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这在大多数人眼中是条人生捷径。然而来自甘肃省张掖市的 *** ,却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 的 *** 是做房地产生意的,2015年 *** 却执意要离开 *** 的公司,而是选择改行去养驴。为此他倾其所有,不仅放弃了家族企业,还遭遇到了家庭破裂。那么, *** 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1. 我即便是有一千个埋怨,但他是我爸
这一切恐怕还得从 *** 给母亲买阿胶时讲起。之前 *** 买的阿胶一斤也就二三百元钱,可当母亲吃完后, *** 再去买就发现阿胶的 *** 已经翻了一倍。不久后,一斤竟然卖到了八百多元钱。阿胶连续涨价,引起了 *** 的注意。他在调查时发现,驴皮是做阿胶的原料,市场缺口很大。市场缺驴,是阿胶涨价的更大原因,这让 *** 看到了一个商机。当时 *** 就想如果能在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养驴,那肯定会带来财富。
2015年初, *** 在张掖市甘州区流转300亩土地建立养殖场,引进之一批300头驴,开始养殖。虽然 *** 在 *** 的公司工作多年,但这还是他之一次自己创业。 *** 为了帮儿子,天天往养殖场里跑,可这却成了父子矛盾冲突的 *** 。2015年底的一天早上, *** 来到养驴场,眼前的一幕景象让他惊呆了。
甜菜,当地都是用它来榨糖的。但 *** 听说驴吃甜菜容易下奶,就连夜买来30吨。结果驴根本就不吃。不仅是甜菜,为了让驴长得快,那段时间 *** 还先后买来50吨红枣、若干车的苹果、胡萝卜、黄瓜,花了有几十万元,可并没有收获到好的效果。
*** 曾在房地产市场上做得风生水起,但用这种方式养驴,让 *** 很郁闷。终于, *** 求快的心态酿成了大错。2016年初的一天清晨,场长突然打来 *** ,说养殖场出事了。
*** 之间,300头驴几乎全部病倒。驴养的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大规模生病呢?
原来,在一周之前, *** 为了让驴长得快,瞒着 *** 给驴喂了猪饲料。驴是草食动物,跟猪的消化机理完全不同。猪饲料里添加的一些微量元素驴无法消化,就病倒了,还死了很多。加上之前 *** 给驴买的食材,累计损失百万元。
吃苦、受累, *** 都能承受,可面对 *** 这种急功近利而又霸道的干涉方式, *** 决心作出改变。为了避免再出现类似状况,养殖场所有事, *** 都亲力亲为。那段时间, *** 吃住都在养殖场里。然而对事业的投入,让他忽视了对家庭的照顾,最终导致 *** ,提起这件事, *** 不愿多说。只是在那段时间,他的世界塌了。家庭的破裂,给 *** 带来了极大痛苦。好在之后他再次振作起来,还仅用一年时间就把养驴场存栏量扩大到4000多头。
2. 如果计划成功,经济效益会翻好几倍
但当存栏扩大,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 *** 的面前——公驴打架。这可怎么解决呢?
在繁育期当中的驴,如果没有人为阻止,两头公驴会一直打下去,直到打伤,甚至打死。那段时间,公驴打架几乎充斥在养殖场里的每个角落。每头公驴 *** 都在万元以上,如果不彻底解决,后果难以承受。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同行的一个办法,帮 *** 解决了公驴打架的问题。
*** 学着同行的样子,给驴设计了一个运动场。这样既能达到让驴运动的目的,又可以做到两个公驴不见面,自然驴打架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本来驴养得好好的,可2018年, *** 却突然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卖完最后300头育肥驴,他就不卖了。养驴但不卖驴, *** 究竟在布着一个怎样的财富棋局呢?
