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
眼近史
1937年,上海赫脱路上,“恒利 *** 电修理公司”的老板蒋林根正在和附近一家米店的老板打牌。两个人正常地聊着天,忽然这米店老板就提到蒋林根,说他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没有 *** 孩子,也不清楚收入来源是什么,挺像 *** 员。
蒋林根一边打牌一边回话。说自己住的那楼租了一半出去给宋巡捕,自己做了二房东。至于没有 *** ,他也着急,不如就请米店老板这个大 *** 给他介绍一个女大 *** ?
紧接着又说了一句:“听说 *** 都是穿长衫、套西服的知识分子。我看你们这样识文断字的大 *** 才像呐!”
米店老板一听,赶紧捂住蒋林根的嘴,求饶道:“哎哟!可不要说了,要是让外人听到,我们都得倒霉!”
一场风波就这样被无形地化解了,不过蒋林根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蒋林根的原名叫涂作潮,1903年出生在湖南。他从小家里贫穷,10来岁就当了木匠学徒。受尽了劳累,却只为了能吃口饱饭。
虽然他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愈发纯熟的手艺不至于让他饿死。
1 *** 0年,
涂作潮加入了黄爱和庞人铨建立的湖南劳工会
,并于劳工会阅览室和工人夜校,学习了 *** 主义。
1 *** 4年,涂作潮离开了土生土长的长沙,跑到上海的恒丰纱厂工作。
次年5月,上海工人领袖顾正红惨遭日本人毒害,一腔热血的涂作潮手持“日本人 *** 同胞雪耻会讲演团”旗帜演讲,
展开全文
被英国巡捕关了一个多月才放出来。
1 *** 5年10月的一天,在组织的安排下,
涂作潮前往 *** 学习。
学的功课有:
*** 常识、经济地理、西方 *** 史等。当然,也少不了一些特定技术,比如射击、 *** 、密写等。
在这段时间里,
*** 组织
一直在观察着到
苏联
留学的 *** 们,当然观察对象也包括
涂作潮
,经过观察,组织对其评价为“
不知秘密工作
”,意思就是他太
张扬
,行事风格和思想上压根就不懂,也不会
秘密工作
,然而谁能想到,就这样一个人成为了我 *** 的
传奇特工
在此期间,涂作潮更高兴的事,是有幸认识了 *** 。那是1 *** 8年, *** 和 *** 在莫斯科参加会议,涂作潮正好坐在 *** 旁边。
*** 和 *** 对人很热情,在会议间隙和涂作潮聊了起来。得知涂作潮以前的经历后, *** 拍着他的肩膀说:
“你干过木匠,我们以后就叫你木匠吧!”
从此,“木匠”就成了涂作潮的代号。
涂作潮得到 *** 的肯定后,学习越发用功,组织对其也越来越重视。很快,他被送到 *** 格勒伏龙芝军事通信联络学校学习 *** 电通信。
然而,进入伏龙芝军事通讯学校后,涂作潮自感在记电码和收报方面的能力不及别人。一个出色的报务员需要每分钟记下100或以上电码,而涂作潮只能记住30多个。
在电台维修和组装上,涂作潮很快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据当时的苏联老师回忆说, *** 电的很多设备都十分精密,需要很高的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但对涂作潮而言,很多东西只教一次,他就能还原出来。老师惊喜地问他:“你怎么做到的?”,涂作潮道:“可能我以前是木匠吧。”
就这样,涂作潮在伏龙芝通讯学校认真学习,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还有个别技术,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930年
,学得一身本领的涂作潮秘密回到了国内,进入上海的 *** 特科,顺利成为一名 *** 人员。而此时的涂作潮早已脱胎换骨,在各项技术方面可谓是如鱼得水,手到擒来。
当时, *** 和各根据地的联络十分缓慢,经常延误军情,缺的就是技术人才。
因此,涂作潮等人的回国,无异于是
雪中送炭。
在 *** 的指示下,涂作潮以木匠的身份进行伪装,在上海开办的训练班中担任教员,专门负责教导电台的组装与维修。
这时候,大家都只知道涂作潮学过 *** 电,但谁也不知道,他的水平怎么样。
在涂作潮的教导下,训练班为我 *** 培养一大批专业的通讯人才,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我 *** 我军的用人困难问题。
众人才知道,原来涂作潮一直是天才级别的 *** 电人才。
1930年12月17日,涂作潮伪装成一个油漆工,前往福利电器公司给学员上课,可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课堂已经出事了。
他来到房子前,敲了敲门,但是却被里面出来的两名外国巡捕一脚踢飞,他顿时之一感应就是里面出事了,于是他将错就错,装扮成一个上门讨工费的油漆工,才逃过一劫。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 *** 成立,当时晚上瑞金周边没电,涂作潮用马达发电,点亮了整个会场的灯光。
在瑞金期间,涂作潮等人在上级安排下,举行培养红军 *** 电技术人员培训班。1933年,瑞金红军通讯学校的学员已扩增到1000多人,分设四个不同的通讯专业。
很多人都听说过,红军反围剿时期缴获过半步电台(只有收报机,无发报机),然后靠这半步电台,把红军 *** 电通讯发展了起来。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一切的大功臣正是涂作潮。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涂作潮随部队转移,在此期间,涂作潮经历了患恶疾,从死门关被救回,后又与大部队失散,跟随湘粤赣游击队行动。
