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颡鱼鱼价一直比较平稳,环比没有较大浮动。聊到黄颡鱼养殖,其实黄颡鱼这条鱼,作为无鳞鱼,最怕的还得是“ 寄生虫 ”问题!
无鳞鱼对杀虫 *** 物比较敏感,市面上一般的杀寄生虫用的 *** 物对黄颡鱼的 *** *** 较大,黄颡鱼仅有体表的粘液一层保护,给黄颡鱼的寄生虫病害防治带来很大障碍。
正确处理办法
当出现寄生虫时,如果用杀虫 *** 去杀虫,如果 *** 物超量并且没有补救措施:黄颡鱼就会不断超量分泌粘液保护自己,造成 *** 效过去之后,鱼体已经无力分泌粘液,导致体表粘液减少甚至消失,造成鱼体失去免疫功能!
这时更容易受到寄生虫和细菌的侵入而继发其他病症引起死亡。
而且杀虫 *** 的使用还会造成黄颡鱼吃料少、不吃食、溜边、黑身、抽搐等。
黄颡鱼在对常用杀虫 *** 物的忍受力是不及四大家鱼的,小编建议朋友们使用无毒 *** 的驱虫产品像乐畅桉树精油进行防控,不伤水不伤鱼,用的也放心!
以上分享希望对养殖黄颡鱼的朋友们!
虫见愁丨黄颡鱼使用杀虫 *** 造成不吃食、溜边、黑身、抽搐怎么办?近年来,黄颡鱼人工养殖的面积不断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严重,其中寄生虫病的危害也日益突出。黄颡鱼常见的寄生虫病害有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因为黄颡鱼属无鳞鱼,对杀虫 *** 物比较敏感,市面上一般的杀寄生虫用的 *** 物对黄颡鱼的 *** *** 较大,给黄颡鱼的寄生虫病害防治带来很大障碍。
鱼类学家认为,鱼鳞是一种多功能的组织。鱼鳞犹如盔甲一般,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它可以帮助鱼抵抗疾病,使鱼免遭水体中微生物的侵害。但是对于无鳞鱼来说,比如黄颡鱼它是没有这一层防护层的,体表仅有粘液这一层保护。
高毒 *** 、高渗透 *** 的 *** 、重金属等 *** 物对于无鳞鱼都有很强的 *** *** 。当出现寄生虫时,如果用杀虫 *** 去杀虫, *** 物会 *** 黄颡鱼的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如果 *** 物超量并且没有补救措施,黄颡鱼就会不断超量分泌粘液保护自己,造成 *** 效过去之后,鱼体已经无力分泌粘液,导致体表粘液减少甚至消失,造成鱼体失去免疫功能,这时更容易受到寄生虫和细菌的侵入而继发其他病症引起死亡。而且杀虫 *** 的使用还会造成黄颡鱼吃料少、不吃食、溜边、黑身、抽搐等。
黄颡鱼在对常用杀虫 *** 物的忍受力是不及四大家鱼的,所以在黄颡鱼病害防控过程中,尽量使用安全无毒的驱虫剂防控。
乐畅桉树精油,以驱虫代替杀虫,以预防代替治疗,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控车轮虫,还可以防控指环虫、孢子虫等多种寄生虫,使水产养殖中的寄生虫不能大量繁殖,使寄生虫不能引起发病和死亡。它富含1,8-桉叶素、单萜烯、倍半萜烯、醇、酯、醛酮等多种植物活 *** 成分,具有很强的穿透 *** 和渗透 *** ,多种成分协同作用更好的发挥的驱虫和抗菌的作用,并且不会对水质造成伤害更不会对鱼体造成伤害。
总而言之,在黄颡鱼对杀虫 *** 敏感的情况下,使用安全无毒的乐畅桉树精油,不仅可以防控车轮虫、指环虫等多种寄生虫,还不会对鱼体造成伤害,为什么不用用呢?
