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毒真是老生常谈了, *** 部门、科普专家们每年都苦口婆心地告诫大家不要随便采食野生蘑菇,但仍然每年都有惨痛的教训。日前,有媒体就报道了山东淄博一家三口因食用野生蘑菇发生中毒的事件,家里12岁的男孩险些丧命。
就像俗话说的"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蘑菇中毒的也多是对毒蘑菇有一定鉴别能力的人。他们往往有一定的采野生蘑菇的经验,还有很多"祖传"的"鉴毒绝技"傍身,比如银针试毒、大蒜验毒等,以为能够笑傲"蘑"界,殊不知乃是"刀尖舔血"。
咱们今天就来捋一捋民间流传的鉴别毒蘑菇 *** ,看哪种才是真正的至尊宝典。
银针试毒
先说说最为酷炫的银针试毒 *** 。相信不少人在电视剧里见过这种场景。既然很多文学作品、影视剧都有这个桥段,总不至于是瞎编的吧?
没错,银针试毒确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其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
古代最经典的毒物是 *** ,学名 *** ,艺名鹤顶红,白色粉末、无臭无味。问题来了:白色粉末为什么叫"鹤顶红"?
原因是古代提纯工艺落后,生产的 *** 中总是含有硫和硫化物杂质,所以呈红色。而银针由于能和 *** 中的含硫杂质反应,因此能够验出 *** 。
现如今,化学物质提纯技术发达, *** 里几乎不含杂质,银针也就没了用武之地。毒蘑菇里的 *** 跟硫没什么关系,银针更是发挥不了作用。
结论就是:银针检测毒蘑菇不靠谱。
大蒜验毒
大蒜经常被人们赋予很多神奇的功效,"验毒"便是其中之一。有些人会将采的野生蘑菇加上大蒜用开水浸泡,或将其与大蒜同煮,观察大蒜是否变色,若没变黑,说明无毒,变黑则是毒蘑菇。
前面提到的中毒事件中男孩母亲就用了这种 *** ,她发现大蒜没有变黑,便用采的野蘑菇做了汤,结果一家三口都中了毒。这一事件已经用事实给这种鉴别毒蘑菇的 *** 辟了谣,用大蒜是否变黑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同样不靠谱。
以虫试毒
有人通过蘑菇有没有虫咬痕迹来判断是否有毒,认为被虫子咬过的蘑菇就是无毒的,可以食用。
事实上,招不招虫咬跟有没有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人和昆虫的生理结构千差万别,有些对 *** 有毒的物质对昆虫可能不起作用,反之亦然。虫子吃了没事的蘑菇人吃了或许就出大事了。
结论就是:虫子靠不住!
察"颜"观色
通过颜色来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最普遍认同的一种 *** ,一般认为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朴素的则无毒。
这一理论是无数实践总结出的经验,从大数据和概率上看的确如此,但却不是绝对真理,存在着很多例外情况。比如红色的大红菌、 *** 的鸡油菌等都是颜色亮丽却鲜美可口的食用菌,而号称"毁灭天使"的白毒伞形象朴素却是 *** 。
总之,通过颜色来辨别毒蘑菇并不可靠,十次中即使有九次都是对的,唯一的那次误判便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除了上面的 *** 外,民间还流传着很多毒蘑菇鉴别 *** ,包括看有没有分泌物或黏液,看生长区域清洁与否,看有无菌托菌环等,都是不可靠的。
实际上,目前并没有哪种 *** 能百分之百识别出毒蘑菇,鉴于蘑菇中毒的后果很严重,建议大家不要去采野生蘑菇,美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文 | 马博士健康团-马冠生博士、王小丹博士生
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 *** 会 ***
·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 九三学社 *** 科普工作 *** 会 ***
· 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自制菇菌煲,蘑菇爽滑,汤汁鲜美,比大鱼大肉强多了
最近收到了很多的私信,让我多分享一些汤品的做法,可能是大家都感觉到了秋天要滋补身体了,都选择煲汤了吧,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道鲜美好喝的菇菌玉米猪骨汤,做法简单,味道鲜美,清香可口,也是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喝的一道汤,说到鹿茸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鹿茸菌是一种珊瑚菌种,又名猴葵、鹿角菜,以其色黄、形似鹿茸而得名。
鹿茸菌是一种名贵山珍,其蛋白质含量高、糖分少,具有降血压、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对高血糖有抑 *** 用,对过敏源——比如皮肤炎,也有很好的抵抗作用。 更重要的是,鹿茸菌还具有抗肿瘤的效果,诸多功效,加上鲜美的味道,说它比鹿茸还强大也并不过分。
鹿茸菌质地细腻、味道鲜美、清香可口,与猴头菇相似。本身除了极香的气味外,并不像松茸或松露一般有特殊的味道。 鹿茸菌还是山菜中的佳品,能为肉类提鲜,不管做汤或烹、炒、焖、烧、炖,既能做出色、香、味俱全,又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各种珍馐佳馔,是山菜中的佳品。
用鹿茸菌和玉米加入猪骨做一道汤,食材丰富,营养更丰富,下面大家就来一起看下具体的做法吧。
【菜品】:菌菇煲
【烹饪食材】:香菇5个,杏鲍菇一根,平菇少许,白玉菇一把,鹿茸菌适量,大蒜适量,小米椒三个,生抽两勺,老抽半勺,蚝油一勺盐一勺,糖半勺,淀粉一下。
【烹饪步骤】:
1、首先准备好所需要用到的所有食材,将香菇清洗干净去掉根部,在香菇的顶部切花刀,杏鲍菇切片,白玉菇去根,平菇撕成小块,大蒜切片,小米椒切圈,香葱切成葱花备用。
2、准备鹿茸菌,然后放入清水中浸泡,直到完全泡发才可以使用。
3、锅中添加适量的水,然后将准备好的所有菇菌全部放入开水中焯水三分钟,然后捞出来沥干水分备用。
4、再来做料汁,碗中加入两勺生抽,半勺老抽,一勺蚝油,半勺盐和半勺糖,一勺淀粉,全部加入之后再加入半碗清水搅拌均匀,做成料汁备用。
5、锅中放入少许的食用油,油热之后将蒜片放入锅中爆炒出香味。
6、将所有焯水后的菌菇放入锅中快速翻炒均匀。
7、再加入浸泡过的鹿茸菌。
8、将调制好的料汁放入锅中快速翻炒均匀。
9、盖上锅盖焖锅5分钟时间差不多了,将锅盖打开撒入小米椒和葱花就可以开吃了。
【烹饪小贴士】:
1、菇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口味来随意搭配,也可以换成自己喜欢的蘑菇来 *** 作,但是杏鲍菇和香菇不能少,因为香菇能使整道菜味道更加清香鲜美。
吃野蘑菇季节快到了,这几种蘑菇要注意,看到了不要采
?趣味探索讯 现在是3月份,一年四季中的春季,植物开始生长,多种动物进入 *** 期,吃野蘑菇的季节也快要到了,从下个月起,就会有人背着大箩筐进入树林,采摘那些漂亮而又美味的野蘑菇,直到6、7月才结束。
在很多人看来,野蘑菇不但营养价值高,还具有延年益寿和抗癌等功效。不过并不是所有野生蘑菇都能食用,近年来由于乱吃野生蘑菇,时常会出现中毒事件。
在自然界中,野生蘑菇看起来跟植物一样生长,但不属于植物,而是属于真菌类。截止现在,已被科学家识别真菌有1万多种,其中仅仅只有十几个品种有毒,从比例角度来计算,吃野蘑菇中毒概率不到百分之一,并且大多数有毒蘑菇很容易被辨认,不过最让采菇人头疼的是那些外表与可食用蘑菇非常相似的有毒蘑菇,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尤其是下面这几种蘑菇,看到了要走开。
一.被称死亡蘑菇的白色小蘑菇
在北美丛林中,一种像戴着小帽子的白色小蘑菇越来越多出现,它起源于欧洲,外表看起来十分美味,看起来像能食用的白蘑菇,然而却被列入“最危险”的蘑菇清单之上,被称为死亡蘑菇,只需吃下一小半就能 *** 一名成年男子。科学家在它氨基酸中发现了8种 *** 混合在一起。
如果不小心误食了会出现什么样症状?6至24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腹痛症状,接着 *** 衰竭,结局只能听天由命。
二. *** 菇
在欧洲和 *** 丛林中,遍布一种外表极其美丽蘑菇,头上顶着鲜红帽子,帽上点缀白色斑点,看起来就像童话故事里的蘑菇一样,有很多人误以为是红菇。这种蘑菇名为 *** 菇,英文名为A *** nita muscaria,有时被称为蝇木耳,有毒,虽然不会让人致死,但是可以影响中枢神经 *** ,它含异 *** 酸和麝香酚。
误食后会出现妄想、狂躁和抽搐行为,就像喝醉酒了一样,小东西会变很大,症状在30分钟后出现,持续长达4小时。
三.假羊肚菇
这种蘑菇虽看起来像羊肚一样,但不是真的羊肚菇,不过它通常被误认为是羊肚菌。假羊肚菇英文名为Gyromitra esculenta,如果生吃,可能会致命,如果煮熟吃虽是一道美味,但存在风险,原因是它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陀螺蛋白和化合物甲基肼(MMH),要知道MMH还被用作火箭的推进剂。该MMH能影响动物肝脏,中枢神经 *** ,有时甚至影响 *** 。
四.致命的 *** 蘑菇
在北美和欧洲丛林中,生长着一种 *** 蘑菇,尤其喜欢雷尼尔山国 *** 园(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中亚高山森林地区,英文名字为webcap,和鸡油菌菇较类似,有 *** ,误吃会导致不可逆 *** 肾衰竭。1972年,芬兰有四个人吃了它,其中有两人后来出现“永久 *** ”肾衰竭。1979年,苏格兰有三人误食,结果有两人需要进行肝移植。
五. *** 菌
*** 菌是一种生长在黑麦和其他草上真菌,英文名为Cl *** ieps p *** p *** ea (Fr.)Tul.,外表黑色,虽然它不会太大影响黑麦产量,但却会对人类造成伤害,可以导致抽筋,痉挛,腹泻,幻觉等症状。最让人头疼的是,它生长在麦子上,不容易剔除。虽然没有人直接吃它,但是很容易被混进麦子里制成面包。
在自然界里,即便很多蘑菇看起来很美味,可口,有营养,但还是要擦亮眼睛去仔细辨认,千万不要乱食用不认识蘑菇,万一中招了呢!轻则上医院,重则可能要遗憾终生,看到以上这几种蘑菇要走开。有趣的科学探索内容请关注唯一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食品安全||预防有毒野生菌中毒!近期,云南将陆续进入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的季节,也是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为预防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发布如下预警公告:
一、广大群众要切实提高自我健康安全意识。不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辨别、易混淆的野生菌。云南省常见有毒野生菌可以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查询,链接:
https:// *** yncdc *** /newsView.aspx?id=126090。
