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 *** 影响,湖北一段时间全面封禁,导致湖北大量农产品滞销,作为鱼米之乡和产粮大省,这无疑是在 *** 的基础上为湖北带来了又一重创。为此,央视名嘴联手众多明星纷纷开通直播为湖北带货,助力湖北农副产品销售。
此前,央视段子手朱广权、李佳琦的首场直播带货超4千万元;新闻联播主播欧阳夏丹携手王祖蓝带来“谢谢你为湖北拼单”第二场公益直播,卖出6100万元湖北特产和农副产品。五一假期间,由康辉、撒贝宁、尼格买提、朱广权四人组成的央视boys堪称央视最强主持男团,这场“出道首播”就有了5个亿的交易额。央视主持人朱迅又与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组成了女子组合直播“出道”,一分钟卖出去12000份小龙虾。截止目前,央视公益直播已为湖北带货超亿元。
除了小龙虾,热干面,有一种产自湖北洪湖的特殊蔬菜,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鸡头梗,也 *** 了不少目光,就像 *** 期间四川驰援湖北的“儿菜”,这次湖北洪湖的“鸡头梗”让大家也是疑问不已,我想为湖北下一单,可这东西怎么吃?
鸡头梗是个什么梗?
鸡头梗是水上植物芡实的嫩茎杆,那芡实的梗为什么会 *** 头梗呢?其实芡实在南方也称为鸡头米,是水 *** (鲜)之一。可是那芡实又为什么会 *** 头米呢?因为芡实的果实外形有一个尖尖的“嘴”,就像个鸡头,所以芡实在民间又被称为“鸡头米”,它的梗自然也就 *** 头梗了。
很多人都吃过芡实,它和莲子还是 *** ,都富含淀粉,可以食用或 *** 用,比如芡实和莲子都常用来煮粥。芡实是睡莲科植物芡实的果实,莲子是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
鸡头梗是一支带刺儿的梗
芡实,也就 *** 头米,是长在淡水湖中的一种水中植物,叶子长得像荷叶,一片片像 *** 一样漂浮在水面上,圆形的叶子,正面青绿,背面绛紫,边角微微上翘。《本草纲目》记载:“芡茎三月,生叶贴水,大于荷叶,皱纹如彀,蹙衄如沸……花在苞顶亦如鸡喙及猬喙。”不过与荷叶不同的是,鸡头米的叶子和梗部都长满了钉刺,一不小心触碰到还可能会被扎伤。
正因为鸡头米的叶茎和花茎上长满了刺儿,所以采摘鸡头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由于它生长在水里,需要穿着长袖长水裤,下水去摘;其次,鸡头梗表面的刺很扎人,需要带上手套,不然会被它扎得满手是伤。有经验的采摘工通常会穿着下水服,戴上厚厚的塑胶手套,全副武装去采摘鸡头梗。而且,采摘上来的鸡头梗因为表面全是刺,还需要人工撕掉外皮之后才能作为蔬菜上市,这是一项需要耐心的重复 *** 工作,每一根鸡头梗都必须去皮,不然无法销售。现在市面上卖的鸡头梗都是处理好光光溜溜的,所以估计很多 *** 不认识带刺的鸡头梗的原生态的模样。
吃鸡头梗有什么好处
芡实(鸡头米),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作用;常用于 *** 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
作为芡实的嫩茎,鸡头梗营养价值也非常高,鸡头梗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鸡头梗不仅能够去火,常吃还能够健脾、益肾,特别是对结石病和糖尿病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常吃鸡头梗还可缓解老年人的尿频之症。而且这种蔬菜一般人群都可以食用,更是儿童、老人和肾虚体弱者、消化 *** 者的优选食物。