文章来源山东龙昌动保官方网站。
黄颡鱼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在我国养殖黄颡鱼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它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大,它的养殖面积和密度也在不断的扩大,对养殖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黄颡鱼的病害越来越多,其中死亡率较高的肠炎病是主要的病害之一。
黄颡鱼肠炎病是一种细菌 *** 的传染病害,它是由点状产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是条件致病菌,在鱼的全部养殖进程中肠道内都存在此类病菌。但在健康的鱼体中,该菌种没有占优势,不会引发疾病。一旦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等因素引起鱼体免疫力下降时,就会引起此病的爆发。发病时病鱼腹部肿大, *** 红肿,轻轻按压会有 *** 的黏液流出。将病死鱼解剖,会发现肠胃部位充血发炎,严重者全肠发炎呈浅红色,血脓充塞肠管,病鱼发病后会离群独自活动,游动缓慢,食欲减弱,直至死亡。
当我们发现黄颡鱼得了肠炎后可以采用拌料内服胆汁酸+(氟苯尼考:强力霉素=1:2)+乐畅+Vc,外用二溴海因、聚维酮碘、戊二醛等进行治疗。但是黄颡鱼得了肠炎再进行治疗既影响了黄颡鱼的正常生长,又会造成额外的成本,所以莫愁建议大家预防为主,以防代治。
对于黄颡鱼肠炎,我们该如何进行预防呢?
要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抑制底层细菌,定期补充有益菌群数量,不定期使用消毒剂杀灭有害菌,从而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
掌握好投喂饵料的质和量,不投喂 *** 变质的饵料,严格执行“四消四定”(鱼体消毒、饵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及定质、定量、定时、 *** )措施。
拌料内服胆汁酸和杜仲叶提取物,胆汁酸是肠道的一个重要的化学屏障,胆汁酸可以通过和内 *** 的结合阻止肠道对 *** 的吸收,从而增强免疫力,同时配合杜仲叶提取物,杜仲叶里面的杜仲多糖可以促进肠道乳酸菌的生长、增值,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病菌生长,提高鱼体的抵抗力,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减少肠炎病的发生。
总之,想要预防黄颡鱼肠炎的发生就要做好肝脏和肠道的护理保健,时刻保持警惕之心,增强鱼体免疫力。还是那句话,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
文章来源于“水产抗虫联盟”微信公众号。
黄颡鱼疑似发现新 *** 病,死亡率巨高,提醒大家做好防控黄颡鱼隶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等特点。适用于精养、混养、网箱等养殖方式。是我国广泛养殖的名优经济养殖鱼类。近年来,我国黄颡鱼养殖业发展迅速。随着黄颡鱼养殖面积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呈增长趋势,疾病暴发持续增多,严重危害黄颡鱼养殖业健康发展。2020年3月至4月,浙江、湖北、江苏、四川、广东、广西等黄颡鱼主要养殖区相继暴发 *** 死亡。一些池塘的死亡率高达90%。临床症状主要为下颌基底部出血。
病因探讨
导致黄颡鱼疾病爆发的病原体是什么?2021年3月,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人员对患病黄颡鱼进行了调查。患病的黄颡鱼从头部、嘴巴、鳃盖和下颌骨底部流血(图1-A)。解剖所见:患病黄颡鱼脾充血、肾肿大、弥漫 *** 坏死(图1-B、图1-C)。采用超薄切片和电镜观察典型病黄颡鱼组织标本。患病黄颡鱼的脾肾组织内有大量球形 *** 样颗粒。相反,在正常的黄颡鱼组织中没有观察到球形 *** 颗粒(图2)。根据球形 *** 样颗粒的形状、大小和存在形式,推测球形 *** 颗粒与小核糖核酸 *** 科成员相似,并确认引起黄颡鱼猝死的病原体和下颌骨的主要症状基底出血被怀疑是一种新型 *** 。
二、发病情况调查
2021年3月至4月,该病卷土重来,在黄颡鱼主要养殖区迅速蔓延。在对湖北湖州、荆州、四川、成都等地的黄颡鱼疾病进行了调查。本病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池塘发病率约40%,死亡率可高达80%。急 *** 发作期为3-5几天左右,慢 *** 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患病黄颡鱼主要症状为头部、口部、鳃盖及下颌基部明显出血(图3、图4);病鱼体表无其他明显病变,头部无穿孔。解剖病鱼鳃部未见明显病变,肝脏颜色浅(图5),脾脏充血, *** 肿大弥漫 *** 坏死(图6),无腹水。寄生虫检查表明,个别病鱼的鳃上有少量指环虫和车轮虫。从病鱼的肝、脾、肾分离培养细菌,未分离出病原菌。目前,对于报道的黄颡鱼新 *** ,还无法进行实验室检测,但从临床症状以及流行情况上看,与长江水产研究所报道的情况一致,应该是由 *** 病引起。
三、病害防治
对于近年来出现的疑似黄颡鱼新 *** 病,目前尚无针对 *** 的治疗 *** 物,提醒大家注意防控:
1、养殖期间,定期调水改底,保持水环境稳定,避免倒藻、底脏、底臭等诱发 *** 病;
2、慎用杀虫、消毒等 *** *** 大的 *** 物,尤其是在发病率较高的季节,避免诱发 *** 病;
3、发病后减少投喂,加大增氧,防止缺氧加重病情;病情稳定后内服抗生素,防细菌继发感染;
4、放苗或过塘前,做好池塘的清淤、消毒和调水工作,杀灭养殖池塘中可能存在的病原;
5、养殖密度不宜过高;根据养殖黄颡鱼的规格制定合理的投喂量,日投饵率一般控制在2%~8%,定期内服“利多精”、“ *** -生命素”、“营养快线”等增强体质。
对于已经出现腹水病的黄颡鱼塘口,建议使用国标纯中 *** 制剂组方:鳃腐康+肝胆无忧,配合使用维立佳,外泼加内服,一个疗程即可治愈。爆发裂头病的塘口,首先外泼复合碘二次,拌料投喂鳃腐康+肝胆无忧连用3-4天,死鱼量明显减少,连用5天,可彻底治愈裂头病!
