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谈《甄嬛传》里的诗词典故(五十)南朝乐府诗《子夜歌》

牵着乌龟去散步 生活 13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注释

被:通“披”字。

译文

昔日,我在夜晚时散开了发髻,一头长发自然的垂在肩头,发丝也蜿蜒垂到了情郎的膝头,是如何的惹人怜爱。

《子夜歌》为南朝时的民歌乐府。

乐府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子夜歌》是曲调名称,郭茂倩《乐府诗集》里收录的《子夜歌》多达四十余首,另外还有变调如《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等等,统计超过百首,可见《子夜歌》这曲调,在当时民间颇为流行。

《晋书》中记载:“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声。”《旧唐书》中则说“晋有女子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晋日常有 *** 歌之。”其实,乐府古诗的曲调与作者,多因年代久远难以考证。 *** 会唱歌当然是穿凿附会,至于是否真有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也很难说,只能从这些史料中知道,《子夜歌》这支曲子必定十分婉转 *** ,而《岳父诗集》里收录的《子夜歌》也尽是些情致 *** 的文字,如上述这首作品中,写到了女子在夜晚时不加梳饰、枕在情郎膝头的旖旎,这不仅仅是男女之情,更是闺房之乐了。

在《甄嬛传》全剧接近尾声时,皇上 *** 病榻,可比病痛更叫他煎熬的,恐怕是六阿哥弘曕的身世之谜。他少进后宫、皇后又毒害皇嗣,当了十来年皇帝,居然只剩三个儿子(被削除宗籍的弘时此时也早已经死了),除去那位剧中未露面的五阿哥弘昼,他便只剩两个选择,一个是甄嬛的亲生儿子弘曕,一个是甄嬛的养子弘历(我说的只是剧中的设定),无论选谁都是甄嬛的人马。恐怕这时候,他心里必定充满了疑惑,疑惑自己分明事事多疑、处处谨慎,到底是怎么在毫不觉察的情况中,落入了甄嬛的陷阱?

“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甄嬛才貌双全,确实是个惹人怜爱的女子,可若说她在一次次的打击中有什么 *** ,恐怕就是他终于看清了皇上。甄嬛看清了皇上的寡恩少情,知道皇上的“恨”远比皇上的“爱”来的强烈持久。皇帝的怜爱并没有带来什么精神上的好处,但皇帝的厌恶却绝对能造成毁灭 *** 的伤害。

就如同安陵容小产,皇上一直以为自己是太过鲁莽之故,内疚不已,甄嬛揭露 *** 一事,皇帝终于有机会从自责的痛苦中解脱,自然绝不容情;而皇后依赖纯元,多年始终屹立不倒,甄嬛揭露皇后杀害纯元一事,皇帝终于有机会 *** ,当然更不会手软;至于祺贵人一事,无论甄嬛怎么多次进言,请皇上重审当年祺贵人之父瓜尔佳鄂敏告发甄远道谋反一事,甚至搬出六阿哥来,皇帝都不为所动,直到玉娆开口陈述了自小流放被地之苦,皇上才出手惩治瓜尔佳氏一族,仔细一想就会明白,这不过是皇帝为了得到玉娆,急于讨好她的表现,而又焉知甄嬛是否早已看出了皇上的私心,暗中对 *** 面授机宜?

本人谈《甄嬛传》里的诗词典故(五十)南朝乐府诗《子夜歌》-第1张图片-

病榻 *** 间,皇上看着这个陪了自己多年的女子,忍不住 *** 摸她的头发,却只摸到了她满头冰冷的珠翠。甄嬛倚在他身上说着:“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其情景已与当年深爱雍正的莞贵人相去甚远。他那样怀念着当年天真的甄嬛,却怎不回头想想,既然不喜欢她珠翠满头,那又为何他只会赏赐这些身外之物?既然不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那为何又没有雅量,容忍别人说出不合他意的真心话?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这个系列内容涉及《甄嬛传》的,我只针对剧情,不扯雍正朝真实的历史,历史粉勿扰,在硬套雍正朝背景的架空小说改编剧里谈论历史我也不会干这么NC的事儿;服化道、演技等等也不会涉及)。

标签: 子夜 乐府诗 南朝 典故 诗词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