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暴击独角兽面包一只,鸡蛋2只约 *** 克,,
金针菇90克,胡萝卜丝54克,千张丝207克,泡好的木耳丝10克,盐3克,味精1克,橄榄油3克,凉拌
虾仁炒黄瓜和胡萝卜:
虾仁 *** 克,黄瓜110克,胡萝卜100克
茼蒿汤:茼蒿100克
主食,燕麦山 *** 紫薯圈,牛奶
燕麦30克,田园主义的山 *** 紫薯圈15克,雀巢脱脂奶粉25克冲泡
水果:水 *** 一只236克
欧洲奶粉那个好?看完这篇你就知道了有粉丝问:欧洲哪个奶粉好?其实有很多品牌,家长们可以挑选“最适合”的奶粉,毕竟更好的奶粉,假如宝宝不吃,又或者消化不好,那也没有用。那么小编就推荐几款热门的欧洲奶粉,一起看看吧。
01
德国爱他美白金版
(国际妈咪参考价 247/听)
奶源地:德国
奶基:脱脂牛奶
特点:添加天然乳脂,HMO母乳低聚糖
详细:
特色强化配方添加了3个,分别是天然乳脂、HMO母乳低聚糖和益生元组合,其中,天然乳脂含丰富的脂肪酸,在消化时可以减少钙皂的形成,有助于预防便秘;益生元组合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起到减少肠道中的有害菌的数量、维护肠道健康、降低便秘概率。而HMO也具有益生元功能,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同时也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支持免疫 *** 发育和调节。
02
荷兰牛栏
(国际妈咪参考价 180/听)
奶源地:荷兰
奶基:脱脂牛奶
特点:分段细腻,口感清淡近似母乳, *** 价比高
详细:
奶源方面,使用荷兰鲜奶作为奶基原料,鲜奶的生产工序少,所生产出来的奶粉营养保留度会更好,也更新鲜。营养方面,6个基础强化配方(ARA、DHA、牛磺酸、核苷酸、胆碱和益生元)添加了5个,缺少核苷酸。其中能促进脑发育和提高记忆能力的胆碱添加量不错。特色强化配方则是添加了益生元组合一个,益生元组合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起到减少肠道中的有害菌的数量、维护肠道健康、降低便秘概率。需要注意的是,在基础营养元素中,锰含量稍低于我们现行国标更低指标值。
03
德国雀巢BEBA
(国际妈咪参考价 225/听)
奶源地:德国
奶基:水解乳清蛋白质
特点:5种HMO,益生菌
详细:
适度水解奶粉,和普通奶粉不太一样,它是把牛奶中的蛋白经水解工艺进行一定程度的切碎,让有蛋白过敏风险但未出现过敏症状的宝宝(即是无法顺利吸收消化蛋白质)能顺利消化,但如果宝宝对于蛋白质过敏症状明显,这款奶粉可能就不太适合了。营养方面,这个奶粉添加了DHA、ARA等6个基础强化配方,其中DHA添加量比市面奶粉的平均水平高出2倍左右。此外,1段还含有特色强化配方HMO母乳低聚糖,它在促进宝宝肠道及免疫 *** 成熟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04
荷兰牛栏白金版
(国际妈咪参考价 256/听)
奶源地:荷兰
奶基:脱脂牛奶
特点:低聚糖+益生元,无蔗糖
详细:
它在原料方面的表现不错,没有添加香精、蔗糖这类对宝宝不友好的成分。奶源方面,这款奶粉使用荷兰鲜奶来生产,鲜奶的保质期较短,需要在48小时内生产成奶粉,因此奶粉营养保留度会更好,也更新鲜。不过,1段使用了“无水乳脂”来提供奶粉部分脂肪的营养,无水乳脂也就是牛奶脂肪,对于初生儿来说相对没那么好消化吸收,等宝宝月龄大了后,则无须担心其带来的影响。营养方面,6个基础强化配方(ARA、DHA、牛磺酸、核苷酸、胆碱、益生元)1段都添加齐全。其中DHA添加量比市面很多奶粉都要多。此外,1段还加入了特色强化配方益生元组合和HMO母乳低乳糖,益生元组合能促进体内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维护肠道健康。HMO能支持免疫 *** 发育和调节,有助于降低 *** 、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在基础营养元素中,锰含量稍低于我们现行国标更低指标值。
05
荷兰喜宝有机
(国际妈咪参考价 146/听)
奶源地:德国
奶基:脱脂牛奶
特点:有机,添加益生纤维GOS
详细:
奶 *** 从挤奶到成罐控制在48小时内,奶粉的营养价值不及有保证,也比较新鲜。还有,这个奶粉通过了有机认证,奶源安全品质比较令人放心。但有机奶受相关法规的 *** (有机原料要达到95%才能通过有机认证),不能添加太多额外的强化配方,所以营养这块存在硬伤。在6个常规强化配方里面,这个奶粉只添加了4个,缺少了牛磺酸和核苷酸。特色强化配方也只有益生菌,益生菌可以改善宝宝肠道菌群结构,帮助消化吸收,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便秘概率。
06
HEROBABY
(国际妈咪参考价 172/听)
奶源地:荷兰
奶基:脱脂牛奶
特点:富含MFGM乳脂球膜,不含蔗糖
详细:
采用鲜奶方式直接在荷兰生产,整个过程(从牧场挤奶到完成罐装)在48小时内完成,奶粉的新鲜度比大包粉兑水的还原奶高,营养保留也更完整。营养方面,6个常规强化配方都在线,其中DHA添加有5.07mg/100kj,这个量是比市面奶粉平均水平00要高出不少。此外,这个奶粉还加入了天然乳脂、MFGM乳脂球膜2个特色强化配方。天然乳脂和OPO结构脂的作用类似,在消化奶粉时可以减少钙皂的形成,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便秘的概率,但天然乳脂是非化学转化、具有天然奶香风味,脂肪酸等营养物质也更为丰富。MFGM乳脂球膜有助提升宝宝认知能力,同时也被发现对免疫和肠胃健康有益。
科技拯救“吃喝”新消费作者:秦潇 险峰长青VP,伍比卡亦对本文有巨大贡献,原文标题:《科技拯救新消费?为什么要投资「吃」的技术》,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随着2021年下半年流量红利的结束,面对靠投放和营销撑起GMV的同质化产品,消费者已经无法提起兴趣。
*** 说过一句名言,“你无法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解决问题本身”;作为一条长坡厚雪的长青赛道,消费的未来无疑也要向更高的维度寻找 *** 。
这里,我们不妨向隔壁的“硬科技”取取经:从新能源、芯片半导体到工业软件,科技创新所到之处,无不爆发出巨大的生产力解放。
告别了“野蛮生长”的上半场,众多消费品牌也开始把寻找差异化的目光投向了“技术”本身。
在食品饮料行业,我们也看到了类似的趋势:以基因编辑、定向发酵、纯化分离、改 *** 合成等为 *** 的科技突破,正在让消费品的“生产端”呈现越来越多的可能 *** 。
在本篇里,我们将尝试探讨以下问题:
在“吃喝”这条赛道上,为什么说技术创新才是新品类诞生的源头?
从“工艺创新”到“原料创新”,食品饮料行业正在发生哪些产业升级的新趋势?
放眼未来,食品原料这条赛道会有哪些投资机会?