二、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时,应及时催吐,并迅速到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
三、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救治等工作。各级医疗机构要开通“绿色通道”,首诊医疗机构要之一时间救治,对误食 *** 类鹅膏〔包括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黄盖鹅膏(俗称黄蘑菇)、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等 *** 野生菌中毒患者及危重病人,要及时直接转至有救治能力的 *** 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
生产经营者在加工、售卖野生蘑菇时,应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蘑菇,要确保在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没有混入有毒蘑菇。否则,要承担相应的经济与法律责任。
根据各地误食毒蘑菇中毒特点,结合气温、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在蘑菇成熟期前进行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在发生过误食毒蘑菇中毒的地方,建议竖立附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菌类食品只能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人工培育的菌类食品,并保存好购物凭证,不在流动摊点购买野生蘑菇。
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应立即采取简易催吐方式,及时拨打120急救 *** 救治或前往附近医院就诊。
很多网友在看到吃了蘑菇出现幻觉后,觉得很好玩,竟然动了想尝试一波的歪心思,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醒,不要小瞧毒蘑菇,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 *** ,野生蘑菇的毒 *** 成分复杂,即便通过烹调、加工或者晒干等方式也不能 *** 其毒 *** 。
如一旦怀疑中毒,记住以下几点建议:
1、催吐或导泻: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筷子、汤勺等) *** 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容物呕吐出来,以减少 *** 吸收,减轻中毒程度。催吐后,更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腹泻较轻微的可少量服用泻剂,加快 *** 排除。
2、立即就医: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救治或拨打120急救 *** 。
3、保留毒蘑菇样本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更好将食用的蘑菇拍照并携带进食的剩余蘑菇样品。
来源|央视新闻、云南发布、中国食品安全网 综合整理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苏 烽 通讯员 天组宣
时值5月,初夏的天峻草原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伴随着雨季的来临,一种被当地称为“黄蘑菇”的菌类作物在青青草场和石山的平缓地带破土而出,因其肉质肥厚、细嫩脆鲜、营养丰富的特 *** 成为当地受宠的“天然食材”。
37岁的豆桑加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阳康乡恰浩尔村的牧民,每年雨季到来时,他便和村里人结伴到草地山涧寻找黄蘑菇的身影。“每斤差不多35块钱左右,雨水好的话能到40元。”靠着黄蘑菇采收,每个月下来光是采收黄蘑菇的收入更高便能达到2万多元。
黄蘑菇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着众多当地农牧民群众应季抢收。然而,黄蘑菇存在采摘期短、常温难以贮存等问题,即便是像豆桑加这样有几年采摘经验的老手来说,也只有将采收的新鲜蘑菇兜售给商贩这一种选择。
“有时候雨水好的时候,蘑菇采多了,就只能自己吃了。”豆桑加说,虽然每年能通过采收蘑菇赚取额外的收入,但是由于季节 *** ,每年只有夏秋雨季过后的短短一两个月,好多人都是碰碰运气。
草原上金灿灿的黄蘑菇,不仅吸引着当地群众,也让正在为推动阳康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谋求产业促进发展犯难的华庆看到了机遇。
“能不能把黄蘑菇实现规模化采摘、储存和销售,延伸产业链条,依托黄蘑菇实现富民增收?”时任阳康乡 *** 的华庆在那段时间走基层、跑调研,到处学经验、找法子,有一次到恰浩尔村下乡的时候,看到许多牧民拿着袋子兜售黄蘑菇的场景后,心里便有了这个想法。
瞅准这一机遇,说干就干。2020年,在华庆东奔西走的努力下,阳康乡争取了 *** 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项目资金50万元,实施了恰浩尔村黄蘑菇烘干加工项目,通过采购烘干机、包装机等设备,成功建设了一间黄蘑菇加工厂房,并将采购的黄蘑菇进行烘干加工后真空包装 *** 。
从调研、打报告、招投标,再到项目开工建设和投产,恰浩尔村黄蘑菇烘干加工项目很快就落地了。但让华庆犯难的是,虽然工厂和设备都齐全了,但是却没有合适的人来经营管理。
没有人才怎么办?那就通过 *** 的方式广纳人才,就在这一年,阳康乡通过聘请从事多年畜牧经营的多日吉加担任朗清生态畜 *** 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阳康乡的黄蘑菇产业序幕就此拉开。
5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天峻县扶贫产业园的黄蘑菇加工厂里,虽然还未到黄蘑菇采收的集中时节,但在货柜上依旧摆放着各类加工好的黄蘑菇产品。忙着整理货柜的赛尔娘村村民拉毛卓玛说:“没想到还能靠黄蘑菇找到工作,现在不出去打工每个月就有2000块的工资,太好了!”
小小的黄蘑菇竟然有如此大的能量。阳康乡乡长叶西卓玛边走边说:“2021年我们通过少许烘干实验,每7.1斤新鲜黄蘑菇可以烘干出1斤黄蘑菇,根据现有设备,每天可以烘干3000斤黄蘑菇,项目建成投产后,能够带动15名本地牧民担任工厂车间工人,从事收购、运输物流、装卸、倒包、码垛以及产品运输等工作,实现每人每年增收3万余元。”
2021年阳康乡争取并整合175万元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援青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对原有厂房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后的黄蘑菇加工厂房面积386.2平方米,包括前处理车间、车间、保鲜库、烘干车间、包装车间、成品库、化验室,同时配备了黄蘑菇烘干机、切块机、清洗机、封口机等设备,达到了食品级净化车间标准。
“我们从牧民手里采购的黄蘑菇及时完成清洗、晾晒、烘干包装后进行销售,以前大家只有夏天才能吃到黄蘑菇,现在把黄蘑菇加工好了,不仅可以长期保存食用,还可以把咱们的特产销售到各地。”多日吉加很有信心地告诉记者说,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加工厂已经形成了集黄蘑菇收购、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等过段时间SC认证手续办下来,生产的黄蘑菇酱等特色产品就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啦!
谈起黄蘑菇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叶西卓玛胸有成竹,她说:“阳康乡 *** 将进一步和电商服务中心展开合作,通过‘互联网+’的线上运营模式拓展黄蘑菇销路,同时积极参加省州层面举办的产品展销会,让更多人知道黄蘑菇这一牧区特色食品,逐步打开外销渠道。”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山中珍品:黄蘑菇配排骨炖一锅,鲜香美味,家人爱吃我也乐意做!导语:山中珍品:黄蘑菇配排骨炖一锅,鲜香美味,家人爱吃我也乐意做!
菇的种类有很多很多,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鲜,嫩,高营养;单独炒一盘蘑菇,吃着也津津有味,百吃不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特殊 *** ,大山中有很多珍贵的菌菇类。像榛蘑,黄蘑菇,元蘑,纯野生的品质高,口感也超级棒。
精灵有幸结识了一位东北朋友,隔三差五从她那里淘一些好货,丰富我家的小餐桌。不仅仅是山里的好货,还有很多地道的东北特产,如土豆粉,酸菜,红肠,杂粮豆子,煎饼等等,物美价廉又吃着放心,全家人都喜欢。
记得小时候在老家,雨过天晴后总会跟姐姐一起去屋后面的地方,采新鲜的黄蘑菇,一朵一朵,黄艳艳的特别好看,但又特别娇贵,小心翼翼采回家,妈妈用它们来炒肉片,煮蘑菇汤,一口下肚鲜美的眉毛都要掉了。
如今,新鲜的黄蘑菇极少见,晒干的还真让精灵给碰上了,立马叫朋友从东北给邮寄过来了,从北到南,跨越几千公里,也阻挡不住吃货的心;今天的美食推荐:黄蘑菇炖排骨,简单的烹饪,排骨先煎香,下泡软的黄蘑菇炒一炒,最后加水炖熟,成品鲜美可口,排骨软糯脱骨,蘑菇吸足了汤汁,鲜上加鲜;我家的小朋友是啃排骨,吃蘑菇两不误,直呼好好吃。看到孩子吃着开心,当妈 *** 也乐意做,毕竟这一道菜的营养很高,多吃身体棒。接下来分享具体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材料:排骨600克,黄蘑菇150克
配料:八角2个,小米辣椒2个,生姜10克,料酒20ML,生抽20ML, *** 20克,盐3克,香葱2根,食用油20ML
*** 步骤:
1:准备主要原材料。(干黄蘑菇,提前1小时浸泡)
2:排骨,洗净放入大碗中,加料酒,姜片,浸泡半小时后洗净沥水;黄蘑菇择洗干净;再准备姜片,八角,小米辣椒。
3:炒锅加热倒油,下排骨,用中火煎。
4:煎制变色时,下姜片,八角,小米辣椒,炒出香味。
5:倒入生抽,翻炒至排骨上色。
6:倒入黄蘑菇,翻炒2分钟。
7:加入一碗清水和泡黄蘑菇的水。
8:汤汁烧开后加入 *** ,炖煮30分钟。
9:加入盐调味后再炖10分钟。
10:收一下汤汁,撒入葱段即可出锅享用。
精灵碎碎念:
1:黄蘑菇泡出来的水是很鲜的,沉淀一下用来炖排骨,比味精,鸡精都要鲜。
2:排骨,不需要焯水;泡出血水后下锅,慢慢煎即可。
好啦,我是精灵a的美食坊,今天的黄蘑菇炖排骨,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记得"收藏","分享"或者关注"精灵a的美食坊",你们的支持,是我继续努力的动力!。亲亲们看中了,想尝试一番的, *** 过程中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给精灵留言哟,精灵会之一时间回复的。
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严禁搬运,抄袭必究!
