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7年11月8日,沉重铅灰色的天空下,警方严阵以待,出动了两辆造价千万最新装备“行动SNG卫星转播车”,不停歇地 *** 着 *** 各区的一举一动,并同步 *** 到了灵堂的最新画面。
从清晨6点开始,陈启礼的灵堂就陆续涌入了来自各地堂口的兄弟,他们全身着清一色黑西装,胸前佩戴小白花,表情严肃。公祭时,吊唁人数竟然超过了8000人,告别式会场被挤得水泄不通。
告别式会场外是一些扛着摄影机跑来跑去的记者,他们争先恐后地抢拍各种画面。而与这“热闹”氛围不同的是,距离不远的各个巷口转角,站满了胸前挂着MP5 *** 的特勤警员,他们睁着一双双锐利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殡仪馆四周。
就这样,官兵与强盗一同在细雨霏霏的湿冷街头,演出了传奇黑道教父陈启礼的最后一幕。
展开全文
告别式中,一部11分钟《欢迎回家》的记录片 ,记载了陈启礼11年未走完的归乡路,寄托了人们对他的无限思念。
“这种 *** *** 的大场面,在 *** 只有 *** 里才看得到!”一位被采访的人如是说。
葬礼结束后,媒体报道了陈启礼的一生,但文章发出后,却遭到了不少人的抨击。最为“严重”的一点就是陈启礼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让一些 *** 派恨之入骨。
但其实,陈启礼活在世上也从未动摇过这个想法,他曾经这样说:“我宁愿被 *** 管着,也不让 *** 被外人拿走”
那么,陈启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为他送别?他又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呢?
1.被挑衅,从 *** 打到黑道老大
1943年,陈启礼出生于 *** 江苏,由于家里生意做得不错, *** 在当地小有名气,但这些跟 *** 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陈启礼出生后, *** 战争已经到了尾声,中华民族取得了全面胜利。本来战争结束后,国家开始休养生息了。但不想, *** 单方面撕毁了 *** 合作协议,内战开始了。
因为生意上与 *** 有关联的缘故,陈父非常希望 *** 能够执政,以继续顺利做生意,可惜事与愿违, *** 一败糊涂,老蒋带着残余部队灰溜溜逃回了 *** 。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陈父只好带着陈启礼举家跟着 *** *** 到了 *** ,这时候陈启礼只有六岁。
陈父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他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对陈启礼非常严格,一旦犯错,非打即骂。在长期的棍棒侍候下,陈启礼对于 *** 要求的“孝”印象非常深刻,从小就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当然,对于 *** 的 *** ,陈启礼好像也认同了“打”能 *** 的观念。
在家教甚严的情况下,陈启礼初中毕业后,以优良的成绩考入了 *** 之一名校台北“建国中学”。
由于口音不一样,加上当时“二八事件”( *** 治台初期,台籍与外省籍产生冲突,演变为 *** 军 *** 台籍人民的重大历史事件),台籍人对 *** 人产生了一种仇视,陈启礼经常被挑衅打架。但陈启礼天生不服输,并且抗打,成为了学校出名的打架能手。
为了对付台籍人,外籍人慢慢形成了帮派,17岁的陈启礼与在眷村一些十几岁的年轻人被引导加入了“中和帮”,从此打架开始有伴,每天的冲突情况也渐渐改善。