一、科技:食品迭代的源动力
我们常说“新人群的新需求催生了新品类”,但具体到“吃”的领域,之一驱动力却往往来自供给端而非需求端。
回顾全球食品工业百年发展史,那些可以载入史册的“时代爆品”,总是源于某项科技成果的突破和应用。
1882年,一艘满载着5000头冻羊的货船从新西兰起航,经过98天的长途航行后抵达伦敦。
这是人类首次采用冷冻装置的长距离肉类运输——人们之一次发现原来冷冻羊肉也可以如现宰活羊一般鲜嫩美味;自此,冷藏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到二十世纪初,随着冷藏、灭菌和密封技术的日趋成熟,初代加工食品开始走向人民的餐桌;紧随其后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也让消费者对乳制品和罐头类等廉价速食需求迅速增加。
这期间,诞生了两个经典的品牌:雀巢和Hormel。
1919年,靠婴儿食品起家的雀巢公司收购了挪威乳业公司Egron,并将后者的“喷雾干燥工艺专利”收入囊中,之一次大规模实现了脱脂奶粉的商业化生产,“雀巢奶粉”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图:创始人亨利·雀巢和他的初代奶粉产品
相比之下,Hormel的故事则更加传奇一些。在成立之初,它还是红松河畔的一间肉类加工厂。
真正的转折源于1937年,Hormel推出了世界上之一罐SPAM午餐肉。
这种由猪肉、盐、水和 *** 构成的肉罐头, *** 只有同等肉量制品的1/3,对于大萧条期间的美国人民简直是雪中送炭。
之后二战开打,仅在1940年至1945年间,盟军士兵和平民就吃掉了约1.33亿罐SPAM午餐肉,顺手将Hormel送上了国际食品巨头的宝座。
雀巢和Hormel的成功,看似是战争红利下的需求驱动,但究其本质,还是依赖于1 *** 0年代前后机械化屠宰场、肉类防腐剂、速冻技术和牛奶巴氏杀菌剂等诸多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交叉创新。
同样的故事,也在中国反复上演。
1956年,UHT灭菌工艺(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在英国诞生,与60年代瑞典的利乐包装(无菌灌装技术)结合之下,使鲜奶的保质期从3天延长到最多8个月,并可以在常温、无添加剂或防腐剂的条件下运输。
2000年后,利乐的无菌灌装产线被引入国内,靠着这项技术的“降维打击”,光明、伊利、三元得以由地方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了全国 *** 品牌。
2009年,无菌灌装设备被复用到酸奶领域,光明凭借“莫里斯安”率先开创了“常温酸奶”这一细分品类;随后伊利入局,通过“包装技术升级”+“新口味研发”打开了低温冷链无法触达的中国二三线市场,3年时间里便抢占了行业头部地位,“安慕希”也成为了一款年销售额破300亿的超级大单品。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薄膜技术。
MAP(气调保鲜技术)最早被欧美日韩用于盒装蔬果和即食便当的保鲜,2012年,周黑鸭率先将其用在了卤味包装上,一举拉高了国内散装卤制品的受众群和 *** 带,短时间内便铺遍了全国的线下渠道,由此抢下了众多小作坊的市场份额。
同理,最近大火的预制菜,本质上也是经由国外锁鲜膜等技术的国产化、降低成本之后诞生出的新消费业态——食品原料与调味品可以在包装内直接翻滚加热,不仅免去了繁琐的杀菌流程,而且进一步提高了食物的鲜味。
二、从物理层到分子层:原材料接棒下一代创新
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篇幅来分析“吃”的技术,是因为它真的很重要。如基辛格所言:“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 。
“餐桌工程”为民生根本,中国是全球之一大的食品生产国,食品工业是我国现代工业体系中的首位产业,占全国工业GDP的10%。
虽受 *** 和经济下行的影响,2021年上半年,中国食品工业产值仍然增长了16%,增幅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且盈利稳定,可谓是一条“穿越周期”的长青赛道。
然而与之矛盾的是,目前行业里的大部分玩家却还停留在低质量竞争状态,内卷严重。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监管对食品工业的劳动力保护、产品质量、绿色环保愈加严格,导致了生产商们不得不极限压缩利润空间,难以投资新设备与创新升级产品。
比如我们在走访之中就发现,很多食品加工企业还在使用15年前采购的技术设备,而这在行业内已属中上水平。
对此,企业方自己也很无奈:一方面,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高度依赖进口,当前利润无法支持频繁设备迭代的高成本,设备改进的边际效用不高。
另一方面,头部企业虽然也会自主研发,但多以中低端、短期市场需求较大的应用 *** 研发为主(成本导向),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较少,结果就是研发与落地存在脱节,成果转化滞后。
更为关键的是,受限于今天工业技术升级的放缓,消费者于健康食品的需求(如低糖低脂、纯天然、植物基、营养均衡等)已然无法通过单纯的加工设备改进来解决。
总而言之,当旧时代的“工艺创新”日显疲态,无法带领食品工业继续前行,“原料创新”便开始接棒,成为了下一个 *** 点。
在我们看来,食品原料创新的方向主要分为三大类——旧原料新搭配、物理 *** 能改 *** 、生物 *** 能创新。
1. 旧原料新搭配
比如元气森林用更贵的“赤藓糖醇“替代“阿巴斯甜”;海天、李锦记用健康原料替代甜味剂、酸味剂和酵母提取物,开发“低钠盐”产品替代传统食盐。这些例子大家都已比较熟悉,这里不多累述。
2. 物理、化学 *** 改 ***
典型 *** 如三顿半,将医 *** 工业的“冻干技术”复用到咖啡生产上,虽然增加了成本,但能比风干咖啡更好地还原咖啡风味。
再比如雀巢采用“可可豆果肉粉末”替代可可豆 *** 的巧克力,在不影响口感的前提下,不仅将可可果的利用率从22%提高到31%,糖分也比同类产品降低了40%。
3. 生物 *** 能创新
这两年基因编辑技术的重大突破,让合成生物赛道收获了大量投资人的关注度,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也开始尝试利用生物编程技术“定向+定量”生产指定功能的食品原材料。
举个例子,旧金山的生物技术公司Perfect Day已经通过向牛细胞制乳DNA中植入菌种,发酵生产出了一种“无动物蛋白”,可用于人造奶制品的生产;此外,Biomilq和T *** tletree Labs,也在试验用 *** 上皮细胞来创造功能正常的 *** ,来生产和母乳营养一样的人造母乳。
图:Perfect Day人造牛奶蛋白的生产过程
可以想象,如果我们能在工业环境中低成本地造出大量、且更具营养价值的人造奶,到那时每个人都能像喝矿泉水一样喝得起新鲜牛奶,整个人类的健康水平都将迎来质的飞跃。
当然,上述产品都还处于非常初级的实验室阶段,但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即这场由基因&生物学家主导的“食品 *** ”在方向选择上正变得越来越大胆,未来新品类的开发同样充满想象空间。
三、月亮与六便士:那些食品原料的投资机会
抬头盯住天空中的月亮,也不能错过脚下闪闪发光的六便士。
前面提到,中国的食品企业高度内卷,大家对 *** 极其敏感,因此“降低成本”仍是当前行业中更大的刚需。
在我们看来,当前食品原料端的“效率型创新”依然是一个值得投资人重点关注的方向,特别是那些市场想象空间大,需求增速>供给增速的赛道。
1. 纤维素
前几年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词叫“膳食纤维”——这其实是一类物质的统称,泛指那些来源于蔬菜和粗加工谷类、但却无法被 *** 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纤维素”就是膳食纤维家族中的“后起之秀”。
简单来说,“纤维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部分,成分以 β-1,4 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线 *** 化合物为主,属于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在海外被称为“复合植物细胞壁纤维”。
图:植物中纤维素的存在形态
如果用建筑业作类比——纤维素类似于食物中的“钢筋”,能起到骨架支撑的作用,同时它也有一部分“混凝土”的功能,可以代替蛋白质或脂肪,增加饱腹感,但又不会转化成热量被 *** 吸收。