黄颡鱼遭遇病害冲击,我国鱼粉消费面临挑战进入4月以后,全国各地的黄颡鱼养殖区域都出现了不明原因的爆发 *** 死亡事件。其中,浙江、四川、河南、湖南、湖北及广西等地都存在养殖面积高达30%以上的发病率,并存在极高的死亡率(部分池塘的黄颡鱼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率可达100%),这已经对部分黄颡鱼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有研究者认为,半年内次养殖黄颡鱼的暴发 *** 疾病,有可能是由某种 *** *** 原引起的,但究竟是某种致病 *** 细菌还是致病 *** 毒,目前尚未有明确结论。
在病害影响下,养殖户存在恐慌 *** 抛售现象,且病鱼也严重冲击市场,造成了近阶段我国各地黄颡鱼 ***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近期广东珠海地区4两头塘头发价11.2元/斤,4两多头为11.5—11.8元/斤左右,5两头12.5元/斤,5两头全雄12元/斤,较上周下跌约0.3元/斤左右;而浙 *** 州地区3两多炮头的鱼塘头发价为11—11.5元/斤左右,较上周下跌约1元/斤。不过,随着五一长假即将到来,后期病鱼有望逐步减少,且市场上大规格黄颡鱼数量较少,节日效应有望提振消费,这或令鱼价出现反弹。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黄颡鱼是杂食 *** 鱼类,自然条件下以动物 *** 饲料为主,因此,黄颡鱼饲料中鱼粉的添加比例能达到45%—55%附近。近年来我国黄颡鱼养殖业发展迅速,2003-2018年养殖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16.38%。据统计,2018年全国黄颡鱼养殖总产量为50万吨,比上年增长15.03%,预计2019年黄颡鱼的养殖产量比2018年有所增加,将达到52万吨,增长4%左右(详见下图)。若按照料肉比1.3,黄颡鱼产量50万吨来计算,则我国黄颡鱼饲料每年消耗鱼粉数量约在29—36万吨附近。可见,如果黄颡鱼出现大面积死亡,无疑将对我国鱼粉消费量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据了解,考虑到成本因素,我国黄颡鱼饲料配方中多以添加 *** 价比较高的国产鱼粉为主。然而,今年受 *** *** 的冲击,我国各地渔船的出海计划被打乱,甚至错过了春节后的一轮渔汛,同时国产鱼粉厂家的开工率也受到了 *** ,使得国产鱼粉产量大幅下降(详情可参见JCI《JCI观察:近期国产鱼粉量寡价涨,供应何时能回归正常轨道?》一文)。与此同时,我国主要港口进口鱼粉报价也已经上涨至历史高位区间。根据JCI资讯了解,当前我国主要港口超级蒸气鱼粉新货参考报价在13800—14000元/吨的高位区间运行(详见下图)。
在国产鱼粉供应减少、进口鱼粉 *** 高位运行的情况下,我国黄颡鱼饲料配方中的鱼粉添加便遇到了难题。为控制成本,也许有些饲料企业会选择降低黄颡鱼饲料配方中的鱼粉用量,但近年来我们已经多次看到,当降低配方中鱼粉用量之后,各类养殖品种都会出现较多的病害现象。另外,据悉有专业人士在内部讨论中提到,不排除我国部分饲料企业采购到了掺假的鱼粉、肉骨粉等动物蛋白原料,这令饲料配方中看似鱼粉添加量没有改变,但实际效用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总体来说,近期我国各地黄颡鱼遭遇病害严重冲击,造成了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病鱼集中上市更拖累了鱼价。由于黄颡鱼饲料配方中鱼粉具有较高的添加比例,因此黄颡鱼的大量死亡显然不利于鱼粉消费量,需引起业内的关注,特别是鱼粉高价背景下,市场是否存在掺假货源的流通令人担忧。不过,近阶段黄颡鱼的放苗季已经到来,部分地区苗种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若此轮放苗养殖能有效控制病害,则有助于鱼粉消费量的恢复,值得业内关注。
来源:中国汇易网;作者:XXX;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黄莺)
