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怡
即使我们已经习惯了安格拉· *** 的面孔高频率出现在报纸头条和 *** 机镜头前整整15年,要回答“ ***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3年德国联邦议院 *** 期间,执政 *** 基民盟(CDU)曾经贴出过一条著名的宣传标语“你们了解我”(Sie kennen mich),配合 *** 表情和蔼、双手摆成心形姿势的大幅照片,受到广泛好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们“了解”的仅仅是 *** 愿意呈现在聚光灯和 *** 机面前的那些碎片。“她的坚定不移的 *** 强人形象和呆板、缺乏个 *** 的造型有时出现得过于频繁了,这给公众造成了一些误解”,撰写过《安格拉· *** :危机锻造出的首相》一书的美国记者阿兰·克劳福德告诉本刊。在克劳福德看来,青年时代作为科学工作者的经历以及依靠个人奋斗的成长轨迹对 *** 的 *** 人格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但除此以外,她远比外表来得复杂和老练”。
2016年8月29日,德国 *** 安格拉· *** 在柏林出席新闻发布会
*** 学者吴强本世纪初前往汉堡和杜伊斯堡留学,在德国度过了将近十年的学术生涯,并有机会与 *** 做面对面交流。吴强认为,德国社会在2005年之后对 *** 寄予的期待,和此前的科尔—施罗德时代已经有了显著变化:“尽管 *** 在‘冷战’后期的东德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并在上世纪90年代获得科尔的提拔、加入基民盟成为一名 *** 家,但当她走上 *** 舞台中心时,‘统一’对德国已经是一种完成时态了。”
历经科尔在大国之间的纵横捭阖与施罗德毁誉参半、但绝非无关紧要的社会 *** ,德国重新崛起已经成为既成事实。接下来的任务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争取国家经济、 *** 利益的进一步伸张,并继续完善与之相辅相成的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内涵和层次。要胜任这样的职责,德国需要的是一位具备会计师和推销员气质的 *** 。
欧洲联盟的早期缔造者们留下了一张充满理想主义气质、但未曾受过太多现实考验的巴别塔式蓝图,而 *** 需要面对的却是一张由数字组成的陷阱重重的罗网:德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美国大企业与欧洲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对严苛的财政纪律心怀不满的欧盟南方成员国……这样一份求稳、而非求新的工作,要求的是不带意识形态色彩的务实态度和一以贯之的灵活 *** 。 *** 的官方传记执笔人拉尔夫· *** (Ralph Boll *** nn)指出:“ *** 相信她的任务是管控层出不穷的危机,并维持德国和欧盟政体的稳定。”
2020年12月9日,德国联邦议院就下一年度财政预算展开辩论。 *** 为 *** 2021年高额的财政预算和债务进行了辩护,并强调全球经济力量正在发生改变。
德 *** 众并不掩饰他们对于 *** 这位Mutti(妈咪)的依赖——这个称呼最初是基民盟里的反对者为了讽刺 *** 事无巨细、大包大揽的政策路线而提出的,日后却成为了带有褒奖 *** 质的敬语。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困境、克里米亚危机乃至中东难民潮的考验,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的确需要一位“妈咪”和“保姆”。
“你总是可以信任自己的母亲,哪怕你们的见解经常会发生不一致”,最早预言 *** 将在2005年 *** 中击败施罗德的《 *** 》资深通讯员杰克·尤因告诉本刊,“一位唠唠叨叨、偶尔还会用严厉的语气呵斥你的母亲,但你永远可以向她求助,这就是 *** 在过去十几年里给德国乃至整个欧盟留下的印象”。“保姆”会向自己的“孩子”们渲染大门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可怕,但她也要给“孩子”分发食物、添置衣服,以此建立起威信。
德国特殊的 *** 传统和历史背景,为 *** 超越同时代其他欧洲 *** 家、在超过15年的时间里扮演“欧盟保姆”的角色创造了可能。吴强指出,始于联邦德国(西德)时代的人格化比例 *** *** ,使得德国的政 *** *** 每每能够保持延续 *** 和稳定 *** 。联邦议院 *** 实施“两票制”,选民除去要 *** 给本选区的议员候选人外,还有一票是投给各政 *** 的,并且设置了5%的“门槛线”。这使得最终跻身全国 *** 机关的往往是组织严密、历史悠久的政 *** 的 *** ,其领导层也会遵循有序的代际更替纪律。
因此,战后德国(西德) *** 除去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出现短期的剧烈振荡外,大体呈现出 *** 在职时间普遍偏长的特点。阿登纳、赫尔穆特·施密特、科尔等中右翼 *** 巨头往往可以领导 *** 超过8年, *** 的前任、 *** *** 施罗德也曾经执政7年。 *** 自2005年之一次赢得 *** 起,长期延续“大联合”的格局,实现了左右翼联合,地位自是更加稳固。
2011年5月2日, *** 乘坐直升机观看德国风力发电场波罗的海一号(Baltic 1)
但要同时扮演好8300万德国人的“妈咪”和大半个欧洲的“保姆”这两重角色,考验依旧棘手。维持欧盟运转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国 *** 能否为这个共同体提供稳定增长的财政资源,而财力又与主要成员国的贸易状况息息相关。
德国作为欧盟成员国内部最重要的商品和服务出口者,同时还扮演着欧洲以外广阔新兴市场开拓者的角色。在希腊、西班牙等南欧国家遭受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沉重打击、消费能力显著下滑的背景下,德国开始更多地向美国和中国出口汽车、机电设备、化工产品等高附加值商品,同时却要求深陷 *** 债务危机的东南欧各国实行严格的紧缩政策。矛盾由是凸显。
“这可能是一个破天荒的历史时刻:身为波兰 *** 长,我不担心德国的权势坐大,相反更担忧它的 *** 放任不理”,波兰外长拉多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在2011年底告诉媒体。当时他从华沙专程飞往柏林,恳求 *** 批准购买更多的希腊、意大利和波兰债券,以帮助这些被恐慌笼罩的东南欧国家获得一点喘息时间。 *** 的回答是:“我们认为这(购买更多债券)既不是当务之急,也不是债务国真正需要的。”“没有理由要求德国纳税人为其他成员国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按照德国 *** 的看法,负债国必须首先确认自己积欠债务的总额,接着向同意提供纾困帮助的国家做出事无巨细的保证,承诺会采取严格的紧缩措施、削减公共支出以增加财政结余和偿还能力,随后才能获得所需的帮助。至于短期流动 *** , *** 认为那是“喝海水解渴”。
