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调查 | 二次元消费新观察:“毛绒绒”为何“圈粉”成年人?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2

入坑“娃圈”三年,高中生小胡收集了上百个 *** ,周末为 *** 们梳头发、穿衣服、画妆容,拍下美美的照片,是小胡在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方式之一。

“90后”薇薇的更爱则是迪士尼“七宝”。每天晚上,她都会根据第二天的穿搭,从100多只“七宝”挂饰中选出一款,挂在包上,陪自己出门上班。

过去,毛绒绒的 *** 似乎是孩子们的专属,一旦成年,就会和它们说“再见”。但近年来, *** 经济正在突破年龄界限,用“萌萌哒”的可爱模样,成为成年人的“ *** ”,掀起“万物皆可毛绒”的情绪消费新风尚。

蹲守、排队、抢购 每季都要买

“我是从玲娜贝儿出现之后,开始喜欢迪士尼 *** 的。这几年主要买‘七宝’的挂件,上迪、港迪、东迪出的,我都买过,陆陆续续收了200多个。有的送朋友或者出掉了,现在家里还有100多只挂件。”

在薇薇家,“川沙七宝”被安置在一个个透明收纳柜中,收拾得井井有条。“星黛露的耳朵比较长,所以大部分放在单独的小盒子里,玲娜贝儿、达菲、奥乐米拉、可琦安等会摆在收纳盒或者挂盒里,主要是一目了然,方便我找到它们。”

薇薇收集“七宝”的重要标准,是好看的衣服。迪士尼每年会推出六个季节限定款“七宝”,包括新春、春日、夏日、中秋、万圣和圣诞。每一季的新款服饰,成为她“买买买”的心动理由。

“‘七宝’的服饰很精美,颜色、材质、款式、配饰都各有特色。”薇薇告诉记者,每次上新,她都会“蹲”在官网抢购,至少买上两三只。如果港迪、东迪上新,则会找 *** 帮忙。“之前去广州旅游,我还在中古店收了两只东迪的达菲挂件,一只500元。”

展开全文

“小时候喜欢毛绒 *** ,是因为软乎乎的手感,抱着很舒服。现在买‘七宝’挂件,是喜欢搭配它们的衣服。”薇薇说,每天晚上,她就会根据自己第二天的穿搭,提前选好挂件,也许同是春意融融的马卡龙色,也许都是格子款或者 *** 款,把它挂到自己的包包上,成为每日仪式感。“平时工作压力挺大的,但挂着自己喜欢的‘七宝’出门,心情就会明媚一些。”

在年轻女孩的包包上,Jellycat也是红极一时的包挂,至今热度不减。“去年我去静安嘉里中心的Jellycat cafe快闪店排队了,买到了拿铁和可颂的 *** ,至今都很喜欢。”在南京西路上班的白领邹女士是一位“75后”,和女儿一起迷上了拟人化风格的Jellycat。如今母女俩出去逛街或旅行,都会挂上“可颂”“茄子”“豆角”等,让它们在地标建筑前摆pose,或者和美美的下午茶一起合影。

一个不到手掌大的“新郎水煮蛋”毛绒 *** 售价225元,如果再买一只“新娘水煮蛋”凑成一对,就要460元。别看很多Jellycat的毛绒 *** 小小的、萌萌的, *** 却很“辣手”,被称为“ *** 界爱马仕”。即便如此,热门款式经常一 *** 就被抢购一空。在瑞虹天地太阳宫的Jellycat授权店,店员告诉记者,该店已经建立了15个“ *** 通知”的微信群,加起来有五六千人,其中不乏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梳头、穿衣、打扮“养娃”成日常

“一旦入了娃圈,就再也出不来了!”在静安大悦城2楼的“ *** Park”,记者遇到了高中生小胡和她的同学,她们互称对方为“娃咪”“姨姨”,类似于现实生活中“宝妈”的称呼,棉花娃娃就是她们养的“娃”。

“我买了小半箱原神系列的棉花娃娃,还有一墙吉伊卡哇的‘小八’ *** ,加起来大概有上百个吧。”入“坑”三年的小胡,“养”的是动漫角色的衍生娃,在“娃娃”的外观和服饰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养娃的乐趣就在于打扮它。”小胡告诉记者,自己不仅会购买娃衣、饰品、骨架等各种配件来搭配,还会给“娃娃”梳头发、编辫子、画妆容,仿佛真的养了个孩子。尽管学业繁忙,但她依旧会花不少时间沉浸式享受装扮“娃娃”的乐趣。

在“ *** Park”,这样的常客可不少,大多数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店员Amy说,棉花娃娃不只是未成年人的“过家家”游戏,也不是女生的专属 *** ,很多男生也会“养”娃。

28岁的冷先生尽管只有两个棉花娃娃,但经常会来店里给“娃娃”挑选新衣服。“我把棉花娃娃和我其他的动漫周边一起放在一个柜子里,两到三周给它们换身装扮,能让我保持新鲜感和愉悦感。”冷先生提到的新衣服尽管单价不高,便宜的十多元一套,贵的六七十元一套,但架不住买得多。

