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郑芷南 许畅
入秋,对很多人来说,螃蟹是一道必吃的美食。东营垦利区,一路奔腾东流的黄河在此入海。在这里,有一座盛产大闸蟹的小镇,其引黄河水养殖,产出的螃蟹蟹味甜美,有黄河口大闸蟹之乡的美誉。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在已经成为这座小镇的一张闪亮的名片。与此同时,螃蟹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助力小镇的乡村振兴,带动不少村民增收致富。眼下,每天还有成千上万斤黄河口大闸蟹被打捞、分装、运往全国各地的海鲜市场。便是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永安镇,这座位于黄河下游退海之地的小镇,和这座镇上的人们一起,正在迎来属于他们的发展与蜕变。
养蟹
对于养蟹人来说,距离一年当中的旺季中秋节已经过去一段时间。相较于中秋节前,如今,各地螃蟹的 *** 均有所下降。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盛产黄河口大闸蟹。在黄河口大闸蟹交易中心,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不同重量的螃蟹均出现了几十元不等的降价。眼下,每天仍有大量螃蟹从这座小镇发往山东各地,以及北京、天津、盘锦等城市。
2017年,吴兆安在家乡永安镇成立了一家名为“绿城”的大闸蟹交易有限公司。当初,其主要做螃蟹的销售,从养殖户手里收来螃蟹再卖掉。看到当地一些养殖户凭借标准化养殖,产出的螃蟹颇受市场欢迎,由此推动其朝着集螃蟹养殖与销售为一体的模式探索发展。
黄河口大闸蟹,学名为中华绒螯蟹。当地蟹塘引黄河水养殖,养出的螃蟹具有“青壳、白肚、金脑、黄毛”的特点,“味道清香,肉质发甜”。吴兆安说,一般上午打捞、分装,下午打包、配送。“大闸蟹是一种季节 *** 很强的美食”,谈到大闸蟹中秋前后 *** 上的变化,吴兆安告诉记者,时间、数量、口感品质等成为影响其 *** 的主要因素。
2019年,吴兆安的儿子吴康在永安镇从事多年餐饮事业后,回家帮忙照料螃蟹生意,负责螃蟹的养殖等工作。“技术是之一生产力”,吴康说,这里的蟹塘都是 *** 式养殖,“气候对螃蟹的影响也比较大”。每年2月份,开始投蟹苗,然后养殖7到8个月左右的时间,“每年的中秋节前上市”。期间,从蟹苗到成蟹“需要蜕4到5次壳。”
“目前还能出两个月。”10月10日上午,在螃蟹 *** ,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吴康。在 *** 的厂房里,当天打捞的螃蟹按照公、母以及重量分装到网袋里,等待装车发货。吴康告诉记者,一般在元旦前结束螃蟹的打捞收获工作,“封冰之前,所有的螃蟹都需要出来,否则随着水温变冷,螃蟹会钻进泥里保温,就抓不到了”,“第二年水温上来,这些螃蟹就会从泥里出来。”
近年来,从最初的600亩,到今天的1700亩,吴氏父子经营下的螃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产量在40万斤左右。吴康说,该规模在当地属中等水平。记者了解到,在养殖的规模上,当地有四五千亩,甚至上万亩的,但集养殖和销售为一体的并不多。
蟹乡
永安镇,北接黄河口镇,东临渤海。当地人说,该地为“退海之地”,土地的盐碱度比较高,当地引黄河水种植水稻和养殖螃蟹。随着该镇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让永安镇收获了“大闸蟹之乡”的美誉。这座小镇的养殖业发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在该镇了解到,当地除了养殖大闸蟹,牛、羊、猪等养殖户也比较多,由此催生了一批饲料厂的建立。
2018年,永安镇西三村的2000亩田地完成土地流转,全部建成蟹塘。该村村主任闫传明告诉记者,对于村民和螃蟹养殖企业来说,流转土地、开辟蟹塘“是双赢”。此前,因为土地盐碱度高,村民种庄稼“效益不是很好”,甚至有一些土地沦为荒地。流转土地后,村民的收益得到了保障。其中一些村民,还在空余时间来到蟹企打工增加一份收入,生活条件较以前有所提升。
在黄河口大闸蟹交易中心,来自垦利镇六村的黄萍、王焕、王丽娜正在扎螃蟹。工具十分简单:一把剪刀,一副手套,一捆香草。她们已经在这里工作了数月,动作已经非常熟练,从一旁的塑料箱中拿出一个张牙舞爪的螃蟹,取几根香草,扎好一个只需二十秒。
“一个人一天能扎400到500斤,一天的收入在600到800之间。多的时候,四个人一天扎了2300多斤。”挣钱之余,辛苦在所难免。黄萍她们几个扎蟹工“从早晨5、6点钟就开始扎”,虽然带着手套,但螃蟹的硬壳和刺等也扎手“扎的疼”。
在大闸蟹 *** ,记者还见到了一位叫段福明的看塘人。个子不高,皮肤黢黑。他今年50岁,是江苏宿迁泗洪县人,本身是渔民。其在禁渔期一个人来到东营永安镇务工,自称“干十个月就回家。”每天上午,段福明撑着小船在蟹塘巡视,下午在蟹塘进行喂食。在很多时候,他需要在凌晨两点多来到蟹塘捞蟹,一般得忙活到四点多钟。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垦利区全区大闸蟹养殖面积达到6万亩,亩均产量200斤。在永安镇,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持续助力乡村振兴,螃蟹产业不断发展,相继带动当地8家农民合作社、300多户农户、3000余人增收致富。
螃蟹生意经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黄河口大闸蟹成功获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入选“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蝉联“中国十大名蟹”。2019年,实现产值8.68亿元,品牌价值达到26.12亿元。大闸蟹,已然成为永安镇这座黄河下游小镇的标志 *** 产业。每逢秋天,在黄河水中长大的大闸蟹,作为一道声名日盛的地域美食,从永安镇被陆续送往全国各地人民的餐桌。