在长期的打架中,陈启礼崭露头角。在一次西餐厅打斗中,陈启礼带领8名人员对打对方近百名人员,一时名声大噪。此案还惊动了整个 *** ,亮起了治安红灯。陈启礼也在这一役中奠定了黑道地位。
由于创立“中和帮”的帮主 *** 入狱,“中和帮”群龙无首,一些元老将“中和帮”改名为“竹联帮”,陈启礼担任骨干,成为竹联帮的精神领袖。不久后,因带领竹林兄弟占领了其他帮派地盘,扩大了帮派力量,年纪轻轻的陈启礼被推上了总堂主位置。
在陈启礼的带领下,“竹林帮”开始投资各种特种营业、 *** ,甚至 *** 手 *** 业,赚取巨额资金。所以说,这个时候的“竹林帮”已不仅仅是一个帮派,它已经成功转型,像一个公司有模有样地运转。
1968年,随着“竹林帮”规模的增大,为了规范管理,陈启礼召开了重组会议,分别用红、白、黑、黄、蓝、灰6种颜色与虎、豹、龙、狮、狼、熊、凤、鸟等动物名称立堂,建立了新堂 *** ,每堂设置堂主、副堂主、 *** 等职务,陈启礼继续任总堂主。而此时的“竹林帮”已获得了“天下之一帮”的美称。
2.被利用,从黑道到官方纠缠不清
1970年,因帮内出现 *** “帮款” *** 现象,陈启礼指使 *** 行刺内贼,被指控为幕后黑手被 *** 。
1976年,陈启礼刑满获释后重新整顿了竹联帮,竭力扩充帮派力量。当时有人估算过“竹联帮”的成员,说至少有数万人,但其实真正数目连 *** 局也弄不清。反正那个时候,竹林帮的势力基本控制整个 *** ,包括了 *** 、人事、 *** 乃至 *** 局等重要部门。势力甚至扩张到了海外,影响了全世界华人圈。
除此之外,“竹联帮”在国外发展也相当迅速,他们不但从事了一些正当的生意,还从事了大量非法行为。其中就包括:竹林帮在菲律宾的一座岛屿上建立“中转站”,把大批现代化 *** 运进 *** ,又从 *** 运往世界各地。
如此明目张胆地干着违反的事情,也许很多人很疑惑,陈启礼好像是一手通天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其实随着陈启礼势力的扩大,台当局早已看上了“竹联帮”。在 *** 当局的暗中扶持下,陈启礼开始向 *** 靠拢,成为 *** *** 局的秘密 *** 员。而这些是随着“江南一案”被调查,陈启礼与 *** 当局勾结的事情才得以曝光。
江南原名刘宜良,他17岁跟随 *** 到 *** ,就读于台北市师范大学,是 *** 大力培养的政工人员。毕业后,江南担任了《 *** 日报》的记者。后来,江南开始研究 *** 的生平,并于1984年正式出版了《 *** 传》。
《 *** 传》一经出版,立刻畅销千万本。该书揭露了蒋氏父子的劣迹,引起了台当局的极其不满,他们认为江南“叛逆”。因此台当局不惜用重金25万美元聘请陈启礼等人到美国旧金山刺杀江南。
在强大的军事和高额的酬金面前,陈启礼果断地接受了刺杀知名人士江南的任务,并于1984年10月15日将毫无防备的江南连开三枪杀害。
除了刺杀江南, *** 当局还别有用心地附加了一些条件:即命陈启礼以“竹联帮”名义控制整个 *** 。他们阴险狡诈地策划:大力在 *** 和美国发展堂口,把美国作跳板、将 *** 作基地,将“竹联帮”势力渗透到中国 *** ,控制 *** , *** *** 现 *** ,实现“ *** 复国”的“ *** 目标”。
所以,当时竹林帮也是卖命地完成当局任务,除了全力结交 *** *** 外,他们还想方设法接近 *** 重要部门,试图向 *** 扩展。
其实,这个时候的竹林帮,与日本“ *** ”臭名比肩,长期在各政界活跃,无恶不作,巨案层出不穷。
本以为江南就这样神不知 *** 不觉地被杀害了,不曾想,在美国联邦警方的全力调查下,“江南命案”很快就 *** 。迫于压力, *** 当局开展了有史以来更大规模的扫黑行动,陈启礼理所当然成为了“舍卒保帅”的替罪羔羊。
