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
中国注册营养师 谭凯元
开栏的话:我国地大物博,盛产各种美味食材,很多古代文人都热衷于将它们写入诗中,加以赞叹。为了将诗、景、食更好地结合,本版特开设“诗诠食美”栏目,循着古人的踪迹,从现代营养角度入手,带大家重新认识这些舌尖上的好滋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出自唐代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前两句清晰地将鳜鱼最肥美的季节描述出来。到了春天桃花盛开时,鳜鱼会大量进食,为初夏的繁殖储存能量,所以此时的鱼肉非常鲜嫩,口感更好。等产卵期过后,鳜鱼的体型普遍缩小,脂肪含量下降,口感就稍差一些。
当然,诗中所说的“肥”是相对鳜鱼自身而言,从营养角度看,鳜鱼的脂肪含量并不高,为4.2克/100克,但蛋白质以及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却很丰富。鳜鱼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很适合儿童、老人或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
迄今为止,国人吃鳜鱼已有上 *** 的历史,马王堆汉墓的出土物品里就有它的身影。北宋词人晁冲之提起鳜鱼,是“风淡荡,鳜鱼吹起桃花浪。”南宋诗人陆游在《柯桥客亭》中写道:“朝来酒兴不可耐,买得钓船双鳜鱼。”著名作家、美食家汪曾祺先生曾评价说:“鱼里头,更好吃的,我以为是鳜鱼。”“肉细、嫩、鲜,汤白如牛乳,浓而不腻,远胜鸡汤鸭汤。”
有两道关于鳜鱼的名菜从古传承到今:臭鳜鱼和松鼠鳜鱼,它们的来历也有一些传奇色彩。当时,由于天气炎热,鱼贩在运输途中就将盐抹在鳜鱼上,防止变质。经过这样简单的腌制,鳜鱼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奇特味道,做成菜别有一番风味。徽州知府吃过后大加赞赏,“臭鳜鱼”由此流传开来。松鼠鳜鱼的故事也发生在江南,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到苏州松鹤楼就餐,尝了一道状如松鼠、酸甜可口、肉质滑嫩的菜,赞不绝口,“松鼠鳜鱼”就此声名远扬。
鳜鱼在古代运输难度大,所以红烧、油炸是比较常见的做法。如今,人们很容易就能买到新鲜鳜鱼,清蒸既能保留更多营养,又能突出鱼肉本身的鲜美,而且整个 *** 过程只用盐或酱油调味,不会额外摄入过多的油脂、添加糖等。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道简单美味的清蒸鳜鱼,当季不妨做来品尝:将新鲜的鳜鱼清洗干净,划刀后置于蒸盘中;鱼表面放上姜片和葱段,根据个人口味浇适量黄酒;锅内烧开水,根据鱼的大小,蒸8分钟左右;蒸熟以后淋上蒸鱼豉油即可。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 *** 作者观点。全国 *** 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怦然心动的桃花诗词,邀你一起云赏花阳春三月,桃花朵朵开
假如进行“桃花”一词的飞花令
你能接出几句?
因 *** 我们也许无法外出赏花
不妨品读这些经典桃花诗词
一起来云赏花!
“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 。
——崔护《题都城南庄》
”
“
黄师塔前江水东, *** 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
“
***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节选)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好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节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
“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节选)
”
“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桃花 *** 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
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周朴《桃花》
”
“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 *** 短笠去烧畲。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九》
”
“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徐俯《春游湖》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
“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 *** 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黄庭坚《清明》(节选)
”
“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王维《桃源行》(节选)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
“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李白《中山孺子妾歌》(节选)
记得别伊时,桃 *** 万丝。
——纳兰 *** 德《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节选)
”
“
桃花春水渌,水上 *** 。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韦庄 《菩萨蛮》(节选)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元稹《离思五首》(节选)
”
“
小桃灼灼柳鬖鬖, *** 满江南。
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节选)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汪藻《春日》(节选)
”
“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戴复古《淮村兵后》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王昌龄《 *** 曲》
”
“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晁冲之《春日》
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元稹《离思五首·其二》
”
“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王维《赠郭给事》(节选)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节选)
”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 *** 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西塞山前白鹭飞 文/徐俊林白鹭仙子,我喜欢你,喜欢你一身洁白如雪的羽翼,喜欢你修长的腿,喜欢你修长的颈,喜欢你修长的喙,喜欢你翩翩起舞婀娜的身姿,喜欢你翱翔蓝天白云时的美感,喜欢你美若仙子般迷人的眼神……
仙境一般的世界里,你让我如此着迷……
关于白鹭,从古自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来描写它们,赞美它们……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宋>苏轼
《江神子/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
峰青。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 *** 船。
鹧鸪天·西塞山边白鹭飞
<宋> 黄庭坚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
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读起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整首词将风光旖旎的水乡春景和恬静惬意的渔家生活完美结合,通过富于画意的笔法,把西塞山一带的桃花汛场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成为中小学必背的唐诗佳作。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鹤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 *** 婚羽。习 *** 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
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于绝灭。后来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
鹭鸶是环境指征 *** 物种,对自然环境要求高,喜欢与人共处。
我的故乡——云南省腾冲市生态环境好,生物多样丰富,人们的保护意识强,是鹭鸶栖息繁衍的天堂,境内有苍鹭、白鹭、牛背鹭、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池鹭、夜鹭等十多种、数万只。行走在腾冲的原野乡村,随处可见鹭鸶翩然的身影,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之美,其中和顺镇的鹭鸶园、腾越街道的团山村、蒲川乡的汉坝寨等地形成了鹭鸶聚居区,蔚为壮观。
这诗意的和谐之地,是鸟的天堂!