最近发布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在黄河流域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做优做强农 *** ,包括布局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黄河地理标志产品。积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探索建设农业生产联合体,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服务业。构建“田间-餐桌”、“牧场-餐桌”农产品产销新模式,打造实时高效的农业产业链供应链。
大闸蟹产业,正在让这座小镇的发展变得更有竞争力和活力。资料显示,近年来,永安镇正在推进建设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致力于打造打造集“科研、育苗、养殖、加工、电商、旅游”等于一体的渔业新六产示范区。目前,当地已完成投资1.7亿元,建成了乡村振兴展厅、大闸蟹科普馆、主题美食餐厅、科研池塘、亲子体验区、网红直播基地等。
眼下,每天还有成千上万斤黄河口大闸蟹被打捞、分装、运往全国各地的海鲜市场。便是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永安镇,这座黄河下游的小镇,和这座镇上的人们一起,正在迎来属于他们的发展与蜕变。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张蕾
黄河口大闸蟹到了最肥美的季节啦,还不赶快来尝尝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0日讯 “黄河安澜·绿色发展看山东” *** 主题活动的最后一站在东营,正赶上了大闸蟹的更佳品尝季,媒体行采访团成员们也狠狠过了一把大闸蟹瘾。蒸熟的大闸蟹被端上餐桌,个个分量十足,剥开蟹壳,饱满的蟹肉和膏黄给视觉带来了强烈冲击,尝上一口,肥美鲜香的滋味在口腔里碰撞。
好水育好蟹。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良,海淡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天然水产养殖产业,独特的湿地环境,微咸的黄河水造就了营养价值丰富的黄河口大闸蟹。为了保护这一当地特色农产品,东营市充分发挥黄河口区域内饵料丰富、水质优良、水草丰茂等优势,积极利用当地的淡水资源以及荒碱地,大力发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产业。
垦利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大闸蟹。最初,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粗放式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麸皮、豆粕、玉米等低值饵料。粗放养殖出的大闸蟹个头小,只能论斤称,经济效益不高。
为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垦利区 *** 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坚定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据介绍,垦利区引进了龙头企业,还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淘汰改造了传统粗养池塘,推广精细化养殖。目前,东营黄河口大闸蟹精养面积8万亩,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6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3万亩。
此外,垦利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研究。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院校合作,引进黄河三角洲学者成永旭教授及各类专家人才10余人,组建科研团队,全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新品种选育。
为加强品质源头把控,垦利区将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大闸蟹生产全过程,涵盖从蟹苗培育、养殖到成蟹捕捞、销售各个环节,可 *** 和记录螃蟹从养殖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物流数据和产品状态信息,形成产品追溯数据仓库。
从最初的粗放养殖,到如今精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黄河口大闸蟹的品质、规格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愁卖”。
谈起销量,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泽满脸笑容:“今年黄河口大闸蟹的订单量一直居高不下,且由于黄河口大闸蟹比南方大闸蟹提前上市两周到一个月左右,实现了错时、错峰上市。”
东营市垦利区深化培育“黄河口大闸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实现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目前,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7100吨,品牌价值更是有26.12亿元,已成功发展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东营市着力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为依托,突破大闸蟹精深加工瓶颈,集中打造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推动大闸蟹产业高效发展。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成为山东食材的一张“金名片”。
闪电新闻记者 王雷涛 东营报道