“娃娃越小,娃衣越贵,越费手工。”冷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里的 *** (40cm)穿20元一套的娃衣,二宝(20cm)穿的都是40多元一套的,如果养的是偶像明星娃娃, *** 则会涨到60元至100元。

“棉花娃娃按照大小来分, *** 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买上几套衣服,就相当于一个娃娃的 *** 了。”网友“小古怪”说,天热了想给“娃”换一套新的春衣,刚看中一套汉服,又喜欢上了一套英伦风礼服。“只要刷到了好看的款式,就忍不住要给自己娃安排上,就这样越买越多。”

从去年开始大火的另一个“毛绒潮玩”,则是泡泡玛特的IP,Labubu。不仅是本土消费者,就连境外游客来到上海,也要逛一逛泡泡玛特,带几个Labubu回去。这个有着尖耳朵和锯齿状牙齿的丑萌 *** 如今在东南亚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受欢迎程度之高让它成了另类的“中国明星”。

因为拥趸众多,Labubu搪胶毛绒 *** 的部分限定款在二手网站身价飙升,被年轻人戏称为“塑料茅台”。而对于真正喜欢它的人来说,则会把Labubu叫作“儿子”“宝宝”或“崽崽”,与其相处的日常更是具体又真实:出门前给它换上好看的衣服,带着Labubu吃火锅、旅游、拍照……Labubu是充满灵 *** 的伙伴,也是日常生活的“搭子”。

悦己、社交、寄情 万物可毛绒

根据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数据,“00后”已成毛绒玩具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占比达43%,“90后”则为36%。毛绒玩具不再是儿童专属,它们已悄然变身成为潮流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情感寄托、艺术收藏等多重价值,正逐渐成为成年人的减压和陪伴工具,带动 *** 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所谓“ *** 经济”,就是指以毛绒 *** 为主要产品的经济活动,即围绕高品质、设计感强、具有情感寄托功能的 *** 产品形成的经济体系。近两年,在“谷子经济”的催化下,动漫平台、游戏厂商、玩具制造商都加码布局IP衍生品这片“富矿”,“IP+毛绒”成为标配。除了以IP为亮点的毛绒 *** 外,从地标、文物到美食,各类元素也纷纷以软萌的姿态“卖萌”,掀起了一场“万物皆可毛绒”的情绪消费风尚。

民生调查 | 二次元消费新观察:“毛绒绒”为何“圈粉”成年人?-第1张图片-

成年人为何爱上“毛绒绒”?为 *** 装扮是独属于一个人的小确幸,带着 *** 出街是“大杀四方”的社交货币,摆在桌上欣赏就是一场心灵“马杀鸡”……在采访中,不少玩家都把“情绪价值”作为“圈粉”的重要原因。

“我家里有铺天盖地的Labubu、星黛露等毛绒玩具,想不到吧?”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 ”,全家都是二次元潮玩的粉丝,看似“不正经”的爱好,却成了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亮点,提供了满满的情绪价值。

“我先生很喜欢熊猫IP,有一次我把他的潮玩收拾进了柜子里,第二天他问我,他那些‘小儿子’去哪里了?”劳帼龄说,近年来,与IP相结合的毛绒玩具设计走心、工艺精致,让消费者发出“每一个都那么可爱”的惊叹,不仅为其心甘情愿地掏出钱包,还成了成年人寄托童心的载体,提供了陪伴、互动、消遣、解压等方面的情绪价值。

与此同时,这些消费爱好还在一定程度上 *** 了自己在社交圈的品位。“我在朋友圈里晒出这些毛绒玩具,很快就会有同好在下面留言,成为‘萌友’ *** 地,也是一种社交纽带。”劳帼龄表示,毛绒玩具就像是一种“社交货币”,人们通过同一种爱好,找到粉丝圈层,有了消费“搭子”,承载起成年人在工作以外的社交互动需求。

“我购买的不是玩具,而是快乐新奇的体验。”当年轻群体热衷为情绪价值买单,这将促使商家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形成独特的情绪经济。“持续激 *** 绪消费,需要商家不断提供情感互动、文化体验,同时也要重视产品质量,才能真正将‘流量’转化为‘留量’。”劳帼龄表示,毛绒玩具的下一步发展,或许能与智能技术跨界联合,产生出更多喜闻乐见的陪伴模式。

“毛绒玩具能否加上智能模式,比方说采用AI技术,和用户进行语音互动?或者通过内置传感器,在陪伴中监测用户的健康状态等。”劳帼龄指出,特别是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情感陪伴是更突出的需求,而毛绒玩具天然具有的陪伴属 *** ,有望“圈粉”老年人,成为该品类极有增长潜力的新消费群体。

标签: 新观察 绒绒 成年人 民生 为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