腾冲生态环境优越,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73平方米,空气环境质量优良,负氧离子平均含量每立方厘米3827个,更高达38000多个,PM2.5常年小于10,被称为“天然大氧吧”;也给鹭鸶提供了一个诗意栖息的天堂。
据资料介绍,目前发现腾冲有水鸟67种,其中鹭科有11种。
境内的荷花、蒲川、洞山等地常有鹭鸶群出现。
一身洁白无暇的羽毛,翅膀微微扇动,便优雅地翩跹于天空,蓝天、碧树、湿地都是它们的更爱。
鹭鸶、水鸟栖息的现象增多,和腾冲多年来始终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色发展的理念分不开。
在高黎贡山下的界头镇,春耕时节常有鹭鸶或立于牛背上或觅食于春泥中,农人则趁耕田间隙 *** 一旁;一幅人、牛、鸟和谐共享家园的画面深入人心。
在新翻的热土上,鹭鸶是农人身后的“跟班”,它们已然成为了这个生态家园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茶乡蒲川,夕阳下,从乡间走过,一棵大树上有几百只鹭鸶,在那咕鸣、翩跹......
逆光看过去,飞翔的鹭鸶在夕阳里,划出各种优美的弧度,
鹭鸶群在茶乡 *** 栖居,与天地合为一体,“人来鸟不惊”的意境油然而生......
此外,和顺、绮罗、董官村、江苴、新岐等86个传统古村落星罗棋布,在青山绿水间,鹭鸶是潇洒而优雅的“常客”。
百鸟齐鸣、诗意栖居,是腾冲最美的生态画卷......
这只是腾冲人与自然和谐画面的一角。
夏日,莲叶接天,莲波翻滚,荷花星耀,荷香沁脾。
冬至,寒风瑟瑟,水田漠漠,残荷凋零,野草枯黄。
一派残败萧条之景。
但是,大自然是个化腐朽为神奇的画家,她安排一群白鹭划破画面的沉寂,丰富画面的内容。
冬日阳光下,一群群白鹭或觅食,或静立,或嬉戏,或翻飞,在枯黄的残荷和荒草间抹上耀眼的白色,给萧瑟的田野和寒冷的季节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吹进了一股融融春风。
多么让人惊艳的精灵!无怪乎郭沫若称赞她们“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在这里恣意创作她们的诗歌。其风格,或蕴藉婉约,或奔放豪迈,或明媚静雅,或闲适清淡……
这是属于她们的世界。她们在天地这张巨纸上尽情挥洒,百态千姿。
你以为她们是乌合之众,杂乱无序,但只要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温馨的社区,她们各得其所,各尽其宜,却能和谐相处。
忙碌者成群觅食;孤独者或独自漫步,或低头梳发;欢快者翻波戏水,追逐玩耍;调皮者左顾右盼,点头哈腰;狂野者怒飞冲天,挥斥 *** ……
镜头搜索,定格,你会有惊喜的发现。
田边草地上,一只白鹭居然落身于黄牛脚边,似乎要对黄牛诉说什么。黄大哥却头扭一边,只顾埋头吃草。
你要抒情,我要填肚子。
世间最近的距离是,本该完全隔绝的两个世界,居然融于同一镜框;世间最远的距离是,我对你风情万种,你却漠然无视!