2021“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巡礼——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8月5日讯黄河口大闸蟹产学研基地项目由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垦利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高区、省级乡村旅游集群片区、永安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核心支撑项目,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
项目建成产业综合体、技术研究院、旅游休闲屋、亲子体验区、科研池塘和预处理中心等,打造一处集“科研、育苗、养殖、加工、电商、旅游”于一体的渔业“新六产”示范区,具体有以下几个突出亮点:一是组建了黄河口大闸蟹技术研究院,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合作,培育黄河系新品种;二是建成了物联网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智能化设备全程 *** 养殖数据,做到了质量安全可追溯;三是建设黄河口大闸蟹预处理中心,购置精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四是顺应时代潮流建成电商直播基地,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大力实施互联网+品牌战略;五是建成亲子体验区、大闸蟹科普馆、数字美食餐厅、田园风情民宿等旅游元素,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项目成效
该项目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重点项目,主要发挥示范引领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作用。一是项目建成后的管理运营可提供上百个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农民再就业。二是项目承载的大闸蟹苗种科研功能对于垦利区产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目前,园区已与上海海洋大学、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等高端科研院所达成合作,并于今年签署了黄河口大闸蟹良种选育工程计划任务书,共同致力于黄河口大闸蟹苗种繁育科研工程。三是建成了新型农民人才培训基地,依托惠泽的专家服务渠道,带动周边养殖型人才共同成长,优化养殖技术,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目前累计开展技能培训、电商培训5期,培训人次200余人。
项目展望
项目主要以黄河口大闸蟹为特色,是山东范围内首家以黄河口闸蟹为主题建造的一处综合展览园区。以永安镇农旅特色为支撑,以自然景观、亲子研学、户外运动、文化体验为主要内容,通过打造大闸蟹综合游览区、养殖展示区实现以黄河口大闸蟹为核心产业、融合旅游功能业态、增强市场吸引力、延伸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目标,达到以产带旅、以旅促销、以销哺研、以研促产的效果。
寻访山东土特产⑥丨行走黄河口,带你品尝河海交汇孕育的美味产业兴则农村兴。2022年 *** 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山东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物产。为探寻山东立足土特产资源、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新动向,大众日报记者蹲点微山湖、沂蒙山、鲁西南、胶东等地,看一看这些地方如何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感受“土特产”蕴含的乡村产业振兴美好图景。第六站,我们带你来到黄河入海口,带你品尝河海交汇孕育的美味——
天气转暖,位于东营市垦利区永安镇的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闸蟹 *** ,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深夜时分,一艘艘满载着蟹苗的小船驶入水面,工人们将网兜里的扣蟹撒入蟹池。“别看现在这些小家伙跟扣子一样大,待到金秋时节,拳头大小的黄河口大闸蟹就能‘爬’上咱百姓的餐桌了!”公司副总经理赵金山介绍,今年基地累计放了超十万斤的蟹苗,保守估计产量可以突破五百吨。
滔滔黄河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泥沙,在东营注入渤海。这片 *** 国最年轻的土地上,湿地资源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大米、广饶肴驴肉、 *** 鸡等土特产。近年来,伴随着黄河口生态的不断向好及“黄河口”品牌的精心培育,这些土特产的名声在全国逐渐叫响。
种养更 *** 态环保
黄河口大米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栽培,20世纪70年代面积逐步扩大。近些年,着眼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口地区围绕以水定产、以水量产做文章,培育了一批抗盐碱 *** 能强、用水少、产量高的水稻品种,生产出了广受欢迎的绿色稻米。
再过一个月水稻就要 *** 秧了,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了前期准备工作。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京负责稻米的加工和销售,据她多年研究对比发现,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水稻生长环境,黄河口地区3‰的盐碱度,让这里产出的稻米品质上佳。
一邦农业通过物联网生产管理及质量追溯平台,对水稻从种植到餐桌实行全程信息化管理,水稻种植全程化肥、 *** 施用量比常规种植减少15%,亩增效260元至350元。