你身边的中草 *** :鸡枞菌,一朵无所不能的菇鸡枞菌:别名、鸡肉菇,伞把菇、蚁枞、豆鸡菇。
在自然界是和白蚁共生的菌类。这种菌主要分布于黔东南地区,在贵州遵义、六盘水等地区也有生长。鸡?菌肉厚肥硕,质细丝白,味道鲜甜香脆,含有 *** 所需的众多营养,是菌中之冠。每年春末4月至秋季(9至10月)生于林缘、路边、荒坡、墓地等土中,基部根状必与白蚁窝相连。
这就 *** 枞菌
产于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 *** 、江苏等地,鸡枞是云南著名特产。因其内部纤维结构、色泽状似鸡肉、加之食用时又有鸡肉的特殊香味,肥硕壮实、质细丝白、清香可口,可与鸡肉相媲美,再者因其表面有着黑褐色或微 *** 的伞盖边缘,呈辐射状裂开,“纷披如鸡羽”,故得名鸡枞。
鸡枞菌肉质细嫩、鲜香甘甜,更有鸡肉般的鲜甜口感,别有一种动物 *** 的肥美,这就是它有别于其它食用菌的缘由。鸡枞菌是中国四大名菌之一,是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无论炒、炸、腌、煎、拌、烩、烤、焖、清蒸或做汤,其滋味都很鲜,被誉为“菌中之冠”。而且鸡枞的 *** 用价值是人参的3倍,灵芝的2.5倍,冬虫夏草的1.5倍。《本草纲目》记载其“益胃健脾,养血润燥,解毒,清神”。我国已知的鸡枞有20多种,不同种的菌盖颜色不同,有灰色、 *** 、白色等。菌盖上有脐突,呈蓑帽尖状或 *** 状。菌盖表光滑或呈不规则龟裂。菌柄实心, 粗细不等,菌根有长短不等的假根。具有“帽尖腿长无鞋穿,脚根深处有蚁家”的特征。
我国食用鸡纵菌的历史也挺悠久了。古书《 *** *** 》:“土人盐而脯之,经年可食;若熬液为油,代以酱豉,其味优佳,浓鲜美艳,侵溢喉舌间,为滇中佳品。更是有人从《庄子》的“鸡菌不知晦朔”里推测,我们祖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食用鸡纵菌了。这便是古人对鸡枞菌的记载,但我说这还是无法形容出鸡枞菌鲜美的万分之一。时间追溯到明朝,明熹宗朱由校就极度嗜好吃鸡枞,经常由驿站快马加鞭急送鲜鸡枞至京城,大有千里快骑送荔枝博妃子一笑之势。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这位文坛中的美食家——汪曾祺老先生,对云南野生菌情有独钟。他曾在《昆明食菌》这样描述鸡枞菌:“鸡枞是菌中之王。味道如何,真难比方。可以说这是植物鸡。味正似当年的肥母鸡。但鸡肉粗,有丝,而鸡枞则极细腻丰腴,且鸡肉无此一种特殊的菌子香气。
为什么鸡枞菌如此美味?因为鸡枞菌拥有神秘的、在食用菌界独有的“家”,鸡枞菌是家的主人辛勤养育的“养子”。这个家就 *** 枞窝。人人都知道鸡枞菌有窝,每年在“窝”上出鸡枞菌,人们都想找到这窝,采摘鸡枞一饱口福。但鸡枞窝好像有些神秘,一般人难寻其踪影。
鸡枞窝 *** 枞的家,更是白蚁的家,是白蚁建造的巢穴。在这个家中,鸡枞和白蚁两种食物和谐地生活着,它们一起生长、生活、并生儿育女。在这个家中,在食物供给和环境卫生方面鸡枞和白蚁是相互依存、互为依赖、不可分开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就好像白蚁是“农民”,它们精心培育的“作物” *** 枞菌丝体,鸡枞菌丝又是白蚁的高蛋白食品。鸡枞(蘑菇)是白蚁培育鸡枞菌丝体的附产物,就是人类的美味食品。在生儿育女方面,鸡枞和白蚁互不打扰,相互间没有基因交流,各自有规律地完成着各自物种的生活循环。
云南是我国鸡枞菌产区,年产达2000吨以上 。由此可知,在我国鸡枞菌的蕴藏量十分巨大。
营养分析
鸡枞菌鸡枞系野生食用菌之王,其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清香鲜美,营富,尤其蛋白质的含量较高,蛋白质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 *** 必需的8种氨基酸种类齐全。中国历代都称赞白蚁鸡枞菌美不绝口,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鲜鸡枞菌含水 *** .61%,干物质7.39%。在干物质中,含粗蛋白34.94%,粗脂肪3.40%,粗纤维13.91%,可溶 *** 糖4.5%,水解糖9.59%,灰分7.73%。在灰分中氧化钙为20.29%,磷4.62%,铁1. *** %,锰0.08%。还含有 *** 留醇和16种氨基酸以及维生素C。鸡枞具有较高的 *** 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鸡枞中含有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对降低血糖有明显的效果。
营养分析
鸡枞系野生食用菌之王,其肉质肥厚,质细丝白,脆嫩爽口,清香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锌、锶、铜、钠、猛等11种微量元素和7种氨基酸。
蛋白质和氨基酸
蛋白质和氨基酸是 *** 需要的重要营养素。而鸡枞菌子实体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种类也较为全面,野生鸡枞菌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为36.94%,含有 *** 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研究表明,液体发酵鸡枞菌菌丝体所含的蛋白质总量为49.18%,较子实体中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二者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36.0%和37.4%,菌丝体中含量较子实体略高。由此可以看出,鸡枞菌蛋白的营养价值较高,可以利用鸡枞菌菌丝体大规模发酵生产蛋白质用于食品工业,也可通过酶解等生物技术开发功能 *** 多肽食品。
脂肪和其他营养成分
鸡枞菌作为一种名贵野生菌,其脂肪含量较低,但多由必需脂肪酸组成,易吸收。此外,鸡?菌中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能为机体提供K、Ca、 Mg、Fe、Zn、Mn、Cu等 *** 必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B1、B2、B3等,为机体正常功能提供保障。
据《本草纲目》所载,鸡?有“益味、清神、治痔”的作用。
明代杨慎曾把鸡?菌比作仙境中的琼汁玉液,其质地细腻,兼具脆、香、鲜、甜等风味特色,品尝一次,终生难忘。鸡?菌 *** 平味甘,有补益肠胃、疗痔止血、益胃、清神、治痔等功效。可治脾虚纳呆、消化 *** 、痔疮出血等症。鸡?菌色泽洁白,肉质细嫩,清香四溢,口感清脆,是著名的野生食用菌。
三丝鸡枞
鸡枞菌200克,青椒、红椒各30克。
盐4克,味精3克,精制油30克,姜、蒜片少许。
色泽鲜明,口感清淡。
做法
1、将鸡枞菌摘洗干净,与青椒、红椒切成丝备用。
2、锅内放水煮沸,加少许盐、油,倒入鸡?菌飞一下水,捞出沥于水分。
3、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精制油烧热;放入姜、蒜片炒香,倒入原料,加盐、味精速炒一会即可出锅。
鸡枞菜谱
之一次写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朋友们多多谅解喔。
我是热爱生活,尊重自然规律,探索健康营养、可持续生活、不断精进的自然体验师青青食养。
欢迎大家关注我喔。后期会更新更多营养与健康知识。
【提醒】@云城人,请收好这本《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时下正值春季
气温回升、气候潮湿、雨水充沛
菌类生长迅速,
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近年来,
每年均有误采误食毒蘑菇
造成中毒死亡的案例!
为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这本《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快来一起学习吧!