你是感动于自然的和谐,还是感慨于物界的隔绝?
那边“表错情”,这边独徘徊。看——水田近岸一条长竿上,一只离群独处的白鹭正在悠然踱步,她全然无视我的靠近,只顾在竿上独来独往,一会儿快跑,一会儿驻足,一会儿拍翅,一会儿呆思……
竹竿就是她的“王国”,她就是“国王”。
是的,诚如康德所说,“我是孤独的,我是 *** 的,我就是我自己的帝王”。孤独者的天地无限广阔!
*** 来自另一片水田。一对白鹭翱翔于水面,一前一后,相互追逐,时而低徊,时而高飞,时而在残荷枯枝间穿梭……一对洁白的身影与滟滟水波交相辉映,瞬间照亮了荒野,照亮了眼前的世界。
忽然,一阵风吹起,白鹭们哗哗飞向蓝天……
守护小精灵们栖息的家园,也是在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村落、古镇、火山、温泉、非遗、民族、瀑布、鸟的天堂......再多的语言,都诠释不完腾冲这份不骄不躁的 *** 沉淀积累。
*** 来自 ***
编辑:向日葵
词牌:渔歌子词牌知识小贴士:《渔歌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名,此词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为正体。这一体《渔歌子》共五句27个字,是小令,单调。之一、二、四、五句同押一个平声韵,第三、四句要用对仗。
正体范例: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变体范例:
《渔歌子·柳如眉》——魏承班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几多情,无处说,落 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这一体《渔歌子》共50字,属小令,双调。前、后段各是六句25字。各是第二、三、五、六句押仄声韵,前、后段一韵到底。前、后段的之一、二句和第四、五句,各可以用对仗。
《渔歌子·草芊芊》——孙光宪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草芊芊,波漾漾。湖边草色连波涨。沿蓼岸,泊枫汀,天际玉轮初上。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扣舷歌,联极望。桨声伊轧知何向?黄鹄叫,白鸥眠,谁似侬家疏旷?
这一体《渔歌子》也是双调共50字,前、后段第四、五句的平仄声律与上一体相反。前、后段的第二、三、六句同押一个仄声韵。前、后段的末句都是六字。
每日一字
01月08日
苏士澍 作品
*** 书画室副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 ***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 *** 生活的心情。
好了,读完了这首诗,我们就来学写这首诗中的“肥”字,了解一下它的“前世今生”吧~
不同的“肥”字
怎么样,小朋友们,这个“肥”字你学会了吗?不妨自己动手写写,关注“央视少儿”微信公众号或下载“央视少儿”客户端都可以上传给央视少儿哦!
“肥”字的由来
字解:会意。小篆字形,从肉从卪(jié 古同节)。《说文》:“肥,多肉也。”肉不可过多, 故从卪。
本义:脂肪多。
成语:乘肥衣轻、脑满肠肥。
诗词句:唐·杜甫:五陵衣马自轻肥。近现代· *** :血沃中原肥劲草。
点评时间
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黑”字。谢谢来自广东的徐钡曼小朋友把她的作品发送过来。我们来听听书法专家的点评吧!
作者:徐钡曼 (广东) 11岁
名家点评
牛宝义
*** 国家机关书协副 ***
这个字写的笔画结实有力,笔墨运用不错。结构稍有问题。两个横的起笔要稍变化,四个点书写连贯相互呼应很好,但四点的方向,过于向上扬。字的整体不太正,上边向右倾斜了。
春风一过,各种野菜纷纷抬高了身价,荠菜蕨菜马齿苋,苜蓿香椿马兰头,清炒凉拌三月三。要知道在我们伟大的饮食文化里,是没有一种季节不可以吃到嘴里去的。如果是古代的诗人们穿越回来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感慨:太寡淡了,春季食鱼正当时。
唐代诗人张志和留传下来的作品不多,《渔歌子》就是其中一首,里面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算是色香味俱全的一句。词牌名《渔歌子》原题叫《渔父》,“渔父”的“父”读音很多人都会读错,应该读第三声,意思是渔翁,捕鱼的老人。古代陆路交通不如水路交通方便,所以外出的人们难免会借船出行,要是没有客船,渔舟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此外庄子最早塑造了一位与孔子相对立的人物形象——渔父,是隐士的象征。所以后来在诗词里留下了不少渔翁的身影。比如柳宗元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郑板桥的“老渔翁,一钓杆,靠山崖,傍水湾”,有些名作据说也是在渔船上完成,比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有渔翁,自然少不了鱼味。古人在饮食上的选择远不如今天丰富,就连西红柿炒鸡蛋这样的家常菜都要等到明朝以后才能吃上。今天我们吃西红柿炒蛋已经升华到很高境界了,很多去过新疆游玩回来的人动不动就要在家炒一份西辣蛋回味一下,其实这就是升级版的加了青辣椒的西红柿炒鸡蛋。古人在食材选择不多,调味料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喜欢追求食物的原味。我们一直追求的一种滋味在今天很难用英语来翻译,西方人的思维理解不了这个词。这个滋味我们称之为“鲜”。外人理解不了,我们中国人一拆字就心领神会了,“鱼”“羊”为鲜,这个词可不是一个“delicious”就能表达的。“鱼”为先,“羊”在后。那这“鱼”究竟好在哪里呢?!