比如过去我们吃淀粉肠感觉不像肉,没有嚼劲,主要是因为里面水和淀粉加得太多,改变了肉类的原有结构,这时加入一定的纤维素,就可以恢复部分“骨架”的功能,达到提升口感的效果。
此外,1g纤维素加水膨胀后,大约可以替代6-8g左右的蛋白质/脂肪。例如100g原料肉,加工后能产出180g肉制品,用了纤维素之后可以提升到220g,不仅改善了产品体验、提高出品率,还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图:纤维素的应用领域
纤维素本身也具备重要的营养功能,是美国FDA认证的营养强化剂,海外用了60年临床时间验证其功能 *** ,确认它可以通过增加粪便量,促进肠道 *** ,加快粪便 *** ,达到体重管理、肠道改善和慢病辅助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膳食纤维(如菊粉)如果过量摄入,会引发胀气、给肠胃带来负担,各国法规都会 *** 其日摄入量;但对于纤维素,目前海外和国内都没有生产用量 *** ,使用人群也不受限,安全 *** 可见一斑。
目前纤维素在国内还是比较新的产品,2016年中国才逐步发展出食品级纤维素市场,但是在欧美和日本,纤维素的应用已经超过60年。究其原因,一是纤维素是伴随食品加工业发展到高度精细化才会诞生的技术,二是它与消费者健康饮食意识的高度相关,只有在 *** 普遍出现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风险,饮食结构需要换挡的时候,其价值才会真正体现。
2. 替代蛋白
随着人类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蛋白质缺乏问题也在变得越来越严峻。(可参考此前内容《蛋白质的 *** :为什么需要关注人造肉?》)要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方式就是开发新的“替代蛋白”技术,比如人造奶、人造肉等等。
受限于当前的成本和技术 *** ,其中大部分方案距离产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在今天真正可以落地的解决方案中,昆虫蛋白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向。
图:不同动物产生1磅蛋白质的所消耗的资源
从纯经济角度看,昆虫其实非常适合作为食物来源,比如红蚂蚁所含的蛋白质是同等重量牛肉的1.5倍。事实上我们的祖先——如古代猿人和黑猩猩,都曾经拿昆虫当过主食,中国很多地区至今都还保留着 *** 昆虫类食品的习俗。
但人类文明最终选择了猪 *** 而非虫子,究其原因,一是昆虫难以捕捉,不如捕食大型动物更划算;二是大部分野生昆虫体内都含有细菌 *** 和致敏物质,对 *** 健康不利,甚至会致命。
而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可以通过工业化养殖、基因编辑、智能育种和 *** 状改良等手段,在技术上基本解决掉上述问题。如果抛开主观感受不谈,食品级昆虫蛋白的大规模替代其实是完全可行的。
图:昆虫蛋白的生产过程
不过,碍于情感和人群接受的程度,今天的昆虫蛋白应用仍然是以饲料为主,典型如替代水产饲料中的鱼粉添加、饲料/宠物粮的抗菌肽膳食添加剂等。
目前,国外已经有不少的大公司开启了对替代动物蛋白质的研究:比如2019年,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的美国嘉吉(Cargill)就和欧洲更大的昆虫粉生产商InnovaFeed达成战略合作伙伴,用黑蝇幼虫为原材料共同开发鱼类饲料市场;雀巢也将推出昆虫蛋白质为主的宠物食品。
3. 藻类
和昆虫蛋白类似,人类以前也不太把藻类当做是一种食品原料,但是随着近年来全球对植物蛋白的需求增长,藻类(特别是微藻)开始被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和投资人所关注。
首先,大部分微藻是在海水中种植,不会与其他植物争抢土地资源,而且微藻的光合作用能力是所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中最强的,因此生长繁殖速度快、产量很高;此外,微藻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生物活 *** 化合物,被认为是未来人类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举个例子,Omega-3和omega-6都是 *** 必需但自身自身合成的营养素,对大脑发育和心血管健康非常关键,此前这两种物质的主要来源是深海鱼类, *** 很贵而且不可持续,但微藻中的Omega-3和Omega-6,如果能够被很好的提取开发,未来很有可能成为鱼类不饱和脂肪酸的替代品。
此外,微藻中的蛋白质或碳水化合物含量高都可以通过人工精准控制其比例,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更高分别均可达到60%。要知道60%的碳水含量已经和小麦差不多了,站在粮食替代的角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作为未来食品的一个重要路径,人类对于微藻的开发研究才刚刚开始,具体有三个方向值得我们关注:一是以提取epa原料为主的新品种和新技术,二是可以实现规模化微藻养殖场新路径,三是除了藻类蛋白以外,其他一些还未规模化、待开发的营养物质。
以上,是我们现阶段在原料端看到的一些新品类与新机会。
总而言之,我们眼中具备投资潜力的食品原料企业画像,应该是一家“背靠百亿存量的市场,具备快速自研与低成本量产能力,且能够定制化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提供商。
换句话说,只有具备全栈解决方案的食品科技公司,未来才有更宽广的护城河。
四、合成生物:未来食品中的“黑科技”
如果说纤维素和昆虫蛋白是立足于的是当下,那么以合成生物学则 *** 着未来。
在外部环境越发不确定的当下,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食品的供应链安全,包括我国一些关键的食品原材料也面临被“卡脖子”的问题,而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的帮助,未来人类的食物将可以不再依赖土地、化肥、 *** ,也不必惧怕干旱、洪水或者病虫害。
正因为如此,去年开始合成生物赛道开始百花齐放,海内外针对人造肉蛋奶、咖啡酒饮、功能食品添加剂的科技公司们,都在尝试用基因编辑技术重构食品行业,这里也列举了其中的部分赛道和企业供大家参考。
展望未来,很多我们熟悉的食材生产将有可能从农田转移到工业环境,大量比自然食物更好吃的人造食品原来将会走进每个家庭的餐桌;此外,通过基因编程人类将可以定向、定量地生产有指定功能的新原料(例如专门给糖尿病人吃的淀粉),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也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精准营养的补充。
或许,这就是人类下一次生物技术 *** 的未来。
本内容为作者 *** 观点,不 *** 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 ***
正在改变与想要改变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芋泥奶贝Max#好吃到停不下来你们看这个绵密的芋泥芋泥奶贝老祖,哇这个绵密的芋泥它真的巨好吃,冰冰凉凉的适合抱着啃好大一块。我终于做了你们期待很久的芋泥奶贝老祖,超大版的但是热量很低,虽然热量低但不妨碍它好吃。
·我们先来做无面粉的蛋糕胚,用到的就是这种无糖豆浆粉。然后自己做的酸奶,60克无添加豆浆粉,打三个鸡蛋,6克泡打粉。先把这些搅拌均匀,酸奶用自己做的这个把乳清给过滤掉了,这里面就是巨厚重的希腊酸奶了。
·另一个碗里加入150克希腊酸奶,一定要再加一点奶粉奶味会更加浓郁。我用的是雀巢的,我之前用过他们家全脂的感觉不错,发现他们也有脱脂款,就赶紧买来试了一下发现也很好吃,而且就是更加的健康低脂。
它是100%新西兰奶源的,我看了它配料表巨干净,只有脱脂乳粉而且是0蔗糖的,脂肪只有1.5克蛋白质居然有33克,很适合健身减脂的姐妹好吃不怕胖,蛋白质和钙油都够够的。看这个粉质超级细腻的,加20克脱脂奶粉,它加在这么浓稠的希腊酸奶里面也很好溶解,而且不会结块。喜欢甜的姐妹再加10克0卡糖。把酸奶糊再倒进刚才的豆浆粉糊里面就完成啦。
·把它搅拌均匀,直接拿这种底稍微平一点的碗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是放微波炉的,微波炉中高火加热3-4分钟,上面这一面已经熟透了,但在碗的底部不太好熟,就可以给它翻一个面放在烘焙纸上,再加热一分钟左右,出炉之后它就非常的松软。我买的是这种分装切好的就很方便,这家我买了很多次了,它的芋头就是特别的粉。