预防毒蘑菇中毒宣传手册
毒蘑菇的识别
由于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 *** ,因而人们误食毒蘑菇而引发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特定经验和 *** 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正是造成误食毒菌中毒的原因之一。2000年广州市三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都有说是在家乡多次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并不一样,因为许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
我们应对广东分布的 *** 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中毒死亡概率更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所以必须认识此类蘑菇的主要特点: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环柄菇类的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 *** 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过去都有称之为环柄菇属,现在已分为多个属,这几个属都有一些有毒的种类,铅绿褶菇就属于这类真菌。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虽然他们分类学上分别属于不同的类群,但其毒 *** 较为相似,通常能引起神经 *** 中毒症状为主,也能引起胃肠类型中毒。2006年4月份番禺中毒事件中的古巴 *** 就属于这一类。一些 *** 变绿色,或菌褶带绿 *** 泽的种类也应小心(如铅青褶伞的菌褶带点绿色,古巴 *** 盖伞 *** 时菌体会变绿色)。这些 *** 后氧化变青绿色的化学物质,可能是有毒的。另外,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这里所说的并不是识别毒菌标准,只是广东省有较多引起严重事故的毒菌具有这些特征罢了,但具有这些特征的菌未必都有毒。许多毒蘑菇都是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有些共生专一 *** 较强的毒蘑菇,可从辨认它的共生植物来进行初步识别。如广州市近年来引起严重中毒事件最多的致命鹅膏是黧蒴树根部的共生菌。至今我们所采集到的致命鹅膏都是在黧蒴树生长的地方发现的。
误食毒蘑菇的原因
(一)误食与食用菌相似的种类
由于许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还没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鉴别 *** ,有时连专家也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会误食毒蘑菇中毒了。近年来在广东发生的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患者,大多数都说是以前曾吃过“同样”的蘑菇而不会中毒。事实上它们是不同的种类。
(二)野生食用菌中混杂了有毒的种类
在广东,引起严重的毒蘑菇中毒事故的多为野外采集误食所致,但也有食用了购买的干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经营餐馆就餐后引起不适的例子。引起后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
(1)餐馆或商家 *** 的野生食用菌品种不纯,野生食用菌产品中时混杂了不适宜食用的菌类。作者曾检验过一份餐馆送来的食用牛肝菌样品,竟然混杂了10多个不同的种类,其中最起码有两种是有明显毒 *** 的。
(2)食用者一次食用过多的菌类,肠胃不适应。按中医的说法,一些野生食用菌“ *** 寒”,部分食用者因个 *** 质的适应 *** 问题,食用量较大时会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这种情况出现时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员并无 *** 的反应。
(3)野生菌没有完全熟透。部分野生菌种类只有熟透时才可食用;未熟透时它会带有一定的毒 *** ,食用后即可能产生不适,食用者在用食火锅时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三)轻信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 ***
根据传统的个别简单 *** 和特定经验来识别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广东发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就是由于相信了一些不科学的“毒蘑菇识别 *** ”。据调查,曾多次有中毒者说他们认为“毒蘑菇与生姜、大蒜或大米相遇会变色”,他们所食用的是试过没有变色的蘑菇,结果还是中毒了。目前民间流传的许多“识别毒蘑菇的 *** ”都是不可靠的:
错误说法1—“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这“鲜艳”和“好看”本身就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事实上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等却极毒。 *** 很漂亮,不少蘑菇艺术品都是以它为原型创作的,它的确有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广东毒 *** 更大的致命白毒伞是纯白色的,许多人却误认它无毒。
错误说法2—“不生蛆、虫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毒”。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却常常被蛞蝓摄食,不少有毒种类可以生蛆。
错误说法3—“与银器、大蒜、米饭一起炒或煮后变黑色的有毒”。这种错误流传甚广,实际上蘑菇 *** 不会与银器发生反应,这实为臆测的谬传。
错误说法4—“ *** 变色、流汁液者有毒”。其实这并不绝对,像松乳菇、红汁乳菇 *** 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却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错误说法5—“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具菌托的有毒”。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有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毒蘑菇中毒类型
毒蘑菇中毒的类型有不同的划分 *** ,这里可按中毒的症状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 *** 皮炎型等6个类型。
1胃肠炎型
这是最常见的中毒类型。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多在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急 *** 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复较快,预后较好,死亡者很少。但严重者会出现 *** 、脱水、电解质紊乱、 *** ,以及急 *** 肝、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
神经精神型
引起这类型反应的 *** 有多种,有些 *** 可引起类似 *** 的致幻作用。从中毒症状可以分为神经兴奋,神经抑制、精神错乱,以及各种幻觉反应。此类症状可在发病过程中交替出现,或仅有部分反应,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如含毒蝇碱的蘑菇中毒,潜伏期较短,一般在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多在30分钟内发病)。出现大汗、发热、流涎、流泪、发冷、心跳减慢、血压降低、呼吸急促、瞳孔缩小,眼花,视力减弱,甚至模糊不清,支气管痉挛、急 *** 肺水肿。严重者谵语、抽搐、 *** 或木僵,因呼吸抑制而死亡。含有毒蝇母和蜡子树酸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甚短,一般在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左右发病。主要表现有烦躁不安、精神异常、痉挛、视物不清或幻视等。在光盖伞属(Psilocybe)和斑褶伞属(Panaeolus)、球盖菇属(Stropharia)的毒蘑菇中含有光盖伞素或光盖伞辛,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散大、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温增高、脸面潮红、出汗、发冷,产生听觉、味觉改变,甚至有明显的幻觉。有的病人失时间和距离的感觉,有的极度愉快,狂歌乱舞或如同醉者喜怒无常、哭笑皆非,或如痴若呆、似梦非梦的状态。一般数小时后恢复正常。蟾蜍素则主要引起明显的色彩幻视。
幻觉诱发物中毒一般潜伏期短、发病快,约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发病。主要出现异常神奇的各种幻觉反应。目前记载引起幻觉最著名的毒菌是墨西哥 *** (Psilocybe mexicana)、古巴光盖伞(Psilocybe cubensis)、毒 *** 、半 *** 等。过去,美洲墨西哥印第安人将这类引起神迷特幻觉的毒菌称之“神物”,用于祭典活动,甚至于3000年前他们就知道这些毒菌。在幻视、幻想、幻听时多伴有兴奋愉快、狂笑乱语、手舞足蹈。有的如同醉汉,步态不稳、神志不清。开始多有眼花眩晕,视物大小、长短多变或东倒西歪之感。有的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一般病程短,易恢复。还有些牛肝菌类毒菌可引起“小人国幻视症”,其特点是患者可表现为幻视到高不过尺、形象离奇、 *** 格活泼的小人,甚至还有小动物。病人此时会心情紧张、恐慌不安或感到绝望,重者还出现木僵痴呆,一般食后6-24小时发病,食用时同时饮酒症状,更为明显,需3-12天才能恢复。个别病例病程长达1-3月,易被误诊为急 *** 精神 *** 证。但一般可在短时间内随毒 *** 消失而恢复正常。
3
溶血型
含这类 *** 的毒蘑菇中毒潜伏期比较长,一般在食后6~12小时发病。除了有恶心呕吐、腹痛或头痛、烦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两天内由于 *** 大量 *** 红血球而迅速出现溶血症状。主要表现为急 *** 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及脾脏肿大等。有时在溶血后可引起 *** 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继发尿毒症等危重症状。严重者脉弱、抽搐、幻觉及嗜睡,可能因肝脏、 *** 严重受损及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4
肝脏损害型
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白毒伞中毒就属于这一类型。 *** 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毒伞肽(a *** toxins)类包括以下6种物质,即:毒伞肽(α-a *** nitin)、毒伞肽(β-a *** nitin)、毒伞肽(γ-a *** nitin)、毒伞肽(ε-a *** nitin)、三羟基毒伞肽(a *** nin)、一羟基毒伞肽酰胺(a *** nullin);毒肽类(phallotoxins)又包括5种 *** :一羟毒肽(phallisin)、二羟毒肽(phalloidin)、三羟毒肽(phallisin)、羟基毒肽(phallicidin)、苄基毒肽(phallin B)。
毒伞肽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迅速坏死,这是导致中毒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毒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使其受损害。另外,毒肽作用速度快,毒伞肽作用速度慢,按毒 *** 来说后者比前者更强。毒伞肽的致死量低于0.1毫克/公斤体重,而毒肽则为2毫克/公斤体重。所以一个约50克的白毒伞菌体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2000年广州市发生的白毒伞中毒事件中,平均每个患者食用了近 *** 克,已大大超过的一般的致死量)。另外,毒伞肽易溶于水,因此往往喝汤者比不喝汤者中毒严重。在新鲜的毒蘑菇中其 *** 含量甚高。这些 *** 对 *** 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 *** 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 *** 体多 *** 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肝脏损害型中毒发病过程可分为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和恢复期等6个时期。