其实,早在之一批驴出栏时, *** 就遇到了一个问题。当初考察, *** 只看到市场缺驴,却没看到养殖环节处在产业链更低端。即便 *** 卖驴高于市场平均价,可投入产出比还不是能令他满意。这让 *** 意识到,要想要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型——做深加工。
在当时,市场上驴的深加工产品典型的就是阿胶、分割驴肉、驴奶,但前两种产品竞争者众多。于是,驴奶进入了 *** 的视线。在 *** 看来,相对空白的市场,意味着机遇。 *** 下定决心,不论 *** 怎样反对,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绝不退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次一向霸道的 *** ,竟然十分支持他。
2018年初, *** 正式带领公司转型。产品,从活驴调整为驴奶及驴奶深加工产品; *** 是打造一家集驴奶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知名企业;目标是在3年内实现年销售额5000万元。
3. 驴口夺奶
带领团队迅速扩栏母驴,淘汰公驴,是 *** 要做的之一件事。到2018年4月,除了保留部分种公驴外, *** 只剩下最后300多头可以销售的公驴。企业转型,为 *** 打开了一扇门,但让他没想到的同时也引得困难接踵而至。
母驴 *** 成熟一年半, *** 周期12个月。一头驴养两年半才能进入哺乳期,而小驴还要吃掉大部分奶。要想把小驴嘴中的奶变成自己的附加值,驴口夺奶,成了 *** 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 找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进行合作,用科学的 *** 研究小驴辅食。通过添加辅食, *** 的驴奶产量提高一倍以上。除此之外, *** 还会为母驴进行人工受孕,从而让更多的母驴进入哺乳期,增加驴奶量。
在我国,只有湖南、新疆等地拥有较为成熟的驴奶市场。对于销售渠道, *** 又是如何布局的呢?
董茂林,是新疆一家驴奶企业老板。有近百名 *** 商,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 *** 正是看中了董茂林的销售渠道,找他进行合作。 *** 提供场地和驴奶,董茂林提供技术和销售渠道,双方达成 *** ,要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驴奶品牌。
截止2018年5月, *** 每天能销售鲜驴奶1000多斤,日销售额4万多元。他与董茂林合作的驴奶粉加工厂已经落成,驴奶面膜等深加工产品正逐步推向市场。看到今天 *** 的成长, *** 终于不再干涉,而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
赶集是陕北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集日是他们的商品交流日,人际交往日,信息获取日,身体休息日,心情放松日。
集市的地点大多在县城和乡镇 *** 所在地,个别偏远地方还设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时间有两种,一旬两集的:有逢五逢七的,有逢二逢八的;一旬三集的则三六九、三五八、一四七不等。
陕北人男女老少爱赶集,只是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年纪大的人盼望能在集市上遇见几个熟人,因为周围的同龄人越来越少,必须扩大半径寻找。年轻人希望在集市上展示一下自己的丰采,看有没有意中的姑娘,就是没有具体收获,也 “混个脸儿熟”,为日后打个铺垫。小娃娃盼集 *** 盼奶还急切,一图看热闹,二为买玩具,城里的稀奇事和稀罕物让他们感到无 *** 神秘。
而对中年人来说,赶集就沉重了许多。儿子要皮球,女子要头绳,老人要烟袋。每一次赶集前两口子总得“划算”一番,从圈里的猪羊到地里的庄稼,从炕上席子到家人的衣裳,既要着眼家庭的长远发展,又要兼顾家人间的相对公平,而这一切牵连着年初做出的年度家庭预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国事家事,情出一理。