芋泥蒸熟之后,只要用到平底锅,就可以先在上面稍微涂一点点椰子油防黏。先倒很多奶粉液大概是这个程度,这个大块的芋头都给压成小块,蒸的时候可以蒸熟一点,这样就会比较好压成泥,这个稠度非常的爱。奶香浓郁的芋泥。这一罐得卖多少钱啊?扒一大勺芋泥,自己做就是可以不停的加码,上面也再抹一层芋泥,表面再筛一层奶粉奶香味更足,看起来就跟蛋糕一样。这个超大版的芋泥奶贝它适合抱着啃,感觉一口有点难。
你们看这个绵密的芋泥真的巨好吃,网红不是没有道理的。我是冰箱冷藏两个小时左右拿出来那真的是绝绝子,这个无面粉软乎乎的蛋糕体裹满了芋泥,它咬一口芋泥就直接溢出来了。而且芋泥冰冰凉凉的,裹上奶味十足的奶粉。
虽然我用的是脱脂奶粉,但是做出来有那种可以嚼的牛奶味道非常浓郁,而且就等于变相补钙了,毕竟它的蛋白质和钙含量都很高,虽然热量低但是不妨碍它好吃。
这么简单你们还不快去试试。
每天工作忙忙碌碌,记得给自己补充能量哦,每天两杯满足一...雀巢安骼高蛋白高钙高铁脱脂奶粉。
早八人的一天总是仓促的,总是饭也吃不好,营养也补充不到位,但身体可是 *** 的本钱。深知这个道理的我,每天早上都会来一杯营养满满的雀巢超级加安骼高蛋白高钙高铁脱脂奶粉。
雀巢他家这款奶粉其中添加了双钙组合+维生素D、蛋白质+铁+叶酸等成分, *** 营养蕴含其中,特别是其中的钙含量更是高达了每100g奶粉含量1600mg钙,早晚一杯满足成年人的营养需求。粉质是这种相当细腻的,冲泡后具有浓郁的奶香味,口感丝滑,没有蔗糖的添加,其中含有膳食纤维,是不会给我们身体造成负担的。
每日营养补给真的不能少,每天2杯记得安排上。
喝奶大户的宝藏奶粉分享哈喽啊姐妹们,一顿美美的早餐,怎么能少了热牛奶呢?今天跟大家分享我最近喝的四款宝藏奶粉,都是顺滑香醇,无敌好喝的,减脂期的姐妹盲买不踩雷。
德运全脂奶粉
喝过他们家全脂和脱脂的两种口味,我更喜欢全脂的,,它比脱脂的味道更浓更香醇。
安佳脱脂奶粉
含钙量更高的一款,因为是脱脂的,口味比较清淡,有淡淡的奶香味,对于喜欢奶味重的我,要多放几大勺。
蓝胖子奶粉
奶味最浓郁的一款,奶香醇厚入口顺滑,没有奶腥味,冲泡不结块,可以闭眼入巨好喝。
雀巢全脂高钙奶粉
奶香味浓郁,入口丝滑,容易冲泡不结块,高钙高蛋白,也是非常好喝的一款奶粉。
记得冲泡的时候需要用50度以下的温水,不然水温太高会 *** 奶粉里面的营养成分。其实减脂的姐妹是可以喝全脂奶粉的,只要适量就不会长胖。而且全脂的营养成分比脱脂的更高,口感也比脱脂的好。
我是城家小厨,一个热爱美食的吃货,喜欢本篇文章的小伙伴,记得点赞收藏关注,你还知道哪些好吃的,记得评论区留言哦。
榜信网:雀巢竞争对手整理雀巢主要竞争对手
雀巢的主要竞争对手为伊利、旺旺、博多等75个品牌。
榜信网官网可显示剩余72个主要竞争对手:蒙*、康**、南*……
雀巢全部竞争对手
雀巢全部竞争对手为伊利、旺旺、博多等737个品牌。
榜信网官网可显示剩余734个全部竞争对手:蒙*、康**、南*……
雀巢在各行业的竞争对手
雀巢在食品行业的竞争对手为伊利、旺旺、博多等11个品牌。
雀巢在家用电器行业的竞争对手为西屋、STAR、柏翠等6个品牌。
雀巢在膳食补充剂行业的竞争对手为美澳健、健美生、安利等11个品牌。
剩余8个行业未显示,榜信网官网可见。
雀巢在各产品的竞争对手
雀巢在幼儿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伊利、雅培、飞鹤等5个品牌。
雀巢在早产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飞鹤、澳优、喜宝等14个品牌。
雀巢在脱脂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伊利、蒙牛等2个品牌。
雀巢在咖啡机产品的竞争对手为西屋、STAR、柏翠等6个品牌。
雀巢在 *** 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蒙牛、佳贝艾特、伊利等3个品牌。
雀巢在 *** 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蒙牛等1个品牌。
雀巢在速溶咖啡产品的竞争对手为旧街场、泽合、雀巢咖啡等3个品牌。
雀巢在婴儿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伊利、佳贝艾特、羊羊100等8个品牌。
雀巢在咖啡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旧街场、泽合、雀巢咖啡等5个品牌。
雀巢在宝宝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佳贝艾特、万朝、和氏等7个品牌。
雀巢在纯咖啡产品的竞争对手为猫屎咖啡等1个品牌。
雀巢在黑咖啡产品的竞争对手为拉瓦萨、星巴克、摩可纳等4个品牌。
雀巢在儿童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美素佳儿、雅培、蒙牛等8个品牌。
雀巢在女士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伊利、蒙牛等2个品牌。
雀巢在全脂奶粉产品的竞争对手为安佳、美羚、蒙牛等3个品牌。
雀巢在纯黑咖啡产品的竞争对手为猫屎咖啡、雀巢咖啡、隅田川等3个品牌。
剩余200个产品未显示,榜信网官网可见。
主流奶粉大PK!你们会怎么给宝宝选?爱他美卓萃
*** :0.38元/克
奶源:荷兰
奶基:脱脂牛奶、浓缩乳清蛋 ***
配方:DHA、多聚果糖、GOS
敏感成分:无
a2至初
*** :0.48元/克
奶源:新西兰(A *** 牛)
奶基:脱脂牛奶、生乳、乳清蛋 *** 、脱盐乳清粉
配方:DHA\ARA、GOS、核苷酸、乳铁蛋白
敏感成分:无
蓝河姆阿普
*** :0.45元/克
奶源:新西兰
奶基:脱脂牛乳、脱盐乳清粉、乳清蛋 ***
配方:DHA\ARA、GOS、FOS、核苷酸、OPO、叶黄素、乳铁蛋白、益生菌
敏感成分:无
金领冠珍护
*** :0.4元/克
奶源:黑龙江
奶基:脱脂乳粉、脱盐乳清粉、全脂乳粉
配方:DHA\ARA、GOS、FOS、核苷酸、OPO、益生菌、无水奶油
敏感成分:无
贝因美臻爱
*** :0.37元/克
奶源:北纬45°
奶基:生牛乳、脱盐乳清液、脱脂乳粉
配方:DHA\ARA、FOS、GOS、核苷酸、乳铁蛋白
敏感成分:无
雀巢超启能恩
*** :0.4元/克
奶源:德国
奶基:乳清蛋白
配方:DHA/ARA、益生菌
敏感成分:麦芽糊精
澳优能立多
*** :0.5元/克
奶源:荷兰
奶基:脱脂牛乳、脱盐乳清粉、乳清蛋 *** 、浓缩乳清蛋 ***
配方:DHA\ARA、GOS、FOS、核苷酸、CPP、乳铁蛋白、叶黄素、OPO、益生菌、β-胡萝素
敏感成分:无
美赞臣蓝臻
*** :0.48元/克
奶源:荷兰
奶基:全脂乳粉、脱脂乳粉、浓缩乳清蛋 ***
配方:DHA、GOS、乳铁蛋白、酵母-β-葡聚糖
敏感成分:玉米固体糖浆、白砂糖、食用香精
圣元优博金爱嘉
*** :0.41元/克
奶源:法国
奶基:高油乳清粉、脱盐乳清、全脂奶粉
配方:DHA/ARA、多聚果糖、核苷酸、OPO、叶黄素
敏感成分:无
飞鹤星飞帆
*** :0.44元/克
奶源:黑龙江
奶基:生牛乳、脱盐乳清液、脱脂乳粉
配方:DHA\ARA、GOS、核苷酸、OPO、叶黄素、CPP、无水奶油
敏感成分:无
皇家美素佳儿
*** :0.45元/克
奶源:荷兰
奶基:脱脂牛奶、全脂牛奶
配方:DHA/ARA、GOS、FOS、核苷酸、乳铁蛋白、益生菌
敏感成分:香兰素
早在十八世纪末,一艘载着5000头冷冻羊的汽船,从新西兰起航,经过98天的长途航行顺利抵达伦敦。
当时人们发现,船上冷冻羊肉的味道与现宰活羊的味道并无二致。也正是因为此次事件,冷藏技术逐渐被大范围用于食品行业。之后为了更好地满足食物防腐与美味的需求,人们又研制了各种各样的化学添加剂。因此,诞生了雀巢、荷美尔等一批世界级食品公司。
同样的事情,也在国内不断上演。近几年,迅速走红的元气森林、三顿半等新消费品公司,背后都离不开“新技术”的运用。
比如,元气森林的崛起,源于公司放弃了传统饮料企业使用的“阿巴斯甜”,加入了“赤藓糖醇”,使其产品做到了零热量,同时还保持了甜味。而三顿半的崛起就更加“意外”。公司经过多次实验,成为首个将医 *** 工业的“冻干技术”,移植到到咖啡生产上的企业,使咖啡风味得到了很好的还原。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同阶段崛起的新消费品类,都离不开“新技术的诞生及运用。
/ 01 /
科技,食品消费发展的“源动力”
过去,在绝大多数人认知里,消费往往是由需求驱动的。
但事实也不全是如此。一直以来,吃到美味、健康且便宜的食品,是大部分人的期望,但由于某些技术原因,这些需求并不能完全被满足,只能被不断完善。这也说明了消费者需求一直存在,只不过未能被满足罢了。
所以,当新技术的出现,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带动新消费品类的迅速崛起,很难归纳为单纯是由需求推动的。甚至某种程度上说,在食品消费行业出现的新品类,技术创新及运用比需求起到的作用要更大。