这不是“保姆”唯一一次和她的“孩子”们发生冲突。2015年, *** 力排众议做出了带头接纳中东外流难民的决定,并要求欧盟各成员国分担这项人道主义任务。德国 *** 的个人情怀和笼罩在整个欧洲上空的本土主义、民族主义氛围发生直接碰撞,不仅再度暴露了柏林和东南欧国家之间的分歧,也迅速影响到德国的国内政局。2017年9月, *** 第四次赢得联邦议会 *** ,然而其所属的老牌中右翼政 *** 基民盟—基社盟的得票率却从41.5%暴跌至32.9%,创造了1953年之后的最差纪录。以平 *** 义、疑欧主义和反 *** 、反 *** 教作为竞选纲领的德国选择 *** (AfD)则在创建不过4年半的情况下,豪取12.6%的选票,成为议会第三大 *** 。
2015年9月13日,一户来自大 *** 的叙利亚难民家庭在抵达德国西部城市多特蒙德后,被临时安置在一处文化中心内。接收中东难民是 *** 在她的第三个 *** 任期内最重要的决定之一。
执政 *** 团的支持率在 *** 中明显下滑,以往每每出现在经济形势转衰之际。但2017年时的德国经济恰恰处在一个罕见的景气区间内。与 *** 同属基民盟阵营的防务政策专家、国会议员罗德里赫·基泽维特尔认为,执政 *** 在 *** 中遭遇的挫败,反映的是 *** 作为德国 *** 的角色和她试图领导的欧盟之间的利益冲突:“ *** 的国家战略不够清晰,对德国本身的利益彰显得很不够。她必须说服选民,为什么把注意力集中在欧盟事务上对德国是有价值的。”
德国选择 *** 恰恰注意到了这一点——工业部门在德国 *** 经济中所占的份额以及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大部分德国产业工人自视为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政策的受益者。但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北部各州以及东部边境地区,流动程度较低的德国农民始终觉得自己被执政 *** 冷落了。在这种背景下,德国选择 *** 喊出“我们关注你们”的口号,从归属感和 *** 情感上给予这些边缘群体以关心,同时极力渲染中东难民、南欧“懒汉”对德国财政资源乃至就业机会造成的侵蚀,当然会激发出这些本土主义者的愤懑和怨气。
在 *** 时代的黄金岁月,频繁出访国外、召集欧盟官员会议曾经是德国优越地位的象征。但2021年的今天,超过1/8的德国人选择不再理解他们的“妈咪”和保姆,相反越来越渴望摆脱这位“家长”设下的条条框框。
吴强认为,这是经济全球化陷入僵局的缩影之一:“以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以及两年后的 *** 政潮作为起点,民族主义重新成为世界 *** 中的重大议题,而 *** 倡导的那种欧洲关起门来经营一体化、忽视民族主义影响的政策,显然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新情况。另外,过去十几年中,欧洲先后经历了全球 *** 金融危机、南欧 *** 债务危机以及 *** *** 造成的萧条,欧洲各板块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暴露得愈发显著。”当这种不平衡和此起彼伏的民族主义、本土主义浪潮相结合时,即使是女强人 *** 也会变得无所适从。
2019年6月18日, *** (右一)在柏林 *** 府欢迎来访的 *** 新任总统泽连斯基(右二)时,由于身体不适上身剧烈颤抖。
2021年9月下旬,德国将会举行新一届联邦议院 *** 。 *** 已经宣布:无论 *** 结果如何,她都将就此退出政坛,返回个人生活。届时她将年满67岁,超过德国法定退休年龄一年又五个月,已经可以领取养老金了。作为21世纪前20年欧洲最重要的 *** 家, *** 从未像自己的先辈俾斯麦、阿登纳、科尔一样,经历过战争与和平、统一与 *** 、核威胁和 *** 更迭那样跌宕起伏的考验,也很难说她已经为继承者铺就了一条经久有效的政策路线。她只是一个勤勤恳恳的“保姆”:一个凭借“经济优先”的发展逻辑、实用主义的 *** 智慧以及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在全球化进入深水区之后努力守护德国和欧洲的“本分” *** 家。但当风浪骤起时,船上的乘客们总会回想起,他们曾经有过一位多么冷静可靠的舵手。
真正的世界领袖! *** 执政15年,成战后德国“超长待机 *** ”就在74岁的 *** 还为自己败选而感到气愤之际,德国 *** *** 却迎来了执政15周年纪念日,这位“德国铁娘子”在一次次的 *** 危机中带领德国化险为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超长待机 *** ”。
据央视网消息称,从2005年11月22日担任德国历史上之一位 *** 以及两德统一后首位出身前东德地区的联邦 *** ,谁也没想到 *** 竟然执掌德国整整15个年头了。不过现年66岁的 *** 已多次强调,本届任期结束后将不再谋求连任,彻底退出政坛。
对此,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对 *** 执政15年表示庆贺,称其为“怒浪中的磐石,全球女 *** 的榜样”。法国前外长库施纳也称赞 *** 是“欧洲迄今为止最伟大的 *** 家”“坚强却不固执”。能得到这些大人物如此点赞,可见, *** 确实做得不错,她重塑了德国社会和经济,让德国成为了欧洲领头羊,这是一般元首办不到的。
回望这15年, *** 上台之初就被认为只是一个收拾上届 *** “烂摊子”的过渡 *** *** ,但万万没想到, *** 表现得兢兢业业,在保持德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还凭借日渐成熟的技巧和外交手腕在国际上竖起了德国冷静、务实的形象。与此同时, *** 还带领德国度过了金融危机、欧元危机、 *** 危机在内的多重难关,并尽可能地维持了体系的稳定,推动了德国向更 *** 、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但凡是也不会十全十美, *** 的难民政策导致了德国右翼势力的崛起,让她的支持率近年来逐渐走低。但在领导德国抗击新冠之后, *** 的声望又重回高峰,很多人希望 *** 继续连任 *** 。要知道,10月份德国新冠 *** 直接恶化, *** 当即要求民众互相支持、配合和帮助。她还说, *** 不是为所欲为,现在 *** 就是一种责任。这种说法拉近了她与民众的关系,有力地遏制住了 *** 扩散。
一项 *** 调查显示,大多数西方民众认为 *** 在国际事务中做着正确的事情。在新冠爆发之前,她更大胆的措施就是在2015年向100多万中东难民 *** 边界线,这几乎成了她的 *** 遗产。
不少人认为,难民政策将为德国乃至欧盟未来发展定下基调。尤其在主导欧洲决策方面,外界很期待 *** 再次发出更强有力的声音、提出更加雄心勃勃的计划。
不仅如此, *** 还是G7集团和欧盟的更高 *** ,2005年他成为德国最年轻的女 *** 时与时任美国总统小 *** ,英国首相托尼· *** 属于同时代的人。这注定了 *** 执政风格偏向于中庸和保守,再加上她从小被 *** 灌输了“永远要比同龄人更出色”的教育理念,使得她在学业和社交方面要比同龄人更优秀。就连 *** 都自叹不如 *** !