鸡头梗怎么吃呢
鸡头梗是南方农村水乡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炒鸡头梗也是洪湖一带人家很普通的家常美味。明代《姑苏志》记载:“芡实,叶似荷而大,俗名鸡头,状类鸡首也。出吴江者壳薄色绿味腴,出长洲车坊者色黄,有粳糯之分。”就是说,鸡头梗花茎的颜色有粉红、淡青、水白三种;而鸡头梗花茎生吃脆嫩,味道清爽甜涩,炒熟后绵软酥糯。
鸡头梗的做法很简单,比较经典的做法是配上青红辣椒直接清炒,也可以炖汤快好时加入一些鸡头梗。盛入盘中的鸡头梗,水白中泛青,口感酥糯香甜,佐酒下粥都极为爽口,让人品尝到一份回归田园的质朴风味。
清炒鸡头梗
【食材】鸡头梗、红辣椒、青辣椒、小葱、醋、盐、鸡精
【做法】
1.将鸡头梗折断撕掉皮,去掉表面的丝,如果不好去的话,可以用小刀刮干净,这样口感吃起来更嫩,然后洗净,将鸡头梗斜切成片。
2.辣椒怕辣的话可以少放一点或者选择不辣的青椒。辣椒斜切成丝,小葱切成小段备用。
3.炒锅烧热,放入食用油烧至七成热后,放入鸡头梗、辣椒开大火,快速翻炒一分钟,断生即可。
4.加入适量盐、鸡精和醋调味。
温馨提示:
鸡头梗比较容易熟,所以大火下锅快炒,翻炒几下后就可以调味了,不然炒出过多的水分,会严重影响口感和营养。
文|加加
《营养加》科学膳食 为健康加分
本期编辑&制版┆水煮鱼 审稿┆Jenny
本报讯 一塘蒲过一塘莲, 荇叶菱丝满稻田。7月26日,天宁区经济开发区武城村池塘绿意盎然,一片片硕大的绿色圆叶漂于水中,抬眼望去,池塘 *** ,农户们正在给藏于叶下的鸡头米施肥。
“今年是我们村之一年试种鸡头米,面积6亩,再过几天就能采摘了。”武城村村支书江小明满怀欣喜地告诉记者,鸡头米亩产量200斤,6亩池塘预计能收获1200斤,目前鸡头米市场价每斤20元到上百元不等,如果销售情况好的话,确实能帮助农户增收。
江小明所说的鸡头米,学名芡实,属于睡莲科水生植物,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之中,果壳形如尖尖的鸡嘴而得名,其果实可食用,也可做中 *** *** 材,与莲藕、红菱、茭白等组成“水八鲜”。
鸡头米 *** 之所以能卖到这么高,一方面是手工剥壳的难度大,还有一方面原因是种植要求高。
据悉,武城村的这些鸡头米秧苗是今年4月份从苏州移栽而来,因为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找不到途径学习相关技术,村民只能边干边摸索。
“现代农业是个技术活,人工种植鸡头米其实很有讲究,比如,池塘里的水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深了接收不到阳光,太浅了又会被晒死,一般75厘米比较合适,还要根据不同生长期调节水位;鸡头米对泥土的要求也很高,不能太瘦也不能太肥,所以要恰当施肥。”
江小明说,刚移栽过来的时候,叶片就跟碗口那么大,没想到现在一张叶子长到一张圆桌这么大。
(徐蕾 陈凝 薛炜钰 邵雨林图文报道)
「食光流影」水中人参鸡头米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南方人方言叫它“鸡头米”,鸡头米有上千万种做法,南方人最喜欢吃,生长在沼泽中,很难买到,果子长得像鸡头,果子里包裹的果实才是最值钱的,鸡头米的学名也叫作芡实,在我国的江苏是最出名的。