回顾世界上知名的消费品牌诞生,往往都伴随新技术的诞生以及运用。过去100多年,在技术创新数量最多、最频繁的“大洋彼岸”,崛起了可口可乐、雀巢、荷美尔等一批世界级的食品饮料公司。其中,雀巢是靠奶粉起家,荷美尔是靠罐装肉起家。
这两家企业都是成立于十八世纪末,发家于十九世纪初期。在当时,整个美国刚刚经历过工业 *** ,大量新技术开始出现,同时贸易往来频繁,消费者对于食品需求也更加多元化。
只不过在十九世纪之前,这两家企业发展都不是很快。荷美尔成立初期只是一家“屠宰场”,并没有后来享誉全球的罐装肉,雀巢也没有现在霸占全球市场份额top1的脱脂奶粉。
转折点在十九世纪初期,当时食品防腐剂、牛奶巴士杀菌、速冻速溶等关键技术均有突破。得益于新技术的出现,1919年雀巢通过收购挪威乳业公司Egron,拿下了“喷雾干燥工艺专利”。有了该技术,雀巢成为了之一家大规模实现脱脂奶粉商业化生产的企业。
而荷美尔的发家则更加传奇。从一家沉寂半个多世纪的屠宰场,到一家享誉全球的肉制品公司,荷美尔“只差一盒罐装肉”。
具体来看,在十九世纪初期,随着新技术的持续出现,荷美尔经过大胆尝试后,在1937年成为之一家推出罐装肉的企业。这种由食品防腐剂、 *** 、猪肉等构成的肉罐头,不但可以经过长期保存且 *** 便宜。
而在荷美尔推出罐装肉的第三年,德国越过波兰边境,二战正式爆发。整个二战期间,盟军的主要食品都是罐装肉,这也让当时刚刚推出罐装肉的荷美尔,迅速享誉全球。
雀巢和荷美尔的成功,看似是由于需求推动,但更重要的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以及运用,才让企业最终打造出了深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品。
/ 02 /
新消费品牌崛起背后的“共同推手”
类似的事情,在国内也在不断上演。远的不说,近几年崛起的元气森林、三顿半等新消费品公司,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推手——“新技术”的运用。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 *** 一,元气森林打败可口可乐,拿下了碳酸饮料领域的Top1;三顿半打败星巴克,拿下了咖啡领域的Top1。
在网上销量打败行业内巨头的同时,元气森林、三顿半估值也水涨船高。公开数据显示,三顿半最新一轮融资时估值高达45亿,而元气森林最新一轮融资时估值高达近千亿。
仅仅几年时间,三顿半和元气森林都已经高速成长为各自领域的“独角兽”。
这背后除了他们有着出色的管理团队、精准的营销手段等优势之外,最主要的是他们通过运用新技术,使其产品相较于传统的同类产品,有了明显的改良以及差异化。
例如,元气森林的快速崛起,核心卖点是“零热量”。而元气森林能做到零热量,则是因为其在产品中运用了赤藓糖醇,代替了传统饮料企业所用的阿巴斯甜。
简单来讲,糖醇是将糖发酵或氢化后得到的代糖,糖醇很难被 *** 吸收,所以升糖指数低,但甜度可以做到和糖相似。并且元气森林使用的“赤藓糖醇”在被肠道吸收后并不会被代谢掉,而是直接排出体外,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没有热量产生。
三顿半更是“脑洞大开”,将医 *** 工业的“冻干技术”移植到到咖啡生产上。这虽然会增加咖啡的生产成本,但可以更好的还原咖啡风味。该技术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只不过在三顿半之前,很少有人想到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冷萃还原”技术上。
除了新消费品牌之外,甚至就连很多长久不衰的食品饮料企业,也离不开持续不断的运用新技术,来保持长期的竞争力。
以海天味业为例,前几年推出的“零添加”酱油,其用天然提取物品,替代了食用油、白砂糖和酵母 *** 物等添加剂,使产品变得更加健康,同时推动了业绩的增长。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一个新消费品牌的崛起,几乎都离不开引入“新技术”的支持。
/ 03 /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既然技术是新品类诞生的源动力,沿着这个逻辑来看,食品领域的下个风口在哪呢?
过去几年,气候变暖、健康饮食、环境保护等都是 *** 高频词。这些高频词的背后,均指向一个方向——生物合成技术。该技术成功运用的标志 *** 案例是,当下已经出现走红苗头的人造肉。
从目前看,人造肉兴起逻辑主要有两个:一是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饮食的追求,二是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在健康饮食层面,人造肉对于素食者和肉食者,均是利大于弊。对素食者来说,添加了血红素的人造肉有利于降低罹患贫血的风险;对过度消费红肉的人来说,适度用人造肉替代红肉对健康和环保也是有益无害。
从环境保护层面来讲,据密歇根大学进行的同行评审生命周期的分析显示,美国上市的人造肉企业Beyond Meat的当家产品Beyond B *** ger(汉堡),与真正的牛肉汉堡相比,用水少99%,占地少93%,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少90%,并且需要的能量比牛肉汉堡少46%。
在人造肉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接受的基础上,生物合成技术在人造奶、调味品等领域均可以运用。除此之外,中国已经全球Top级食品生产国,食品工业占全国工业GDP约10%,是我国工业体系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如此重要的产业,原料却一直不得不依赖进口,导致食品供应链安全具有不确定 *** 。关于食品供应链安全,对一个国家的重要 *** ,美国的前国务卿辛基格曾有过一句名言:“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可见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有多少重要。
只不过当下生物合成技术的发展,在食品领域面临成本问题。以美国著名人造肉公司BeyondMeat为例,成立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且有亏损逐渐扩大的趋势。从数据看,2017年至2021年,BeyondMeat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3亿美元、-0.3亿美元、-0.1亿美元、-0.5亿美元和-1.8亿美元。
也就是说,怎么样让人造肉从实验室走上消费者的餐桌,是技术需要解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长期来看,随着生物合成技术的不断完善,成本问题被逐渐攻克,该领域或许将成为行业的下一个风口。
人类未来,吃什么 | 峰瑞报告27在我们身处的时代,“吃”这件小事,逐渐变得复杂起来。
微观上, *** 居家的时间里,我们增加了亲手烧菜的频率,逐渐减少高糖高油高盐,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 *** ,注重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健康;宏观上,今年夏天,全球多地遭遇极端天气,罕见的高温让人开始担心粮食减产问题。
当越来越多的人对一日三餐提出新的需求,我们意识到,食品饮料行业也许将要迎来新的变革,我们回溯了世界的食品饮料行业历史,发现技术创新才是食品行业发展的原动力。制冷技术和密封罐装技术极大程度延长了食品的储存和运输周期,减弱了易损食品的季节 *** *** 波动,催生了美国之一批全国 *** 的食品品牌;借助利乐无菌包装、UHT灭菌工艺等技术,人们能够获得更安全保鲜的牛奶制品,从吃得丰富转向吃得营养。
近几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公司的发展,也同样指向技术创新。精品咖啡品牌三顿半,带火了冻干技术;饮料品牌元气森林则推动了业内对代糖的研究和运用;预制菜品牌信良记采用了液氮速冻工艺,实现了原汁原味的冰冻封存。
与此同时,在食品饮料行业的中上游,从种业、养殖到原材料、制造和包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进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正在加强,这些趋势都在推动食品饮料研发领域的创新加速。
我们曾在《峰瑞报告25:从中国膳食结构,看食品投资》聚焦膳食结构这个话题,追溯美国膳食结构的变迁,观察中国当下的饮食结构。今天这篇文章,在关注历史的同时,更聚焦未来食品这个长期命题,着重分析几个核心问题:
中国食品行业未来将要去向何处?
