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深植人心。男 *** 享有继承家业、考取功名、添丁进口的权利,而女 *** 从出生起就被视为外人,因为她们“迟早是别人家的”。然而,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有趣的是,对于自己的儿子,古人竟然称之为“犬子”;而对女儿的称呼却是“千金”。这其中的原委何在呢?
首先,对自家儿子称为“犬子”实际上是一种自谦的说法。在古代,礼仪至上,而儒家文化的传承使人们注重“谦虚”之道。虽然用“犬子”这个词并非美意,但却完美地满足了古人对“谦虚”态度的要求。此外,古人常说“贱名好养活”,因此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被取名为“ *** 儿”、“二狗子”等,因为虽然狗地位低贱,但确实好养活,而且狗血还被认为具有辟邪的效果。因此,一些人会以犬为名,尤其是在民间这种低贱的称呼更为常见。
关于“犬子”的谦称,与中国汉朝时期著名的辞赋家司马相如有关。司马相如小时候的名字就是“司马犬子”,这并非他的小名,而是由于父母出于深深的爱意,特意为他取了一个低贱的名字。后来,司马相如觉得这个名字太不好听,因此自己改了个名字。这在《史记》中有记载:“其少时好读书,爱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随着司马相如名气的逐渐增大,“犬子”一词也被人们效仿,成为文化人口中对自家孩子的一种谦称。
展开全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家称呼自己儿子为“犬子”可以,但不能用这个称谓去称呼别人的儿子,否则就成了一种侮辱。称呼别人的儿子应该使用“令郎”或者关系亲近一点的可以用“贤侄”。至于女儿的称呼,则是“千金”。
“千金”一词最早起源于《吕氏春秋》,用来称呼那些有才华或有德行的女子。相传公元前522年,吴国大将伍子胥逃亡途中 *** 难耐,遇到一位在溪边浣纱的女子,强忍羞意向她乞食。女子见其可怜,供给了他食物。伍子胥感动不已,请求女子为他保守行踪。由于伍子胥反复提出这一请求,女子感到羞愧难当,最终投河而亡。在她投河之前,表示死后也不会泄露他的行踪。伍子胥深感恩情,留下 *** :“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后来伍子胥回到楚国后逐渐功成名就,回到当初女子浣纱的地方,投下千金以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因此,“千金”从最初指代有才有德的女子,后来在明清时期受到话本小说的影响,逐渐演变为大户人家的女儿的代称。至今,每当有了女儿,家家户户都会自称“我家千金”,甚至是“小公主”。
总的来说,在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观念下,对待儿子和女儿的称呼反映了社会对 *** 别的差异化对待。虽然这些称谓在历史演变中有了一些变化,但依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