说到芡实几乎是没人认识,但是说到鸡头米那认识的人就很多的,大多数的南方人都喜欢吃这种东西,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也是一种美食。
主人公是来自湖南的一位王大叔,村里有几块废弃的鱼塘,老王就承包了下来,两年的时间赚了十几万,十多年来鱼塘一直是废弃的,没人管理,老王就承包了下来,村里人本来以为他是要养鱼。后来才知道原来池塘里养的是一种跟荷花长的差不多的植物,叫做芡实,属于睡莲中的一种。
从开始种植到收获,大约用了两年多的时间,鸡头米就跟荷花是差不多的,也会生长出一些很大的叶子,漂浮在水面上,春天的时候会生长出果实,成熟的果子大小跟石榴的大小差不多,产量很高。夏季是收获鸡头米的更佳时期,收获的时候是最累人的,需要人工去池塘里采摘。
成熟的鸡头米带着刺,又跟板栗有些相似,鸡头米果子收获回家之后,还需要人工慢慢的将中间的果子给取出来。
取出来的果子就能售卖了,因为收获果子的工序十分的复杂,鸡头米的 *** 也是很昂贵的,鸡头米是非常受欢迎的美食,用鸡头米能做出上千道美食来,可以搭配上 *** 煮水喝,煮熟了的鸡头米有养胃的作用。
鸡头米搭配虾仁,下锅爆炒,又脆又香。
鸡头米还可以炖银耳,首先将银耳放在锅中煮开了,在放进鸡头米,小火煮上20分钟,柔软顺滑十分可口。
鸡头米搭配山 *** ,将山 *** 跟鸡头米放在一起煮上30分钟,山 *** 会完全被煮烂,浓厚有口感。
鸡头米炖排骨,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南方人都会用鸡米头来炖鸡,能把猪肋骨炖到纯白色。
鸡米头的维生素含量很高,还有各种微量元素,鸡头米可以说是“平价的燕窝”,经常食用对身体还有好处。如果有幸到南方,一定要去尝尝这种宝贝。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芡实,俗称鸡头米,一种水生植物,可以 *** 成中 *** 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种植芡实,对水体污染很大。从2017年至今,江苏263专项行动中,高邮湖水域,退养芡实面积约8.5万亩。但是最近,渔政部门 *** 发现,仍有种植户非法种植芡实,而且面积很大。今天,执法人员就对那片水域的芡实进行捕捞。
今天,记者在高邮湖界首芦苇荡看到,800亩水域的范围内,水面上都生长着一种叫做芡实的生物。芡实的浮叶,叶片非常大,一旦大量生长在水面,会阻碍光合作用,造成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
根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和安徽省农业 *** 会颁布《高宝邵伯湖渔业管理规定》,高宝邵伯湖规划的养殖区属于湖泊生态养殖功能区,禁止种植芡实、荷藕等水生植物。
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管办资环处副处长许飞表示,这片水域中,估计有80%的芡实都是人工种植的。芡实生长过程中,为了催肥,对果实大量使用化肥,对水体也是一种污染。
执法部门介绍,7月中旬是清除芡实更佳季节,芡实果实还未长出,及时清除可以有效保护水体。目前,高邮湖领域芡实面积共5900亩,预计一周时间可以清理完成。接下来,执法部门还将加大处罚力度。
执法部门也提醒,一旦发现有种植芡实并使用违禁 *** 的,依照相关法律进行查处,对水生动植物造成危害,发生渔业污染事故的,依法进行查办。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上方,关注乡村新雨!