潜伏期:一般6小时左右、长者可达15~16小时,甚至一、两天,所以误食有关毒蘑菇后,往往因发病晚而不能及早发现。
胃肠炎期:发病后出现急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类似霍乱症状。一般1-2天后症状基本消失。有的严重胃肠炎会引起极度虚脱而突然死亡,称“暴发型”中毒。
假愈期:胃肠炎症状消失后,病人精神状态较好,无明显症状,给人以病愈的感觉,其实此时 *** 正在通过血液进入肝脏等内脏 *** 并造成损害,大约经过1天左右,病情突然恶化,进入内脏损害期。
内脏损害期:可累及肝、脑、心、肾等脏器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而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出现中毒 *** 肝炎的表现。病人可有肝大、肝痛,黄疸、肝转氨酶明显升高,尿检查有红细胞与白细胞,伴有恶心、头晕、头痛、低热、腹胀、厌食、嗜睡。严重者肝肿大后又迅速缩小、黄疸加深、全身广泛出血、尿闭、心率加快等,严重发生急 *** 肝坏死,出现肝 *** *** ,有的表现烦躁不安等。如果能及时和积极治疗可在1-2周内进入恢复期,而后痊愈。
精神症状期:中毒严重者往往胃肠炎期限很快出现狂躁、惊厥等精神症状,而进入 *** ,甚至很快因呼吸衰竭而休克死亡。部分病人或经及时抢救可于数天后逐渐解除精神症状而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中毒症状减轻,肝损害逐渐好转,一般要经过10~15天积极治疗,肝功能才能完全恢复正常。
另外,毒丝膜菌类中的奥来 *** (orellanine)也能引起肝脏损害型中毒,其毒 *** 较强,中毒死亡率达10-20%。但毒 *** 通常没有毒肽和毒伞肽强烈。
5
呼吸及循环衰竭型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这毒蘑菇中毒主要引起呼吸与循环衰竭病症。以中毒 *** 心肌炎、急 *** 肾功能衰竭和呼吸 *** 为主,瞳孔稍散大,但无 *** ,无副交感神经兴奋样症状,也无黄疸、肝大,肝功能检查一般正常。有的病人初发时有呕吐或腹痛,头晕或全身酸痛、发麻、抽搐等。其 *** 不详,潜伏期20分钟至1小时,最长达24小时,此型死亡率高,应注意早期治疗。
6
光过敏 *** 皮炎型
光过敏 *** 皮炎型:其 *** 为光过敏感物质卟啉(porphyrins)类。当 *** 经过消化道被吸收,进入体内后可使 *** 细胞对日光敏感 *** 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 *** 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另外,有的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毒蘑菇中毒的处理
1
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 ***
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治疗中毒病人时应首先考虑帮助病人排除体内毒物,防止 *** 继续吸收而加重病情。中毒初期进行排毒对各中毒类型都是必要和有效的。
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 *** 物催吐。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 4%温盐水200~300ml或1% *** 镁200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更好用布包着指头)(安全的物件) *** 咽部,促使呕吐;或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用 *** 铜,吐根糖浆,注射 *** 阿朴 *** 等 *** 用催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洗胃: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如呕吐次数不多时则不应放弃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入毒物4~6小时内洗胃效果更好。但即使超过6小时,甚至12~18小时仍可根据毒物的吸收状况进行洗胃。洗胃一般采用微温开水和生理盐水。也可以用 *** 液(1:2000-5000),洗胃后可灌入活 *** 炭为吸附剂,用法是取30~50g放入500ml温开水中调拌成混悬,分多次口服或胃管注入胃内,或用蛋清等以吸附毒物。
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 *** 镁口服,进行导泻,但有中枢神经 *** 、呼吸、心脏抑制的患者或肾功能 *** 者不宜用 *** 镁。使用 *** 镁可形成高镁血症,引起镁中毒。通常以 *** 钠导泻为好。还可以使用甘露醇或山露醇作为导泻剂,特别是灌入活 *** 炭后,更能增加未吸收毒物的排出效果。也有人建议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导泻剂。
*** :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用盐水或肥皂水高位 *** 。每次200-300 ml,连续2-3次。
输液和利尿:早期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 *** 从尿中大量排出。输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同时应用静脉注射利尿剂,一般用速尿20~40mg或20%甘露醇 *** ml静注,必要时可多次重复注射。但要注意进入液体平衡,还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对低钾病人补充氯化钾。
2
不同中毒类型的处理 ***
上述是毒蘑菇中毒后的一般处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还应在上述处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中毒类型采取一些不同的处理:
胃肠炎型:可按上述一般的处理 *** 处理,特别是在初期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等加速毒物排出。
神经、精神型:含毒蝇碱的毒蘑菇中毒,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可使用 *** ;含异恶唑类衍生物的毒蘑菇中毒,出现精神错乱,幻视等症,可用镇静剂等;由毒牛肝菌中毒引起小人国幻视症等精神症状,可按精神异常处理。使用氯硫二苯胺治疗。
溶血型:治疗这类中毒合用的 *** 物有强的松、可的松、碳酸氢钠等,严重贫血者可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输血治疗。
肝脏损害型: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及时进行以护肝为主的治疗。除采取上述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 *** 外,还可使用如下解毒 *** 物:(1)巯基解毒 *** ,如二巯基丙磺钠,二巯基丁二酸钠等;(2)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N-乙酰半胱氨酸;(4)硫锌酸(5)灵芝煎液;(6)水飞蓟素;(7)大量维生素C、B族维生素类;(8)同时还应进行护肝措施: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物质,高渗葡萄糖液,适当加入普通胰岛素和钾元素;其它护肝 *** 物,如肝泰乐,肝宁,肌苷与肌苷酸钠,能量合剂等。这类型中毒在发病初期的胃肠炎期抓紧进行以解毒保肝为主的抢救治疗非常重要,但由于它有潜伏期和假愈期,很容易错过救治的良机。因这类中毒可同时使患者的 *** 等 *** 受损,会造成液体及水溶 *** 物质代谢的不平衡,要在补液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利尿剂和补充电解质。广东毒蘑菇中而致毒死亡的事件多由这类中毒造成。虽然目前对此尚无特效 *** ,但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曾与医院合作,有用紫灵芝(紫芝)煎液成功抢救重度中毒患者的例子,后来《食用菌》 *** 等也有过类似的报道。灵芝能够起死回生的传说,也许与它的这种解毒作用有关。国外则有使用硫锌酸可抢救重度中毒病人的报道。
呼吸与循环衰竭型:目前仍未见有特效治疗 *** 物,死亡率较高,只能以毒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 *** 进行处理,不过早期彻底洗胃排毒等措施仍然是有效的。
光过敏 *** 皮炎型:可使用安其敏、扑尔敏、苯海拉明、 *** 、维生素C等 *** 物。
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都应及早处理,同时尽快与有关医院与卫生防疫部门(如:东莞市疾病预防空中心等)取得联系,以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有可能,更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送有关部门 (如: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鉴定,这有助于确定 *** 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上述 *** 仅供参考。蘑菇中毒的机理十分复杂,对于不同的蘑菇毒 *** 及患者不同的体质,医生常常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随着科学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医护人员可能有更科学有效的救治 *** 。患者应耐心听从医生等专业人士的意见积极配合治疗,不能大意,特别不要把“假愈期”误认为痊愈好转而中断治疗。
蘑菇子实体形态结构
为了便于大家认识各种蘑菇的形态,现将蘑菇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图解如下:
注:人们平时食用的蘑菇叫做子实体或菌体,蘑菇等担子菌的子实体又称担子体;菌类能产生单细胞(偶多细胞)的繁殖体,称为孢子,其具有繁殖功能,相当于高等植物的 *** 。
广东常见毒蘑菇
致命鹅膏(致命白毒伞)( *** )
英文名称:A *** nita exitialis Zhu L. Yang & T. H. Li
形态: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色。菌盖直径4—7cm ,凸镜形至平展形,白色,但中部奶油色。菌肉白色。菌褶白色至近白色,较密。菌柄长7—9cm ,粗0.5—1cm ,近圆柱形或略向上收细,白至近白色,基部膨大,近球形。菌环生于菌柄顶部或近顶部,薄,膜质,白色,不活动或在菌盖张开时从菌柄撕离。菌托薄,膜质,内外表面白色。
生境与习 *** :常在黧蒴树Castanopsis fissa的树阴下群生或散生,为菌根菌,大量发生于广东春季温暖多雨的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现。
毒 *** : *** ,一个约50g(一两)的致命白毒伞所含 *** 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其 *** 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在新鲜的蘑菇中其 *** 含量甚高。这些 *** 对 *** 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 *** 的损害极为严重,致使 *** 内各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5% 以上。(东莞市历年来多次出现因食用白毒伞而造 *** 员中毒死亡的案例)
小托柄鹅膏
英文名称:A *** nita farinosa Schwein.
形态:菌盖宽1.8—5.5cm,初半球形,后平展,有时平展而中部微凹,灰色, *** 灰黄带褐色,被灰色至粉 *** 粉末状鳞片,边缘延伸而有条纹。菌肉白色,无味道。菌褶白色,有时白带微 *** ,离生或弯生,不等长,有少数分叉和不明显横脉。菌柄长2.5—7 cm,近柄顶处粗2—7mm,中生,圆柱形,被粉末。无菌环。菌托灰白色,不脱落,被粉末。孢子卵圆形至近球形,6.4—8 ×4.7—6.4μm,光滑,无色,非淀粉质,内含1 个中生大油球。
生境与习 *** :夏秋季散生或群生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
毒 *** :毒菌。据报道,有人采食后引起中毒。
格纹鹅膏
英文名称:A *** nita fritillaria (Berk.)Sacc.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有的大型。菌盖直径4~10(12)cm,初期近半球形,后扁平至平展,浅灰色、褐灰色至浅褐色,中部色较深,具辐射状隐生纤丝花纹;菌幕残余锥状、疣状、颗粒状至絮状;菌盖边缘平滑无沟纹。菌肉白色,不变色。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较密,不等长。菌柄长5~10 cm,直径0.6~1.5 cm ,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至污白色,内部实心至松软,白色,不变色;基部膨大呈近球状、陀螺状至梭形,直径1~2.5(3)cm。有菌环,上位至近顶生,有时近中生,薄,膜质,上表面白色、浅灰色至灰色,下表面浅灰色至灰色,有时浅褐色。担孢子7.0~9.0×5.5~7.0μm,宽椭圆形至椭圆形,稀近球形或球形,淀粉质,无色,光滑,薄壁;侧生小尖细小。