今年黄颡鱼病害高发,该如何防治?开春以来,全国各地黄骨病(黄颡鱼)害频发,佛山地区更是呈现暴发之势。今年的黄骨鱼病害来势汹汹,较往年更为迅猛,一般表现为烂身,黏液脱落和不明原因的“短时间、大量”死鱼,造成巨大的损失,养殖户苦不堪言。病害暴发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有效预防?笔者将3月12日在佛山南海区遇到的黄骨鱼烂身暴死案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黄骨鱼病害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一、病害情况
养殖户自述:过塘后鱼开始出现死亡,吃料骤降,且每 *** 亡量都有增加,每天死鱼100斤,已经停止喂料。
取病鱼观察:体表出现溃烂,黏液脱落,下颌充血。镜检:未见明显寄生虫,鳃部完整,未见溃烂。解剖:脾脏发黑肿大, *** 腹水,肠道充血。
初步诊断为细菌感染,取腹水及脾脏样品带回进行细菌分离。致病菌在ST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3℃),24小时即可形成明显菌落(白色,边缘光滑)。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16×100),为革兰氏阴 *** 短杆菌。根据细菌特 *** ,初步筛选抗生素进行 *** 敏实验,同时送样至专业检测公司进行菌种鉴定。
▲ 细菌分离结果(左);染色观察(右)
经过24小时培养(33℃), *** 敏结果显示对58、57、10号抗生素敏感。
▲ *** 敏实验结果
二、分析与方案
入冬以后,水质、底质管理较差,完全没有做消杀工作。从而导致底质恶化,致病菌增多,再加上鱼体质差、免疫力低下,在水温上升后极易引发细菌感染,进而导致大量死鱼。
目前感染数量较多,水体中尚有大量致病菌,建议内服+外消 *** 齐下,抑制鱼体与水体中的致病菌。合规抗生素(注:符合水产养殖规定的抗生素,下列简称“合规抗生素”)拌料内服,同时加拌“鱼虾肝胆舒”缓解合规抗生素对肝脏的损伤;使用溴碘双杀对水体消毒,促进伤口收敛愈合;二氧化氯改善底质,杀灭水体及塘底致病菌。
▲ 产品使用情况
三、后续结果
在使用上述方案5天后, *** 回访, *** 鱼量已从100斤(3月12日)将至6斤(3月19日),之后几日,已渐渐不见死鱼。目前黄骨鱼状态良好,吃料正常。
在此期间,菌种鉴定也出结果,16SrDNA 菌株鉴定结果显示,引起此次黄骨鱼烂身的致病菌为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 菌种鉴定结果
▲ NCBI对比结果
不动杆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分为7种,即醋酸钙不动杆菌(A. calcoaceticus)、鲁菲不动杆菌(A. lwoffi)、鲍曼不动杆菌(A. bau *** nii)、溶血不动杆菌(A. haemolytius)、琼氏不动杆菌(A. junii)、约翰逊不动杆菌(A. johnsonii)和抗辐射不动杆菌。主要存在于自然界环境等处,系条件致病菌,是人鱼共患病原菌,菌体短粗,不形成芽孢,无鞭毛。易感染鳜鱼、锦鲤、鲮鱼,出现腹水、出血、体表溃烂、鳔病变等病症。(注: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百科)
约氏不动杆菌是一种新兴的鱼源致病菌,此前黄骨鱼感染约氏不动杆菌鲜有报道。该菌为条件致病菌,自然环境中本身就有存在,但少量并不能引起感染。在底质、水质恶化的时候,大量增殖,继而感染鱼体。致病菌种类愈发增多,这也是养殖大环境恶化,病害高发的一个表现。
四、预防建议
如何有效预防黄骨鱼开春时期的细菌感染,笔者总结了这几点:
1. 冬季管理不能忽视定期打样:观察黄骨鱼状态,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寻求专业技术人员帮助。
2. 定期改底增氧:避免底质中致病菌的大量增殖,在走访中发现,塘底中溶氧越高,病害暴发的情况就越少。
3.合理用 *** :拒绝预防 *** 拌喂合规抗生素,有的养殖户习惯没事也要拌几餐合规抗生素预防。这样会导致致病菌抗 *** *** 增强,到真正需要治疗的时候无 *** 可用,束手无策。
▲ 增氧改底好搭档
五、小结
预防:勤改底、勤增氧、勤打样。
治疗:科学诊断,合理用 *** ,慎用消杀。
最后祝广大养殖户丰产!丰收!