目前全球正经历新冠、经济危机带来的动荡期,不知道德国少了 *** 究竟会走向何方!但纵观 *** 这15年的执政生涯,她总是能找准机会,给德国和欧洲带来积极作用,即便是跟 *** 在很多事务上有分歧, *** 也认为 *** 是“真正的世界领袖”。不得不说, *** 给德国带来了稳定和强大,但她的后继者能否继续让德国再伟大,这还要打个问号!毕竟后 *** 时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必须接纳俄,否则欧洲永无安宁, *** *** 三次警告近日, *** 第三次发布警告,强调美西方必须接纳 *** ,否则无法实现欧洲的持久和平,她发现什么异常了?
综合 *** 、德国两国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6日,德国前 *** 安格拉· *** 参加某知名德国媒体77周年创刊纪念仪式时,再就俄乌冲突做出表态,明确指出“只有在 *** 的参与下,欧洲的持久和平才能实现”。
这已经是自 *** 卸任以来,第三次就俄乌冲突做出表态,她在9月27日出席赫尔穆特·科尔基金会开幕式时就强调, *** 总统 *** 应当被视为一个严肃的对话伙伴。更早的4月4日, *** 公开指责德国对俄不够强硬,当时 *** 就指出拒绝 *** 加入北约才是正确的。
事实上,自打俄乌冲突爆发以来, *** 在美西方政坛,形象已经被彻底 *** ,各路媒体、专家纷纷痛批 *** ,尤其是在德国,左翼批评她过于亲俄,以至于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德国始终无法和 *** 彻底切割关系,严重依赖 *** 出口的能源,使得制裁 *** 期间,德国受挫过于严重。右翼抨击她一味发展经济,却不重视建设 *** ,使得俄乌冲突爆发以后,德国处境极为被动,只能够继续依附北约。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德国 *** 朔尔茨明确强调要强化德 *** 队建设,重建“强大的德军”,就是因为 *** 时期,德 *** 队发展确实不是国家发展重心。
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参考 *** 的说法,西方政坛一个极大的缺点就是过于僵化,不懂得变通,或许 *** 时期部分政策,确实导致德国在俄乌冲突当中略显被动,但总体来讲,那并不是 *** 的责任。就如 *** 所说,她是反对 *** 加入北约的,试想,如果北约方面一开始就立场一致,不准 *** 加入,俄乌冲突怎么会爆发?西方怎么会陷入危机?德国又怎么会如此被动呢?
而且,相比于现在的 *** 朔尔茨在俄乌冲突当中首鼠两端、令人无语至极的拙劣表现, *** 针对 *** 问题,从头到脚的坚定立场明显更符合各方利益。 *** 时期的对外战略,总体来讲,就是军事上依附北约,压缩建设 *** 的成本,重点发展经济。 *** 、经济、外交上以欧盟利益为核心,强化与 *** 的能源贸易,稳固德国的供应链。针对 *** 问题,拒绝 *** 加入北约,主张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致,认为 *** 唯有充当 *** 与北约之间的缓冲地带,才更符合各方利益。
综合这些方针来看,我们不难发现,除了军事上过分依赖北约略显争议以外,其他总体来讲,可以说都是更符合德国,乃至欧盟利益的抉择,甚至于也是更符合 *** 核心利益的战略。相比之下,朔尔茨在这次俄乌冲突当中,先是坚定跟随美国反俄,但却因为过度依赖 *** ,以至于无法对 *** 实现脱钩,援助 *** 又十分抠门,为此还遭到 *** 方面的痛批,最后还是被 *** 掐断了天然气供应。损失惨重不说,还落得个里外不是人的结果,对比 *** ,可谓是高下立判。
所以说,虽然现在 *** 已经卸任一年之久,而且在美西方也被骂的狗血淋头。但这只不过是因为美西方政坛过于追求 *** 正确导致的。 *** 才是美西方罕见的理 *** 人士。她和基辛格一样,看到了 *** 问题的症结所在,那就是,不能够忽略 *** 的影响力。
*** 是一个大国,任何人都不能够妄图以威胁到 *** 安全空间为代价实现自己的目的, *** 加入北约就是如此, *** 认为美国放话自己可以加入北约就可以加入了。却忽视了自己加入北约,就等于 *** 受到威胁, *** 是不会放过 *** 的!
正是因为现在的美西方,包括由朔尔茨主政的德国,盲目无视了 *** 的大国地位,低估了 *** 的影响力,最终导致 *** 局势愈演愈烈,终于到了现如今,各方都深陷泥淖,不知如何抽身的地步。
而 *** *** 三次警告,从根本上就是因为她发现了异常,所以要提醒现在的整个美西方政坛,在包括 *** 在内的很多议题上,美西方必须学会接纳 *** 、理解并尊重 *** 的诉求,否则欧洲就将永无宁日!