生境与习 *** :夏秋季于针叶、阔叶林中散生或群生。
毒 *** :格纹鹅膏在有些地区的市场上被作为食用菌 *** ,但它含有微量鹅膏肽类 *** (陈作红等,2003)。
灰花纹鹅膏( *** )
英文名称:A *** nita fuliginea Hongo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3~6 cm ,幼时钟形至半球形,成熟时扁平,深灰色、鼻烟褐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色较深,具深色纤丝状隐花纹或斑纹,光滑或偶有白色破布状菌幕残片;边缘平滑无沟纹,一般无菌环残片。菌肉白色,较薄。菌褶离生,白色,较密,短菌褶近菌柄端渐变狭。菌柄长8~13 cm,直径0.5~2 cm,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至浅灰色,常被浅褐色细小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白色,不变色;基部近球形,直径1~3 cm。菌环顶生至近顶生,灰色,膜质。菌柄基部菌幕残余(菌托)浅杯状,游离托檐高达3~8 mm ,厚0.5~2 mm,外表面白色至污白色,内表面白色。担孢子8.0~10.0×7.0~9.5μm,球形至近球形,稀宽椭圆形,淀粉质,无色,光滑,薄壁;侧生小尖长约1 μm 。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生于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地上。
毒 *** : *** ,在我国湖南、江西因误食此菌曾发生多起多人死亡的恶 *** 中毒事件(张志光、周素荣等,1997;黄亮等,2002)。
灰疣鹅膏
英文名称:A *** nita griseoverrucosa Zhu L. Yang
形态:担子果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7~15 cm ,扁平至平展,浅灰色,有时污白色,其上的菌幕残余疣状至锥状,浅灰色至灰色,顶端多呈白色;边缘常有絮状物,平滑无棱纹。菌肉白色,不变色,无特殊气味。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较密。菌柄长6~15 cm ,直径0.7~3 cm,近圆柱形,污白色至浅灰色,被有纤丝状至絮状浅灰色至灰色鳞片;内部实心,白色,不变色,无特殊气味;基部膨大,腹鼓状至梭形,直径1.5~4(5)cm,有短假根,在膨大基部的上半部和菌柄下部常被有灰色至近白色的絮状至疣状的鳞片或菌幕残余。菌环膜质,易破碎消失。担孢子8.0~11.0×5.5~7.0μm,多为椭圆形,偶尔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淀粉质,无色透明,光滑,薄壁;侧生小尖细小。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生于针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地上。
毒 *** :微毒。灰疣鹅膏含有微量鹅膏肽类 *** (陈作红等,2003)
异味鹅膏
英文名称:A *** nita kotohiraensis Nagas. & Mitani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常有刺鼻气味。菌盖直径(3)5~8cm,幼时近半球形,后期扁平至平展,有的 *** 稍下陷,白色,有的 *** 米色;边缘常悬垂有絮状物,平滑无棱纹。菌肉白色。菌褶浅 *** ,离生,密集。菌柄长6—13cm,直径0.5-1.5cm,近圆柱形,白色,被白色细小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白色,不变色;基部膨大,近球形,直径1.5-4cm。菌环上位至近顶生,白色,膜质,宿存或在菌盖伸展中常撕破而悬垂于菌盖边缘或破碎消失。担孢子7.5—9.5×5.0-6.5μm,宽椭圆形至椭圆形,无色透明,光滑,薄壁。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生于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地上。
毒 *** :有毒。2003 年夏天,在四川德阳有人曾误食此菌而中毒。
欧氏鹅膏
英文名称:A *** nita oberwinklerana Zhu L. Yang & Yoshim. Doi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菌盖直径3-6(8)cm,初半球形,后期扁平至平展,形状规则,成熟后边缘常翻起,白色, *** 有时米 *** ,菌盖边缘平滑无棱纹。菌肉白色,不变色。菌褶白色,老时米色至浅 *** ,离生,稠密。菌柄长5-7(9)cm,直径0.5-1(1.5) cm,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光滑或被白色纤毛状或反卷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白色,不变色;基部近球形至白萝卜状,直径1-2cm。菌环上位,白色,膜质,上表面有辐射状细沟纹。菌柄基部菌幕残余(菌托)浅杯状,薄,两面白色;担孢子8.0-10.5 ×6.0-8.0μm,椭圆形,有的宽椭圆形,无色,光滑,薄壁。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生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地上。
毒 *** :有毒。实验证明本菌含有 *** (陈作红等,2003)。
假褐云斑鹅膏
英文名称:A *** nita pseudoporphyria Hongo
形态:担子果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4—12cm,幼时半球形,后渐扁平或近扁平,褐灰色,中部色深,似有隐生纤毛及形成花纹,光滑,梢粘,有时表面覆有菌托碎片,边缘平滑无条棱,常附有白色絮状菌幕残物。菌肉白色,中部梢厚。菌褶纯白色。菌柄常有纤毛状鳞片后有白色絮状物,基部膨大向下稍延伸呈根状,内部实心。菌环白色,膜质,生菌柄之上部。菌托白色,苞状或袋状,有时边缘破碎。孢子卵圆形至宽椭圆形,7.5—9×4—6μm,糊 *** 反应。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生针林或阔叶林中地上。
毒 *** :记载有毒。本菌的外形、色泽与隐花青鹅膏A *** nita *** nginiana W.F.Chiu相似。属树木外生菌根菌。
黄盖鹅膏白色变种( *** )
英文名称:A *** nita subjunquillea var. alba Zhu L. Yang
形态:担子果小型至中等,偶大型。菌盖直径(2)3~6(10)cm,初期近钟形至扁半球形,后扁平至平展,有时边缘稍翻卷,白色,有时 *** 米 *** 至很淡的浅 *** ,稍粘,光滑,通常无菌幕残余;菌盖边缘平滑无沟纹或有~时有辐射状细小沟纹,无絮状悬垂物。菌肉白色,不变色。菌褶白色,离生,稠密;短菌褶近菌柄端渐窄。菌柄长4~12(15)cm,直径0.3~1(~1.5)cm,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至浅 *** ,常被纤毛状或反卷的浅 *** 鳞片;内部实心至松软,白色,不变色;基部近球形,直径1~2(2.5)cm。菌环近顶生至上位,白色,膜质,宿存或有时破碎消失。菌幕残余(菌托)浅杯状,游离托檐高达2 cm ,厚达2 mm,两面白色至污白色;担孢子 6.5~9.5× 6.0~8.0(~10.0)μm,球形至近球形,有时宽椭圆形,淀粉质,无色,光滑,薄壁;小尖侧生、细小。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生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或针叶林地上。
毒 *** : *** ,是目前我国已知毒 *** 更大的4 种 *** 鹅膏之一(陈作红等,2003)。
锥鳞白鹅膏菌
英文名称:A *** nita virgineoides Bas
形态:担子果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7~15(20)cm,白色,幼时近半球形,边缘稍内卷,后期扁平至平展,有时边缘上翘,菌幕残余圆锥状至角锥状,白色,高1~3 mm ,基部宽1~3 mm ,至菌盖边缘渐变小;边缘常悬垂有絮状物,平滑无沟纹。菌肉白色,稍厚。菌褶离生至近离生,白色至米色;短菌褶近菌柄端渐窄。菌柄长10~20 cm ,直径1.5~3 cm,近圆柱形或向上稍变细,白色,被白色絮状至粉末状鳞片,后者排列成蛇皮状;内部实心,白色,不变色;基部膨大,腹鼓状至卵形,直径3~4 cm,在其上半部被有白色疣状至颗粒状的菌幕残余,排列成环带状。菌环白色,膜质,上表面有辐射状细沟纹,下表面有疣状至锥状小凸起,在菌盖伸展中菌环常撕破而悬垂于菌盖边缘或破碎消失,偶宿存。担孢子8.0~10.0×6.0~7.5μm,宽椭圆形至椭圆形,稀近球形或长椭圆形,淀粉质,无色透明,光滑,薄壁;侧生小尖细小。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生于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地上。它可能与松属Pinus 和壳斗科植物形成外生菌根。
毒 *** :锥鳞白鹅膏含有微量鹅膏肽类 *** (陈作红等,2003)。
凤梨盖条孢牛肝菌
英文名称:Boletellus ananiceps (Berk.)Singer
形态:菌盖宽4~8cm,扁半球形,紫红色至红褐色,不粘,上密覆丛毛组成的覆瓦状鳞片, *** 的鳞片比较直立,状如松塔,边缘有延伸的领状菌幕,紧贴于菌管表上。菌肉厚5~15mm,白色,伤时变蓝色,后水渍状灰白色,无味道。菌管长5~18mm,表面 *** ,伤时变蓝色,后水渍状褐色,易剥离,菌管层在菌柄四周下陷或以缺刻缺短延伸;菌孔直径1mm,圆形至角形,与管表同色。菌柄长6~10 cm,粗6~10mm,中生,圆柱形,上下粗细相等,红褐色,上有紫色至灰黑色的绒毛,伤时变蓝色,后水渍状,肉质,实心。孢子16~23×7~9μm,长方形至椭圆形,黄褐色,有18~22条纵纹,无横向细条纹,一端尖突,壁厚,非淀粉质,孢壁呈黑色,内有1个不规则形的油球。
生境与习 *** :单生至散生或丛生于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地上或长于红周树根或马尾松的活树干上或腐木上。
毒 *** :有毒。本菌与凤梨条孢牛肝菌 Boletellus anana(C *** t.)M *** r.相似,后者同样有毒。
铅绿褶菇
英文名称:Chlorophyllum molybdites (Meyer : Fr.) Mass.
形态:担子果大,白色。菌盖直径5-25 cm,半球形、扁半球形,中部稍凸起,幼时表皮暗褐色或浅褐色,逐渐裂为鳞片,顶部鳞片大而厚呈褐紫色,边缘渐少或脱落,后期 *** 展。菌肉白色或带浅粉红色,松软。菌褶初期污白色,后期呈浅绿至青褐色,离生,宽,不等长,褶缘有粉粒。菌柄长10-28cm,粗1-2.5cm,圆柱形,污白色至浅灰褐色,纤维质,表面光滑,菌环以上光滑,环以下有白色纤毛,基部稍膨大,内部空心,菌柄菌肉伤处变褐色,干时气香。菌环膜质,生菌柄之上部。孢子印带青黄褐色,后呈浅土 *** 。孢子光滑,具明显的发芽孔,宽卵圆形至宽椭圆形,8-12×6-8μm。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群生或散生,喜于雨后在草坪、蕉林地上生长。
毒 *** :该菇所含有的 *** 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有些具有类似白毒伞的毒 *** ,对肝等脏器和神经 *** 造成损害,进食量大时也会致命。这是近年广东引起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的种类之一。
黄裙竹荪
英文名称:Dictyophora multicolor Berk. & Broome
形态:菌蕾卵圆形,白色,平滑,或偶尔呈暗褐色,有时被有短软的刺状物。菌体高13-21.5 cm。菌盖高3-4.5 cm,宽2-3.5 cm,覆钟状至圆锥状,橙 *** ,有不规则网格,薄而韧,上有暗青色孢体,稍有臭味,顶端平截,有一穿孔,穿孔直径约8mm。菌幕似裙子并有网格,柠檬 *** 至橘 *** 。菌柄白或浅 *** ,中生,海绵状,长15-16 cm,粗1.6-3 cm,空心。基部菌托白色至浅紫红色,苞状,高4-5 cm,直径2.5-5 cm。孢子透明,椭圆形,3-4.2×1.2-1.5μm。
生境与习 *** :春至秋季群生于针阔混交林中腐叶堆上。
毒 *** :一般认为有毒,虽毒 *** 不大但也不宜食用,有人闻其气味也会感觉头晕。可供 *** 用。
纯黄白 *** 伞
英文名称:Leucocoprinus birnbaumii (Corda) Singer
=黄环柄菇Leucocoprinus luteus (Bolton & Secr.)Locq
形态:菌盖宽1.2—3.7 cm,种形,后平展, *** 脐凸形,肉质,浅 *** ,中部橘 *** 至 *** ,粘或干,上覆灰白色块状鳞片和绒毛,边缘有条纹,撕裂,波状。菌肉淡 *** ,厚0.5—1.5mm,无味道和气味。菌褶白色或 *** ,盖缘处每厘米5—11片,不等长,离生或直生,褶缘平滑。菌柄长4.5—9 cm,粗2—4mm,中生,圆柱形,具球茎状膨大基部,淡 *** 至 *** ,上有绒毛,空心。菌环位于中上部,单环,易脱落。孢子卵圆形至广椭圆形,7—10×5—7μm,光滑,有芽孔,芽孔处略下陷,无色至淡 *** ,类糊精质,内含1个中生大油球。
生境与习 *** :夏秋季群生或散生于林中地上。
毒 *** :据记载有毒,不能采食。
粗柄白 *** 伞
英文名称:Leucocoprinus cepaestipes (Sowerby : Fr.) Quél.