同样在黄河口生长的大闸蟹,近些年也改变了传统的粗放式养殖方式。“在黄河流域‘以水定产’、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刚 *** 要求下,我们通过探索尾水利用、生态工程化池塘循环水养殖,有效降解水中污染物,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改善水质,避免尾水排放影响自然生态环境,进一步实现了水循环利用。”赵金山说,根据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去年黄河口大闸蟹比南方大闸蟹提前上市两周到一个月,实现了错时、错峰上市,进一步提升了经济效益。
退海之地,土壤盐碱贫瘠是不争的事实。物资匮乏的年代,当地百姓便想方设法“放大”食材的作用,地方特色美食广饶 *** 鸡应运而生——人们将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次的农家鸡,切块后裹上面粉和蛋液油炸,招待客人时再辅以土豆、山 *** 等炖煮。
“1斤鸡肉,炸制后能达1.6斤左右,再加上配菜炖煮,能更大化发挥出一只鸡的价值。”广饶吴氏 *** 鸡传承人吴庆国介绍,如今广饶 *** 鸡经过四百多年发展,已成为知名的乡土特色美食,也寄托着当地人内心的乡愁。
搭上产业化快车
26.12亿元!2022年,“黄河口大闸蟹”的品牌价值再创新高,数字体现着市场对这一品牌的认可。
3月20日,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大闸蟹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开始将蟹苗投放到蟹塘里,整个投放工作预计3月底前完成。这些蟹苗是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知名机构共同选育水产新品系,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规格品质高等特点。
养殖大闸蟹并非易事,从苗种选择到养殖方式,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这些年,东营市坚持大闸蟹产业化发展思路,通过合理确定大闸蟹养殖数量,实行统一种苗繁育、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养殖模式、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营销、统一全程 *** 式物流服务的“六统一”服务模式。精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使得黄河口大闸蟹实现了“不愁卖”。目前,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7万亩,年产量7100吨。
在距离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几公里外的垦利区永安镇二十八村,500亩的试验基地吸引着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等12家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常年在此,多种优良耐盐稻品种和多项高效栽培技术也从这里产生。去年,专家组对中科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选育、一邦农业示范种植的耐盐优质水稻新品系“盐黄香粳”进行了实打测产和品质分析,在重盐碱地上亩产达到505.1公斤,米质达到优一级。
“过去只能种棉花甚至什么庄稼都不长的盐碱地,有了科技的力量,不仅变为良田,产出的稻米更是‘高人一等’。”一邦农业副总经理董晓亮说。
东营市把黄河口大米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的特色产业,实施了“渤海粮仓”等科技示范工程,大力优化品种,加快水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快扶持现代化水稻产业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引进、培育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早、中、晚熟粳米品种10个,探索形成了稻鸭、稻蟹、稻虾混合生态生产模式,打造出了生态米、黄河香米、粥米等系列产品。
东营市大力推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以标准化为引领,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大力培育农产品品牌。目前,全市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6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700余个。
与文旅相融合
近日,来自南非的Willem和来自加纳的Iyke走进广饶县大码头镇 *** 鸡 *** 技艺传承基地,跟随非遗传承人吴庆国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腌制好的鸡块裹上面粉,再沾满蛋液,放到热油锅中炸至金 *** 捞出,在现场,两位外国友人挽起袖子戴上手套跟随吴庆国现场 *** 。吃着自己做的 *** 鸡,Willem赞不绝口:“非常喜爱这个口味。”在这个乡村非遗传承基地,外国友人、研学团体、短途游客络绎不绝。
永安镇的稻田画近几年也成了网红打卡地。“小康社会 幸福起航”“超级飞侠勇闯天下”等创意稻田画让游客流连忘返。“借力稻田画这一网红打卡点,我们顺势在观景台一楼大厅打造了企业产品展厅,用以提升黄河口水稻的品牌形象。”董晓亮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多所学校研学基地。稻田画为媒,一邦农业在全国签约了五六十家合作商。
近几年的金秋时节,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开捕节会如约而至, *** 开捕现场热闹非凡,同期举行的大闸蟹美食节等活动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