*** 或复出,参与调解俄乌战争,德媒却指责其亲俄,欲实施清算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如今的欧盟,拿俄乌冲突没有丝毫办法,却转过头来对自己人动起了歪心思。
被俄总统 *** 称为“善良阿姨”的德国前 *** *** ,最近正陷入一场 *** 风暴当中。德国国内有些媒体,认为如今德国之所以在俄乌战争中,处处受制于 *** ,完全是因为 *** 执政期间,跟 *** 加强关系,试图用能源贸易来拉拢 *** 的结果, *** 应该为其负责。
说白了这些媒体认为今天德国之所以在能源,粮食上处处受到 *** 的制约,完全是 *** 时代,不断地增进跟 *** 能源贸易的结果,因而应该对 *** 实施清算。
这话对吗?从浅层逻辑来看,的确没问题。毕竟 *** 现在之所以能够用天然气和石油,来扼住欧洲的喉咙,根本的原因是欧洲对 *** 的能源依赖太严重了。
而欧洲对 *** 的能源依赖严重,又是过去多年来 *** 不断跟 *** 改善关系,试图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结果。
别的不说,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工程,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但事实上,把责任归咎于 *** 完全是 *** 的表现,其 *** 质有点像是南宋末期的官员,把宋朝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归结于王安石变法一样。
*** 执政德国的时代,正是整个欧洲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陷入停滞十年的时代。严重的债务危机,不仅影响欧盟的全球地位,而且直接导致很多欧盟小国濒临破产,仅从德国自身的角度来看,经济同样岌岌可危。
这种状态下,“变法求存”是唯一的出路。欧洲在2009年之后的经济危机,本质上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作为那个时代的 *** , *** 选择远离美国,跟 *** 加强经济联系,几乎是必由之路。
况且从效果上来看, *** 执政的十几年间,德国经济率先走出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盟不知道多少小国,是靠了德国的接济才度过债务危机的。
现在欧洲国家普遍亲近的美国,不单是欧盟经济危机的源头,而且在欧盟爆发经济危机的时候,又做了什么呢?别的不说,一向与美国穿一条裤子的英国,为了不给欧洲小国们援助悍然退出欧盟,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事实证明,英美从来就没把欧洲当成过自己人。自从冷战结束后,美国带给欧洲的,也只有灾难和麻烦,从来没有好处。
*** 亲近 *** ,固然有她出身于东德,对 *** 有比较深的了解以及信任的缘故,但从德国的国家选择上,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如今一些欧美媒体指责 *** ,甚至想要对其实施清算,不过是为了掩饰这些媒体背后的美国资本,把欧洲带入了另一个深渊的过错而已。
当然除了有人想要清算 *** 之外,还有一些德国政客和媒体,希望 *** 能够复出,充当俄乌战争的“和事佬”。
毕竟现在欧洲的政客,几乎没有人能像 *** 那样,得到 *** 总统 *** 的信任与尊重。但从现实层面来看,这注定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 本人或许有复出的想法,其表示“不排除参与调解俄乌冲突的可能 *** ,但目前没有被要求参与”,并且 *** 也的确尊重 *** 。但俄乌战争发展到今天,局势已经失控了,这不是两个 *** 之间的私人友谊就能解决的。
某种程度上说, *** 的下台实际上就是德国中间派、 *** 派政客胜利的表现。在如今欧洲这种支持 *** 就是 *** 正确,为 *** 说几句话就要人人喊打的氛围下,别说 *** ,上帝来了都难以改变俄欧关系陷入低谷的局面。
*** 是有惯 *** 的,不管是好的政策,还是错的政策,一旦全面地铺开了,就很难将它扭转过来,更何况如今欧洲外交政策,受到美国的影响和 *** 纵,根本就没办法实现 *** 自主。
坦白说俄乌战争发展到今天, *** 和 *** 会怎么样现在还很难说,但欧盟在这次冲突之中表现出来的 *** ,失效,以及内部的混乱,却可谓是触目惊心。
这种尴尬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并非某一个或者两个政客就能改变的。
只有当这场战争给德国和欧洲其它各国人民,带来的伤害足够大,大到足以使他们冷静下来,不会再被美国主导的 *** 裹挟,能够看清楚什么才是德国、欧盟利益所在的时候,政客们才能随之做出改变。
民众层面不实现觉醒,仅靠上层的微调,是不可能突破欧洲现在被美国充当“白手套”的宿命的,这一点其实可以从过去几十年来,拉丁美洲的觉醒和对美国的反抗中得到例证。
*** 或要失望了,德国坚持禁运俄石油,美国却在不断收割欧洲德国人怀念 *** ,不是没有理由的。
本周早些时候, *** 在接受采访时首次透露,去年夏天,她曾想与法国总统 *** 一道,与 *** 建立德法俄三国 *** 对话机制,以解决 *** 危机,但当时已进入卸任倒计时的她,切肤的感受到自己的影响力已不存在,无法对 *** 施加影响。
不过, *** 对自己的退休决定并不后悔。她非常坦诚地表示,自己的 *** 在处理 *** 问题上没有多少建树,因此是时候该换人了。
但是,相信 *** 在做出退休决定之前一定没有料想到,她的继任者不仅没有在解决 *** 问题上取得进展,反倒将德国带入更深层次的危机。
今年5月,欧盟宣布将在今年内逐步实现全面禁运 *** 石油产品。根据制裁草案,欧盟将在6个月内逐步停止进口原油。
眼看最后期限都要到了,没等其他欧盟成员国发声,德国 *** 朔尔茨就之一个跳出来表态了。
在11月26日的一场会议上,朔尔茨明确表示,德国将坚持在今年年底禁运 *** 石油。
根据安排,德国将从明年1月1日起不再进口俄石油,该禁令首先从位于勃兰登堡州的施韦特炼油厂实施。该炼油厂是德国第四大炼油厂,柏林近期周边地区的90%的石油,都由这座炼油厂供应。
施韦特炼油厂一直由 *** 石油公司运营,但就在今年9月,德国 *** 突然宣布,暂时“托管”俄石油公司在德的两家分公司及其在当地的3家炼油厂,施韦特炼油厂就是其中之一。
说是暂时“托管”,其实就是强行接管,以将俄石油公司逐出德国市场。德国做法让俄方非常不满,俄石油公司痛批此举是“非法行为”,但朔尔茨却不以为然,并称德方已经准备好应对来自俄方的报复。