大批死!缺鱼!黄颡即将狂涨超15元/斤文/ 水产前沿 林贞武
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今年黄骨鱼真要断货了,水花成活率不行,到处说要补苗,眉山的水花都快要被买空了。本来现在这个时候应该是跌价了,水花 *** 反而高涨,超过130元/万,而且还不一定买得到,甚至还得托关系。”四川南充陈老板说道。
黄颡鱼鱼价即将狂涨,超15元/斤,甚至20元/斤
今天听到浙 *** 州那边有人说道当地4两黄颡鱼即将要15元/斤以上了,有鱼你定价,业界不少人士甚至预计今年的黄颡鱼会向着20元/斤进发。此前就有鱼中表示本月内黄颡鱼 *** 将会有重大突破,川内水花近期猛涨。由于前期病害影响,存塘鱼损失惨重,加上大规格鱼本存塘量就不多,甚至有人表示后期的鱼价会超乎预期,当前业内人士普遍看好今年的黄颡鱼,养殖户投苗 *** 强。
前段时间,不明怪病暴毙的黄颡鱼
四川早批黄颡鱼水花同比减产70%,市场缺口大
四川眉山目前水花标粗环节不容乐观,据了解养殖户放苗之后,普遍几天后损失过半,有人说是这半个月天气太热的原因,有人觉得今年亲鱼方面也出问题了,总之是现在不够苗放,养殖户朋友很多表示联系苗场补苗都不一定有苗,至少是10天之后才有可能,水花缺口高达一半以上,甚至有养殖户到现在还没有排队排到。
今年四川黄颡鱼比较反常,水花缺货,现在养殖户不够苗放。川内比较重视黄颡鱼早批养殖,当年能出鱼,养殖的人较多,水花会比较抢手,其次是前段时间黄颡鱼全国大规模爆发疾病,种鱼损失惨重,另外今年4月份时候,天气波动比较大,有两次较大的降温,鱼卵的成熟度受到影响,导致现在有些种鱼在人工授精时候鱼卵无法顺利挤出,就算勉强挤出,孵化率也特别低。今年早批水花(4月20号-5月10号)同比减产了70%,目前川内水花严重不足。据了解当地由于2019年时候黄颡鱼腹水病等因素,其实养殖规模并未明显增大,目前缺苗现象主要来自于水花产能不足导致,出现有史以来之一次由刚开始的100元/万涨至120-130元/万的涨价潮。目前川内黄颡鱼头批水花成活率低至2成左右,主要受前些天寒潮影响,另外由于水花较为抢手,到手的水花与养殖户的实际购苗数会有点虚。
广东头批黄颡鱼投苗量约20-30个亿
广东今年黄颡鱼投苗量明显增加,目前黄颡鱼头批水花已经结束,大致放苗量在20-30个亿左右,受前段时间天气等因素影响,普遍成活率较低,据统计大约在3成左右。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中批水花(5月初-5月底)的培育,成活率大约在4-7成之间。水花 *** 在130元/万左右,800-1000口斤的一尾卖0.1元,苗价相对稳定。黄颡水花今年在珠三角范围来看,整体供应量较去年大概增长10%左右,珠三角市场成活率较去年提高大约10-20%。珠三角规格苗的供应目前基本满足本地放苗需求,但是华中及北方省份的需求冲击珠三角市场,造成短时间内供不应求的现状,随着外省水花产量提升,预计珠三角规格苗本月开始陆续供求平衡,月底开始供大于求。
浙江水花成活率仅2-3,规格鱼损失惨重
浙江地区近几天开始投黄颡鱼苗,暂时投放的苗种主要来自于四川,目前成活率并不高,普遍只有2-3成左右。当地苗场基本上还没有苗出,另外受这段时间黄颡鱼全国大规模病害影响,部分苗场的种鱼出现严重损失。据当地一饲料经销商反馈本次严重病害影响之后,本计划养到下半年出的鱼有差不多70%的鱼出了问题,饲料走不动。受病害阴影影响,暂时养殖户放苗有一定的恐慌,养殖户还在观望,投苗量不是很大,预计得到5月中旬才会加大投苗。
湖北黄颡鱼开始投苗,水花价高
湖北地区部分苗场开始启动生产,已经有少量头批水花销往市场,部分养殖户开始投苗,本地苗价在140元/万左右,5月的苗子 *** 会相对贵些,大部分养殖户会选择在下个月放苗,相对会便宜一些。
其余产区即将迎来投苗季
江苏、天津部分地区已开始有放少量的苗,主要从四川进苗;福建也有开始投放黄颡鱼水花;广西放苗与广东同步;湖南还没有正式投苗,预计得到5月20号左右才有放苗,今年当地自己孵花,自给自足的多。目前市场行情稳中上涨,养殖户投苗 *** 较高。
病害后遗症,少数人心有余悸,投苗信心不足
少数养殖户在投与不投苗之间摇摆不定,由于近段时间病害肆虐,浙 *** 州部分养殖重镇发病率高达70%,重庆部分区域死亡超1/3,湖北部分黄颡鱼养殖池塘死亡率超60%,令众多养殖户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波病害,养殖户畏惧病害的心理还没有消散,对养殖户放苗的 *** 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有些正在观望中。”当地一料企负责人告诉笔者。