近年来,东营市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特色乡村旅游逐渐兴旺。
好品山东|黄河入海处,好品在东营黄河落天走东海, *** 写入胸怀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好品。东营是黄河入海的地方,河与海的碰撞交融,形成了“黄蓝交汇”的奇观,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使东营成为“好品山东”的厚植土壤。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聚焦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首要任务,构建全链条生态发展培育支撑,“好品山东”品牌名单首批遴选产生了14类,223家制造业、农产品、消费品类“好品山东”品牌。其中,东营有7个品牌上榜。
聚黄河入海之力,传东营美食之心。做品质、创品牌、赢口碑。做足做活农副“土特产”大文章。
黄河口大闸蟹
每到秋季,东营朋友的日常生活变得格外忙碌,人人都在心潮澎湃地迎接秋季最耀眼的明星——大闸蟹。黄河口大闸蟹个大体肥、蟹肉洁白、蟹黄饱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绝佳的下酒菜和滋养品。目前,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7100吨,品牌价值更是有26.12亿元,已成功发展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
半球小麦粉、挂面
民以食为天,面粉是大家最熟悉的东西,半球的各式面粉总是最让人有情怀的那一个“老字号”。半球面粉深入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升产品功能和档次,以恒定的品质赢得了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口碑。多年来,半球面粉的产品先后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绿色食品、“好品山东”产品、“齐鲁好粮油”、省优质特色产品目录产品等荣誉。
黄河口大米
神奇的北纬37°黄河盐碱地种植,自有基地黄河水灌溉,生长周期长,大米香甜可口。在黄河水浇灌下生长的黄河口大米,品质优良、颗粒饱满、品相均匀、晶莹剔透、口感香甜。地域文化专著《黄河口文化旅游》一书对黄河口大米的赞美毫不吝啬,“颗粒饱满,白中透青,晶莹剔透,如粒粒珍珠,无论蒸、煮,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华誉健身鸡胸肉
华誉即食鸡胸肉,低脂肪高蛋白,为健身人群及减脂人群提供的即食鸡胸肉,常温储存开袋即食,食用更方便;优选鸡小胸肉,肉质细腻更入味;180天保质期,囤货不担心;多种口味,给足新鲜感;低脂轻热,让健身餐更美味。
机厂月饼
简单的油纸包装、多年不变的经典口味,从原胜利油田总机械厂食堂生产的内部糕点到如今火遍全东营的“网红”月饼,小小的一块月饼撰写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东营味道”传奇。机厂月饼采用传统的油纸包装,朴实无华,个个皮薄馅大,口味普适, *** 实惠,经油城人民口口相传,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以“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脆而不硬、香而不腻”而备受青睐。利津水煎包以精心选料,科学搭配,精心 *** 成为具有黄河口浓郁特色的美食,最主要的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集焦脆,嫩软,馅多皮薄,香而不腻,酥而不硬于一体,堪称面食佳品。
史口烧鸡
作为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史口烧鸡油润不腻、 *** 不柴,尝之咸淡适中、醇厚鲜美,还带有 *** 的烟熏气息。史口镇地处黄河之畔,渤海之滨,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食材广博,商业发达。史口烧鸡因其“醇香入骨,酥脆可口,淡咸适度,味重不腻,营养齐全,南北皆宜”之风味特色,深受食客欢迎。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东营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作,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引领带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万达电缆
作为高端精细石化产业的杰出企业,万达集团始终秉承“永远创业、永不守业,不做更大的企业、做最健康的企业”的发展理念不断进步。
目前,企业已发展成为拥有总资产800多亿元,员工13000多人,涵盖港口物流、石化橡胶、国际贸易等产业于一体的国际化企业集团,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 *** 营企业500强、山东企业100强。
华泰纸业
好品山东、硬核智造。华泰纸业努力制造一流产品,创造一流品牌,不仅生产实力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而且生产的各项指标也是行业的标杆和旗帜。
自2006年建成新闻纸生产基地以来,全国约70%以上的新闻纸均由华泰制造。如今,这些“山东好纸”早已走出全国,与世界造纸巨头鼎足而立。
正是春意融融时,工业发展风正劲。奋进的东营正在着力提升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
国瓷智能制造 *** 集成
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总工会公布了第二届山东省新材料产业智能制造大赛获奖名单,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国瓷智能制造 *** 集成”项目获得大赛一等奖。“国瓷智能制造 *** 集成”的获奖既是对国瓷材料智能化成果的肯定,也是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区内企业智能制造的又一次生动体现。