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德国一度坚守底线,拒绝向 *** 提供 *** ,只援助了一些头盔和医疗用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朔尔茨 *** 最终没能顶住压力,加入到西方“反俄挺乌”的行列中。
时至今日,德国已成为介入俄乌冲突最深的国家之一。从自行火炮到防空 *** *** ,柏林都毫不吝啬地送到了乌军手中。
而这一次,朔尔茨铁了心要对俄石油实施禁运,很可能会导致国内能源危机更加严重。
想在几个月之内找到替代国以填补禁运俄石油所带来的能源缺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欧佩克那边已经把话说得很清楚了,目前日产量已接近产能极限,无法增产。在这样情况下,德国又要禁运俄石油,最终导致的后果只会是国内油价进一步上升。
朔尔茨之所以坚持禁运俄石油,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响应美国“ *** 正确”的号召。
但问题在于,在欧盟推动禁运俄能源的背景下,作为盟友的美国却在坐收渔翁之利。
以天然气为例,由于欧盟国家大幅削减进口俄天然气,美国“坐地起价”,将天然气以本国市场 *** 的3-4倍 *** 给欧洲。
有业内人士计算过,美国装满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成本大约为6000万美元,运到欧洲的售价则是2.75亿美元,除去乱七八糟的运输成本,每船还能净赚1.5亿美元。
这么薅盟友的羊毛,美国还有点数吗? *** 就不止一次公开指责美国,称华盛顿在售卖天然气上搞“双标”,根本没把欧洲当盟友。
美国什么态度呢?对于盟友的指责和愤怒,华盛顿根本就没当回事。
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期间,欧洲 *** 就找到 *** 谈到了高价天然气的问题,但 *** 却表示自己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而白宫更是把天然气 *** 上涨的责任推到了 *** 的头上,还称正是因为美国加大了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才让欧洲摆脱了 *** 的威胁。
见过这么不要脸的,但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也许富裕的欧洲人就是喜欢漂洋过海来的东西。但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 *** 可以吃,等到真正后悔的那一天,欧洲人恐怕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这不禁让人又想起基辛格的那句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 透露,本想推动与 *** 的会谈,但即将卸任,没人肯听她的了转眼间, *** 卸任已经一年了。一年来, *** 深居简出,很少对国际热点事务再表态,很多时候,想要采访她的西方媒体们,连她在哪儿都找不到。但是即便这样,在欧洲面临危局,最为紧要的关头,她还是忍不住出来发声了,两次发言都与俄乌冲突相关。近日, *** 就 *** 局势第三次发声,她透露,冲突前,本想推动与 *** 的会谈,但即将卸任,没人肯听她的了。
卸任后, *** 第三次发声
据来自观察者网的报道,近日,德国前 *** *** 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俄乌冲突爆发前,她本想推动德法俄首脑会谈,与 *** 直接对话的,但最终因为自己任期将尽,“未能看到对 *** 施加影响的任何可能 *** ”。对于俄乌冲突,我不再有能力去阻止它,因为大家都知道,“她在秋天就会离开”。
*** 这句“没人肯听她的了”,一共说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欧盟本身,另一个则是 *** 方面。
俄乌冲突后,欧盟被自己弄得惨兮兮的
在欧盟内部, *** 卸任前四个月,本想跟法国总统 *** 一起努力,在欧洲理事会建立一个直接跟 *** 对话的、 *** 的“会谈模式”,但多数成员都知道她即将卸任,难听点说也就是“即将交权”了,因此 *** 这样的提议,最后没有获得通过。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我再也无力推动了”。
这一方面,表达了 *** 深深的无奈,即便你是当权16年的女强人,即将卸任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 *** 的现实和残酷,当权力不再时,你的发言就已经失去了力量。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 *** 在提议建立对话通道时,专门提到了“ *** ”二字,显然这是一个欧盟与 *** 单独沟通的渠道,是 *** 于美国之外的,之所以无法通过,或与欧盟内部的“美国力量”有关。
*** 与 *** 在欧盟建立与 *** 的对话渠道,但没能通过
因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哪些国家在全力追随美国,大家都看到了。比如,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如果这个通道能够建立起来,不说能阻止俄乌冲突,最起码欧洲对冲突爆发后的清醒度,会比现在高很多,也不会像如今这样,弄得惨兮兮的。
在 *** 方面, *** 说得很“伤感”。因为卸任前最后一次出访 *** 时,是 *** 总统和俄外长拉夫罗夫共同会晤的她,而此前,都是 *** 与她单独会晤的。很显然,俄方是要借此告诉德国来的友人,“就 *** 权力而言,你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不管协商什么,都已经没有太大意义了。
所以,我们看到, *** 手捧鲜花,以好友的身份接待 *** 。但 *** 心里也明白,有些话已经不用开口了,因为对 *** 而言,只有权力才算数,而尴尬的是,自己即将交权了。
*** 卸任前到访 *** , *** 手捧鲜花接待她
但即便如此,俄乌冲突爆发后,已经卸任的 *** 并没有置身事外,之一次发声时,她明确表示“欧洲要认真对待 *** 的讲话”,因为出任德国 *** 16年, *** 是她出访最多的国家,而 *** 是她会晤最多的外国首脑,她当然知道 *** 的讲话有多重的分量;第二次发声时,她明确表示“不后悔执政时的对俄能源政策”,坚持认为“ *** 是可信的能源合作伙伴”。
客观讲, *** 的判断没有错,但当权的欧盟精英们是否听她的,是否能顶住来自美国的压力,她是左右不了的。正因为如此,欧盟“沦陷”了。
