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碉楼
*** 碉楼与村落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一、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 夯土楼分布在丘陵地带,以赤水镇、龙胜镇为多。当地多将此种碉楼称为“泥楼”或“黄泥楼”。虽经几十年风雨浸蚀,仍十分坚固。现存100座,占碉楼总数的5。
5%。 *** 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方式各不相同,国内一些沿海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 *** 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充分体现了他们面对外国先进文化时的一种自信、 *** 、包容的心态。
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合在碉楼上,使之成为留置于故土的一片精神守望地。不同的旅居地、不同的审美观,造就了 *** 碉楼的千姿百态。 二、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 在 *** 建筑中,汇集了外国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
古希腊的柱廊、古罗 *** 柱式、拱券和穹窿,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尖拱和 *** 风格拱券、欧洲 *** 构件、葡式建筑中的骑楼、文艺复兴时期和17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等在 *** 随处可见。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 *** 门类的建筑元素在 *** 表现出极大的包容 *** ,汇聚一地和谐共处,形成了一种新的综合 *** 很强的建筑类型,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三、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 *** 华侨是文化的传播者。中外多种文化交融和碰撞是华侨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广泛触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各个阶层。这也是世界 *** 文化的共同规律。这种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在 *** 表现得极为外在化。随便走到一座碉楼或民居都可以看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痕迹。
因此, *** 碉楼与民居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华侨文化的深刻 *** 和普遍 *** 。 四、它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碉楼主要分布在村后,与四周的竹林、村前的池塘、村口的榕树,形成了根深叶茂、平安聚财、文化昌盛的和谐环境。点式的碉楼前面是成片低矮的民居,在平原地区宛如全村的靠山,满足了村民需要安全保护的心理。
*** 碉楼成为侨乡民众构建和谐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