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为什么?民间有冬至节不吃水饺?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3

  老北京有俗语说“冬至馄饨夏至面”,民 间还有“冬至节,不吃水饺冻掉耳朵”的说 法。为什么会有这些说法呢?据史料记载,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 汉代。唐朝以后,这一天又多了祭祖的习俗。 《清嘉录》中说,冬至节和农历的新年差不 多,是人们很重视的一个节日。

  冬至节这天, 皇帝不上朝,店铺不开张。据说,冬至节“不吃水铰,冻掉耳朵” 的说法,源自于医圣张仲景的“祛寒娇 耳汤”。相传,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不断,瘟疫 横行。告老还乡的医圣张仲景虽然整日忙于 治病救人,但仍然有很多乡人得不到及时救 治。话说有一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冷。

  忍饥 挨饿,加之疾病缠身的百姓抵抗力下降,不 少人耐不住严寒,耳朵上生了冻疮,严重者 一命呜呼。张仲景分身无术,看在眼里,痛 在心上。为了帮助百姓解除冻灾,张仲景研制了 一个名叫“祛寒娇耳汤”的方剂。他让人在 村口空地上支起一口大锅,将那些祛寒草 *** 放在锅中煎熬,再将暖身排毒的辣椒粉撒入 锅中,煮好之后,命人将这些材料包进了面 皮中,分给百姓吃。

  这种东西既可以充饥, 又能治病祛寒。人们吃了张仲景做的 *** 食, 感到浑身发热。不久,耳朵上的冻疮便结痂 痊愈了。此后,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治病救人的 事迹,便在每年冬至节这天吃 *** 食。后来, 这种 *** 食发展成为水饺。由此民间流传,冬至节吃水饺,耳朵就不会冻掉。

  有关冬至节吃水饺,老北京还有这样一 种说法:古代,北方匈奴经常 *** 扰边藤百姓, 为害最烈的两个恶名昭著的匈奴首领名叫 “浑”和“屯”。终日生活在恐慌中的百姓痛 恨匈奴,便用肉馅包成大肚水饺,把这种食 品叫作“浑屯”。在冬至节这天,边地百姓都 会 *** 这种食品,吃了泄愤。

  他们相信,这 样一来,匈奴人就会受到惩罚。久而久之, 民间便形成了冬至节吃大肚水饺的习俗。后 来,人们就将“浑屯”谐音说成了“馄饨”。

这是为什么?民间有冬至节不吃水饺?-第1张图片-

标签: 冬至节 水饺 不吃 民间 为什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