水彩画一般意境深远的——芡实花
编者按:水生蔬菜大部分都起源于中国,我国是世界上对水生蔬菜作物采集利用最早、驯化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姚县发掘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莲、菱和蒲菜等水生植物的花粉化石,经测定,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
水生蔬菜作物共有莲藕、芡实、莼菜、两角菱、四角菱、水芹、茭白、慈姑、荸荠、水蕹菜、水芋、茭儿菜和豆瓣菜等十多种。而能被流传 *** 至今,称之为“水中 *** ”的是:慈姑(茨菰)、莲藕、水芹、茭白、荸荠、芡实(鸡头米)、莼菜和菱。水生蔬菜为大众创造了乡土风情迥异的丰富食材,涌生出流水潺潺之下涤荡出的柔情滋味。粼粼水波里的这些让人回味无穷的细腻食材,是很多人深入灵魂的水乡印记。
我国是世界水生蔬菜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淮流域为主的三大产业带。水生蔬菜在建立新型生态农业中占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水生蔬菜对农民增收致富及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
为方便读者阅读了解,遂以民间神话“ *** 传说”人物为“覆本”逐一介绍“水中 *** ”:慈姑(何仙姑)、莲藕(曹国舅)、水芹(蓝采和)、茭白(钟离权)、荸荠(韩湘子)、芡实(张果老)、莼菜(吕洞宾)和菱(铁拐李)。敬请期待。
*** 传说——张果老
张果老本名叫“张果”,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据明万历《太原府志》记载,张果老者(唐 618-907年),字园林,交城(东关)小南巷 *** 。由于他年纪很大,所以人们在他的名字上加一个"老"字,表示对他的尊敬。在《旧唐书》《新唐书》《明皇实录》《 *** 出处东游记》《初刻拍案惊奇》等书中描述的张果老是一个颇具传奇的人物。他嘲弄王权,抨击富贵,世态炎凉,劝化世人。尤其是他“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生长中的芡实
相传,张果老未得道成仙前在家里养了一群鸡。他成仙后,这些鸡也要“鸡犬 *** ”。但是,鸡群们央求张果老让它们留在人间安生度日, *** 生长。张果老同意了,并将鸡群引至一桃花源境地“放生洞”。有诗为证:洞口烟霞五色文,洞深一窦杳难分。桃花乱落涧中水,芝草自生石畔云。鸡群自生自灭,生生不息,后来鸡群里的公鸡幻化成了五彩金凤鸟,飞抵蓬莱阁丹崖山巅镇守祥云;母鸡幻化成桃花源水中一种植物(鸡头米),据说是为了让张果老回到“放生洞”中还能想起它们……
像鸡头一样的芡实果实
栽培历史
芡的 *** 、根、叶入 *** ;有栽培和野生。芡实原产中国和东南亚各国,但以中国栽培利用最早。约在公元前3世纪,《周礼》一书中就有“加笾之实,菱芡栗脯”的记载,表明当时已将芡实采集和利用。及至公元10世纪,宋代广东省肇庆裁培的芡实已比较有名,特称“肇实”。到16世纪,明代的《吴邑志》更有关于“苏州芡实”栽培的较为详细的记载。从上述史料中可知,中国芡实的栽培至少已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
带壳芡实
珠圆玉润的芡实内果仁
白花芡(晚熟品种)
植株特 ***
“芡实”是一种一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属于睡莲科,生在池塘、湖沼中。果实看起来很像鸡头,所以也称为鸡头米,芡实是一种奇特的水生物,种仁外有3层保护;花期7-8月,果期9—10月; *** 成熟时,割取果实,击碎果皮,取出 *** ,除去硬壳晒干。芡实喜阳光,在水底有一定疏松污泥的地方生长良好。全株多刺、根状茎短粗肥厚,须根白色多数;初生叶小,箭形,沉水;后生叶圆形或稍带心脏形,革质,大的直径可达130cm,漂浮于水面,边缘向上折,上面多皱褶,下面紫色;花紫红色或白色,多瓣。
采摘芡实
采摘芡实
产地分布
分布于东北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其中以江苏、浙江、湖北、安徽等省面积较大。
剥壳芡实
芡实大田
常见膳方
古人云:不食芡实,罔生于世。传统风味芡实美食主要有:芡实冬瓜排骨炖汤、芡实鲜菌猪 *** 煲、虾仁芦笋百合三鲜拌芡实、芡实粥(与绿豆、薏苡仁、百合干等加 *** 熬煮而成)等。
芡实冬瓜排骨炖汤
芡实鲜菌猪 *** 煲
虾仁芦笋百合三鲜拌芡实
经济效益
产量:鲜芡实50-65公斤/亩,干芡米30-45kg/亩。统购价:鲜芡实40-60元/斤、干芡实60-90元/斤(根据品质、老嫩程度等决定 *** )。
(文/图:乡村新雨 图- *** 、头条正版免费来源 )
满身是刺的“鸡头米”,100一斤,你吃过吗?这种长得像鸡头,满身是刺,刚剥开像石榴子,再剥开像莲子的东西,估计很多人都没见过。但是它的子实“芡实”,许多人却吃过。?
