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汉哀帝罢黜乐府的真实原因——谈谈那个真实的汉哀帝

牵着乌龟去散步 问答 10

说实话,汉哀帝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很多人知道他的存在主要是因为“断袖之癖”这个不太正面的典故,但其实汉哀帝并非是个很昏庸的人,罢黜乐府固然有汉哀帝本人“不好声色”的缘故,但以下几点原因才是他罢黜乐府所真正考虑的因素:

原创汉哀帝罢黜乐府的真实原因——谈谈那个真实的汉哀帝-第1张图片-

友情提示:全文共2000字,仅需3分钟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乐府会被废黜。

一、乐府兴盛使得汉王朝的财政压力变大

从文景之治的经济快速恢复到汉武帝的武功兴盛造就了汉朝国力的繁荣景象,这必然会导致乐府这种形式的兴盛,歌颂汉朝的巨大成就。但是到汉哀帝时期,乐府的发展已经达到了过度的程度,严重到甚至会时汉朝的财政压力受到尖锐调整的程度。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影响下,乐府泛滥至极,从业人员的庞大导致 *** 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供养这些人。要知道,当时的乐府其实已经相当完善了,涉及到了:一是乐器的 *** 、维护和管理;二是收集素材、曲调和乐谱;三是编排和表演等。这些内容以当时来看,属于非常繁琐了。但当时的汉朝由于天灾频发,实际上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因此从减轻财政压力的角度,汉哀帝必然要对乐府进行一定的裁撤,从而减少支出。

二、乐府的兴盛甚至使得农民无法安心生产

展开全文

对于封建王朝而言,农业可谓是王业之基。农民能否安心生产对于国家 *** 的稳定举足轻重。由于后来乐府的歌词内容上逐渐契合民众,使得民众大有“深得我心”之感,再加上当时朝廷、大户人家对乐府的过度追崇,使得农民往往以音乐寄托灾难后哀伤,对实际开展 *** 生产起到消极的影响,恢复农业生产变得困难。

三、乐府的内容动摇了王权的权威

众所周知,历史上,音乐在古代是与法律等一起作为王权体系的重要部分而存在,起到了维护 *** 秩序的作用。这其中,主要表现为“雅乐”比如《神乐歌》就算王权下最庄重的音乐节目,多在举行更高祭殿仪式时所采用。但由于经历过“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时期,民间音乐的“俗乐”开始广泛流行,在内容上主要注重于现实的民间疾苦。这些歌曲往往在内容上直接指向了 *** 阶级的横征暴敛、 *** 或生活艰难困苦,是对王权的挑战与质疑,自然会被汉哀帝所控制。比如:

《妇病行》:“冬无复襦,夏无单衣”《东门行》更是用: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四、乐府的大发展对社会道德产生的明显消极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社会道德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并不一样,这里主要指的是封建 *** 者所希望社会拥有的道德,即围绕王权存续的道德。由于上文所说的俗乐,使得在上下层社会均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当时的民间大户为了炫耀,纷纷通过蓄养音乐人士进行了各种炫富活动,甚至还有为了争夺一个歌女而彼此大打出手,极大的影响了社会道德,变成了以富尊崇的地步。比如

《盐铁论散不足》:富者祈名岳……戏倡舞像。中者南居当路……鼓瑟吹笙”

此外,这种风气甚至影响到了作为封建道德服务对象的皇帝身上,比如昌邑王刘贺作为皇朝的 *** 人,在昭帝未出殡时便在其府中大肆进行歌舞表演。

五、结论

个人认为汉哀帝因为其 “断袖之癖”被广泛评价为负面,认为罢黜乐府主要是因为皇帝本人不喜欢音乐,但是其实汉哀帝的音乐造诣还可以。罢黜乐府固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的发展,但是从其作为君王的角度看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汉哀帝基于财政状况、社会道德、农业发展等因素才采取了这样的行为,是符合当时的具体国情和 *** 需要的,应该看到它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礼记缁衣》;

2.《妇病行》;

3.《东门行》;

4.《汉书》;

5. 《盐铁论散不足》;

6.《汉书·霍光传》。

标签: 汉哀帝 罢黜 真实 乐府 谈谈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