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支付宝崩了”的消息冲上热搜,电子支付带来的问题引发社会关注。同样,电子欠条也频频出现在市民生活中,离开了往昔的“白纸黑字”,电子欠条到底效力如何?
近日,山东高法通报了一起鲁法案例:一人向朋友借款10万元,双方在网上签了电子欠条,事后借款人却拒不还钱。
临沂河东 *** 审理后认为,双方借助“ *** 电子签”确认债务,并用支付宝转账,流程有人脸识别验证、电子欠条靠区块链固定,电子欠条被认定为有效,10万元及利息应当偿还。
案情显示:王某与张某系朋友关系,王某因生产经营需要,通过支付宝向张某借款共计100000元。2022年5月7日,王某与张某在微信小程序“ *** 电子签”平台签订电子借条,双方就身份信息、借款金额、借款利率、还款时间、 *** 管辖地等进行了明确约定,同时在电子签章处签名。
借款到期后,王某久拖未付,张某多次讨要未果遂向河东 *** 提 *** 讼,请求 *** 判决王某偿还借款本金100000元及利息。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对电子借条这种新型证据进行了研究,并通过使用“ *** 电子签”小程序,了解到签订电子借条需经过借贷双方当事人进行人脸识别、核验真实身份后才能完成。签署完成的电子借条依托区块链存证技术,确保不可篡改,并且可以通过电子印章公共服务平台对签章的算法及状态进行核验。整个电子借条的签署流程符合《中华人民 *** 国电子签名法》《人民 *** 在线诉讼规则》的要求。
最终,河东 *** 通过电子借条、转账记录、微信聊天等证据的综合认定,依法判决王某向张某偿还借款本金100000元及利息。
法官表示,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合同逐渐普及,电子借条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产物,在形式上区别于传统“白纸黑字”的书面借条。在使用第三方 *** 平台、小程序签订电子借条时,应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平台,了解对方是否有实名认证、签订的借条是否有区块链存证技术等信息,以保证自己的资金安全。
记者:陈彤彤 校对:冬平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