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排传统的钢窗之外,是分隔荃湾和青衣的蓝巴勒漫步者 *** 。青衣岛上鳞次栉 *** 公共屋村与前景中穿梭往来的货柜船,交相辉映……这是由王守清的工作室眺望而出所收获的景象。
要写王守清,就不得不提起这间位于 *** 的海景工作室。
这不仅仅是一个用于艺术创作的空间,更载满了他那些岁月的更迭、艺术的灵感、和平凡的生活。
让我们以时间为轴,一起阅览王守清先生的那段 *** 往事。
1976 年,时年 20 岁的王守清自福建 *** 至 *** 。在此之前,他有着与现在截然不同的身份——一名中医。尽管王守清自幼便钟情于绘画,然而 *** 结束了他的 *** 生涯,唯能在夜间延续对绘画的热忱。
1979 年,历经多年不懈努力作画的王守清,于 *** 青年文化艺术比赛中荣膺国画组冠军。两年之后,他的作品被收录 *** 艺术双年展,且在随后的数年中屡屡现身于《新晚邮报》、《大公报》、《文汇报》之中。
展开全文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确认 *** 回归中国。这也是他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因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决定购买工作室,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尽管当时工作室的按揭款占他收入的一半,日常生活花费就更捉襟见肘,但他并不后悔。
1984 年,《中英联合声明》正式签署,明确了 *** 回归中国这一重大事宜。这无疑是他人生中的关键节点,在这背景之下,他毅然决定购置工作室,全身心投入到自身的创作之中。尽管当时工作室的按揭款占据了他收入的五成之多,日常生活费用更是入不敷出、窘迫不堪,但他甘之如饴。
为了更便于开展创作,王守清投入了很多时间对工作室予以细微调整。在能够俯瞰大海的窗户旁安置了舒适的沙发与茶几。对面的书架上陈列着数量众多的艺术及文学书籍,他时而会与朋友抑或 *** 坐在这个角落谈天论艺,时而独自一人 *** 于此,凝望着海湾。
2020年末,天趣访问王守清工作室时的布置,与当时相比略有些不同,书架往上叠加,书籍亦满满当当。王守清一直在这个工作室里创作和教学。
长久以来,王守清在他的工作室见证着 *** 的繁荣与荒诞。他望见正在施行的土地开垦,新道路的条带自他身侧穿行而过,绿化被迅猛生长的公共房屋的嫩苗所更替,建筑工人饱经磨砺的面庞在工地上来来往往。这些都市生活的细微末节经由王守清的思考,转变成了他画布上的内容
关于王守清
王守清于 1954 年生于中国福建,1978 年移居至 *** ,1987 年赴英国伦敦 *** 美术学院研修现代艺术,19 *** 年毕业于英国伦敦温布顿艺术学院。
其作品曾在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 *** 及 *** 等地多次举办展览。2000年获邀参加法国巴黎 *** 《世界艺术大展》。作品《 *** 生活》于2003年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荣获 *** 唯一更高优秀奖。现为 *** 际艺术家协会副 *** 及艺术总监、 *** 艺术公社董事 *** 及国际艺术村(Res Artist)中国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