山东国瓷-蜂窝陶瓷载体、喷墨打印用陶瓷墨水
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出了主要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领域的蜂窝陶瓷载体,打破了美国、日本一些公司长期以来对我国燃油车用蜂窝陶瓷市场的技术 *** 和行业垄断。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 *** 质量奖获奖企业,未来山东“国瓷”将继续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创新驱动,研发出更多先进功能 *** 新材料,助力山东高质量发展。
胜利新大复合材料管道、复合材料容器
胜利新大的新材料业务范围遍布石油石化、市政、军工、煤层气、电力、海洋、轨道交通、航天等领域,是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公布的综合实力前三强企业、工信部认定的复合材料输油管道行业冠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第五届东营市 *** 质量奖获奖单位。胜利新大未来将充分发挥上榜企业模范带头作用,为提升扩大“好品山东”美誉度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
好人好地出好品,一个个山东好品,共同造就着“好品山东”这张闪亮的金名片。期待东营持续擦亮“好品山东”金字招牌,让好品逐步走向更大的舞台、更远的远方,让海内外充分感受山东好品的巨大魅力。
闪电新闻记者 刘焱 综合整理报道
好水育好蟹“不愁卖”的黄河口大闸蟹是这样养成的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东营报道
“黄河安澜·绿色发展看山东” *** 主题活动的最后一站在东营,正赶上了大闸蟹的更佳品尝季。蒸熟的大闸蟹被端上餐桌,个个分量十足,剥开蟹壳,饱满的蟹肉和膏黄给视觉带来了强烈冲击,尝上一口,肥美鲜香的滋味在口腔里碰撞。
好水育好蟹。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良,海淡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天然水产养殖产业,独特的湿地环境,微咸的黄河水造就了营养价值丰富的黄河口大闸蟹。为了保护这一当地特色农产品,东营市充分发挥黄河口区域内饵料丰富、水质优良、水草丰茂等优势,积极利用当地的淡水资源以及荒碱地,大力发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产业。
垦利区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养殖大闸蟹。最初,养殖模式以一家一户粗放式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麸皮、豆粕、玉米等低值饵料。粗放养殖出的大闸蟹个头小,只能论斤称,经济效益不高。
为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垦利区 *** 了《关于支持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坚定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据介绍,垦利区引进了龙头企业,还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淘汰改造了传统粗养池塘,推广精细化养殖。目前,东营黄河口大闸蟹精养面积8万亩,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养殖面积6万亩,其中标准化养殖面积3万亩。
此外,垦利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研究,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院校合作,引进黄河三角洲学者成永旭教授及各类专家人才10余人,组建科研团队,全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新品种选育。
为加强品质源头把控,垦利区将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大闸蟹生产全过程,涵盖从蟹苗培育、养殖到成蟹捕捞、销售各个环节,可 *** 和记录螃蟹从养殖到销售各个环节的生产数据、物流数据和产品状态信息,形成产品追溯数据仓库。
从最初的粗放养殖,到如今精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黄河口大闸蟹的品质、规格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愁卖”。
谈起销量,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泽满脸是笑:“今年黄河口大闸蟹的订单量一直居高不下,且由于黄河口大闸蟹比南方大闸蟹提前上市两周到一个月左右,实现了错时、错峰上市。”据悉,黄河口大闸蟹亩均产量提高到200斤,效益超过1万元,分别增长47%、80%。
东营市垦利区深化培育“黄河口大闸蟹”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行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管理、品牌化运营,实现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目前,东营市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7100吨,品牌价值更是有26.12亿元,已成功发展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据了解,近年来东营市着力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为依托,突破大闸蟹精深加工瓶颈,集中打造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推动大闸蟹产业高效发展。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成为山东食材的一张“金名片”。