张志和说,且看我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春天到,鳜鱼肥!这鳜鱼肥美是有原因的。鳜鱼又叫桂花鱼,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食 *** 杂又喜欢吃活食,属于肉食 *** 鱼类,因而味道肥美。看看这鳜鱼生长的环境就知道了,“西塞山”在现在的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以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则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完全的活水大湖。“白鹭”喜欢活食,常栖息于水草丰美的河滩湖泊,有白鹭自然就有鱼虾。鳜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到了春天自然肥美无比。幸运的是我国从南边的桂林到北方的松花江,都出产鳜鱼。
这里说张志和帮我们点了一道春天里的好菜,而不是教我们做一道好菜,那是因为古人在烹饪 *** 上还没有学全呢。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连炒菜的铁锅都是宋代才有,想吃个小炒至少要等到宋太祖宋太宗登基之后才能实现愿望。古人烹鱼,无外乎“蒸”“煮”二法。“蒸鱼”算得上是个不错的保留原有鲜味的好 *** 。今天我们也“蒸”,工序简单,滋味却不凡。
买来鳜鱼剖杀洗净,两面各来上几个花刀,拿葱段、姜片、蒜泥、黄酒、少许盐腌上十分钟。蒸锅中开水煮沸,鳜鱼放入其中,只需要八分钟,一看鱼眼变白即可起锅。但是真正激起鱼鲜的却是后面淋油的一步。炒锅烧热,倒入油烧热,小火下姜丝葱段,等香味被热油激发出来之后,在蒸好的鳜鱼上先淋豉油再淋热油。在滋滋声中,一道清蒸鳜鱼便大功告成了。“清蒸鳜鱼”真的是懒人做法了,虽简单,但也算是一道“硬菜“。
简单不一定不奢华。清代诗人清端曾经写过这样一句诗“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这是描绘清明时节长江刀鱼的佳句。皖江一带自古就有“清明挂刀,端午品鲥”的说法。据说在皖江一带的渔船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种刀鱼的食法,简单到极致,却又奢华到极致。渔家先将刀鱼洗好收拾干净,接着将一条条刀鱼钉在包裹砂锅木桶的外延,煮粥时蒸气上升,刀鱼肉本就细嫩纷纷掉入砂锅之中,鱼鳞也随着热气化为油脂滴入米汤里,一锅别具风味的刀鱼粥就完成了。只需撒一点点盐,搅拌一下,便是至尊美味。再看锅沿上,一个个完整的鱼身骨架都在整齐地悬在上面……
当然了现在真正的刀鱼我们是吃不上了。“湖刀”就成了这个季节里完美的替代品。“湖刀”的更佳吃法是油炸。炸鱼之前一定要洗净腌制,腌制时就要下好盐口,去腥的葱姜料酒不可少。不能直接下锅,一定要裹一层淀粉再炸,淀粉的炸制口感要好于面粉。等锅里的油烧热开中小火,放入鱼段炸制,等到两面金黄就可以起锅了。有人喜欢在起锅后加点椒盐再提提味,也是吃货真传了。
不食三味,不知开春!范仲淹的爱好就与其他人不同,在《江上渔者》中说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这真是鳜鱼肥,刀鱼嫩,鲈鱼美!
春天大地刚醒,人们的胃也才醒。适合来点清淡鲜香的滋味。鲈鱼用来烧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来上一条一斤重的肥鲈鱼,配上一点豆腐葱花,烧上一锅鲈鱼豆腐汤,浇灌一下刚刚醒来的胃。鲈鱼洗净腌制一会,入油锅和生姜蒜瓣一起煎制一会,待到爆出香味两面金黄加入开水和一大勺料酒。待到鱼汤沸腾,下入焯好的豆腐块,都说千滚豆腐万滚鱼,多炖一会总是可以带来更多味觉上的享受的。有的人喜欢喝白白的浓稠的鱼汤,如果在鱼汤之上再撒上一些葱花,就真是珍珠翡翠白玉汤了,调入一点盐,其色正,其味佳!