形态:菌盖宽2—7.5 cm,白色,后变淡 *** ,半球形,伸展后 *** 略呈脐凸形,脐凸部赤褐色,密被易脱落红褐色疣状小鳞片,干,边缘有明显条纹,易撕裂。菌肉白色,后转 *** ,无味道和气味。菌褶初白色,后变淡 *** ,不等长,离生。菌柄长2—6 cm,粗2—5mm,棒形,弯曲,具球茎状膨大基部,杵状,菌环以上部分淡 *** ,被绒毛,菌环以下黄带赤褐色,上有赤褐色鳞片或绒毛,空心。菌环生于柄1/3处,单环,上表淡 *** ,下表淡土 *** ,膜质,易脱落,可活动。孢子卵圆形至广椭圆形,7—11×5.5—7.3μm,光滑,有芽孔,无色,类糊精质,内含1个油球。
生境与习 *** :群生或近丛生于林中地上或路边。
毒 *** :据资料记载有毒,其 *** 不详。其味苦,故不宜食用。另该菌与铅绿褶菌Chlorophyllum molybdites (Meyer : Fr.) Mass.相似。
双柱林德氏 *** 笔
英文名称:Linderia bicolumnata (Lloyd) G.Cunn
形态: 担子果未展开时卵圆形,直径1.6-2.2cm,包被薄,白色,基部有菌丝索。菌托近球圆形至苞状,高3-3.5cm,直径2-2.5cm,白色。担子果高6-8cm。孢托高4-6cm,有2柱状体从菌托内突出,这2个直立圆柱状体在基部分离,中部向外弯曲成弧状,上部向内弯曲并在顶端结合,每根直径0.8-1cm,自下部至顶端柱状体逐渐变细,海绵质,有腔室,中空,其横切面在下部成半圆形,内侧圆凸,外侧较平或稍凹,近 *** 形或扁豆形,至上部则逐渐呈近圆形,顶端宽3-5mm,上部橙红色至橙 *** ,顶端色浓,呈洋红色至朱红色,下部淡肉色至奶油白色,细胞状腔室外表破裂向外开孔。孢体生长在柱状体上部内表面上,仅限于柱状体上部1/4—1/3处,暗青褐色,粘液状,奇臭。担孢子短杆状至长椭圆形,3.5—4.5×1.5-1.8μm,淡绿色,平滑。
生境与习 *** :生长于阔叶林内地上。
毒 *** :新鲜时发出的气味会令人头晕。
簇生沿丝伞(簇生黄韧伞)( *** )
英文名称:Nae *** tolo *** fasciculare (Pers.: Fr.) Singer
形态:菌体一般小,全体 *** 。菌盖直径3-5cm,顶部锈褐至红褐色,初期半球形,开伞后 *** 展,光滑, *** 色或玉米 *** 。菌褶密,不等长,直生至弯生,青褐色。菌柄长3-12cm,粗0.4-1cm, *** 而下部褐 *** ,纤维质,表面有纤毛,实心至松软。菌环常呈蛛网状,生柄的上部。孢子淡紫褐色,光滑,椭圆形至卵圆形,6-9×4-5μm。
生境与习 *** :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
毒 *** :中毒后主要引起呕吐、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病症,严重者会死亡。
沿丝伞
英文名称:Nae *** tolo *** sp.
形态:菌体一般小,全体青 *** 。菌径1-2cm,顶部淡 *** 至肉桂褐色,初期半球形,开伞后 *** 展,光滑,边缘色浅。菌褶密,不等长,直生至弯生,青褐色。菌柄长2-6cm,粗0.3-0.8cm,淡 *** 而下部褐 *** ,纤维质,表面有纤毛,实心至松软。菌环常呈蛛网状,生柄的上部。孢子淡紫褐色,光滑,椭圆形至卵圆形,6-8×3.0-4.5μm。
讨论:本种与簇生黄韧伞Nae *** tolo *** fasciculare (Pers.: Fr.) Sing.相似,但本种菌体橙 *** 没有后者明显,而且个体较小、菌盖较薄、菌柄较细。
生境与习 *** :夏秋季丛生或簇生于腐木桩旁。
毒 *** :本种毒 *** 与簇生黄韧伞Nae *** tolo *** fasciculare (Pers.: Fr.) Sing.相似,应避免食用。
古巴光盖伞
英文名称:Psilocybe cubensis (Earle) Singer
形态:菌体较小。菌盖表面开始 *** ,后呈赭色或奶油色,老时带白色,直径1.5-2.5(7)cm,初期锥形或半球形,至 *** 展而中部稍突起,光滑,有白色鳞片,靠近边缘有白色残幕,无条棱,水浸状。菌褶直生或凹生,暗灰色道暗紫褐色,最后黑紫色,褶缘白色似絮状。菌柄长4-12 cm,粗0.4-1.3 cm,圆柱形,基部膨大,内部松软或空心,表面白色至奶油色或黄褐色,菌环以下光滑或稍有鳞片,顶部有条纹。菌环膜质生于柄上部,白色,往往落有孢子呈现暗紫褐色。孢子近卵圆形,12-15.4×7-8.9μm,暗褐色。
生境与习 *** :夏季喜欢群生或单生于牛马等动物的粪便上。
毒 *** :所含有的 *** 主要为色胺类物质— *** 素。主要一起神经 *** 毒 *** 症状,毒 *** 反应快。古巴光盖伞 *** 含量较高,并以其致幻作用而著称,可造成时空感觉的错乱或 *** ,服用量大时也可致死。
疸黄粉末牛肝菌
英文名称:Pulveroboletus icterinus (Pat. & C.P.Baker) Watling
形态:菌盖宽1.5-5.5cm,凸镜形至扁凸镜形,干,覆有一层厚的 *** 色粉末,粉末脱离之后,盖色为浅紫红色至红褐色,上有绒毛, *** 色菌幕从盖缘延伸一直将整个菌柄包裹,破裂后残余物挂在菌盖边缘。菌肉黄白色、伤时变为浅蓝色,无味道,有一股 *** 气味。菌管表面橙 *** 至红 *** ,伤时变青绿色至蓝褐色或蓝绿色, *** 黑 *** ;角形,与菌柄成短延生或弯生。菌柄长2.0-7.5cm,粗6-8mm,中生至偏生,圆柱形,直至微弯曲,上粗下细,鲜 *** ,伤时变灰蓝色至蓝色,上覆有 *** 色粉末,初实心,后为空心。残留菌环位于柄上位, *** ,单环,易脱落,不活动。孢子8-10×3.5-6.0μm,椭圆形至广椭圆形,光滑,浅 *** ,非淀粉质,内含1个油球。
生境与习 *** :夏秋季单生于混交林地上。
毒 *** :毒 *** 较强。黄粉末牛肝菌Pulveroboletus r *** enelii Berk. & C *** t.的外形与本种十分相似,但个体较大。后者同样有毒,在我国也有分布。
小毒红菇
英文名称:Russula fragilis (Pers.: Fr.) Fr.
形态:菌盖宽3.5-4.5cm,凸出形至平展,后略中凹,粘,红色、粉紫红色至血红色,中部色较深,部分褪色成 *** 斑块或斑点,表皮易剥落,盖缘整齐,后有条纹。菌肉白色,薄,脆,辣味。菌褶白色,盖缘处每厘米8-12片,基本等长,有少量分叉,有横脉,短延生。菌柄长2-3.5cm,近柄顶粗8-14mm,中生至略偏生,粗圆柱形,白色,脆,空心。孢子近球形,7.5-9×6-7.5μm,有钝小刺及网纹,近无色至微 *** ,淀粉质。
生境与习 *** :夏秋季散生于混交林中地上。
毒 *** :有毒。含胃肠道 *** 物,食后引起中毒反应。
拟臭黄菇
英文名称:Russula la *** ocerasi Melzer
不吃来历不明的蘑菇
生境与习 *** :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或混交林地上。
分布:肇庆、曲江、乳阳、连州。
毒 *** :此菌味辛辣,具臭气味,有毒。在有些地方有人将它漂洗后食用,但往往不能彻底去毒。
橙黄硬皮马勃(参照种)
英文名称:Scleroder *** cf. citrinum Pers.