*** 对俄乌冲突有新判断,称让乌格入北约是错误,不会参与解决问题德国前 *** *** 虽已卸任,但其 *** 影响力依然存在。
12月27日, ***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她被问及“是否知道俄乌冲突将如何结束,以及她是否可以参与解决?”的问题时, *** 表示,任何冲突都会在谈判桌上结束。
她说,“第二个问题根本不会出现。至于之一个,老实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总有一天它会以谈判告终,战争总是在谈判桌上结束。强加的和平与公开友好的谈判是有区别的,我和其他许多人一样不想要这种和平,我不想再添加任何内容。”
*** 在评论她对 *** 和 *** 的政策时指出,当时她遵循的逻辑对她来说仍然是合理的,那是试图阻止一场战争,仅仅因为它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尝试是错误的。
她还表示,她认为在2008年启动 *** 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可能 *** 是错误的,“这两个国家都不符合要求,他们甚至没有想象这样的决定会产生什么后果,无论是 *** 对格鲁吉亚和 *** 的反应,还是北约的援助规则。
她说,2014年的“明斯克协议”试图给 *** 时间,正如我们今天看到的那样, *** 利用这段时间变得更加强大。2014年的 *** 与今天不同,如果那时发生战争,我怀疑北约能否像今天这样帮助 *** 。
12月7日, *** 就签署“明斯克协议”的目的发表了共鸣声明。她说,“明斯克协议”是为了让 *** 有时间让基辅变得更强大,并能够抵抗 *** 。“每个人都清楚”冲突被冻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但这给了 *** 宝贵的时间。
12月14日,奥地利前副 *** 海因茨-克里斯蒂安·斯特拉赫补充说,西方从未认真对待“明斯克协议”,他们不想执行这些协议,只是想争取时间让 *** 为军事对抗做好准备与 *** 。
俄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在评论 *** 的声明时指出, *** 完全有理由不相信欧洲政客的言论和签名。然而,他指出明显缺乏信任。
12月22日, *** 总统 *** 在 *** 会议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明斯克协议”问题上,西方国家简直是在牵制 *** 。
在回答有关启动“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原因的问题时, *** 提请注意这样 *** ,即现在“ *** 天然气的每一个分子似乎都是魔 *** ”。
她解释称,“北溪2号”的许可不是德国 *** 提出的,而是相关公司提出的。对于 *** 和我来说,问题是是否将拒绝批准“北溪2号”的新法律作为一种 *** 行为来采纳。
她说,这种拒绝,再加上“明斯克协议”,只会加剧与 *** 的关系。出现德国对 *** 能源依赖问题,是因为来自荷兰和英国的天然气较少,而且其在挪威的产量有限。
*** 还表示,西方对克里米亚与 *** 重新统一的反应不够强硬和迅速。在这方面,她回顾了 *** 被排除在八国集团之外、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部署部队,以及将联盟国家的军费开支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的决定。这一切,都 *** *** 的后续行为。(井上蛙)
俄乌冲突的水太深! *** 明确拒绝参与调停,有三点考虑两点原因12月27日在接受意大利《七日》 *** 记者采访时,德国前 *** *** 表示,俄乌冲突发展至今谁都不知道何时才能够结束,也不知道能够以何种方式结束,目前冲突双方分歧巨大,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当记者问及,如果有机会调停俄乌冲突, *** 是否愿意做这份工作时, *** 斩钉截铁地给出否认的 *** ,表示自己不会参与俄乌冲突的调停。
*** 之所以表示,自己不会参与俄乌冲突的调停,也基于多方面考虑。
首先,目前俄乌冲突的形势太过复杂,谁都没有一双慧眼能够看到俄乌冲突到底会发展至何种情况,最终又会以何种方式结束。无论是作为当事方的 *** 、 *** ,还是作为旁观者与拱火浇油者的美国,如今哪一方都没有能力表示,自己按下停止键后这场战争就会停止。从 *** 的角度而言,目前不是 *** 表示停止战争便能停止战争的,从 *** 的角度而言,想让俄乌冲突停下来但 *** 也不可能停下来,战争已经打了300余天,泽连斯基将战争氛围已经渲染得如此高昂,在这种情况下, *** 不可能戛然而退。同样,对于美国而言,目前正是拱火浇油得不亦乐乎、大赚特赚之时,让美国按下暂停键并告诉俄乌双方可以谈判,美国也做不到。
这也就意味着,如今俄乌冲突的局势就像高速行驶中已经失控的汽车,无论是驾驶员还是副驾都没有办法通过踩刹车的方式进行紧急避让。谁都很清楚,美俄乌三方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方突然采取行动,一定会造成更加惨烈的后果,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如果突然踩刹车只会车毁人亡。因此, *** 深深感受到,如今的俄乌冲突真的不是哪一方想要停止就能够停止得了得,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后,自然有自身的逻辑。正是鉴于俄乌问题本身的复杂 *** 、各方矛盾的巨大分歧与对立 *** , *** 只能畏难而退,不掺和这趟浑水,这可能是 *** 最聪明且最明智的选择。
其次, *** 之所以表示,自己不会参与俄乌冲突的调停,也是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 ***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 *** 影响力实际上已经大大衰退,自己再也不是执政十六年的德国 *** “铁娘子”,而是领着退休金的德国前 *** ,这也意味着俄乌冲突这趟水太浑,并且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之一,从美国这方面而言,美国不仅拱火浇油,而且还不断制造问题,在这个火堆里继续投放燃料。12月21日在美国的精心策划之下, *** 总统泽连斯基秘密经过波兰并坐上美国的军机飞往美国,当即便获得美国总统 *** 的许诺,美国又为 *** 提供几十亿美元的援助。美国的这一系列做法便已经明白无误地向外界传达出信息,目前想让泽连斯基进行谈判,没有美国的点头也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美国大爷正在兴头上,如今要叫停并要求其保持清心寡欲显然不可能, *** 当然也不傻而且很聪明,美国没有放低调门也没有松口,在这种情况下, *** 没有必要去触这个霉头,从美国这一角度而言, *** 也会察言观色。