提前近1个月开启大闸蟹季,山东、新疆多产区抢鲜上市采访对象提供(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进入9月,很多消费者已经翘首盼着大闸蟹上市了。按照往年经验,此时最知名的以阳澄湖为主的南方大闸蟹正在经历最后的蜕壳期,随着月底开湖,才会正式出塘上市。
不过就在近两年,很多大闸蟹爱好者已经发现,大闸蟹的尝鲜时刻正在提前到来。本月初,山东黄河口大闸蟹爬上了岸,叮咚买菜早于市场近一个月正式开启了即买即得的大闸蟹尝鲜季。目前,消费者在其App上可以买到黄河口大闸蟹、天山雪蟹等大闸蟹产品,产地覆盖山东、新疆、江苏等多个特色产区。叮咚买菜预计,在中秋节前,大闸蟹整体销量同比去年同期能高出20%。
就在山东东营垦利区,距离黄河入海口河海交汇处约40km的地方,叮咚买菜直采的数千亩大闸蟹 *** 早已经进入了繁忙的捕捞时刻。一篓篓青背大闸蟹刚从水中被捕捞上岸,它们挺着白肚、挥舞着强健的金爪,嘴里还吐着细密的泡沫。
黄河口虽是优质的大闸蟹养殖产区,却较少为人所知,尤其在南方市场。事实上,在黄河口偏碱 *** 的水土环境中,大闸蟹因为不需要用厚硬的蟹壳来抵御酸 *** 元素的侵蚀,从而可以将壳变得薄、软,更有利于蟹肉生长与营养累积。同时,这里的水虽属淡水,却相对内陆淡水湖的盐度更高,有丰富的矿物质成分,因此黄河口大闸蟹便有了海鲜一样的天然鲜甜口感。
此外,北方入秋之际,早晚温差相对南方更大,螃蟹更早完成最后的蜕壳,这也是消费者能够提前近一个月尝到肉厚黄满的鲜活大闸蟹的原因。
今年,从刚上架的黄河口大闸蟹、新疆天山雪蟹,再到9月底开售的阳澄湖大闸蟹,叮咚买菜已经规划了国内多产区、多规格的大闸蟹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一直吃到明年年初。
叮咚买菜水产开发人员介绍称:“每年夏末,其实南方市场都会有六月黄和小规格的清水蟹上市,而常规规格的大闸蟹长成、开售一般要还要等耐心等待。所以今年我们开发了山东黄河口、新疆 *** 、江苏阳澄湖等多个优质产区的大闸蟹,将蟹的上市节奏规划得更早、更长,给消费者提供多元的选择。”
“渔”见山东丨南有阳澄湖 北有黄河口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黄天阳 东营报道
中秋将至,除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团圆外,大闸蟹的陆续上市也为每年的中秋佳节增加了一丝舌尖上的味道。
食用大闸蟹的传统自古有之,特别是中秋节前后的大闸蟹,更是得到了从古至今食客的追捧,很多文人墨客甚至作诗称赞。“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丁公默送蝤蛑》,诗中描写的就是食用大闸蟹的场景。
大闸蟹在我国分布的范围广泛,就全国范围来看,按大闸蟹的自然分布形成了3个大的品系,即长 *** 、黄河系和辽河系,而黄河口大闸蟹经过多年的发展,更是在全国打出了“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的口碑。
入秋的东营,阳光虽然还有一些夏日的热烈,但是微凉的秋风已经带上了几分秋高气爽的味道。8月29日下午,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英泽来到公司的黄河口大闸蟹标准化 *** ,一边督促成蟹养殖池的工人给即将上市的大闸蟹投放饲料,一边在心里盘算着他的“螃蟹经”。
惠泽公司在垦利区永安镇拥有6300余亩成蟹养殖池,都是精细化养殖池,年产量500吨左右,产值达5000多万元。按照王英泽的构想,他们公司将于9月1日开始捕捞工作,经过称重、挑选、 *** 等多道工序,再通过“电商+线下”等多个销售渠道,将肥美的黄河口大闸蟹销往全国各地食客的餐桌上。
惠泽公司是东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的一个缩影,好水育好蟹,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自然条件优良,海淡水资源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绿色天然水产养殖产业,独特的湿地环境,适宜的纬度和微咸的黄河水造就了营养价值丰富的黄河口大闸蟹。
垦利区自上世纪90年 *** 始养殖大闸蟹,最初的养殖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粗放式养殖为主,饲料也是麸皮、豆粕、玉米等,养殖出的大闸蟹个头小,经济效益低。为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垦利区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淘汰改造传统粗养池,推广精细化养殖,黄河口大闸蟹开始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之路。
从最初的粗放养殖,到如今精细化、生态化、科学化养殖,黄河口大闸蟹的品质、规格都有了大幅提升,再乘着“电商销售”的东风,黄河口大闸蟹从东营“爬”到了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上,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不愁卖”。
目前,东营市内黄河口大闸蟹的养殖面积达8.5万亩,年产量7100吨,品牌价值达26.12亿元,已成功发展为沿黄沿海盐碱地上的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示范产业。
近年来,东营市着力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为依托,突破大闸蟹精深加工瓶颈,集中打造集科研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科普教育、精深加工、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推动大闸蟹产业高效发展。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成为东营渔业的一张“金名片”。