形态:担子果扁球形,宽2-5cm,着生部为紧缩而成的一个或小或粗的柄状基部,以一菌丝索固定于土中。新鲜时包被厚约2mm,干后约0.5-1mm,土 *** 至赭色,平滑 *** 或顶部有龟裂网纹,或网纹具中心疣点,或小或粗。包被切面灰白色,露于空气中稍变暗浅红色。由顶部不规则开裂。孢体黑色,菌髓片白色,后 *** 或带灰色。有令人难闻的浓烈鱼腥臭味。担孢子暗褐色,球圆形,有网纹和小刺;包括网纹和小刺直径12-14μm,
生境与习 *** :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针阔混交林林地上。
毒 *** :有毒。食后10分钟至半小时即出现呕吐、头晕、发冷等症状。及时采取催吐、洗胃等措施救治,通常不会产生严重的危险。在广东的样品与国外的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 *** citrinum Pers. 是基本一致的,但也有微小的差别,如广东样品毒 *** 似乎大些、包被薄些。
粘盖包脚菇( *** )
英文名称:Volvariella speciosa (Fr.: Fr.) Singer
形态:菌盖宽4.5—12 cm,平展脐凸形,肉质,浅灰微带粉红色, *** 部分灰色,粘至微粘,上被棉絮状绒毛,有云母光泽,边缘整齐至撕裂,有弱条纹。菌肉白色,近柄处厚5mm,边缘处几乎消失,无味道,无气味。菌褶粉红色至玫瑰红色,盖缘处每厘米7—15片,稀、不等长,离生,褶缘微锯齿状,粗糙有颗粒状物。菌柄长5.5—8 cm,近柄顶部粗4—8mm,中生,圆柱形,上被白色短绒毛,有弱条纹,向下渐粗,基部膨大成球状,脆骨质,实心。菌托苞状或杯状,膜质,白带灰色,地面生,不脱落。孢子印粉红褐色。孢子橄榄形至椭圆形,有侧生小尖突,12—15×7.5—9μm,光滑,淡黄褐色至粉红色,非淀粉质,内含1—2个油球。
生境与习 *** :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或草地上。
毒 *** :极毒。可使人中毒致死,其 *** 不明。
为了身体健康,大家谨记
不吃来历不明的蘑菇
不随意采摘野外蘑菇食用!
编辑:永强
来源:美丽南洲
编审:何波 晓玉
云城发布投稿箱:ycmtxx@126 ***
5—9μm,光滑,淡黄褐色至粉红色,非淀粉质,内含1—2个油球。
生境与习 *** :夏秋季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或草地上。
毒 *** :极毒。可使人中毒致死,其 *** 不明。
为了身体健康,大家谨记
不吃来历不明的蘑菇
不随意采摘野外蘑菇食用!
编辑:永强
来源:美丽南洲
编审:何波 晓玉
云城发布投稿箱:ycmtxx@126 ***
有了这盘绿色有机素炒黄菇,米饭都要多煮几碗By 呼吸的理由
用料- 有机菜花 半棵
- 葱花 少许
- 胡萝卜 半个
- 圆葱 半个
- 酱油 少许
- 盐 少许
1、自己种的榆黄菇,5-7天即可采摘,下午红平菇做个椒盐蘑菇
2、采摘下来的榆黄菇,掰开洗净
3、锅内少许油润锅,放入干辣椒,花椒粒,麻椒粒,姜丝煸炒30秒
4、下入蒜苗和榆黄菇,我爱吃蒜苗,下的比平时配菜多了4倍的量
5、倒入10ml生抽
6、小火炖5分钟,加入蚝油,继续小火2分钟
7、出锅
小贴士全程绿色有机,无 *** 化肥 调料(生抽+蚝油)也用的零添加的 无需放盐,无需放鸡精(有松茸鲜菌菇鲜之类的可以少撒一点点)
做菜好吃都有技巧,我的每道菜都有小妙招,大家搜索“豆果”可以直接查看我的菜谱!
喜欢这个食谱记得收藏、关注哦!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您对这道美食的建议。
中毒预警!“野生菌魔幻季”又来了来源:中国新闻社
这个季节的云南
每一场雨都带着菌子的香味
曾在昆明生活七年的汪曾祺
这样描述云南菌子的美味
“陈年宣威火腿味、宁波油浸白鱼味、
苏州风鸡味和南京鸭胗肝味……”
世界已知野生食用菌 *** 0余种
云南有900余种
约占全球种类的36%
占全国种类的90%
可以说
在中国吃菌子就看云南啦
云南吃菌季来啦!
6月6日
中国新闻社记者走访
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发现
随着各地野生菌品种及上市量逐渐增多
牛肝菌、鸡枞、青头菌、羊肚菌
等品种已经现身市场
云南人进入一年一度的吃菌季
↓↓↓
这几天菌子 *** “降了不少”
“这几天一天有20吨左右的野生菌,晚上的交易量能达10吨以上。”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总经理成爱丽说。
6月5日早上,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来到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在大门口就发现市场比前几天热闹多了;走进去后,迎面飘来一阵阵野生菌的香味。地上摆着一筐一筐的野生菌,红葱、白葱、青头菌、鸡枞……市民常吃的野生菌基本都上市了。
成爱丽说,6月2日下午下了一场雨后,这几天野生菌就多起来了,一天有20吨左右。“原来晚上交易量很少,这几天晚上的交易量能达10吨以上。”从文山、普洱等地运来的野生菌,凌晨三四点到市场,还有人在进行交易,餐馆、各大农贸市场的人都会来 *** 。
市场里,记者见到了商户李培留,他63岁了,今年在市场里卖野生菌有二十多天了。他面前摆放着两筐青头菌和两筐鸡枞。有两个人走到摊位前,问鸡枞的 *** 。李培留说:“二百八。”
“二百二嘛,差不多了。”其中一名男子说。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这两位顾客买了一斤多的鸡枞。
顾客走后,李培留从兜里掏出一张纸和笔,在上面记下了钱数。他和老伴平常在家带娃,野生菌上市时就来挣点钱。他感叹说:“今年这个菌子难做了!钱难挣。”
记者发现,市场里卖菌子的人多了,直播带货的主播也不少,他们抬着支架和 *** ,在直播间里展示、销售云南野生菌。
为了方便发货,顺丰速运在野生菌市场里设了一个收发快递点,一位员工说:“这几天快递还不多,每天几十个包,适合发货的主要 *** 枞和牛肝菌,很多菌都不适合长途运输。”
随着雨季的到来,野生菌将越来越多,包裹也就多起来了。去年快递包裹最多时,市场里单顺丰的快递员就有六七十人,还有其他公司的快递员。
随着野生菌逐渐多起来,这几天 *** 也比之前下来了不少。据木水花野生菌交易市场提供的数据显示,红葱 *** 在200-500元之间、白葱160-300元、美味牛肝菌80-130元、青头菌130-450元、谷熟菌100-280元、鸡枞300-1200元。
据了解,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木水花市场目前是全球规模更大、四季供货、全天交易、种类最多、品质更佳的野生菌交易市场,交易量占云南省的90%、全国的70%。现有商户1200多户,交易商家来自云南各州市和贵州、四川、重庆等省份乃至国外,交易经营食用菌在260种左右,2022年交易额超77.84亿元。
云南进入“野生菌魔幻季”
传说吃菌子要“三熟”
对菌子种类要熟
菌子一定要煮熟
去医院的路要熟
美味的背后风险可不少
云南省中毒临床救治基地数据显示
云南一年四季都会发生野生菌中毒事件
中毒报告事件的83.41%、发病人数的80.87%
集中在6月至8月
2022年该基地收治了617名患者
其中有404名是致幻型野生菌中毒
每年野生菌上市的时节
也被网友戏称为
“野生菌魔幻季”“试毒大会”
每年,吃野生菌中毒的新闻屡见不鲜:
有人对空气说话、拍蚊子、扯线,
有人在病床上抓老鼠、抓小精灵,
就连小狗吃了菌也满屋子抓小人……
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菌子中毒体验
让很多网友不禁好奇
原来吃野生菌中毒那么好玩?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也想
体验这种出现幻觉的感受
在此要严肃提醒大家:
野生菌中毒很危险!
云南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
2021年云南省因食用野生菌
发生中毒事件600余起,
导致2000多人中毒,20多人死亡
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发布
全国已知有毒野生菌500余种
云南有200余种
其中20余种 ***
哪些菌子有毒?
看清楚
↓↓↓
为切实保障全省人民群众的
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防止广大人民群众
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
造成中毒事件
近日
云南省人民 *** 食品安全 *** 会办公室发布
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通告
一起来看
云南省人民 *** 食品安全 *** 会办公室
关于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的通告
夏季是各类野生菌生长的旺季,也是食用野生菌中毒事件频发高发期。为切实保障全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广大人民群众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造成中毒事件,云南省人民 *** 食品安全 *** 会办公室发布野生菌中毒防控预警通告。
一、不要随意采摘、 *** 、购买、食用自己不熟悉的野生菌,尤其是霉变或幼小难辨识的野生菌。
二、烹调加工野生菌时,不要凉拌食用,也不要烧烤食用,不要多个品种混合加工,加工时要炒熟煮透后再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
三、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单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区供餐单位、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婚丧嫁娶、农村宴席和会议集体用餐等群体 *** 聚餐,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菌类(包括野生菌干制品),防止引发群体 *** 食物中毒事件。
四、餐饮经营单位要严格把好食用野生菌采购关,严禁购买不熟悉的野生菌,建立和掌握野生菌中毒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严格执行先用沸水煮漂等安全的烹调加工 *** ,并留样备查,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
五、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幻视幻听等疑似食物中毒反应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对误食 *** 类鹅膏〔包括致命鹅膏(俗称白罗伞)〕、黄盖鹅膏(俗称黄蘑菇)、亚稀褶红菇(俗称火炭菌)等 *** 野生菌中毒患者及危重病人,要及时转至有救治能力的 *** 综合医院,争取救治黄金时间。
云南省人民 *** 食品安全 *** 会办公室
2023年6月7日
原标题:《云南吃菌季来啦!更便宜80元/公斤!中毒预警发布……》
来源:云南新闻网综合自中国新闻网、春城晚报、云南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