文人吃货里苏东坡排第二,没人敢说之一,写了《随园食单》的袁枚大概也只能勉强算个前三吧。以往我们都知道东坡居士开创的名菜“东坡肉”,却不知道还有一道“东坡鱼”。
东坡一生爱吃,而且喜欢自己亲自动手烹制。《鱼 *** 》就曾经记录了苏东坡做鲤鱼的步骤。此外东坡还写有《煮鱼法》一文:
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以菘菜心芼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临熟,入橘皮片,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东坡在黄州时,喜欢吃鱼。以鲜鲫鱼或者鲤鱼剁块片好,冷水下入锅中调入适量的盐,放入配菜。等到半熟时,放入生姜、萝卜汁和少许酒。到鱼快熟的时候,放入橘皮片,不久就可以吃了。这种吃法我们今天叫“水煮鱼”,只是调料和我们今天使用的不一样。
如今在眉山一带的老百姓还称这“水煮鱼”叫“东坡五柳鱼”,又叫“东坡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是唐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自称“烟波钓徒”、渔樵为乐的张志和,最后的岁月隐居湖州城西西塞山,在此写下了几十首《渔父》《渔歌子》等著名诗词,而“桃花鳜鱼”也因这首《渔歌子》而传诵千古。
鳜鱼素喜逆水抢水,每年二三月间,桃花开,溪水涨,俗称春汛,是江南特有的气象。此时,江鲥未上市,鲫鱼产子已瘦。而鳜鱼则频频闪出水草、芦荡、石隙,逐水追食鱼虾,一天天地肥美起来……故有“桃花流水鳜鱼肥”之说。
爱鳜鱼者莫若宋人。北宋文学大家苏轼 爱写诗、爱做肴,对鳜鱼更是爱在心头口难开,或许是实在憋不出词儿了, *** ,只能“抄袭”唐人张志和的名句: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浣溪沙》
而“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爱鳜鱼爱得比师傅有过之而不及,把张志和、苏轼两个人的句子揉和在一起,凑成了这首《鹧鸪天》: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二时。
你抄就抄了,他还炫耀说:何处如今更有诗!这对师徒真是有趣儿。
无独有偶,南宋初年江西诗派诗人徐俯也向舅舅黄庭坚看齐,奉行“拿来主义”,诗云: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一波才动万波随。
黄帽岂如青箬笠,羊裘何似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浣溪沙》
有“词俊”之称的朱敦儒对鳜鱼、对“鳜鱼诗”情有独钟,他也写有一首《浣溪沙》:
西塞山边白鹭飞。吴兴江上绿杨低。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将风里戴,短蓑衣向雨中披。
斜风细雨不须归。
真真是苦了亲亲的鳜鱼了!
到了后来,很多宋元诗 *** 不甘示弱,你方抄罢我再抄,抄得是“不亦说乎”,如:
王楙的“唤醒玄真共心赏,桃花流水鳜鱼肥”;
李祁的“桃花流水鳜鱼肥,恰趁得、江天佳处”;
元代程公许“莼菜秋风鲈鲙美,桃花春水鳜鱼肥”;
元末方回的“桃花水肥钓鳜鱼,春雨春风一蓑笠”;
......“鳜鱼肥”,真乃“肥”了诗人们!