在食品领域,合成生物学、食品组学、食品感知学等交叉学科有哪些新应用?
食品行业需要应对哪些全球 *** 的挑战?
技术创新背后,又有哪些创业和投资机会?
欢迎阅读,希望能带来新的思考角度。如果你对食品领域话题感兴趣,或者在相关方向创业,欢迎你联系本篇文章的作者范铭望(kikofan@freesvc *** )
最近让你很上瘾的食品饮料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欢迎你在文末和我们聊聊。留言最走心的5位用户,每人将获得玛士撒拉送出的礼包一份(包含DGI面包、DGI鸡胸肉肠、DGI苏打饼干)。
制冷、密封罐装、巴氏杀菌……
历史上食品行业的技术创新
想要把握食品饮料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需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食品行业新品类诞生的源动力? *** 可能是全新的消费人群,又或是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但当我们追溯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历史, *** 跃然纸上——技术创新。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行业发展历史的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解读技术创新如何推动新品类的出现,继而带动新品牌的诞生。
纵观食品饮料行业的历史,早期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是“制冷”。早在19世纪后期(1870- *** 0),冰箱被正式发明之前,美国人已经开始将冰块装在盒子中为车厢降温,由此产生了最初的“冷藏”效果。
不要小看这个 *** ,这极大程度延长了食品的储存和运输周期,减弱了易损食品的季节 *** *** 波动,丰富了美国消费者餐桌上的食品选择。《美国增长的起落》一书对这项技术评价颇高,认为在19世纪90年代, *** 营养的改善有一半功劳来自“制冷”。
几乎在同一时期,美国出现了另一项跨时代的技术——密封罐装技术。
美国历史上曾爆发过西部淘金潮,当时有一支以乔治·当纳为队长的队伍,于1846年遭遇雪灾被困,为了生存,成员不惜残食同类,这就是当时震惊世界的“当纳聚会”。 *** 盖尔·博登痛心于“当纳聚会”的惨剧,立志要发明一种可以压缩食品体积、延长存储周期的技术。
因此他在前人的技术基础上发明了炼乳(罐装浓缩牛奶),并在1856年申请专利。随着美国内战的爆发,罐装食品迎来了广阔的增量市场,到1900年,美国罐装食品消费量已经达到惊人的每人每年33罐。
得益于制冷和密封罐装技术的共同发展,美国历史上首次实现了按批次生产的食品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在1860-1900年间,美国之一批全国 *** 的品牌应运而生,其中就诞生了后来享誉世界的通用磨坊和桂格燕麦。
1900年前后,另一项食品技术的诞生悄然改变了世界。当时,受污染的牛奶源使美国新生儿死亡率高至20%左右,安全、健康的奶源成为美国消费者最迫切的消费诉求之一。1907年,之一份巴氏消毒的牛奶被引进匹兹堡。经此 *** 处理后,牛奶保质期在4度左右的环境下可延长至7-10天。也是在这一年,检测和监管牛奶质量的 *** 标准 *** ,此后,牛奶类饮品都要经过巴氏消毒才能进入市场。
巴氏杀菌法诞生后,雀巢公司于1905年收购挪威公司英瑞,并将后者的“喷雾干燥工艺专利”收入囊中,首次实现了脱脂奶粉的商业化生产,以“雀巢奶粉”为 *** 的脱脂奶粉品类正式登上商业舞台。
1 *** 9年开始至1950年前后,世界经济进入衰退期,在此期间,“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长期的大规模失业现象,同时也催生了消费者对廉价速食食品的需求。著名的快餐品牌肯德基和麦当劳,正是诞生于这一历史时期。
1950年之后的20年,是美国经济高速腾飞的20年,中产阶级消费者大量出现。在此阶段内,食品行业诞生了许多 *** *** 技术,例如利乐无菌包装、UHT灭菌工艺等。同时,自动化产线和冰柜的普及,使速冻品和常温奶等新品类快速崛起。同一时期,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通过全球化发展与多品类业务的推广,收获了品牌声量与利润的高速增长。
1970年-2000年,美国人民在享用几十年速食食品之后,弊病开始显现。1970年前后,占总人口约1/3的成年人和1/5的儿童出现超重问题,消费者开始从“吃得便捷”转向“吃得健康”。同期,美国食品与 *** 品监督管理局(FDA) 推出《食品营养标签法》,进一步推动食品健康化发展。这个时期食品行业的 *** 技术包括低热量的食品添加剂、食物保鲜存储技术等。
反观同时期的中国市场,从1978年进入 *** *** 时期,伊利和蒙牛为 *** 的地方乳企率先抓住了机会,在1997年前后引入利乐包装生产线。很快,伊利和蒙牛将盒装牛奶销往全国各地,由地方 *** 企业崛起成为中国乳业巨头。
时间来到千禧年,2000年之后,美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量化宽松周期,食品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有机、自然、功能 *** 食品不断发展壮大,催生了健康酸奶Chobani,强化功能 *** 饮料Monster,以及细胞肉Upsides Foods等品牌。
同期的中国企业则选择将技术运用到全新的品类。比如将巴氏杀菌运用于酸奶品类,由此创新定义了常温酸奶这一品类,诞生出了安慕希和莫斯利安等 *** 品牌。再比如周黑鸭将应用在美国速食沙拉品类的气调保鲜技术(MAP,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运用在卤味品类,推出了锁鲜装食品而迎来又一增长曲线。峰瑞投资的精品咖啡品牌三顿半,则创新地将原先运用在医疗领域的冻干技术迁移到了咖啡届,定义了冻干咖啡这一品类。
通过对中美食品行业的发展盘点,我们可以看出,食品科技的创新往往都是先从储存保鲜开始再不断向成分营养发展,而新的品类和大的品牌都依托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背靠特定的技术创新,迎接特定的时代挑战。在历史长河中最后能留下的食品品牌,无一不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来迭代产品,最终承接住了时代的挑战,留在了消费者的心中。
未来食品将会面对哪些时代挑战?