1936年中秋节前,经过组织安排,涂作潮化名蒋贵庭潜伏到西安,筹建和恢复我 *** 的秘密电台,代号“木匠”。
在西安事变中,情况紧急,需要及时给延安发送相关消息,可电台的问题又让他犯了难。涂作潮在关键时刻起的巨大作用。
他把一手“绝活”发挥到了极致,最终把二手收音机改成了大功率的电台,电台组装成功了后,西安事变的消息就及时发送到了延安。
1937年的上海,涂作潮在一条百货大街上新开了一家修理店,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于是他就想组织申请找人结婚,有三个要求:
一能生孩子,二有小孩,三文盲。
涂作潮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还是从实际出发的,自己做的工作本就是保密的,如果被媳妇泄露出去,那就是杀身之祸。
如果娶的媳妇原本就有孩子,那就能装成三口之家,美满的家庭更容易迷惑敌人。
不久,符合涂作潮标准的人出现了。她叫张小梅,是纱厂的一名杂工。张小梅丧偶,前夫患肺结核去世了,留下一个5岁的男孩,她不识字,无依无靠的娘俩在这个世道里活得艰难,这种女人很难再嫁。
结果三条标准全部符合涂作潮的要求。
很快两人便走到了一起,夫妻恩爱,涂作潮对于男孩也是视如己出,不久两 *** 有了自己的孩子。妻子对于他的工作从不过问,即使她心里早就隐隐约约地觉得丈夫不同,经常会做一些奇怪的事和莫名消失几个小时,但是她从不过问,一心一意的守护自己的小家。
1939年冬天,上海已经成为孤岛,离彻底沦陷只差一步之遥。在威海卫路338号,竟然立起了一个新开的店铺,专做修理收音机的生意,虽然讨了个吉利名字叫“福声”。但显然,赔着本钱,连吆喝也赚不上来。
谁也不知道这 *** 司的老板,正是化名蒋林根的 *** 特科 *** 员涂作潮,而“店员”李白则是 *** 《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烈士李侠的原型。
1942年7、8月间,潘汉年领导的设在贝勒路福煦邨(今黄陂南路710弄)31号的电台被敌侦破搜查。仅因收藏良好、应付得法,未查到机器,人员未被 *** ,但不能不 *** 停止工作,工作人员安全撤退。
同年9月,属江苏省委、由龚饮冰管理的李白电台被侦破搜查,查出了机器,李白被捕。
刘人寿是最早得知李白被捕的人员之一,立刻通知了涂作潮。在潘汉年的安排下撤离进入解放区。
临行前,他才告诉已结婚几年的妻子张小梅:
「我要走了,我希望你记住,我的名字是涂作潮,而不是现在用的蒋林根,如果这一次我没有回来,假如那时是 *** 坐了天下,你去找 *** ,告诉他你的身份,他会负责管你们的…」
涂作潮把那次分别当做了诀别,他内心痛苦不已。
幸运的是,涂作潮到了 *** 军部不久,上海的地下组织把张小梅和三个孩子也接了出来,一家人再次团聚了。1943年,他们一家人共同前往延安。
上海解放后,涂作潮从上海 *** *** 手中接过了两份委任状: *** *** 电公司和 *** 有线电公司军 *** 。
担任军 *** 期间,涂作潮除了对工人群众访贫问苦多方救济,以调动广大工人群众的积极 *** 外,对 *** 电公司的技术人员也一视同仁。
最终,在涂作潮的带领下,在广大工人群众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两 *** 司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状态,继而为新中国 *** 电工业立下了卓越功绩。
当时 *** 电器材公司的研究所有20名工程师,为了让这些人才为我 *** 所用,涂作潮特意给通信兵司令部 *** 写信。1952年,这些人被通信兵研究所悉数接纳。截至1980年,20人中有四名成为国家级院士,为我 *** 工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57年,八一 *** 制片厂字拍摄《永不消逝的电波》时,找到了涂作潮,想让他 *** 一个电台的道具。
涂作潮不眠不休,终于做好了,他看着儿子开心地在那里“哒哒哒”发着电报,他知道,自己的好友一定可以看到的。
而涂作潮的三个儿子也全部都做了与 *** 电有关的工作,涂作潮用身体力行影响了自己的后代,让涂家出了四个“ *** 电。”
1980年, *** 调查部组织了一场宴会能够受邀出席的,大多数都是 *** 和国家各个部门的 *** 。
时任 *** 调查部部长的罗青长端着一杯酒缓缓走了过来,很恭敬地向涂作潮敬酒:
“涂老大哥,小兄弟敬你一杯……”
涂作潮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言语,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1984年12月31日,这位为 *** 电事业劳作一生的老英雄去世了。对于这位将全部生命挥洒在 *** 事业的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的人生是 *** 的,见证了 *** 的抗争到胜利,又拥有懂事持家的妻子张小梅,
还亲身经历了新中国的建设。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和缅怀涂作潮前辈的 *** 业绩,继承和发扬他的 *** 精神。
向默默无闻的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