【关键字】:黄颡鱼 黄颡鱼苗种 水产养殖
大咖齐聚,共议黄颡鱼致命病害等紧急问题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黄颡鱼是中国特种水产养殖的主力品种之一, *** *** 期间,黄颡鱼表现不俗, *** 行情非常坚挺,相当多养殖户看好2020年黄颡鱼的养殖行情。但开春以来,受天气影响,黄颡苗种成活率普遍较低,部分区域甚至低至1成。4月初开始,又暴发不明病因死亡,其 *** *** 在黄颡鱼养殖历史上非常罕见,目前基本波及全国,部分区域死亡率超5成。面对当前严峻形势,产业该如何应对?养殖户如何避免损失,把握2020的机遇?
为了帮助广大业者把握病情下中国黄颡鱼产业的挑战与机会,2020年5月10号,我们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曾令兵研究员,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之父、华中农业大学樊启学教授,以及黄颡鱼产业主流企业,一起探究2020年黄颡鱼的养殖策略,全面把脉产业走向。
2020年中国黄颡鱼产业云论坛日程安排
一、云论坛主题
会诊致命病害,探究2020养殖策略
二、直播时间及入口
时间:
2020年5月10日
直播间入口: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进入观看
三、组织单位
主办:
中国水产前沿展
承办:
水产前沿+直播、水产前沿短 ***
协办:
成都通威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
眉山伟继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四、论坛亮点
1、打破时空界限,全新的视角,您的技术方案、产品策略、前沿理念都可以获得海量的传播;
2、 *** 大咖云集,跨越身份的交流,无论是线上论坛还是线下的直播,您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专家高手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3、一切从实际现状出发,满满干货直击养殖痛点和难点,更接地气,养殖户的需求和专家及企业的解决方案无缝对接。
五、特邀嘉宾
报告主题:养殖黄颡鱼常见细菌 *** 疾病与流行情况分析
特邀嘉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曾令兵
曾令兵:博士,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 *** 学系;2006年获武汉大学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6年,留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现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 *** 病防控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专家 *** 会淡水鱼组首席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病害防治重点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鱼类病害基础理论与防治技术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各级科研项目等40多项,有 *** 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先后获得国家、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以及湖北省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十多项,累计发表研究 *** 180多篇,其中SCI刊源 *** 80多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项;参加编写专著9部,累计约40万字。
报告主题:“黄优1号”苗种培育与疾病防控