立足于今天来看,未来食品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应对三大挑战。不过在挑战中,同样存在很多潜在市场机会。
更大的挑战来自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
“2022年,前所未有的饥饿危机正在全世界蔓延。”这是今年4月, *** 粮食计划署对全球发出的忠告。气候冲击、俄乌冲突、新冠 *** 以及粮食和燃料成本的不断攀升,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81个国家中至少4700万人濒临饥荒。
据 *** 人口基金会统计,2100年世界人口预测将突破100亿人,食物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呈现“班尼特法则”,即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米面等淀粉类主食消费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水果、蔬菜和肉类。根据 *** 粮食及农业组织预测报告,到2050年,全球对蔬菜的需求预计将增加60-100%,对肉类产品的需求将增加70%。
在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有专家曾经分享过与中国粮食安全有关的系列数据:中国粮食需求峰值预计在2025-2030年到来,或将达到9.2-9.4亿。2019年,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的自给率高达98%以上。但中国的粮食单产增长率正在降低,逐步逼近理论极限。同时油、奶、肉等消费量持续增长,进口食品的占比快速升高,食物的自给率从2000年的94%下降到2020年的66%。如果中国想要兼顾粮食供给和消费升级,预计耕地面积将达到42到43亿亩。考虑到现在中国耕地在2019年底只有19.18亿亩,在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食物自给率将进一步下降到59%。
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挑战也是十分严峻的。2022年,国家卫健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指出,据测算,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实际上,全球的老龄化现象都在深化,根据 *** 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9年修订版》,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每6人中,就有1人年龄在65岁(16%)以上,而这一数字在2019年为11人(9%)。老龄化加速的社会,将衍生出庞大的老年人食品市场。
这里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2012年日本老年医学中心老年人健康促进项目的结论显示,日本65岁或以上的居家养老老人中,超过70%的人可被归为“营养 *** ”或“有营养 *** 的风险”。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是老人普遍存在的咀嚼吞咽问题,30%的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咀嚼问题,50%以上的老人存在吞咽问题。这份调查问卷,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日本护理食品行业的发展,根据央视财经《环球财经连线》的数据,日本护理食品市场的市值目前已经超过1600亿。
中国老龄人口的食品市场,未来也可能出现类似的增长。
其次,未来食品行业还需应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挑战。
2022年夏天,全球多国遭遇极端的高温天气。刘元法、陈坚撰写的《未来食品科学与技术》曾提到,根据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如果延续至2030年,世界粮食减产5%,到2050年将进一步减产至10%,可能会导致1-4亿人面临饥饿风险。
中国是以密集型农业为主的耕作方式,这种耕种方式带来了大规模的土壤流失。根据中国 *** 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71万平方公里, *** 国 *** 国土面积的28.34%。水土流失将会加剧粮食减产风险。
此外,我们也需要警惕过量化肥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 伦曾在2017年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提到:中国国粮食产量占世界的16%,化肥用量占31%,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过量的化肥很快被水冲到地下,影响土壤的营养平衡。而我国每年180万吨的 *** 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30%,多种 *** 造成了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为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 *** 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 *** 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政策。 *** 化肥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另一个未来食品行业需要应对的挑战,是如何使得人们的膳食结构从不合理转向健康。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城乡居民膳食动物 *** 蛋白的比例差距进一步缩小。虽然大家越吃越好,但距离国际公认的健康膳食结构还存有差距。
比如和发达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相比,目前中国居民的蛋白消费仍以植物蛋白和猪肉蛋白为主,在水产蛋白、奶类蛋白和其他动物类蛋白上,还有比较大提升的空间。
再比如,曾在《柳叶刀》期刊发布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不合理的膳食是中国人生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人的钠摄入过多,与此同时,全谷物、水果、蔬菜等的摄入量却远远未达更佳标准。要让中国居民的营养结构更加科学,从源头控制慢病的发生率,以医学营养食品为 *** 的功能 *** 食品赛道存在巨大潜力。
峰瑞资本投资的玛士撒拉就是长期专注于医学营养领域的头部品牌,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医学营养帮助关注健康的人群对长周期慢病进行更有效地预防和管理,不仅着眼于“如何康复”,更着眼于“如何预防”。玛士撒拉目前已发展出了行业罕见的同时包含特医、低GI和控能减重在内的完整医学营养食品业务线,进入了超过500家三甲医院,服务了超过1000多万民患者,同时也将医学营养指导下科学控糖和控能的健康食品带给更多消费者,是食品行业新一轮专业和科技升级趋势下有 *** *** 的品牌。
食品行业技术升级路线:
向中上游、多学科发展
过去十年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下游的流通环节,主要有两个原因:之一是得益于仓储物流体系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陆运效率及综合成本把控做到世界之一,由此中国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生鲜电商行业。第二是互联网电商平台的发展,使得原先以线下渠道为主的食品饮料行业,迎来了线上化的机会。
但随着下游(比如仓储物流、线上运营)竞争趋向白热化,未来食品饮料行业技术演进的方向,大概率会逐步向中上游的环节发展。
在上游的技术迭代方向包括种业升级和养殖升级。
*** 被称为“农业里的芯片”,目前中国需要降低对国外 *** 的依赖度。根据《农民日报》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农作物种业进口大于出口。进口6.8亿美元,多为园艺作物 *** ;出口3.3亿美元,水稻 *** 占据优势。中国部分蔬菜品种,如胡萝卜、菠菜、洋葱、高端品种番茄以及甜菜和黑麦草等 *** 的进口依赖度超90% 。”
在农业领域,我们看好利用计算及基因编辑工具提升育种效率,投资了专注AI育种的星罗基因。人们可以通过基因测序,利用AI来预测不同序列所对应的表型,例如某粒 *** 是否能长成高产蛋白,或者有抗逆 *** 的作物。我们可以用计算进行预测,同时用基因编辑,借助预测结果,来改变这颗 *** 。
除此之外,峰瑞资本也同时看好数字农业方向,通过农业遥感、农业大数据等各种数字化的手段来赋能农业,帮助提升生产效率。
在养殖升级方面,我们在调研功能 *** 乳制品时发现,中国在奶牛品种(尤其良种)的供给上被高度“卡脖子”,80%以上的良种都依赖国外进口。如果中国能够在奶牛品种的育种上实现突破,一定可以在长期固化的乳品行业掀起新的格局。
食品行业除了向中上游纵向切入,也需要注重横向的融合拓展。我们发现,食品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在不断增强,这里重点介绍以下三个学科:
▍合成生物学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现阶段专注于合成生物学的企业,更多是手拿“锤子”去找尽可能多的“钉子”,我们认为,其中一枚好的“钉子”就是母乳低聚糖(Hu *** 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
直到今天大家还在提倡母乳喂养,就是因为母乳中存在独有的营养成分人乳低聚糖, 在促进 *** 早期肠道健康菌群的形成及免疫力维持和大脑发育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母乳低聚糖主要有5 种单体,包含D- 葡萄糖、D-半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L-岩藻糖和唾液酸。