赶集人出发时,山村就像一锅烧开了的滚水:张家的大爷在梁畔上吼李家的老汉,王家的姑娘隔着沟叫杨家的媳妇,前庄的后生在村口上等后庄的拜识,这个村的娃娃撵着那个村的伙伴,大路小路尽是赶集人,山山洼洼全是赶集声。如果把集市比作大海的话,赶集的人们就是那千沟万壑中的河流,从山山峁峁、沟沟渠渠的源头出发,沿着径流流向山路,汇入大川,朝集市涌来。
更先出发的总是距离最远而负重步行的人们:他们天不亮就动身,走累了路边歇,虽然汗洒黑夜,但却豪迈无比,因为他们背负着全家人的希望。紧接着出发的是那些赶着毛驴的人们:他们三五成群,结队而行,驴身上驮着红葱白蒜,篮子里提的草莓鸡蛋,他们拉话声很大,惊动得熟睡的山鸟四山乱飞。再下来出发的是骑自行车的人们:他们列队而过,鱼贯而行,上坡时推车很辛苦,前腿弓,后腿蹬,浑身上下水淋淋,像刚从河里捞出来一样;下山时就威风了,两腿直挺, *** 悬空,头发飞扬,衣服乱抖,像风一样轻盈。最后出发的是摩托车的人们:他们人数少,响动大,骑在车上时不时还把“二饼子” *** 抬一下,惹得众人都瞅他;只要有人看他,他们的速度越快,喇叭声响得越勤。
当时间到了小晌午时分,靠近集镇的川道成了人的洪流。各色人杂在一起,各种声响成一片,一派红火热闹的景象。这时候你会发现,从最远处来的那些步行的人们已是步履蹒跚了,走一步,退半步,脖子油光发亮,头发一撮一撮,不见了出发时的豪气;那些毛驴远也没有了开前的精神,脑袋往地下探,尾巴向两腿缩,鬃毛两边撒,四蹄向后坐,步履蹒跚得像个大肚子婆娘。而骑自行车和摩托车的人们却更来了精神,风一样从人群中掠过,让步行的人们投来一种羡慕的眼光。
当几个川道的 *** *** 到城镇的时候,集市就“圆”了。这时,川道里空了,像发过洪水的河床;城镇溢了,像烧开花的豆腐锅。整个街道上人挤人、身挨身,走在其中如同飘浮有海面上的一叶小舟随波流动;人们相互间吼着、喊着问候,乱糟糟的像黄昏时采蜜归来的蜂群。但乱归乱,基本 “阵线”还比较分明。
粮食市场和牲畜市场土气。地点多为街头巷尾,对象都是农村男人,市场内黄尘飞扬,地上到处都是牲畜粪便,交易的人们一个个都显得灰眉土眼。他们有的歪着脑袋用槽牙咬粮食,有的掰开驴口眯着眼睛看“老小”,卖家挺着胸脯漫天要价,买家比着牙缝就地还钱,讨价还价声不断。而那些从中说合的“牙子”则像“ *** 上浇了热油”,手上搭着条羊肚子手巾,不停地在两者之间跳来跳去,想从中得到点交易费。
蔬菜市场上最吵闹。卖西瓜的叫喊着他的西瓜又沙又甜,卖黄瓜的嚷叫着他的黄瓜又脆又鲜。卖白菜的在“发誓”:白菜不好不要钱;卖辣椒的在“威胁”:再没有个拾便宜的,就收摊走了。和卖家的“跳天索天”形成显明对照的是买家从容不迫,他们慢慢地迈着方步,微微地歪着脑袋,这头看看葱蒜,那头看看白菜,转来转去就是不买,专等临散集时再拾便宜,整得卖菜的哭笑不得。
商店里女人和小孩最多。女人忙着挑选针头线脑、油盐酱醋、化妆用品,反复试着一件衣服,样样都看着顺眼,就是舍不得花钱,一整天围着柜台转圈圈。小孩的目标明确,除了玩具啥也不管。只要看准了,抱着个栏柜一步也不离开,大人一拉不是哭就是闹,达不到目的天王老子也领不走。商店里还有一些年轻人,眼睛蓝瓦瓦的直往买货姑 *** 身上扫,却一样东西不买,他们来商店是为自己相对象的,自己相中了之后再请媒人去提亲。
饭馆里的 *** 不少,但多少都有些来头。被请者多为乡村两级干部、手艺高超的匠人、能说会道的媒人,请人者基本都是农民。请客的目标简洁而又直接,不是请干部批个宅基,就是请匠人做些家具,或是请媒人给儿女瞅个对象。赶集的时间正是个机会,一来想请的人容易找,二来饭馆里拉话方便。当然,这其中也有新亲戚商议子女婚姻事宜的,好吃懒作的“二流子”改善生活的,但他们都不是主流。
等到夕阳西下的时候,集市开始撤退,城镇像决了堤的库坝,显得空空荡荡,只留下成堆的垃圾和遍地的纸屑。赶集的人们迅速从城镇分散到川道,从川道分散到拐沟,从拐沟分散到细线似的山路。这时候你若留心看这些赶集人,全没有了来时的派头。他们走路的步履沉了,速度明显慢了,说笑声也不多了,一个个好似泄了气的皮球。当赶集人消失在大山的深处时,这一天的集市也就彻底结束了,要看这红火热闹的场面,只能等下一个集日了。
本文来源于子洲御文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