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61年1月, *** 任命陈先瑞为 *** 副 *** *** 。接到命令后,他立即赶赴到职。后来,陈先瑞回忆称:“ *** 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 、 *** 把我放到 *** 工作,这是对我多么大的信任和鞭策啊!这时,我想了许多,总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唯有以努力的工作来回报 *** 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 前夕,陈先瑞陪同周 *** 视察 *** 的行车路线
1955年2月11日, *** 、 *** 发布了“关于全 *** 区重新划分的决定”。4月,华北 *** 改称为 *** 。当时, *** 机关驻在北京市西城区定阜大街。
陈先瑞到了 *** 时, *** 司令员 *** , *** *** 廖汉生,副司令员郑维山、谭希林、陈正湘、韩伟,副 *** *** 张南生、袁升平,参谋长钟伟等人,对他的到来都表示了热烈地欢迎。
1962年初, *** *** 委把“抓好部队农副业生产”提到了议事日程。当时,位于唐山市不远的柏各庄,是 *** 更大的生产基地。一开春,根据 *** *** 委的决定,即以2个团的兵力开到柏各庄的渤海荒滩上,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硬是在荒凉的盐碱滩上开出几千亩水田地,种上了水稻。
展开全文
正是5月 *** 秧的大忙季节,陈先瑞来到了这个农场。他不顾农场干部的劝阻,和几名机关干部亲自到水田中劳作,体会多年不干的活计。后来,陈先瑞回忆说:“ *** 秧是最累腰的,我们这些不熟练或根本不会干的就更累腰了,半天分不出几棵秧苗,弯了半天腰 *** 不下几撮, *** 着在泥水里泡了2个多小时。”
临走时,陈先瑞在田埂上讲了3句话: *** 们发扬了南泥湾的精神;落实了 *** 关于我军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教导;为 *** 农副业生产作出了贡献。战士们听后,齐刷刷地鼓起掌来。
这年年底,陈先瑞在后勤部门报来的材料中,看到了伯各庄农场当年 *** 栽7000亩水稻,亩产竟达到480斤的好收成。此后,伯各庄农场在全军出了名,被评为“全军的先进典型”,受到 *** 农垦部的表扬。
就这样,随着 *** 经济的好转,部队生活得到了改善。1963年, *** *** 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抓好部队训练和生活管理上。这一年,陈先瑞感觉 *** 军政工作搞得都很活跃,很有生气,也很有成绩。
19 *** 年1月3日, *** 发出指示,号召全军立即掀起学习郭兴福教学 *** 的运动。郭兴福是 *** 第12军34师100团2连的副连长。从1961年开始就在训练中摸索总结经验, *** *** 在12军当军长时,曾亲自找郭兴福谈话,并指示师团长们进行帮助培养,后经 *** 检查、总结,不断使这一典型成熟起来。
5月20日,周 *** 、 *** 、 *** 等 *** 和国家 *** 到 *** 第66军第196师的驻地,观看郭兴福式尖子分队表演。周 *** 看完表演后,还专门对陈先瑞说:“如果把民兵也练成这个样子,那就什么敌 *** 奈何不了我们了。”之后,陈先瑞对 *** 抓得更紧了。
时间一转,来到了1969年 *** 节的前一晚。夜间10点钟,一辆红旗牌轿车驶出新华门,沿着长安街由西向东平稳驶过。坐在车内的周 *** 透过车窗,看了外面一眼,回过头对随车同行的 *** 指挥部部队的负责人陈先瑞说:“这是 *** 呀,鲜花应该多一些。”
陈先瑞解释说:“ *** ,现在的鲜花实在是少哇!”