在母乳低聚糖的制备上,通过酶催化法和发酵法互为补充,科学家已成功实现了唾液酸乳糖生物合成的产业化,而母乳低聚糖谱系中最为常见的岩藻糖基乳糖也在产业化的进程中。如果母乳低聚糖能够被大规模成熟制备,奶粉的营养价值将进一步无限接近母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广大妈 *** 哺乳负担。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功能 *** 食品原料是阿洛酮糖。为什么说阿洛酮糖可能是下一个更具大规模应用价值的代糖?因为目前市场上的代糖都有不同程度的bug:比如以安赛蜜、三氯蔗糖、阿斯巴甜为首的高倍人工合成甜味剂,产量高、成本低,但是口感跟蔗糖相去甚远且有安全 *** 隐患;甜菊糖苷、索马甜、罗汉果甜苷等天然代糖,由于提取困难,成本居高不下;糖醇类家族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虽然热量较低,但容易与 *** 肠道菌体发生发酵反应产生腹泻,糖醇类代糖本身独特的清凉口感也使其应用场景进一步受限。
到底有没有一种几乎没有bug的代糖呢?阿洛酮糖似乎给出了 *** 。阿洛酮糖作为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一种稀少单糖,是果糖的差向异构体,这意味着它在理化 *** 质和口感上都跟蔗糖非常接近,但是它的甜度只有蔗糖的70%,热量则只有蔗糖的1/10,而且还可以产生美拉德反应,这意味着它是主要代糖中,为数不多可以用在烘焙场景中的糖。
在安全 *** 和健康特 *** 方面,阿洛酮糖不会引起腹泻、可以抑制淀粉和二糖在胃肠道中的代谢,因此有助于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阿洛酮糖还可以通过释放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增强饱腹感,并且能够与葡萄糖和果糖在细胞膜表面的转运蛋白上发生竞争,从而降低小肠对葡萄糖、果糖等糖类的吸收速率,最终减少 *** 内脂肪的积累。
在代糖赛道上,阿洛酮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的里程碑。具有如此突出健康特 *** 的阿洛酮糖之所以到目前还没有被大规模使用,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制备都需要用化学法,成本昂贵。直到日本香川大学教授提出,可以用差向异构酶的方式实现果糖和阿洛酮糖的转化,极大降低了制备的成本。目前国内代糖的头部企业,保龄宝和百龙创园都提早布局这一领域,保龄宝正在募资建设年产3万吨阿洛酮糖(干基)的项目,百龙创园正在建设年产5000吨阿洛酮糖的项目。
当然提到合成生物学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就不得不提另一个新品类——细胞培养肉。人们之所以对细胞培养肉寄予厚望,正是由于细胞培养肉的生产效率非常高。一头牛从出生到屠宰的平均周期是46个月,一只鸡的周期大概是30-60天。但如果用细胞培养肉,取0.15千克的活牛组织,在两周的时间内就能得到2000公斤牛肉。
细胞培养肉的概念最早于1931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但研究进展非常缓慢,直到2013年,荷兰的生物学家Mark Post制备出了之一块完整的人造肉,之后Post教授成立Mosa Meat公司,推动了细胞培养肉的商业化。
细胞培养肉行业总体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无论是获取培养高效增殖分化的干细胞使其接近“海夫利克极限”(细胞所能 *** 的次数极限),还是寻找更安全便宜的培养体系,以及如何设计和优化大规模的细胞培养反应器,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食品组学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食品组学是以明确食品组成成分与 *** 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产生的新的研究科学。近年来,食品组学依托高灵敏、高通量、全覆盖的研究 *** 和先进仪器,取得了越来越多的突破。食品组学中,最常用的四个工具是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分别有各自的应用领域,目前最受市场关注的是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开发,就是利用上述工具设计改进发酵乳制品的风味和营养 *** 。
峰瑞资本目前投资了万物向上,该公司针对女 *** 健康推出双莓益生元,通过6种专利益生元的科学配比,改善女 *** 肠道菌群的健康。另一 *** 司是WonderLab,近两年,Wonderlab积极地将产品线从代餐拓展至益生菌、膳食纤维粉等健康美体相关产品,是2020年 *** 以来获得明显增长的典型企业,值得关注。
随着食品组学的发展,相信未来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实现根据个体的遗传背景,消费习惯和健康情况,制定真正个 *** 化的食品解决方案。未来的功能化食品,也会向着更平衡、更精确、更科学、更多元的方向发展。
▍食品感知学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所谓食品感知学,就是研究人如何感知食品。这个过程乍一听貌似很简单,但其实至少包含了三个环节的触发过程。当我们拿到一个食品时,之一步先调动身体的眼口鼻手开始工作,收集食品的各项触信息,对食品形成初步预判;第二步是将这个预判送到中枢感知区再加工,对预判进行确认或否定;最后这些信息全部传输到情绪区域,最终形成我们对这个食物的总体印象。由此可知,食品感知学是一个相当复杂交叉的学科,目前在消费领域的应用主要在气味和口感两个层面。
人类对气味的研究,就像人类对气味的语言描述一样贫瘠。直到今天,主要的鉴定 *** 还是气象色谱-质谱-嗅探仪联用法。其中 *** *** 的研究当属风味化学领军者Dunkel教授,他测出227种不同类别食物饮料所对应的关键气味化合物的数量在3-36种。
在他的实验中,酒这一品类里气味化合物丰富程度更低的是啤酒,只有18种,而更高的法国白兰地竟然有36种。Dunkel教授的实验创造 *** 地量化和比较了常规食物中的气味丰富程度,为今天研究食物的香气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这个 *** 也有其瑕疵,实验过程更多的是单一气味的简单叠加,新的风味感官科学家们又在联用法基础上提出了风味感知组学这个 *** 。使用这个 *** ,他们已成功破译了日本“龟甲万”酱油中的关键香气化合物。
随着气味研究工具和 *** 的不断拓展,未来人类或许可以破译“气味”的秘密,定制基于特定需求的气味产品。
除了气味上的创新,食物的口感创新,在消费领域的应用也很多元。
前文提到,老年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咀嚼问题和吞咽问题。国际吞咽障碍饮食标准化 *** 会(International Dysphagia Diet Standardisation Commi *** ) 于2016 年订立、2017 年出版了一套适用于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框架。它把食品和饮料分成了八个等级,有助于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特 *** ,找到专属于自己不同吞咽障碍程度下的适用食品。今天,类似的应用出现在日本介护食品的分类标识和宣称中,帮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亲属挑选更适用于老年人个体情况的易食食品。
基于口感创新,目前还出现了一个新的减糖策略。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组实验,购买了高糖和低糖两种不同的巧克力,并通过3D打印的方式,将这些巧克力分层成六种不同的组合,以产生不同类型的糖浓度,随后让72名选手对不同组合进行感官评估。从结果来看,糖浓度在高-低-高和低-高-高的组合,品尝起来和完全高糖组得到了非常接近的甜度评分,尽管前者的总体糖含量低了近20%。
这是因为,3D打印的分层巧克力在顶部和底部都有高糖层,与完全高糖组的剖面最相似,可以模拟口感轮廓的结构,使其在口腔中的甜味 *** 接近全糖结构。通过这一研究,未来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来生成不同的食物层数量、浓度梯度和分层顺序,以实现消费者感知不到的降糖目标。
总结:未来食品新展望
推动中国成为全球食品科技的创新中心
我们相信,未来食品行业会围绕着食品的交叉学科,最终形成包含细胞工厂、智能制造和精准营养在内的多种业态,由此还将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比如3D打印、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及微生物技术等。
为了应对时代赋予的全新挑战,理想的未来食品企业画像可能是这样的:即在研发端,能积累交叉领域的自研能力,契合新需求带来的增量市场;在生产端,能通过运用新科技,挖掘规模化生产的潜能和成本优势;在销售端,能够具备讲述中国食品创新故事的品牌能力。
站在2022年的尾声,我们展望食品行业的未来。科技部在“面向2035愿景规划”中对中国食品科技的发展提出了明确愿景——中国要成为全球食品科技的创新中心。面向新的目标,峰瑞一如既往地保持对食品行业的信心,致力于发掘坚持食品科技创新的企业,助力更多中国的食品品牌走更远的路。
最近让你很上瘾的食品饮料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欢迎你在文末和我们聊聊。留言最走心的5位用户,每人将获得玛士撒拉送出的礼包一份(包含DGI面包、DGI鸡胸肉肠、DGI苏打饼干)。
▲ 短 *** ,是国漫超越迪士尼的弯道吗?| 峰瑞创投对话
▲ 从中国膳食结构,看食品投资 | 峰瑞报告25
▲ 未来,人类会怎么工作?| 峰瑞报告26
▲ 峰瑞报告24 | 迎接最「聪明」的风口,为脑与神经科学勇敢投资
▲ ESG的过去与未来:从分蛋糕,到做大蛋糕 | 峰瑞研究所
▲ 慢即是快,为什么保险科技是一门值得 *** 的生意?| 峰瑞专访
▲ 李翔x李丰:美元的“垄断式成功”与“渐进式困局” | 李丰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