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 *** 猜想说:任何一个大于 6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通常表示为“1+1”。请注意,这里的“1+1”只是一个简称,并非是算术意义上的。
其实哥德 *** 猜想的并不复杂,但是想要完美地对其证明,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知道当初哥德 *** 可是写信直接求助于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欧拉,可是欧拉用了很久的时间都没有将其证明,这才使哥德 *** 猜想如此出名,而这个猜想已经困扰了无数数学家们近两个多世纪。
展开全文
有人会问:哥德 *** 猜想为什么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哥德 *** 猜想如果被证明,就会使数学诞生出新的分支,新的数学分支又可以为新的物理理论提供支持,最终催生出新的物理理论。
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证明的1+2,也是目前这个问题的更佳结果,可以说离1+1非常接近了,一旦1+1被证明了,那么哥德 *** 猜想也就算是被证明了,所以说陈景润在数学上的成就不容小觑。而后来陈景润发表了数论定理,也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有人评价他为 *** 难遇的数学天才, *** 还曾对他做过评价:中国如果有1000个他就了不得了。
1933年陈景润出生在福州,全家都依靠 *** 邮递员的微薄薪资维持生活,据说陈景润刚出生时,由于母亲营养跟不上,没有奶水,只好去邻居家米熬米汤来代替母乳,所以陈景润的身体也不大好。陈景润不是家里的独子,他上面有个哥哥,下面还有 *** 。母亲为了能多赚些钱,让孩子们能不饿肚子,经常会在白天出去干活,哥哥年纪大些已经上学读书了,所以家里只剩下他跟 *** ,所以照顾 *** 的工作就落在了陈景润的身上。
陈景润从小就在学习方面就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数学上面,他白天照顾 *** 的同时还会看哥哥以前上学的书,遇到不会的、不懂的,还会经常向哥哥请教。
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时,母亲见他如此渴望学习,虽说家里没什么钱,却也咬牙坚持将他送进了学堂。在同学的眼里,陈景润 *** 格内向,一直是一个异类,虽然成绩优异,但是 *** 格不讨喜,不爱说话,很难融入于其他同学中,所以班级里有些调皮的孩子经常会欺负他,陈景润也因此产生了厌学的想法。而母亲则安慰他,还说:要想不被人欺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从那以后,陈景润就更加发奋努力,经常取得全校之一的好成绩,他也在这个时候遇到了生命中的恩师。
当时陈景润的数学天赋极佳,往往只需要两周就可以掌握一本数学教材里的全部知识,而当时他的数学老师也毕业于清华名校,在看到陈景润的天赋之后,经常有意的培养他,还会在私下里给他开小灶,传授相关数学的知识。
1948年,陈景润顺利考入了高中,在高中里,他又遇到了另一位恩师,他也是从这位恩师的口中才了解到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数学难题哥德 *** 猜想,挑战这个世界公认的数学难题也成为了陈景润的理想。
1950年,他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三年后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北京四中担任老师,但由于他不善言辞而且 *** 格木讷,他只沉浸在自己的数学世界中,很难与他人沟通,讲话还带有方言, *** 都听不懂他上的课,学校无奈就不让他讲课了,给他安排去批改作业,但是由于他从小体弱多病,还经常请假住院,最终学校无奈将他开除了。
不过,好在厦门大学的校长爱护人才,得知消息后将他带回了厦门大学,并在数学系的资料室里为他找到了一份工作。对于这份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陈景润倍感珍惜,在校期间他开始潜心研究华罗庚的著作,并在华罗庚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的 *** ,也因此得到了华罗庚的赏识。
在华罗庚强烈的推荐下,陈景润来到了中科院的数学研究所工作,开始着手对哥德 *** 猜想的研究。为了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他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为了掌握更全的数学资料,还专门学习了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等多国语言,可以说他对哥德 *** 的研究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1966年,陈景润发表了一篇关于哥德 *** 猜想的 *** ,1973年他还在中国科学上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在1966年的结果,这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
他解决了几百年来都没有被人们解决过的数学问题,是中国数学界乃至国家数学界认可的泰斗级人物。
就是这样一个被人称为不谙世事的科学怪人,四十多岁一直未婚,很多人以为他会为了数学奉献自己的一生,但是在他45岁那年,因为身体不适住院后,他之一次产生了想要结婚的想法。
由昆是位军医, 1977年底她从武汉 *** 派到309医院进修,与陈景润邂逅,两人一见如故,感情逐渐升温,两年后登记结婚,而那时的由昆只有29岁,婚后一年两人便有了儿子,陈景润知道妻子十月怀胎,分娩有多么不容易,还说要孩子跟母 *** ,但是最终由昆没有同意,两人将儿子取名为陈由伟,结合了陈景润和他的妻子由昆共同的姓氏,可见陈景润对这个家满满的爱意。
陈景润十分注重儿子的教育,尤其是在数学方面希望儿子能够子承父业,也许是一直生活在 *** 的光环之下,陈由伟很小的时候对数学并不是很感兴趣,陈景润发现儿子志不在此之后,也没有过多干预。
陈由伟喜欢音乐,非常喜欢唱歌,陈景润同妻子无条件地支持儿子的爱好,后来儿子陈由伟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音乐学校,毕业之后还选择留学深造。然而在留学期间,陈由伟突然有些迷茫,为了消除掉迷茫,他提出转系,转到了应用数学,表示要学数学,走走 *** 走过的路。
数学似乎是陈由伟和陈景润父子之间的一条 *** 的纽带,他们之间的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即使面前的路途弯弯绕绕,甚至毫不相同,但是最终的结局还是回归到了数学之上。
最开始学习数学的时候,他也确实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一度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陈由伟从最基本的公式和题海战术,渐渐的发现了其中乐趣,并乐此不疲,最终在不懈努力下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而他也终于可以非常骄傲地向外界宣称,他也和他的爸爸一样,是学数学的人了。他还打 *** 给母亲说自己终于有脸去给 *** 扫墓了。
2019年,陈由伟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自己毕业之后并没有从事和数学有关的工作,而是选择创业,开设了一家和医疗器械有关的公司,也算是从事了母亲的本行。虽然陈由伟最后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在数学领域做出一番成就,但是他骨子里依然有对数学的热爱,这是不可否认的。
子承父业虽然一度成为了陈由伟的阴影,但也成为了他向前的动力。虽然没与 *** 走上一样的道路,但依旧是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奉献着自己。想必作为一个 *** 来说,他也是十分欣慰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如何选择也是他自己的事。
时至今日,他也走出了 *** 的光环,人们给他的头衔也不再是谁谁谁的儿子,他正用自己的方式书写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