?在很多地方,人们称之为“鸡头米”,它是水生睡莲科芡的果实。“鸡头米”生长在农村的水田或水塘中,在南、北方的水体中均有生长,它具有进化水体的功能。南方的水温更适合它的生长,果实更大,更为饱满,品质更好,优质的“鸡头米”甚至能卖到100一斤。?
??“鸡头米”的采摘期较长,从7月下旬开始,陆陆续续可以收获到11月份。
“鸡头米”虽然好吃,但是它的收获却来之不易。要在水里长时间 *** 作,一个个收割,而且它果实的外壳布满了尖尖的刺,一不小心就会扎到手。去掉带刺的外壳后才会露出果实,为了保证芡实的完整 *** ,必须用手一个个将坚硬的外壳剥开,那是非常辛苦和耗时的。这也是它 *** 高的重要原因吧!?
?“鸡头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和人参相媲美。
鸡头米的食用 ***
1、生食
记得小时候,刚采摘下来的“鸡头米”用小锤子敲去坚硬的外壳,直接吃芡实,软软糯糯,非常可口。?
?2、鸡头米羹
烧开水后加入鸡头米,煮五分钟,加入藕粉和桂花蜜。这是一道非常具有特色的江南小吃。?
?3、炒鸡头米
用鸡头米炒虾仁或肉片,那也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美食。?
??4、鸡头米炖排骨汤
排骨汤中加入一些鸡头米,会让汤汁散发出阵阵清香,营养价值极高。?
??
?
???
扬子晚报网8月13日讯(记者 徐昇)最近,到玄武湖公园赏荷花的市民发现,清澈的湖水中有一些又圆又大、浑身 *** 的“荷叶”,旁边还开着紫色的带刺的花朵。这是什么特别的“荷花”?记者了解到,其实这是芡实。
芡实,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全株生刺,叶圆似盾,浮于水面。芡实开紫色小花,浆果海绵质,密生锐刺。7-8月开花,8-9月结果。果实称芡实,或称鸡头米,可食用、可酿酒,亦可入 *** 。
、
玄武湖芡实主要集中在太平门区域。今年景区对太平门水域进行了生态清淤和水生态治理,优化了植物配置。如今,这儿水生植物品种更多,景观层次更加丰富,形成了水杉林向水下森林生态 *** ,自然过渡的特有景观。
为什么芡实又 *** 头米? *** 用芡实和食用芡实有什么区别?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一起探讨的是关于芡实的话题。芡实,又称鸡头米,是一种水生植物,其 *** 可以作为食品,也可作为 *** 材。那么,为什么芡实又 *** 头米呢? *** 用芡实和食用芡实又有什么区别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芡实之所以被称为鸡头米,与其生长形态有关。在芡实的成熟期,其果实犹如鸡头一般,而且果实内部充满了 *** ,形状又似 *** ,因此被称为鸡头米。此外,在一些传统文化中,鸡头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象征,被赋予了健康、长寿等寓意,这也为芡实增添了一些文化内涵。
*** 用芡实和食用芡实的主要区别在于用途和成分。 *** 用芡实主要是利用其干燥的成熟 *** 进行 *** 用,具有收敛、固精等功效,常用于治疗 *** 、尿频等症状。而食用芡实则是利用其新鲜的 *** 作为食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此外, *** 用芡实需要经过一定的炮制和处理,而食用芡实则通常需要去壳、去皮等初步处理。
芡实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其食用 *** 也多种多样,可以炖汤、煮粥,也可以炒菜、 *** 甜品等。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款简单易做的芡实粥,将芡实与糯米一起煮至浓稠,加入适量的糖和桂花即可,口感软糯,清香可口。