第二,从欧盟的角度而言,实际上 *** 对欧盟 *** 会 *** 冯德莱恩有知遇之恩,俄乌冲突爆发后,冯德莱恩仅仅跟随美国的指挥棒行事,完全将自己视为美国在欧盟的总督,根本不把自己视作欧盟的 *** 。 *** 当政时期,处处维护德国与欧盟的利益,与之相比冯德莱恩完全背道而驰,欧盟内部人事关系有其复杂 *** , *** 上的勾心斗角 *** 也看得很明白。如今把持大权的这些政客们自己的都在装糊涂, *** 一个退休的老太太不必趟这趟浑水惹得别人不高兴。
从欧盟的角度而言,像冯德莱恩这样的人都没有请教 *** 时, *** 也不必古道热肠,当然令 *** 感到心寒的原因还在于,德国 *** 内部的反对声音。尤其是绿 *** 出身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她的相关做法更让 *** 感到“步步惊心”,尽管贝尔伯克被视为外交上的外行,但在 *** 上却是行家里手。无论是与德国现任 *** 朔尔茨在外交政策上存在的巨大分歧,还是对于 *** 执政时期处理 *** 关系时的态度,贝尔伯克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想法。贝尔伯克高举 *** 正确的旗号,坚决支持 *** 与 *** 斗争到底,在这种情况下, *** 也不必强出头惹得贝尔伯克不高兴。如果 *** 真的要这样做,德国国会的绿 *** 议员们必然又会对 *** 的退休待遇问题指手画脚, *** 对意大利《七日》 *** 表示,不会参与调停俄乌冲突,正是因为这趟水太浑太深。
第三, *** 自己在俄乌问题以及与 *** 关系的问题上马失前蹄、信誉已失。前不久在接受德国《时代》周刊 *** 采访时, *** 一不小心暴露出2014年至2015年签署《明斯克协议》的战略企图,是要给 *** 乃至北约赢得八年的缓冲时间。这一爆料让 *** 深感惊讶、匪夷所思,从那时起 *** 的 *** 人设便开始崩塌,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外界看到的景象也值得怀疑。当时 *** 与 *** 之间惺惺相惜,两人之间超脱两国国家利益之上的个人感情也随之破裂,在失去战略互信后, *** 也无法登堂入室去做说客, *** 很清楚,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
卸任不到1年, *** 3次发出警告,欧洲的和平,真的离不开 ***美俄关系紧张,俄欧合作僵化,面对如今的复杂局面,德国前 *** *** 第三次对俄乌局势下的欧洲发出了警告,她强调“欧洲的持久和平无法离开 *** 的参与,在处理 *** 危机时应同时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日前, *** 方面通报称,在俄军反击下,乌军已经暂时停止了在赫尔松前线的 *** ,可以说,自10月以来,伴随着 *** 的反扑,俄乌局势无疑已经走向自战争爆发后最扑朔 *** 的时刻。
眼下, *** 在南北两线加紧攻势,自伊久姆的巨大推进后,乌军再次合围夺取了莱曼,俄军撤向顿涅茨克,南线虽无较大突破但一直在第聂伯河沿线维持攻势,俄方控制的赫尔松州已不稳定。
另一边, *** 也在加快节奏,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 *** 入俄,并谋求确立俄占领区的合法 *** ,下一步,就是要推进大量义务兵进入该地区作战,扩大军事力量,稳固在乌军事行动的成果。
在彻底撕破脸皮之后,至少在宣传上,俄、乌、欧洲都暂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特别是对于欧洲来说,装备欧盟 *** 的 *** *** 的迅猛反击,似乎 *** 着 *** 和西方对立以来,美欧反俄行动取得的初步成果。
但是退一步来讲,历史只会向前,事实只会建立在最终结果之上, *** 的阶段 *** 胜利并不 *** 着西方对俄博弈的成功,在一片 *** 导向中看清事实,把握正确方向才是现在欧洲面临的紧要问题,而这也正是 *** 提到的“同时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可以说,卸任不到1年,欧洲局势的巨变,让“默大妈”为德国乃至欧洲的未来 *** 碎了心,早在4月4日 *** 指责德国对俄政策时, *** 就明确表示,她坚持认为2008年在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上做出的拒绝 *** 加入北约的决定是正确的。
今年9月, *** 签署“部分动员令”并表示“ *** 已下定决心,不排除使用一切手段捍卫自身安全”之时, *** 再次发声,提醒西方国家“务必要严肃对待 *** 的讲话”。
再加上现在的表态,三个观点合一, *** 的态度是极其明显的:欧洲决不能和 *** 走向彻底的对立,也不能将 *** 排除出欧洲圈子,仍要同 *** 保持继续对话。
当然,在现在 *** 发起 *** 、 *** 决定 *** 、全欧群起反对的当下,说出这样一番话是非常需要勇气的。但是对于 *** 来说, *** 的压力,远远比不上阻止俄欧彻底划向冷战重要。
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欧洲应该继续保持与俄对话并谋求恢复关系:之一、在哪怕美苏冷战的最激烈时刻,西方同苏联之间,都是始终维持着正常外交关系和对话交流的。
在那时,不论是美国还是苏联,在激烈意识形态的全面对抗之下,双方都清楚的知道,只要维持联系,只要保证对话窗口,只要给予和平博弈的机会,只要留有最后的余地,战争就始终无法真正降临。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是因为清楚这一点,迫使双方都坚持决定不走向最后一步,而当前的欧洲,已经被 *** 挑起的反俄情绪所笼罩,他们抨击 *** “威胁了 *** ”,毫不考虑 *** 的传统安全空间被打破、地缘安全受到威胁的窘境。
在这一局面下,俄乌谈判再不可能,俄欧对话的窗口也将被关闭。
第二、欧洲面临的更现实的情况是,失去 *** 能源保障后的之一个寒冬,已然降临,而欧洲目前,都还没有任何成熟稳定的应对措施,连最基本的取暖过冬都是问题。
法国总统 *** 等政要以穿毛衣这种方式来呼吁欧洲节能过冬,但是,对于欧盟来说,更致命的情况是,人挨一挨冻,也就过去了,但是欧洲各大巨头的工业心脏,没有能源供应,将来要如何运行?
电力和天然气供应 *** 的不断上涨,已经决定了欧洲化工、有色金属、汽车、化肥等支柱 *** 产业的产能下降已成定势,经济下行趋势下,一个年过完,欧盟也要面临“空心化”和“去工业化”的境地了?