轿车继续前行。先是沿着人民 *** 、前门、中国 *** 历史博物馆巡视一周,尔后经过 *** 前,向右一拐,驶入了位于 *** 西侧的北池子胡同。北池子胡同,座落在城墙下。明天, *** 将步出 *** ,经过这条古老的胡同登上 *** 城楼,与全国人民共同庆祝中华人民 *** 国成立20周年。
*** 的这条行车路线,是周 *** 亲自选定的,以前 *** 曾多次乘车走过。不仅距离 *** 近,而且沿途比较僻静,不引人注目,便于设岗警戒。在征求 *** 意见时, *** 幽默地说:“我还是走老路吧。”
*** 乘车去 *** 的路线选定后,周 *** 叮嘱陈先瑞:“沿途的大街小巷一定要认真检查,所有的哨位、哨兵一定要亲自 *** ,一定要绝对保证 *** 的安全。”
陈先瑞聆听周 *** “三个一定”的指示后,坚定地表示:请 *** 放心,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小角落。在经过多番周密的部署后,已是10月1日清晨4点钟了,陈先瑞陪同周 *** 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为了保证 *** 的行车路线安全,陈先瑞费了很大的精力。当年,之所以把这么一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说明 *** 、周 *** 对陈先瑞是非常信任的。这份认可是在战争年代结下的……
延安时期, *** 曾找陈先瑞谈话
1937年下半年,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 *** 军,相继开赴 *** 前线。为了保卫 *** 、保卫陕甘宁边区, *** 决定组建‘ *** 军后方留守 *** ’。陈先瑞所属的红74师留在西北,先改为115师留守处,后改为西北留守 *** 警备第4团,陈先瑞任团长。不久后,陈先瑞被送到抗大,在职参加学习。
同年年底, *** 之一次找陈先瑞谈话。一天中午, *** 通知陈先瑞,让他下午3点到 *** 家里去。接到通知后,陈先瑞的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下午3点,陈先瑞准时赶到 *** 的住地。他刚进门, *** 便迎上来,握着他的手,从他的籍贯、年龄到家庭等情况,详细地作了询问。 *** 说:
“你叫陈先瑞, *** 的报纸把你的名字写成‘陈光瑞’,不管是‘先’还是‘光’,反正你在陕南坚持斗争挺有点名气,在 *** 那里是挂了号的。人家动用几万 *** *** 你们,就是没搞倒你们,这说明 *** 不行。你的名字,我早就从报纸上知道了,人家还要 *** 你,赏一万大洋,你知道吗?一万大洋可不少啊!”
*** 谈起陈先瑞的情况如数家珍,这让陈先瑞感到很惊奇。
*** 在谈话时,有说有笑,妙趣横生。在他的感染下,二人之间的谈话变得轻松愉快,毫无拘束感。 *** 说:“鄂豫皖边区闹 *** 是比较早的,出了一大批红军干部,你15岁就当了红军了,也是一个红小 *** 呀。”接着, *** 又问了红25军和第74师的一些情况,陈先瑞都一一作了汇报。
最后, *** 问陈先瑞参加抗大学习有什么想法,有没有困难?陈先瑞表示,这是他参加 *** 后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是各级领导对他的关怀,他有决心学好。 *** 听了很高兴,说:“现在,我们有很多红军干部, *** 信念很坚定,道理也懂一些,有实战经验,但就是理论水平不高,文化学习不够,军事理论素养较低。光实干,不会讲,不能写,光知道打仗,不熟悉指挥艺术,这是不行的。我们办抗大,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的。”
就这样,谈话从3点一直谈到了5点多。 *** 才站起身说:“就谈到这里吧。请你来做客,就要给客人饭吃呀!”于是,警卫员把饭菜端了上来。饭菜很简单,一荤三素,外加一盘辣椒。 *** 一边往陈先瑞碗里夹菜,一边说:“菜不好,但要吃饱,到我这里作客,可不能饿着。”晚饭后,陈先瑞向 *** 告别, *** 握着他的手说,欢迎你今后常来作客。
陈先瑞所率领的部队,自从改编为留守部队后,一直在陕甘宁边区执行任务,先后担负过为第18集团军运送物资,护送前后方来往的干部,配合兄弟部队抗击日寇的进攻,参加几次对 *** 的反摩擦斗争。但是和前方的部队比起来,仗打得少多了。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的求战情绪十分高昂,都盼望开赴前线,多打几个胜仗。
这一天终于到了!1944年10月的一天,陈先瑞接到上级通知,让他到 *** 的住处去。当陈先瑞风风火火赶到 *** 的住处时,385旅770团的团长
张才千
已在那儿了。
*** 招招手,让陈先瑞坐下,然后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早就想到前方去吗?这次就答应你们的要求, *** 决定,尽快在豫西开辟 *** 根据地,决心把警1旅2团和770团放出去。这2个团都是红军老部队,在西北搞了七八年,这回要老虎出山显显威风了。”
听到这话,陈先瑞很兴奋,因为警1旅2团是他带过的部队。
