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九点半 | 四十多年植绿困“沙魔”,三千公里绿障终“合龙” 塔克拉玛干戴上绿色“围脖”

牵着乌龟去散步 万象 10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更大的沙漠,神秘壮阔,但也暗藏危险:狂风呼啸时,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之处,农田被 *** 、交通被阻断,生态 *** 遭受严重 *** 。

为治理风沙,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建一条绿色阻沙防护带,给沙漠“锁边”。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了全面“锁边合龙”。如今,这条3046公里长的“绿色围脖”终于织完。

给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究竟难在哪儿?如何应对?

大,是“锁住”茫茫沙海的头号难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面积的总和。

其次,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增大造林种草难度。

最后,更让人头疼的是漫漫黄沙形成的沙尘暴。

据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粒径小,白天太阳暴晒以后地表温度非常高,从西边进来的冷空气和东北方向进来的空气极易形成空气对流,就会形成风,非常容易形成沙尘暴,治理难度大。

鏖战沙海,因地制宜是关键。

“锁住”塔克拉玛干沙漠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工程治沙、光伏治沙以及生物治沙。

而在“锁边”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是恢复植被、涵养水源的生物治沙法。

万象九点半 | 四十多年植绿困“沙魔”,三千公里绿障终“合龙” 塔克拉玛干戴上绿色“围脖”-第1张图片-

2017年,退伍 *** 田野来到新疆巴州且末县,被恶劣的风沙环境所触动。2018年,他和2名战友成立治沙队,开始在沙漠里种植梭梭。

*** 们边种边摸索,“ *** 治沙队”也从3人变成了9人。这些年,他们种下了1万余亩治沙生态林。

1995年,国内首条沙漠公路通车。为解决长期防沙固沙问题,防止道路被风沙侵蚀甚至 *** ,从公路修建之日起,其周边的防护林工程便同步开始建设。2005年完工后的生态防护林带全长436公里。

为守护这条“绿色屏障”,沙漠公路沿线还建设了108座水井房。

绿进沙退,绝非一日之功。

十年来,新疆治理沙化土地面积5736万亩,各族群众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铺设了50.52万亩草方格,累计开展人工造林1725.48万亩,植树20亿株,这些树如果按1米的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近50圈。

治一片沙漠,富一方百姓。

治沙过程中,新疆于田县将沙漠生态治理和发展沙产业相结合,发展肉苁蓉相关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目前,于田县肉苁蓉种植面积达21万亩,2024年总产量预计达5万吨左右。

新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附近的一处果园,曾经是一片荒漠 *** ,经过当地几代人的努力建设,现在已经变成了万亩果园,当家产品就是阿克苏“ *** 心”苹果。2024年,阿克苏地区苹果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产值预计超过40亿元。

“锁边”固沙并不是终点,如何巩固成果,从根本上遏制住黄沙的蔓延,是推进治沙工作的长远目标。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我们一代接着一代接着干,终将筑牢“绿色长城”。

本栏目第78期节目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杨仪 赵世龙

标签: 塔克拉玛干 万象 合龙 围脖 公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