶鲟鱼=6~7∶1;草食 *** 鱼类∶白鲢=1∶1.5~3。无论单养混养,都需要搭配白鲢,因为白鲢可以控制藻类的数量和生长速度,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2)放养密度
① 单养。体长50~60厘米体重1公斤时每亩80~100尾;2~3公斤时,每亩40~50尾。
② 混养。体长25厘米时每亩50~70尾,年底长至1公斤;体长50~60厘米时每亩20~50尾,年底长至2~3公斤。第三年每亩7~8尾。成鱼池塘养殖不宜在小面积或精养高产塘中混养,因为精养塘高产量、高密度,溶氧大起大落,轮捕轮放都对匙吻鲟十分不利。
三、日常管理
1.严格执行早、中、晚巡箱 *** 细心观察鲟鱼的摄食及活动情况,及时捞除残饵。定期冲洗网箱,防止网眼堵塞,影响箱内外水体交换。
2.保证网箱安全 下雨天和暴风雨季节,随时注意加固网箱。还要经常检查网箱有无破损,发现破损及时修补。网箱上口还要安装黑色的遮光尼龙布和防盗网。
3.做好日常记录 每天记录好气温、水温、投饵量和发病死亡数量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坚持“以防为主、健康管理”原则。苗种放养和每次分箱时都用1%~2%的食盐或0.4mg/L的二溴海因等 *** 物 *** 浴后进箱,并且每隔20天左右在网箱内用15mg/L的生石灰和0.3mg/L二溴海因泼洒消毒。网箱周围水域严禁使用违禁 *** 物。
<
标签: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