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至日、长至、日短至、南至、冬节、拜冬、亚岁等。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和北斗星,形成了早期的时间观念,建构了最早的时间体系,商朝末年,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点基本确定。到周代,选取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年起点,《太平御览·时序部》记载:“十一月建子,周之正月,冬至日南极,影极长。阴阳日月,万物之始,律当黄钟,其管最长,故有履长之庆。”周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冬至是新年岁首,现在民间仍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么东莞冬至习俗是什么,东莞冬至吃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东莞冬至习俗,东莞冬至吃什么
东莞冬至习俗丰富多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冬团:在东莞的许多镇街,如东城、南城、莞城、万江、高埗、中堂、望牛墩、麻涌等地,冬至这一天会做一种特色小吃——冬团。冬团是用舂糯米、粳米粉包成团,寓意“团圆美满”。冬团有甜咸之分,一般白色为甜、红色为咸,红色的冬团取“鸿运”之意。甜团馅料丰富,包括爆米花、花生和黄糖等,而咸团则用眉豆、少量沙姜、糖、盐等制成的。
2、咸丸:在石龙、石碣、石排、茶山、企石、横沥、东坑等地,冬至、除夕和元宵都会吃咸丸。咸丸是用糯米粉 *** 的小圆球,通常不加馅料,但会用鸡肉、鱿鱼、虾米、冬菇、腊肉等材料熬成汤,然后将糯米粉搓成小团投入汤中。这种美食不仅美味,还象征着合家团圆。
3、红薯糖水:在东莞的沿海片镇区,如 *** 、长安、厚街、沙田等,每逢冬至,全家人会吃红薯鸡蛋糖水。红薯寓意鸿运,逐渐成为一种习俗。这种糖水不仅温暖身体,还象征着红红火火的日子。
4、萝卜粄:在东莞的客家地区,如大岭山、清溪、凤岗、塘厦等地,冬至时会做萝卜粄。萝卜粄是用糯米粉和萝卜丝等材料 *** 的小吃,口感类似于年糕。萝卜粄不仅是一道节日美食,更是客家人对家乡的眷念和对团圆的象征。
5、祭祖和宴饮:冬至这天,东莞人会有祭祖的习俗。许多家庭会准备三牲酒茗、各式粉果等祭品进行祭祀。在外工作的游子也会在冬至日返乡与家人团聚、祭祖。
这些习俗不仅展示了东莞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和团圆的重视。
除了饮食习俗,东莞冬至还有一些独特的仪式感活动。例如,出嫁的女儿会在冬至这一天回娘家“拜冬”,携带自己 *** 的冬团和其他礼品,探望父母,寓意有始有终,吉祥如意。此外,东莞人还有理发洗头的习俗,认为理发能带来富贵,因此冬至前不理发,等到正月才去剃头。这些习俗和活动共同构成了东莞冬至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