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年幼家贫,十七岁时就在安徽 钟离县(后改凤阳)的玉皇寺(后改皇觉 寺)出家混饭吃,偏巧连年灾荒,寺庙田租 难收,僧多粥少。朱元璋刚到寺里两个 月,方丈就作出封闭粮仓、疏散低等僧人 出寺求食的决定。就这样,朱元璋被变相 扫地出门,当起了云游僧人,四处流浪化 缘,天天过着丐帮一样的生活。
连年 *** ,灾荒频频,数十里没有人 烟,讨饭也不好讨。这一天,朱元璋饿得头昏眼花,实在 无力行走。一个来自盱眙的讨饭婆看他 可怜,便将手中的瓦罐汤给他倒了一碗。 朱元璋吃得狼吞虎咽,深感滋味极佳,便 问妇人这是什么汤。讨饭婆也十分幽默, 随口胡侃一句“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便将这美食牢牢记在心里。 当了皇帝后,朱元璋便点名要御厨给自己 做“珍珠翡翠白玉汤”,但御厨哪里知道此 菜的做法,前后端上几道“珍珠翡翠白玉 汤”,朱元璋始终吃不出当年的味道来。
皇帝的权力大无边,朱元璋在盱眙找 到了当年的 *** 子,才知道这仅是一道用 烂白菜叶、豆腐和玉米剩饭混在一起的 “杂烩汤”。
不过,朱元璋还是把“珍珠翡翠白玉 汤”指定为明朝御膳里的保留菜。当然, 宫廷里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就不能再用 烂白菜叶、豆腐和玉米剩饭来做了。应该说,朱元璋的御膳饮食还是比较 节俭的,因为如今的“四菜一汤”就是人家 朱元璋发明出来的。明朝洪武年间,刚刚结束战乱,天下 百业待兴,民间百姓的生活依旧很困苦, 而一些达官贵人却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决心狠狠整治这种奢 侈的风气。时值大脚马皇后过生日,满朝文武官 员都赶来祝贺,大家围坐在酒席旁等候宫 廷招牌菜。可随着朱元璋一声“上菜”,端 上来的却是清汤寡水的四菜一汤:之一道菜是玱拌萝卜,第二道菜是炒 韭菜,第三道第四道连着都是大碗的焖烧 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
众臣面面相觑,不知皇上何意。朱元璋微笑着解释说:“萝卜进了城, *** 铺关了 门”、“韭菜青又青,长治久 *** 人心”、“两 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 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并当众 郑重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 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 违反,定严惩不贷。
”这个也是传说,但朱元璋当上皇帝 后,除了正旦、皇帝万寿节、冬至或其他吉 庆大事需大宴群臣外,其日常的饮食并非 天天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倒是真的。如朱 元璋十分喜欢的一道宫廷名菜竟是“烧香 菇”,其具体做法就是把干香菇用水发了 之后拿来烧。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 珠峰下,有明 *** 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 氏的合葬陵墓。
此陵居茅山西侧,东毗中 山陵,南临梅花山,因马皇后谥“孝慈”得 名孝陵。从明朝《南京太常寺条》祭祀孝陵的 祭品单中看,韭菜、荠菜、芹菜、茄子、苔 菜、竹笋、芋苗这些农家菜赫然在目,这些 应该都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生前常吃之物。只是朱元璋身后的子孙们并未继承 这种艰苦朴素的光荣传统,反倒比赛似的 荒 *** 奢侈,最后导致宦官干政,陷入内忧 外患不能自拔,屡为鞑靼、 *** 、后金所 扰。
明代的宫廷御膳也由最初的质朴迅 速走向奢华铺张乃至糜烂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