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闽南地区的人们来说,冬至不仅是个节气,还是重要节日,俗称“冬节”“冬日”。当此时节,天气寒冷,人们除了杀鸡宰羊“补冬”外,还有许多特色活动。据地方志记载,在厦门,“冬至俗不相贺,谓之‘亚岁’。各祭其祠,舂米为圆,谓之‘添岁’。粘米圆于门,谓之‘饷耗’”,泉州漳州等地也有类似风俗。简而言之,闽南人过冬至,像过年一样热闹,其主要原因是冬至的重头戏是祭祖。那么厦门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厦门冬至吃什么风俗食物
厦门在冬至时的主要风俗食物包括姜母鸭、冬至圆和长寿面。
姜母鸭是厦门冬至的传统食物之一。它由鸭子、老姜、米酒等食材制成,具有滋阴降火、清热去火的功效,适合在寒冷的冬至时节食用。冬至圆则是用糯米制成的圆子,象征着团圆和增添岁数,厦门人在冬至这天会搓制冬至圆,寓意着家庭的团圆和祝福。长寿面也是冬至时常见的食物,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此外,厦门人在冬至还有“补冬”的习俗,他们会用中 *** 材如川芎、熟地、当归、白芍等炖煮鸡、鸭,以驱散严寒,进补身体。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味蕾的需求,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家人的关爱。
厦门冬至的习俗
厦门冬至的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搓制冬至圆:在冬至前一天和当天,厦门人会围坐一起,用糯米粉搓制汤圆,称为“冬至圆”。这些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增添岁数,因此也有人把吃“冬至圆”叫做“添岁”。
2、祭祖:冬至是祭祖的重要时刻,闽南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许多宗族会在宗庙祠堂举行祭祖仪式,准备汤圆和润饼菜来祭拜祖先,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3、拜床母:饭后人们通常会特意留下几粒丸子,粘于门上和床边,称为敬门神与拜床母。这是为了祈求孩子晚上不哭不闹,睡个好觉。大人还会准备荤素五味和美味佳肴,焚香点烛,烧纸钱,甚至放鞭炮。
4、补冬:冬至也是“补冬”的好时机。人们会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如四物红蟳番鸭汤、姜母鸭等,以驱寒保暖,增强体质。
5、九九消寒: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古代文人墨客喜欢在九九期间搞消寒活动,相约饮酒,席上用九碟九碗,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厦门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展示了他们在寒冷冬季里对家庭和祖先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