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是分散、转移和管理农业风险的市场化金融工具,是 *** 农业支持政策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在数字智能技术赋能下,保险机构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服务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业保险之一大国。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深化数字智能应用,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助力农业供给保障。保险机构创新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扩大风险保障覆盖范围,推动保险服务从保成本向保产值、保 *** 、保收入全面升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渔业保险,创新气象指数保险、水产品 *** 保险、水产品收入保险,增强渔业抗风险能力。提供制种保险服务,分散制种环节的灾害风险,为种业这一农业“芯片”提供风险保障。通过“保险+期货”方式对冲和分散农业风险,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
培育农业经营体系。保险机构提供财政补贴基本险、商业险和附加险等多种产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广“保险+订单农业”模式,联通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各主体,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步发展。通过将多险种有机组合,把风险保障范围拓展至农业全产业链,覆盖研发、生产、加工、储运、品牌、消费、服务各环节。活用“农业保险+期货+信贷+担保”等双边或多边融合机制,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乡村特色品牌。
促进农业科技发展。保险机构提供农机设备保险服务,推动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开发农村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险,为农业科技公司农机研发提供风险保障。推出一揽子综合险服务,为农机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和设备提供保险服务。提供“保险+信贷”的保单质押融资服务,为农业科技装备升级提供融资支持。向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风险管理、提升竞争能力。
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面临新挑战
财税政策支持和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发展农业保险并对农业保险提供财政补贴和再保险支持,是世界农业强国在世贸组织“绿箱”政策框架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风险、提升农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对农业保险的财税政策支持范围和力度还不能适应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要。对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只限于补贴三大粮食作物、特色农产品等部分险种的保费,尚未联通 *** 、省、市、县等不同层级,以及同一层级的 *** 部门、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等不同主体,建设多层次、广覆盖的农业保险共享数据库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当前,农业保险区划工作仍需大力推进。
农业保险服务有待完善。保险覆盖率不高,尚有约73.7%的农业保险标的未被纳入保险保障范围。风险保障水平偏低,赔付金额只相当于实际损失的三分之一左右。产品定价基本沿用“一省一费”的粗放模式,存在基差风险。承保、理赔及经营各环节都存在成本偏高问题,影响农业保险整体效益。存在“补贴式”平均理赔现象,实际赔付概率高,亩均赔付金额低。
巨灾风险分散转化困难。农业风险具有 *** *** 和传染 *** ,其赔付率变异系数约是普通财险的10倍。我国是全球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农业保险由单纯服务生产环节向服务农业产业链转变,更会加剧 *** *** 风险的集聚、传递和扩散。我国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亟待健全。保险机构计提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可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有限。国内外再保险公司承保能力不稳定,对 *** 保险、地方特色保险等承保意愿不强。巨灾风险基金还未设立,巨灾风险兜底机制缺失。
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需要新举措
优化农业保险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空间,将农业直接补贴转变为农业保险补贴。加大 *** 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支持力度并实行差异化补贴,参照国际惯例,实行农业保险保费以及管理费和再保险补贴。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将渔业保险、地方特色农作物保险、特色养殖产品保险纳入 *** 财政补贴范围,构建完整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体系。在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地方土地出让收入减少的背景下,增加 *** 财政在 *** 补贴中所占比例,降低或取消地方 *** 特别是市、县级财政补贴比例。
完善农业保险直保和再保险体系。推进物化成本保险向完全成本、产值保险、 *** 保险和收入保险转化,建立健全农业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围绕服务农业产业链,将保险保障范围从生产环节延伸至加工、流通、存储和销售各环节。积极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实现直保公司巨灾风险准备金、农业保险再保险、 *** 巨灾风险基金有机衔接。允许保险机构税前足额计提巨灾风险准备金, *** 和省级 *** 分别按当年农业增加值的一定比例提取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 *** 承担最终兜底责任。当再保险不足以弥补直保公司赔付损失时,可逐级启用巨灾风险基金补偿损失。
推进金融科技与农业保险融合发展。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采集分散在各部门、各地区、各市场主体的农作物、产量、损失、气象、土壤、土地确权数据、流转数据、遥感和管理等农业保险数据和信息,统一数据标准,建立可共享的行业数据库和信息平台。积极利用大数据、计算机 *** 等技术开发新产品。应用遥感卫星、无人机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开展种植业保险承保和理赔服务,运用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技术开展养殖业保险承保和理赔服务,提高承保理赔效率和精准度。利用无人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实施森林火灾 *** 和有害生物防治,实施风险减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