特邀嘉宾: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樊启学
樊启学: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主要长期从事于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新品种的繁育、苗种培育关键技术及渔业生态的研究,探索淡水养殖的发展方向及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主持承担 *** 、湖北省和武汉市淡水渔业重大攻关项目“黄颡鱼的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云斑尖塘鳢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翘嘴鲌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等十多项,在黄颡鱼,泥鳅、鳜鱼、翘嘴鲌、鳡鱼等名、特、优类淡水鱼类的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尤其是苗种的工厂化繁育、催产-孵化-培育一体化技术及配套设施设备、专用饲料配方)等方面取得多项独占 *** 的成果,主持的项目获得省级、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报告主题:黄颡鱼健康养殖与饲料配制
特邀嘉宾:成都通威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水产技术总监肖顺应
肖顺应:成都通威动物营养科技有限公司水产技术总监,毕业于苏州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擅长鱼料配方设计、鱼料产品的 *** 、水产用原料的评估选用、配方技术与工艺配合以及养殖鱼生长问题的营养技术解决方案等水产专业技能。
报告主题:如何提高黄颡鱼鱼苗培育成活率
特邀嘉宾:眉山伟继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张继业
张继业:水产工程高级工程师,眉山市东坡区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眉山伟继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六、直播流程
1、企业展示;
2、嘉宾报告;
3、交流环节:网友提问+嘉宾回复
4、黄颡养殖高手在养殖、种苗、饲料等生产现场直播与交流(备选)
七、合作联系人(同微信号)
揭小丽:13719331127
张玉梅:18675 *** *** 52
刘 欣:13728001916
陈艺丹:18024037063
唐东东:18023491069
李 静:13602467904
敲重点:免费!免费!免费!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下方 ***
即可进入直播间
↓↓↓
【关键字】:黄颡鱼黄颡鱼养殖水产养殖
黄颡鱼一个多月不长个,鱼塘水还变色了?蓝藻惹的祸,高温天要巧管理黄颡鱼因为鱼肉细腻营养丰富,一年四季都能销售,市场卖价不错,在我们湖北,不少水产养殖户都很偏爱它,宜昌枝江市的小杜养黄颡鱼已经有六年了,今年夏天,在管理上他稍不留神,就遇到了新问题。
32岁的小杜养殖了30亩的黄颡鱼,今年六月十号,他往这个鱼塘投放了18万尾黄颡鱼苗,可养了一个多月,鱼苗没怎么长大,鱼塘里水的颜色还变得不正常了。
宜昌枝江市马家店街办 拽车村 养殖户 杜小波:我养了五六年,今年的蓝藻持续了半个月,影响水质,鱼不肯吃,影响它的生长。
看到鱼儿不爱吃食,也不长个,小杜心想,也许是水里的肥料不够,这个月中旬,他就给鱼塘补了一些磷肥和生物肥,三天后,鱼塘里出现了蓝藻。
宜昌枝江市马家店街办 拽车村 养殖户 杜小波:增氧剂一开,鱼塘边都是很厚一层蓝藻,每天是越来越厚,水质没有转清澈的迹象,解毒、改水、调水都试过了效果不明显。
?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杜的鱼塘爆发蓝藻、鱼苗不长呢?水产专家张生老师检查了鱼苗和水质,发现蓝藻多,除了由气温高引起的外,鱼塘里的肥料 菌类 藻类没有合理搭配和利用,导致氮磷失调,也是发生蓝藻的原因。张老师提醒不要小看这些蓝藻,它的 *** 是很强的,会导致鱼类中毒死亡。在肥水时,一定要注意合理利用肥料。
?