但是,姜还是老的辣,陈启礼这位 *** 湖,为了避免惨遭毒手,他在接受 *** *** 局刺杀江南命令时,偷偷录了音。所以在陈启礼被捕后,这盘录音带很快就落到了美国联邦调查局之手。 *** 当局做梦也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因为如此,陈启礼得以保存生命,被判 *** 。
为了掩盖 *** , *** 当局扫黑活动持续深入的,开始大肆 *** 帮派人员,一大批 *** 分子纷纷 *** ,同时包括了数百名“竹联帮”重要成员。至此,台 *** 陷入了低潮。
1991年,陈启礼被假释出狱。出狱后,陈启礼仍旧主持竹联帮事务。并且随着其他 *** 人物陆续出狱, *** *** 又开始稍稍抬头。其实,他们在狱中就已经成立了之一个跨全岛的本省 *** 组织“天道盟”,就等着出头之日了。
看着开始冒尖的帮派,台当局坐不住了。为打击 *** 势力的再度蔓延,当局在1996年发动代号为“A10”的全岛搜捕行动,陈启礼只能与其他黑道大人物纷纷逃到境外。
1997年,陈启礼逃到了 *** ,从此开始了11年的 *** 生涯,直到去世也没有回到 *** , *** 成了他人生的最后归宿之地。
3.被追捕,从 *** 到柬埔塞,踏上不归路
对于自己被利用,被作为替罪羊,陈启礼早已看清楚了当局的自欺欺人的嘴脸,他不禁心寒万分。
所以,在 *** 当局再次对他下达通缉令时,陈启礼只能逃走,因为原来服务的当局是不可能因为他曾有功就会减轻他的罪行的。
在逃到 *** 后,陈启礼一直在一个低调的半隐藏生活中,他除了搞房地产外,最常见的就是关注 *** 的时事了。
有一次,面对媒体的采访,陈启礼骄傲地说:“我是一名中国人, *** 省跟 *** 永远不可分割”。而没多久,陈启礼通过电视台对着 *** 民众演讲说:“血浓于水的同胞们,我们是中国人,在我心里,我宁愿被 *** 管着,也不让 *** 被外人拿走!”
由于句句喊出了华人的心声,陈启礼在华人圈里树立了很高的威信。当时,很多逃亡海外的 *** 华人都千方百计联系陈启礼,希望能与他更好地合作和交流。
除此之外,陈启礼更是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祖国统一的支持和愿望,在接受的每一次采访中他都坚称 *** 是中国的。
除了对统一中国的坚定拥护,陈启礼在 *** 与 *** 的友好关系上也贡献了一份力量。随着陈启礼生意越做越大,他的资产和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陈启礼被授予了“ *** ”的爵位。
2000年,陈启礼突然中风,在去泰国治疗途中,他差点被 *** 当局抓到,无奈之下,只能转去 *** 。在身体稍好转后,陈启礼去了一趟北京。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感慨万千,他希望亲眼看着2008年 *** 会 *** 升起来的样子,只可惜他的生命定格在了2007年10月。
陈启礼去世后,他的家人为了满足他叶落归根的愿望,与相关部门申请,希望能带他回到 *** 安葬。在获得相关部门的许可之后,陈启礼的遗体回到了那座令他又爱又恨的 *** 岛。
结语
陈启礼一直混迹在黑道中,在世俗眼里,他也许不是一个好人,颇具争议,可他的心一直都是光明的。
作为 *** 的 *** ,陈启礼身上肯定背负了太多不美好的东西,可他希望祖国统一、对中华统一的坚定信念却从来没有改变过。
陈启礼自从还是个孩子以来,就一直被作为外省分子区别对待,他内心是非常憎恨 *** 势力的,总是期待早日实现统一,所以晚年的陈启礼经常唠唠叨叨:“让 *** *** 比 *** 更好”。
其实,人的观点与自身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陈启礼也是一样,他经历了从 *** 到台北,再到异国他乡,他内心流露出来的感受是最真挚的,就是保卫自己 *** ,不容他人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