以上就是关于芡实为什么 *** 头米,以及 *** 用芡实和食用芡实的区别和营养价值的介绍。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芡实,发挥其多方面的营养价值和 *** 用功效。如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鸡头米,初秋的苏州味道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苏州农民在水田里采摘鸡头果。
鸡头米老了,夏天就快过去了。这是作家汪曾祺在《生活,是很好玩的》里的文字。
立秋过后,就到了鸡头米陆续上市的时候。
这个时节,往往能勾起老苏州们的回忆,一幅幅发黄的画面,定格在久远的风尘里。
午后,阳光透过树荫洒在巷子里,姆妈们坐在屋檐下,享受着清爽的穿堂风,三五成群有说有笑,手里却不曾偷闲,一粒粒莹白细润的鸡头米,在阳光缓缓西斜的轨迹里,从栗色的壳子里“破茧”而出,顺着手势滚落在青花瓷碗里。
傍晚,甜丝丝的香味,在巷弄里氤氲。
一碗热腾腾、撒了糖渍桂花的溏心鸡头米,用勺子轻轻舀起,送入口中,清甜的汁水合着那几粒爽脆的香糯,裹满味蕾。
这是属于姑苏的味道,流淌进血脉里的温婉与精致,是每一个来过江苏苏州的人,念念一生的追忆。
鸡头米是夏荷的高邻,叶圆且大,边角向上微翘,像一个绿色圆盘平铺在水面,却不似荷叶光润平滑,叶面有些凹凸皱起。
鸡头米的花朵呈浅紫色,浮在水面,一派紫云英的清艳。
花谢后,花萼并不脱落,随着时间流淌,慢慢闭合与膨胀,形成状若鸡头的果球。
一个拳头大小的果球,包裹着上百颗橙色小果,剥去韧实的外壳,圆润如珍珠、色泽如鱼目、大小如豌豆的鸡头米方才显露真容。
每到鸡头米采摘季节,农户们都要在半夜起床,收拾了工具,头戴矿灯赶赴水田。
农民踩着泥水,深一脚浅一脚,在硕大的叶片之间艰难摸索,探到果实后,用竹刀划破叶面,将果实从缺口处拉出,又在根部快速划上两刀,割下放入竹篮。
为了拍摄采摘鸡头米的场景,我清晨4点就起床了,月牙儿还挂在天上。赶到位于甪直的澄湖水 *** 基地时,太阳刚刚冒头。
我还在哈欠连天,忙碌了一晚上的农夫们已经从水田里拉起一袋袋百十斤重的果实,满满当当堆在三轮车上准备往收购站送了。
“今年大丰收。”一位依旧在水田里搜寻果实的老伯说,这段时间,除了正午太阳最毒的时段稍微休息一下,一家人日夜都在水里泡着。
我递了瓶水给他,他摇摇头说“没时间喝”,却下意识地用手捶了捶几乎无法直立的腰。黑色的汗衫,有一块块的盐斑。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凝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这是清代诗人沈朝初在《忆江南·姑苏四时食品词》里的描述。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这位苏州人还在京城做官。
苏州之好,在沈朝初的眼里,竟然不是虎丘,不是园林,也不是太湖泛舟,而是长在水田里的鸡头米。
鸡头米在苏州供不应求,更是悠悠岁月里留存的乡愁。2017年,姑苏城外澄湖边出产的鸡头米成功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这处位于甪直的农业园,目前有近1万亩鸡头米种植区,800余家农户整年辛劳,为苏州人保存着最原真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