南宋大诗人陆游这位超级大吃货怎能放得下鳜鱼,有一次他在朋友处饮酒归来,路遇渔人网得两位拨喇喇的花鳜鱼,连忙购得,并赋诗曰:
梅子生仁燕护雏,遶檐新叶绿扶疏。
朝来酒兴不可耐,买得钓船双鳜鱼。
——《柯桥客亭》
其喜悦之状可以想象得出。不仅要向人买来,放翁在古鉴湖游乐时,还坐着乌篷船垂钓呢:
船头一束书,船後一壶酒,
新钓紫鳜鱼,旋洗白莲耦。
——《思故山》
优哉游哉,手把诗书,口品美酒,还有新钓的紫鳜鱼,采挖的白莲耦,这闲情逸致简直令人羡慕得不要不要的。不光显摆这些风味,这份闲情,他还要品一品鉴湖特产“清蒸鳜鱼”,那色泽淡雅悦目,那美味齿颊留香,被放翁冠以“别饶风味胜一筹”。
鳜鱼也是古代画家们的喜爱之物,笔下的鳜形态各异,变化万千,表现了不同的人生态度。明末清初大画家朱耷,是为大明皇室宗亲,自称八大山人,现代国画 *** 齐白石言“恨不前生三百年,愿为八大山人铺纸磨墨”。
朱耷笔下的鱼皆有苦大仇深之状,特别是怒气冲天的鳜鱼,张口噘嘴,白眼朝天,鱼鳍乱舞,浑身都是 *** 。再看看四周,空白无边,竟然是一条无水之鱼。诗云:
左右此何水,名之曰曲阿。
再求渊注处,料得晚霞多。
这种悲怆之感,贯穿了八大山人的一生。国恨家仇,让他无一日心神 *** 。
而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鱓,他画的《鳜鱼图》构图简洁明了,一根柳条穿过鳜鱼的大嘴,引领向上,旁边着一根大蒜和两块嫩姜。鱼和大蒜位于两个对角线上中间,使得画面非常稳健。题曰:“大官葱、嫩芽姜,巨口细鳞时新尝。”这就是庸常生活的真谛,更是芸芸众生所需要的一种乐观而积极的生活态度。
鳜鱼之“鳜”与贵谐音,确为名贵之鱼,也有富贵有余的寓意。且皮厚而肉细,刺少肉多,营养丰富,口感绝佳,历来为人们所喜食。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水豚”,意思是指其肉鲜味美如河豚。他在《本草纲目》中称其 *** 味“甘、平、无毒”,有“补虚劳、益脾胃”之功。“昔时三月在西洛,始得午桥双鳜鱼。墨藓点衣鳞细细,红盘铺藻尾舒舒。”(北宋.梅尧臣《许待制遗双鳜鱼》)古人爱吃鳜鱼是出了名的,为此费尽心思开发出了各种菜谱,什么红烧鳜鱼、清蒸鳜鱼、干烧鳜鱼、醪糟鳜鱼、葱油鳜鱼……闭上眼睛都能数出来一大串儿。
最有特色的,是鲜嫩香醇、酸甜可口的松鼠鳜鱼,有歌诀赞曰:“头昂尾巴翘,色泽逗人爱。形态似松鼠,挂卤吱吱叫。”而大名鼎鼎、臭名远扬的,即是“臭鳜鱼”,为徽菜中的当家名菜。臭鳜鱼犹如臭豆腐一般,闻着臭吃着香。每每上桌,嗜食者,吃得欢畅;不爱者,早已捏着鼻子,摆动双手,脑袋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这也难怪,鳜鱼是河鲜,是小清新,臭鳜鱼却是重口味。小清新忽然变成重口味,算是雅俗与共了。
橛头艇子傍渔矶,滴翠山光欲上衣。
昨夜江南春雨足,桃花瘦了鳜鱼肥。
——清·孙原湘《观钓者》
想那“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桃花水已涨春江,青鳜鱼正抢野食,何时能像 *** 当代诗人郑愁予一样,幻化为身穿长衫的翩翩少年郎,骑着一匹白马,打马江南,寻一隅幽僻小镇,撑一支蚱蜢扁舟,钓得一篓诗意盎然的“桃花鳜鱼”,了却这百般清愁、 *** 相思啊!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渔歌子》的三种单调格式《渔歌子》格式比较多,其中,单调的三种格式,相对容易入手。
1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格律要求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之一句“中仄平平仄仄平”,相当于七言诗“仄起平收式”那种句式;
第二句“中平中仄仄平平”,相当于七言诗“平起平收式”那种句式;
第三四句“平仄仄,仄平平”,对应起来,要求对仗;
最后一句“中平中仄仄平平”,跟第二句的格律要求一样,相当于七言诗“平起平收式”那种句式。
这首词,写得非常优美。整首词勾画了一幅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渔父身处其中,怡然自得,色彩明丽,而又澹雅高远。
前两句是景色点染,渲染了渔父生活的环境。后面正面写入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
其中的色调的搭配很有意思,之一句“白鹭”是白色,第二句“桃花”是红色,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则是青色、绿色,这样的交织、错落,就显得很美。
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写得最妙。岸上吹着微风,下着小雨,渔父穿蓑戴笠在雨中垂钓,完全陶醉在里面,根本不用急着回去。
细字形容雨,在这里语感是最美,使用也是最精准的。写词炼字,是综合各方面考虑的。特别是要注意语感,选用最精准的字形容。
2
渔歌子
