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山靓仔咿哟你为什么穿着你那破拖鞋
阿道山靓仔咿哟你为什么不去剪头发
阿道山靓仔咿哟你还是骑着你那辆破单车
老势势你老势势你老势势你老势势
当五条人夹着人字拖慵懒地走上《乐队的夏天2》舞台,像故意捣乱的“坏少年”唱出那首土土的、夹杂着海丰话和普通话的《道山靓仔》时......
一座南方的小县城,在眼前慢慢的铺开去。
海丰县,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隶属于汕尾市,五条人乐队的核心成员仁科和阿茂均来自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仁科出生于海丰县捷胜镇,一个带有海风味道的地方;而阿茂则出生在陶河镇,一个溪流环绕、田野广阔的乡村。两人在海丰的成长经历为他们日后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源泉。
海丰红场
海丰县的这片土地,早在新时期时代就已有越族先民生活。东部濒临碣石湾,西部面向 *** ,海岸线长达116公里,除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世界上唯二的“红场”。没错,世上仅存的两处红场:一个在莫斯科,一个就在海丰。1 *** 7年冬,中国之一个苏维埃 *** 在这里成立。
这样一个红色与海洋交织的地方,除了孕育了“老势势”的五条人,也有如数家珍的各路美食。
01国家地理标识农产品
海丰油占米
海丰的之一大河流黄江河,出海口是国际重要湿地,黄江河两岸是大面积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有机质多,富含适量的咸度,是种植油占米的理想之地。海丰油占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1555年),但实际种植可能在北宋(1011年)之前就已经开始。据《嘉靖海丰县志》记载,当时的海丰县已经广泛种植稻米,其中“交趾粘”是最为繁盛的品种之一,而“黄粘”也就是最早的油占米。
海丰油占米 *** 细长,粒长6.5-7mm,长宽比≥3, *** 晶莹剔透,气味清香。煮出来的米饭松软可口,香气怡人,表面会泛油光,如果把饭粒放在纸上会有油迹留下,因此也被称为“油粘米”。
海丰油占米于2020年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22年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虎噉金针菜
虎噉金针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元代。当时,虎噉村的石莲庵因庵庙行者惯以金针菜为斋菜素食,便在石莲庵周边的田园上开始种植金针菜,用于庵庙的自给自足。随着时间的推移,虎噉金针菜逐渐从庵庙走向民间,成为当地百姓初一、十五或逢年过节、神明圣诞时的食素斋菜。由于虎噉金针菜的独特品质和口感,其名声逐渐传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和购买。
展开全文
虎噉金针菜外观花瓣肉质肥厚,色泽浅黄或金黄,条身紧实粗壮,条色均匀,有光泽,无青条干菜。香味浓郁,无酸味。口感爽脆鲜甜,不带任何酸味,花蕾口紧闭,花粉不泄露。
金针菜有较好的健胃消食、养心解忧、止血、消炎、清热、利湿等功效,被誉为“健脑菜”。
海丰菜心
海丰县的土壤多为黄壤和红黄壤,pH值为4.0~4.8,土质肥沃,有机质、有效氮、磷、钾含量丰富,非常适宜菜心的生长。
海丰菜心菜薹粗壮、叶绿阔长,整体形态美观。爽脆清甜,质地细腻,无纤维感。蛋白质和钙含量高,维生素C和可溶 *** 糖含量丰富,粗纤维含量低,是公认的“绿色无公害农作物”。
海丰莲花山茶
海丰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海丰莲花山茶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据《海丰文史·海丰莲花山茶谈》记载,莲花山茶“产茶有独厚之资”,“啖其甘则金菊调蜜”、“移时香仍绵于齿颊”。莲花山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嘉靖版《海丰县志·物产》,表明其种植历史久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丰县开始规模化种植莲花山茶。九十年 *** 始,当地莲花山茶产业发展逐渐提速,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海城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梅陇镇为主的茶叶核心生产区。
海丰莲花山茶外形条索紧实、灰绿起霜。汤色黄绿泛金,栗香带火工香,滋味浓厚、回甘强、耐冲泡。2021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02旅游必吃榜
海丰小米:不是米
海丰小米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海丰公平镇,这里被认为是小米的故乡。小米最初只是用普通的瘦肉、盐、鸡精、香油、酱油、生粉等材料制成,外皮则是用番薯粉 *** 而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丰小米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海丰县乃至整个汕尾市的 *** *** 小吃之一。
