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出版的《中国石油报》刊发了吉林油田公司执行董事、 *** 沈华的署名文章《把握“三大关系”为老油田新辉煌提供资源保障》,让我们一起学习原文。
把握“三大关系”
为老油田新辉煌提供资源保障
吉林油田公司执行董事、 ***
沈 华
●面对勘探领域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方 *** 指导实践
●牢固树立价值创造理念,科学统筹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着力提升单位投资增储效率
●必须科学研判、靶向施策,推动战略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
集团公司2024年度油气勘探年会的召开,为油气勘探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吉林油田作为中国石油东部老油田,以“三分天下”方略为引领,精心谋划“十五五”发展,研究提出了油气新能源当量2025年踏上600万吨起跑线、2030年建成千万吨级绿色能源企业的新“681”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创造老油田新辉煌,关键是把握“三大关系”,为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优质的资源保障。
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勘探业务新发展。
面对勘探领域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坚持以守正创新的方 *** 指导实践。 一是观照历史看创新。吉林油田65年的勘探开发史,是一部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创新史,每次地质理论认识和技术的新突破,都带动了储量的高速增长。尤其是通过攻关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三角洲前缘控藏理论、火山岩成藏理论及深盆油理论,应用三维 *** 、测井、水平井+体积压裂等新技术,迎来了4个储量高峰,为油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二是敢于担当谋创新。当前,吉林油区整体进入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新阶段,剩余储量和资源以低品位、非常规为主。但低品位不等于低效益,低品位资源依靠技术创新完全能够实现效益开发。现有资源条件决定勘探工作必须坚决扛起油田增储上产重任,以担当精神引领技术和管理创新。 三是赓续优良传统抓创新。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打破框框上、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上、争分夺秒抢着时间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遇到困难迎着困难上”的吉林油田“五上”精神,坚持基础支撑和需求导向,加强盆地整体研究,引领勘探发展方向。聚焦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等领域重点区带的关键问题开展攻关,充分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突出高效储层形成机理、成藏动力及富集规律等理论认识创新。加强勘探配套技术攻关,提高勘探发现能力,支撑勘探突破,拓展增储空间,筑牢高质量发展的资源根基。
展开全文
把握量与质的关系,构建高效增储新格局。
牢固树立价值创造理念,科学统筹量的合理增长与质的有效提升,着力提升单位投资增储效率,突出抓好“四个勘探”。 一是精细勘探松南石油。立足“老区不老、小块不小”,主攻大安和扶新富油区带。以精细研究为基础,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推动在老区 *** 找新块、找新层,实现优质增储保稳产。推进致密油、页岩油的勘探开发理论、工程技术和管理创新,精细落实“黄金靶区、靶层”,突出抓好技术迭代升级、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管理,实现规模效益增储。 二是效益勘探松南天然气。聚焦英台、长岭和德惠断陷致密气, *** 梳理制约效益动用的关键问题,加强基础研究、提产技术攻关和投资控制,实现低品位资源效益动用,夯实资源基础。 三是立体勘探川南天然气。围绕页岩气规模效益增储,深化储层地质工程甜点认识,迭代升级配套技术,着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全力提升效益。围绕常规气优质增储,加快茅口、嘉陵江和石牛栏组从勘探发现向储量、产量和效益转化。加强过路层兼探和新层系挖潜,力争取得新发现、新突破,加快形成资源良 *** 接替。 四是风险勘探新区新领域。重点抓好成藏条件有利、勘探潜力大、久攻不克区域的再攻关,锚定松南致密油、致密气、火山岩和川南碳酸盐岩四大领域,力争实现战略 *** 发现突破,努力开辟规模效益增储新区。
把握优势与胜势的关系,创造转型发展新辉煌。
落实“三分天下”方略、实现“681”目标,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再创业,必须科学研判、靶向施策,推动战略优势、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 一是充分认识优势。目前吉林油田松南老区石油 *** 未动用储量近10亿吨,以“大平台集约化开发+新能源融合降本+两化转型提效”为核心的低品位资源高效建产新模式已经形成,庙20等4个标志 *** 项目如期建成,难采储量实现效益动用,具备了向产量、效益和SEC储量转化的条件。川南配置区流转以来,已实现三维 *** 全覆盖,完成集输管网建设,配套技术基本成熟,页岩气增储建产量效双升,常规气多点开花,具备了向价值创造转化的基本条件。 二是主动赢得胜势。持续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对剩余储量和资源动用面临的困难挑战,构建完善高效的勘探管理机制,加快从优势向胜势转化。松南老区以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为动力,加强探明未动用储量再评价,推进开发先导试验,依托发展新质生产力盘活储量存量、夯实SEC增量,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助力实现效益稳产。川南配置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建立体勘探开发新思路,按照“常非结合、平台共用、管网共享、一体推进”的原则,加快落实千亿立方米增储主阵地,助力实现效益上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