唐 张志和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
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格律要求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之一句“中平中仄仄平平”,相当于七言诗“平起平收式”那种;
第二句“中仄平平仄仄平”,相当于七言诗“仄起平收式”那种;
第三四句“平仄仄,仄平平”,对应起来,要求对仗;
最后一句“中仄平平仄仄平”,相当于七言诗“仄起平收式”那种。
这首词是写渔家风俗与渔父情怀的。
之一句“松江蟹舍主人欢”,蟹舍是指渔家。松江边的渔家,主人非常热情,很开心地招待客人。
“菰饭莼羹亦共餐”,主客吃着菰米饭、莼羹,其乐融融。这个时候正值秋季,江边枫叶落了,荻花吹尽了,可是渔父却不觉得有种萧瑟的感觉,反而觉得天地变得开阔了,明朗了。
“醉宿渔舟不觉寒”,晚上的时候,在灯火昏黄的小舟中,主客抵掌而谈,欢然对酌,不觉酒醉微醺,颓然而卧,没有人在意舟外的寒意。
这里流露出很朴实、很淳厚的情谊。看过之后,就很难忘。
3
渔父
南唐 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 *** 。
格律要求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这种格式很有意思。前两句“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跟之一种格式的前两句平仄是一模一样的,都是“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而后三句“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 *** ”,跟第二种格式的后三句平仄、押韵是一样的,都是“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格式,似乎是截了之一种的前一半与第二种的后一半综合而成。
李煜的这首词,纯用白描,不加修饰,明白如话,但意境的构造很美。
渔父驾着一叶扁舟,飘荡于春风吹拂的江面上,垂下丝纶,钓起鱼来。
在小舟的四围,开满了鲜花,渔父闲了,就满斟一杯酒,喝得醉醺醺,让船儿在烟波中随意地荡来荡去。
能不能钓到鱼,一点都不重要。词作要表现的就是这份闲适的心情。
写作示范
我们可以从三种格式里选一种来写。比如选之一种格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先定个立意,写秋江上的图景。
之一句七字句“仄起平收式”,——万顷秋江数点鸥;
第二句七字句“平起平收式”,——西风卷浪送轻舟。
第三四句,两个三字句“青箬笠,绿蓑衣”,——经野渡,绕沙洲。
最后一句,七字句“平起平收式”——翩然一棹弄中流。
这样一首词就出来了:
渔歌子
万顷秋江数点鸥,西风卷浪送轻舟。
经野渡,绕沙洲,翩然一棹弄中流。
当然,我们也可以选第二种格式: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
先定个立意,写田园秋日的景象。
之一句七字句“平起平收式”——雁行南去觉秋凉;
第二句七字句“仄起平收式”——稻浪翻风十里香;
第三四句,两个三字句“枫叶落,荻花干”——枫正赤,菊初黄;
最后一句七字句“仄起平收式”,——数点寒鸦下夕阳。
这样就形成下面这首词:
渔歌子
雁行南去觉秋凉,稻浪翻风十里香。
枫正赤,菊初黄,数点寒鸦下夕阳。
《渔歌子》,又名《渔父》《渔父乐》《渔夫辞》,原唐教坊曲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入“黄钟宫”。原为单调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后来此调多用为双调。“子”即“曲”,《渔歌子》即《渔歌曲》。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 *** 、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渔歌子·浪花有意千重雪
【五代】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诗歌不长,短短27个字,勾勒出了渔父的舒适的令人羡慕的生活。不知道曾为 *** 之君的李煜在位时是否也曾羡慕过渔父的悠闲自得的生活!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五代】李煜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 *** 。
在春风中摇起一叶小舟,春江垂钓。远处的小岛上开满了春花,身边则是满满的一坛美酒,四个一字连冠下来,一气呵成,不仅不觉重复,反而平添了悠然轻快的气氛,可见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在这样的万顷波中垂钓,真可称得上 *** 二字。