海丰小米外皮灰透明,形状小巧圆润,蒸熟后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外皮Q弹爽滑,内馅鲜美多汁,肉质爽口弹牙,整体口感层次分明。
海丰菜粿:不是菜
海丰菜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雍正年间。据传,当时梅陇镇有一位名叫王坣的青年,因修筑海堤劳累过度,经常食不果腹,身体消瘦。其母亲为了给他补充营养,便将家中仅存的一点米碎捣成粉,包入菜叶等食材,制成粿让儿子充饥。不幸的是,王坣在一次台风海潮中为保护家园牺牲了。后人为纪念他的事迹,这种粿便流传了下来,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海丰菜粿。
海丰菜粿选用刚刚收成的早稻粘米,磨成米浆,用温水搅拌均匀,煮成糕状,揉成有弹 *** 的粿皮。闲聊上选用五花肉、凉薯、芹菜、橄榄菜、鱿鱼丝、炒熟的芝麻和花生米等,切成小丁,加入适量的盐、糖、大地鱼粉等调味料,搅拌均匀。
海丰牛肉饼:真像饼
海丰牛肉饼是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以其独特的 *** 工艺、鲜美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作为海丰小吃“三剑客”之一,牛肉饼与小米、菜粿齐名,是海丰地区更具 *** *** 的美食之一。
海丰牛肉饼选用新鲜的牛腿肉做成肉馅,用手搓成小型的饼状,形状扁平,类似于曲奇饼放入清水中煮沸,加入适量的盐、胡椒粉等调味料,煮至牛肉饼熟透。
海丰咸茶:不像茶
海丰地区在清代就已经有了擂茶的习俗。当时,海丰妇女有嗜咸茶的习惯,这种习俗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海丰咸茶最初是由客家 *** 带来的擂茶习俗与当地自然环境和饮食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客家先民在迁徙至海丰时,保留了擂茶的传统,经过与当地居民的长期交流和融合,逐渐演变成了具有海丰地域特色的咸茶。
海丰咸茶的 *** *** 独特,通常使用绿茶或红茶,也可以使用当地的野生茶叶,放入牙钵中,用茶槌反复擂打,直至茶叶被擂成浆状。在擂好的茶浆中加入适量的食盐,继续擂打均匀。之后将沸水冲入牙钵中,充分搅拌,使茶浆与水混合均匀。再将炒米、炒花生、炒芝麻等配料撒入碗中,再倒入擂好的茶水,即可食用。
038个声调的:福佬话
回到文章的开头,当五条人用夹杂着海丰话和普通话唱《道山靓仔》的时候,你又怎么会想到这样的方言里竟然包含了多达8个声调。
海丰话,也就是福佬话,主要分布在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包括汕尾市中部、南部和沿海地区。这种方言具有古朴典雅、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的特点,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佬话里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成分,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声母上,部分地区没有唇齿声母f,古非敷奉声母字口语中一部分读为p-、读书音则为h-(或x-)。韵母方面,保留了古音中的鼻音韵尾和塞声韵尾,有丰富的鼻化韵。声调上,各地都有入声调,声调数目6~8个,以7个为多见。
福建厦门的曾厝 ***
福佬话不仅是语言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许多地方戏曲、民间故事、歌谣等都以福佬话为传播媒介,对维系地方文化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地名中也常带有福佬话的特色词汇,如“厝”(房子)、“寮”(池塘边的小棚)、“墘”(旁边、边沿的意思)等,这些都是福建闽南语的特色词。
从福建入广东,由东向西留意闽南话发音的差异,可以感觉到是语调由软到硬的变化,对应的是人的 *** 差异。语调偏软的潮州、澄海、揭阳,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传统的潮州作为官府之地,然古城耸立至今,潮州人有成熟的市井文化,很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显得中庸平和一些。从汕头沿着海岸往西,从潮阳到普宁,再到惠来,语调变得硬朗,似乎 *** 敢闯一些。过了惠来就是海陆丰,方言变得相对自成一体。
总的来说,福佬话作为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方言,不仅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具有独特之处,而且在文化传承和地方认同上扮演着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