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德镇坚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重要部署,着眼“三变”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探索新时代“千万工程”归德新实践。
一是推进资源整合,实现“散兵”变“强将”。加强组织管理,组建全县之一个枇杷产业 *** 委,形成“产业 *** 委+产业协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管理体系,引导全镇3个专合社、632户大户加入枇杷协会,共种植枇杷2.14万亩。做好技术培训,依托专家大院和枇杷职业技术夜校,围绕种植节气、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采取“集中授课+田间指导”等模式,累计培训果农8000余人次。完善基础设施,采用“财政投入+业主自筹”模式共筹资270余万元,在枇杷示范园规划建设生产便道2000余米,新建提灌站3座,试点滴灌、喷灌500余亩。强化科技支撑,引进资中中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枇杷种植进行修枝、疏果、施肥、用 *** 等全流程技术“托管”,接受“托管”的大户达850余户、面积3500余亩,现亩均产值2000斤左右,户均增收1000-2000元。
二是抓好融合发展,实现“招牌”变“名牌”。建强品牌商标,中试新品种40余个,示范华白一号、冠玉等优质白肉枇杷品种,形成以“大五星”为主的优良品种1.91万亩,注册“左老师”“甘露玉”“梦甘露”等商标3个,并通过绿色食品、地理标志认证。深化文旅融合,引导开发“农业采摘”“农家乐”“休闲康养”等乡村旅游产业,鼓励果农熬制枇杷膏、 *** 枇杷酒、枇杷糖等,连续举办两届枇杷节,评选“枇杷王”,现场签订销售合同2份,带动沿线村民户均收入增长500余元。畅通销售渠道,开展线上线下销售两手抓,对接全城电商、三农主播等电商企业,合作红旗连锁等商超及重庆、贵州等地的水果 *** 市场等,共销售枇杷2万余吨,实现产值2.4亿元。2024年果农户均收入达4.6万余元,同比增长4.5%。
三是聚力民居风貌,实现“旧貌”变“新颜”。擦亮生态底色,全域推进“六净六顺、清杂去乱”行动,健全镇统筹、村负责、社落实“ *** 联动”机制,累计组织1000余人次对乡村巷道、房前屋后、乡村池塘等1530余处环境卫生进行整治落实。补齐设施短板,全面摸清底数、发挥主体作用,对照“八个一”标准推进 5438户户属设施和93个院落公共区域改造,已完成到户项目改造1557户,其中新建入户路139户、庭院硬化261户、新建微田园134户、改厨(厕)268户,新建主干道产业路8.584公里。涵养文明乡风,结合移风易俗、环境卫生、致富带富等多方面需求,因村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建立“原始分+附加分”“月评比+年度奖励”积分管理 *** ,常态开展“红黑榜”晾晒、“文明示范户”“文明家庭”评选、“积分超市”兑换等,累计评选“文明示范户”“文明家庭”“好公婆”等60余户,带动150余户黑榜家庭实现改造提升,激发村 *** 人翁意识,共享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