*** 继续说:“1944年4月以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河南会战,大举进攻河南。 *** 在河南的40万大军不战而逃,使郑州、洛阳、许昌、南阳等30多座城镇沦入敌手。为了驱逐日军,开辟中原 *** 根据地,从战略上将华中、华北、陕北联系起来, *** *** 于7月发出了向河南进军的命令。”
在分析了形势之后, *** 强调说:“河南地处中原,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接着, *** 又向陈先瑞和张才千交代了具体任务,他说:“你们这2个团改编为2个支队,战略目标是3点(开封、郑州、洛阳)1线(陇海线)。这2个支队虽然人数不多,但红军骨干多,部队素质好,战斗力强。到达预定地区后,要迅速扩大力量,紧紧依靠群众,站稳脚跟。”
根据 *** 的指示,警1旅2团改称豫西第3支队,由陈先瑞任司令员兼 *** *** ,并担任地委 *** 。在进攻河南南召县时, *** 十一战区副司令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派 *** 前来要求谈判。陈先瑞处于团结 *** 的目的,他带领一个班亲赴谈判地点,与高树勋进行谈判。经过谈判,双方达成了停火、互不侵犯、互通 *** 的协定。这一谈判结果得到了 *** 的批准。
这次谈判,还为后来争取高树勋部在内战前线 *** ,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陈先瑞终于站稳了脚跟,开辟了豫西敌后 *** 根据地。 *** 交给他的任务,陈先瑞完成地相当出色。
以 *** 教育子女为榜样,陈先瑞严格要求孩子
*** 胜利后,1946年2月,陈先瑞任第15旅 *** *** 。一年多里,他率部坚持陕南斗争,牵制了大批 *** 军向华北、西北的进攻。1948年春,陈先瑞先后任豫西 *** 、陕南 *** 副司令员兼19军副军长,围剿 *** 残部和地方土匪。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陈先瑞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 *** *** 部主任、副 *** *** 。1955年2月,陈先瑞离开 *** 回国,进入中国人民 *** *** 学院学习。之后,他3年学习,3年养病。
在养病期间,他开始看《红楼梦》。他记得 *** 对 *** 讲过,《红楼梦》不读5遍没有发言权。后来,陈先瑞回忆说:“读《红楼梦》时,初看时确实不好理解。它不像《三国演义》那样易读、易懂,也能使人产生联系,特别是我们这些带过兵的人,读《三国演义》更好理解。而《红楼梦》开始都看不进去,更谈不上理解,谈不到从中能悟出点什么东西了。”确实是,陈先瑞硬着头皮读了一遍,便决定弃书了。
1960年下半年,陈先瑞向 *** 写了报告,请求安排工作。尔后,经 *** 批准, *** 下令,他被派到 *** 担任副 *** *** 一职。进城以后,工作生活比较 *** ,陈先瑞对子女的教育和关注也就更多了一些。
在陈先瑞的妻子写的《魂牵梦绕忆先瑞》一文中,记录了陈先瑞开的两次家庭聚会。
1963年7月2日
今天是暑假之一次家庭会,内容是反娇气。分析干部子女娇气的表现:一是受不得批评,一批评就为自己辩白,找这个理由那个理由为自己辩白。再就是对批评不高兴,不满意,甚至拒绝批评,拒绝教育,发展下去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是劳动观念不强,在校还表现好,在家就不好。讲的好,做的不好,言行不一致。特别是在家依赖 *** 强,自己能做的事而不做。
三是挑吃挑穿,对吃穿挑来挑去,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总之就是想吃好的不愿吃差的。
四是用东西不知爱惜,买东西大手大脚,有的买了不用或很少用,就报废了。
以上表现不要看是小事,发展下去都是很危险的。
19 *** 年1月11日的家庭会议上,陈先瑞以 *** 教育子女为榜样,严格要求孩子。
他表示,对子女教育问题,管得严一点好。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人才。他举例说, *** 在延安送孩子到农村劳动,解放以后, *** *** 效仿 *** 送儿子到农村劳动,这都是正确的。
1969年6月,陈先瑞被任命为 *** *** *** ,六年后又调任 *** *** *** 。1979年1月,陈先瑞调任 *** 顾问。尽管已退居二线,但他还是经常深入机关和部队搞调查研究,为部队建设出谋划策。
1981年1月,陈先瑞开始离休。1993年12月26日,是 *** 诞辰100周年。岁月流逝,往事依旧。陈先瑞写下了《难忘的教诲》一文,以此表达对 *** 的深切思念。他写道:
“ *** 已经和我们永别了。在纪念 *** 诞辰100周年之际,回想起 *** 对我的谆谆教诲,倍感亲切和温暖,更加激起我对他的深切缅怀。当年,我们正进行着建设有 *** 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在有生之年,为谱写 ***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