所以, *** 的警告是非常正确的,欧盟归根到底,还是不可能和 *** 彻底脱离接触,只要双方藕断丝连的经济关系还在,欧洲就必须同 *** 开展对话。而在当前的局势下,任由美国把握欧洲的局面,一味地“妖魔化” *** 、迫使双方走向最终对立,最终得利的还是大洋彼岸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欧洲,该醒醒了。
*** 揭露明斯克协议 *** , *** 后悔动手太晚,预示冲突要升级图为德国前 *** ***
最近, *** 的一番话,惊呆了世界。当地时间12月7日,德国前 *** *** 在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表示,德法在2014年推动的明斯克协议谈判,其实是在为 *** 争取时间,以便“ *** 有机会变得更强大”,这一重磅声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首先被惊到的就是 *** 总统 *** ,当地时间9日, *** 发表讲话称,对 *** 的“坦白”非常失望, *** 表示,一直以来他都认为 *** 对 *** 态度真诚,但是没想到现如今却听到了这样的解释,这表示俄军现在对 *** 发起军事行动是正确的。
紧接着,被惊到的就是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他在10号的全国讲话中评论称, *** 的声明难以置信,但是 *** 前总统波罗申科的言论的确证实了这一点,这表示 *** 从未打算执行明斯克协议,同时武契奇表示,这件事体现了西方世界的险恶居心,而塞尔维亚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为何 *** 和武契奇的反应如此强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明斯克协议”。
图为俄德法乌四国 *** 在明斯克谈判
我们知道,2014年,由于 *** 国内发生了 *** 变动,俄乌之间的关系急转直下,随后 *** *** 与乌东亲俄势力爆发了激烈冲突,不过在德国与法国的竭力调停下,双方在白 *** 首都明斯克达成了相关协议,协议规定 *** *** 需要给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地区一定程度的自治权,自此双方才停止了军事摩擦。
本身这是一件有利于局势稳定的好事, *** 也一直认为西方国家在认真进行协调工作,结果 *** 这一言论曝出,意味着西方国家当时是摆了 *** 一道,签署“明斯克协议”完全是为了帮 *** 争取时间, *** 在辩护中甚至直言,如果俄乌两国在2014年就爆发冲突,那么 *** 必败无疑,正是由于她推动了“明斯克协议”,才让 *** 有了强化军力,加强与西方世界合作的时间,由此来看,也难怪 *** 得知“ *** ”后连呼“被骗了”。
图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
另一边,对于塞尔维亚来说,他们同样感到震惊的原因也不难解释,我们知道,近日因科索沃 *** 领地内塞族民众一事,塞尔维亚正与科索沃当局剑拔弩张,就连北约也派出维和部队与塞尔维亚 *** 展开对峙,巴尔干 *** 桶正处在 *** 的边缘,本身双方之间还有“布鲁塞尔协议”给局势构筑保险,但眼下在 *** 表态之后,塞方难免会增强对西方世界的怀疑,万一西方又是如法炮制,利用“布鲁塞尔协议”拖时间,那无疑会让塞尔维亚陷入极度不利的境地,所以武契奇才会公开称 *** 的声明对塞尔维亚是一个明确信号,让他知道了“什么人不可信”。
在这一点上, *** *** 领袖哈梅内伊可以说“早有先见之明”,他曾多次反对与美国签订任何协议,理由是他认为,西方世界即使在协议上签了字,也不可能实际遵守,事实正如他所料,2015年,在 *** 法德英五个国家的努力斡旋下,美国和 *** 之间达成了“伊核协议”,结果协议生效还不足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 *** 就亲手撕毁协议,继续肆无忌惮对 *** 进行制裁,由此看来,西方国家参与的协议可信度的确不高,眼下 *** 的经历更是充分佐证这一点。
图为 *** 总统 ***
那么, *** 此言一出,究竟会引发什么后果?
最直接的就是加剧 *** 与西方世界的信任危机, *** 在讲话中反复提到, *** 应该“早点开始这一切”,他表示其实当初已经意识到 *** 方面不会认真履行协议,但是其依旧相信其他参与者是真心在帮助调停,结果却换来这样一个局面,如此一来, *** 对美西方的信任度无疑会急剧下降,俄乌和谈这条解决冲突的绝佳道路很可能就此被“堵死”。
就像 *** 在讲话中质问的那样:在失去信任的前提下,怎么谈判?就算谈,又能谈什么?协议真的可能达成吗?就算达成,怎么能保证各方切实履行协议?显然,此事一出, *** 对谈判的态度会大幅转向消极,同时,俄方很可能会将重心更多地放在实质 *** 解决问题上。
图为 *** 部队
实际上, *** 前几日就曾做出重要表态,一是不排除将 *** 作为自卫手段,二是他认为,俄乌冲突还会继续延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长期存在,由此来看, *** 当前的态度已逐渐务实,其并不想重蹈“明斯克协议”的覆辙,而是打算一次 *** 解决矛盾。
当前俄乌 *** 的态势对 *** 较为有利,除了天气因素之外,俄军还展现出了更为深厚的战略储备,其尚有15万预备役部队没有进入 *** ,同时据英国 *** 机构披露,已在 *** 发现了 *** 今年9月制造的 *** ,从这一点来说, *** 依然具备充足手段维持火力打击,反观 *** 的形势则不是很妙,美欧援乌已经有了渐渐疲惫的态势,而 *** 在能源领域的反击也让欧洲经济陷入困境,这场博弈还远远未到分出胜负的时候。
图为俄乌冲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 *** 对西方世界失去信任的同时,美国也可能会“撕下 *** ”,停止在俄乌和谈问题上的 *** *** 弄,有可能会不顾一切,在 *** 上达成削弱甚至是击垮 *** 的目标,这样一来,俄乌局势将会变得更加危险。
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无论是做人还是治国,诚信是其必须遵循的原则,只有以诚相交,其他国家才会对事件的处置表示信服,如果一个国家表面一套,背地里却是另一套,只是依靠霸权行径来欺骗和 *** 其他国家,那么其终会受到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