渔歌子·钓得鳊鱼环卖钱
【明】刘基
钓得鳊鱼环卖钱,瓷瓯引满看青天。
芳树下,夕阳边,睡觉芦花雪满船。
得鱼举酒看天,渔翁疏放兀傲之态可掬,这也是诗人自己心态的写照。刘基早年对 *** 的不满,晚年对 *** 者高压的畏惧,使他看透 *** 的污浊,希望早日得解脱,过着无拘无束的 *** 生活。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
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此词上片写景,词中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下片写人情,词中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渔歌子·柳如眉
【五代】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这首词写 *** 闺情。上片描写女主人公的容貌,以及她梦醒后的所见所闻;下片女主人公追叙与少年郎分别时依恋的情状,抒写离愁别恨。
渔歌子·柳垂丝
【五代】李珣
柳垂丝,花满树,莺啼楚岸春天暮。
棹轻舟,出深浦,缓唱渔郎归去。
罢垂纶,还酌醑,孤村遥指云遮处。
下长汀,临深渡,惊起一行沙鹭。
这首《渔歌子》乃记游之作,有景致,有情趣,令人神往。暮春天气,楚江两岸,垂柳轻拂,袅娜多姿,一树树鲜花,姹紫艳红,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莺歌燕舞,生机盎然,好一派明媚 *** 。
渔歌子·楚山青
【五代】李珣
楚山青,湘水绿,春风澹荡看不足。
草芊芊,花簇簇,渔艇棹歌相续。
信浮沉,无管束,钓回乘月归湾曲。
酒盈尊,云满屋,不见人间荣辱。
这首词写处士的生涯与心怀。全词淡淡写景,缓缓抒情,风骨俊逸潇洒,态度旷达超拔,语言清新流利,文笔洒脱豪放,无不洋溢着一种“清胜”之美。
渔歌子·泛流萤
【五代】孙光宪
泛流萤,明又灭,夜凉水冷东湾阔。
风浩浩,笛寥寥,万顷金波澄澈。
杜若洲,香郁烈,一声宿雁霜时节。
经霅水,过松江,尽属侬家日月。
此词抒写渔家自得其乐的情怀。上片写秋夜泛舟所见所闻与所感。忽明忽灭的流萤,夜凉水冷,金波澄澈等描写,突出了水乡秋夜的特色,尤其是"万顷金波澄澈"句,将主人公舒坦自得的心情写了出来。下片写轻舟夜行的感受。水洲送香,夜空雁鸣,静谧的秋夜,烘托了主人公恬静的心情。
渔歌子·晓风清
【唐】顾夐
晓风清,幽沼绿,倚阑凝望珍禽浴。
画帘垂,翠屏曲,满袖荷香馥郁。
好摅怀,堪寓目,身闲心静平生足。
酒杯深,光影促,名利无心较逐。
这首词是抒怀之作。在这幽静的环境中, *** 悠闲自在,倚栏欣赏着珍禽戏水。观景后回到室内,满身还留有荷花的清香,更见其闲适。像这样的闲静日子,平生已可满足了,诗人觉得光阴短促,所以人要与世无争,莫图名利。这首词在旷达之中,透露着光阴促迫之感。
雪印北望亭。
黄志军摄
渔歌子
张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湖北黄石的西塞山位于长江南岸。山体不大,但向江而凸,壁立江心,长江水道在此突然变窄,西塞山因此占尽兵家地利,成为长江要塞。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借“铁索横江”战役咏史,发思古之幽情,成就了“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等千古绝唱。而让普通百姓更觉朗朗上口的咏西塞山名句,莫过于“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词咏 *** 、诗咏秋色,千余春秋转头过。如今西塞山犹在,山上飞鸟云集,山下江水滔滔。
登山游览,穿林而上,景色渐渐开朗。在“西塞残雪”处,即可眺望崖壁与江景。此处“残雪”并非真雪,而是因春秋季节大量候鸟飞来,禽鸟之羽粪涂在崖壁灌丛上,将其染出了“雪”的颜色。可惜的是,词中的白鹭早已不见踪影,如今飞集此处的多是大雁、鸬鹚等。
北望亭是西塞山俯视长江奔流的更佳地点,亭上对联撞击心灵:骋怀今古千秋事,放眼乾坤 *** 心。
沿山路向下,仍可继续寻幽访胜。循着箭头指引,向桃花古洞进发,山路虽然狭窄陡峭,但更有野趣。途中可遇明代进士朱其昌手书“西塞山”三个大字。西塞山沿江小道上,有一处悬崖与奇石夹道,道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名为“一线峡”。这是西塞山沿江小道最危险处,峡下浪翻涛滚,幸有铁索保护。
过了“一线峡”便是桃花古洞,它位于西塞山北侧临江的陡壁间,洞口高约3米,上圆下方,形如庙门,入内2米处被钟乳石封闭,传说是唐代诗人张志和隐居钓鱼时休息或避雨躲风的地方。洞下有一小道,沿悬崖向下蜿蜒直抵江边,是古 *** 。因江流漩涡较多,钓鱼爱好者在此垂钓,往往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