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三更应该就是三庚吧,因为三伏即初伏、中伏、末伏,分别在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后之一个庚日。
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
“夏至三更”,就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一伏的之一天(10天),第四个庚日就是进入二伏(10或20天),而立秋后的之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之一天(10天)。
10天
俗话说的夏至三庚数伏,是指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之一天,开始进入伏期。
庚与庚日之间是十天,是由天干地支各一字组成,三个庚日就是三十天,由于庚日不是固定的,比如:
2004年6月21日夏至,因夏至的前一天20号是个庚日,到30日才是之一个庚日;2005年6月21日夏至,25日就是之一个庚日;2006年6月21日夏至,和2004年一样30日才是之一个庚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