东营?黄河口大闸蟹喜获丰收 丰收节迎来销售小高峰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吃大闸蟹的时节,在东营市垦利区,就生长着一种河蟹,当地人都叫它黄河口大闸蟹,因其生长在海河交汇的独特生态环境下,这里生产的螃蟹肉质鲜美。今年,这里的黄河口大闸蟹喜获丰收。
齐鲁网9月23日讯正在水中捕蟹的朱青鹅,已从事螃蟹养殖二十多年,今天凌晨三点左右,他就起床为预订螃蟹的客户捕蟹,截止到中午十一点多,就从池塘里捕捞了2000多斤。朱青鹅告诉闪电新闻记者,这几年螃蟹养的都不错,今年的要比去年好一些。
工人师傅刚刚把这些螃蟹捕捞到船中筐子里,很多活蹦乱跳的螃蟹,如果仔细观察,还可以看到这些螃蟹还在吐着泡泡。
河蟹在黄河口地区被称为黄河口大闸蟹,在海河交汇的独特生态环境下,这里产的大闸蟹肉质鲜美,赢得了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东营市大力发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1993年垦利开始大面积推广养殖,朱青鹅师傅所在的养殖场,就是目前东营市垦利区规模更大的养殖场,因为规范化程度高,质量较高,这里生产的螃蟹远销海内外。今年他们的螃蟹零售价平均在50元左右,这要比去年高出10元左右,而 *** 的螃蟹则要卖到150元左右。
东营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 *** 负责人王英泽告诉闪电新闻记者,这几年产量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大闸蟹产量基本上是连年递增,去年他们基地产量大约不到四十万斤,现在看今年能突破50万斤。
中秋节前后,螃蟹市场行情逐渐走高,临近丰收节,他们的销量也迎来小高峰。基地工作人员预计,截止到11月底销售末期,这里的螃蟹产值可达3000万元左右。
通过市场引导与 *** 推介,东营黄河口大闸蟹无论从 *** 还是市场份额,与过去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目前,仅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专业合作社,就发展到8家,社员800多户,带动大闸蟹养殖户2000多人,辐射带动 *** 6万多亩,今年保守估计产值7个亿。东营也因此成为华北地区大闸蟹的主产区,形成了“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的格局。
吃螃蟹不用到阳澄湖!揭秘山东黄河口大闸蟹,好地好水造就美味地处山东黄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带的东营市,是全球首批18座国际湿地城市之一和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滚滚黄河携带着大量泥沙从这里入海,使陆地每年向海内延伸2公里,年均造陆13.8平方公里,不但成为中华版图上最年轻的一片土地,也造就了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
进入秋冬季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就进入了更佳观赏期,“芦花飞雪”、“红地毯”、“河口柽柳”、“黄河口落日”等壮美景观纷纷盛装登场,做好迎接游客的准备。如果说旅游景点能让 *** 饱眼福,那地道的特色美食——黄河口大闸蟹,则会 *** 每一个吃货的灵魂。
以前人们在提及大闸蟹时,首先想到的都是“阳澄湖”,其实山东东营的黄河口大闸蟹同属蟹中精品。由于黄河三角洲鱼虾水草丰富,水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生长在这里的黄河口大闸蟹,蛋白质含量更高,微量元素更多,具有青壳、白肚、金爪、黄毛等显著特点,在业界素有“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之说。
来到位于东营黄河口的大闸蟹产学研基地,水面空旷开阔,水质清澈,水草丰美,鱼虾成群,极宜螃蟹生长。值得一提的是,东营虽然大部分土地属于盐碱地,却反而成为黄河口大闸蟹的一大特色。许多美食专家表示,黄河口大闸蟹肉质发甜,韧度很好,有一种特别的鲜美味道。
据介绍,东营人最初开始养大闸蟹时,也曾走过一些弯路,花高价钱从江苏买的蟹苗,产量和规格却未达到期望目标。2016年,东营人开始建立自己的苗种基地,在蟹塘内栽种60%的水草,并且按照标准,定点定时投喂优质植物饵料,“选好苗、种好草、调好水、喂好料”,成为黄河口大闸蟹品质的保证。
得益于四季分明的气候和矿物质丰富的水质,黄河口大闸蟹成蟹雌体 *** 腺发育早,雄体 *** 腺指数高,肌肉中大部分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也非常高,平均单只规格达到三两半,上市时间也比国内其它产区至少提前半个月,抢占了市场。
在大闸蟹大量上市的季节,基地每天能出蟹两万到三万斤,一只只身宽体胖、张牙舞爪的大闸蟹被从养殖池内捞起,经称重、分类、打包、装箱后运至生鲜市场,奔向全国各地老百姓的餐桌。所谓“一蟹上桌百味淡”,惹人垂涎的黄河口大闸蟹不仅上市时间先人一步,风味更是“鲜人一步”,其中高品质的蟹论只卖,依然供不应求。
黄河口大闸蟹不论清蒸水煮、面拖酒呛,都堪称集色、香、味三者之极的“天下之一等美食”,让人油然而生“不吃一次大闸蟹,等于没来过东营”之叹。由于平均单只达到三两半以上,建议采用水煮、清蒸的 *** ,食用时宜多加姜解寒。
在山东沿海地区,海蟹长久以来占据着螃蟹市场的主导地位,近些年,淡水中生长的大闸蟹凭借其独特的口感,也赢得了不少沿海居民的喜爱,到了吃螃蟹的季节,选择大闸蟹的 *** 越来越多。许多市民表示“相比于海蟹,淡水里生长的大闸蟹口感更加细腻,香味也很独特”。
如今,膏白肥美、蟹黄鲜甜的黄河口大闸蟹作为东营市渔业主导产业之一,已经完成了从贴牌到创牌、从替身到正身、从“深藏闺阁”到“走南闯北”的转变,与水稻、莲藕一起成为东营市的三大美食招牌。来黄河入海口,品黄河口大闸蟹,您将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