《垄上行》专家服务团成员 水产专家 张生:肥水用下去后,没有用藻类激活,肥料也没有利用,所以导致我们老塘的淤泥很深 里面的有机质多,肥料没利用完堆积在池塘里,导致池塘的各种有害藻类爆发。
该怎样解决小杜的鱼塘蓝藻爆发的问题呢?张老师建议,单纯使用杀蓝藻的 *** 物并不能根除,需要从改善鱼塘底部的淤泥做起,再结合调水等工作。
水产专家 张生:我们要把淤泥里所有的有机质拉出来,包括死亡在淤泥里的蓝藻,拉出来让它飘到下方,再把它灭掉,灭掉以后我们一定要重新解毒、调水。
高温天 黄颡鱼巧管理保健康
看完了小杜鱼塘里蓝藻过剩的解决办法后,接下来,我们要给全省养黄颡鱼的乡亲提个醒了,高温天气下,要想保证鱼儿健康长大,卖个好价钱,鱼塘的管理该重点做好的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杜师傅是村里养黄颡鱼的老手了,村里的乡亲,大多以养黄颡鱼为主,和养四大家鱼不同,黄颡鱼相对娇气,尤其在投苗后的这几个月,管理上一点也不能放松,他最怕的是水里缺氧,鱼苗死亡。
宜昌枝江市马家店街办 拽车村 养殖户 杜昌品:本来温度高,怕黄颡鱼翻塘,因为气温变化后,我们是高密度养殖。
杜师傅说,高密度养殖下,黄颡鱼鱼苗常常因为气温高,虫害防治不到位,而导致鱼苗的存活率很低,去年夏天,他就死了不少鱼苗。
养殖户 杜昌品:我们遇到死黄颡鱼,多半是小瓜虫引起的,去年我这个塘就死了一万多斤黄颡鱼。
那今年,养殖户们该怎样防患呢?水产专家张生老师做出了分析,首先,大家要仔细观察鱼苗是否有虫害危害过的表现。
水产专家 张生:如果说我们的黄颡鱼头朝上、尾朝下,池塘里肯定是有虫。比如车轮虫对我们这种黄颡鱼小苗种,危害是很大的。
除了车轮虫,在夏季,黄颡鱼最容易发生的还有出血病,这种病起初发病症状不明显,如果预防不及时,爆发起来,死亡率很快。
水产专家 张生:现在黄颡鱼最怕出血病,首先表现在头部上有一块红的,这块红的如果你不管它,这个裂缝就会越来越大、裂开,我们叫它裂头病。
怎样防治车轮虫和出血病呢?张老师特别提醒,因为黄颡鱼是无鳞鱼,养殖户在用 *** 上,要选择适合它的相关 *** 品进行防治。
水产专家 张生:黄颡鱼杀车轮虫的 *** ,和其它鱼不一样,大家在买 *** 时要说清楚,有些无鳞鱼不能用杀虫剂就不能用,出血病和裂头病多用一些好一点的苯扎溴铵。
另外,定期检查鱼塘水质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做好调水改底工作,也是防止各类病虫发生的关键。夏季鱼塘的水温变化大,黄颡鱼很容易发生各类应激现象,养殖户们要每天密切观察水体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一旦发现温度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水产专家 张生:如果突然发现某一天和昨天的温度相隔五度以上,绝对会有大暴雨或气温有大的变化,我们就提前在鱼塘里泼洒一些应激的 *** 品,让鱼在天气变化大时,没有应激反应。
近年来,黄颡鱼养殖中的病害问题愈发严峻猛烈,以“开春暴死”、“恶 *** 出血”、“恶 *** 烂身”为 *** 的烈 *** 害,其发病覆盖面积之广,死鱼损失之惨痛,已经成为制约整个黄颡产业发展的三大拦路虎,令广大养殖朋友苦不堪言。
2022年开春之后,黄颡鱼 *** 行情高企,目前湖北3两上或6寸筛规格塘头价13元/斤。如何才能抓住这波好行情呢?如今即将进入5月份,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黄颡鱼摄食量加大,烂身病等可能又将卷土重来。
为此,本刊特别邀请到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湖北运营中心技术总监王明闯,他潜心专研黄颡鱼长达10年时间,以其独到的理念和见解,为今年的黄颡鱼健康养殖提前打一剂预防针。
10年专研一条鱼,成就水产梦
当代水产:请您先谈一下当初投身水产的契机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专研黄颡鱼这条鱼?
王明闯:我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专业,读书时就对水产行业充满憧憬,毕业之后也就顺理成章地投入水产。现今参加工作10年,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水产行业的竞争其实不大,只要发挥所长,做好自己的事,个人的发展是没有天花板的。
(1)理念突破始于网箱——排除了“养鱼先养水”的教条束缚
与其他同行朋友不同的是,我入手水产并接触黄颡是从网箱养殖开始的。在网箱养殖条件下,基本可以排除水质问题的干扰,本质上是省去了水处理环节的工厂化模式。令我无限困惑的是:网箱模式下,水质绝佳,饲料优良,病害居然高发且治疗困难!!!水好鱼就好???网箱让我专注于鱼体和鱼群,为我提供了一个了解水产养殖实际的动态、连续、可视化的绝佳“窗口”,各种病害或管理问题都能清晰彻底的暴露,这让我很快建立起对水产深刻且 *** 的个人认知。我的起点,就是破除了“养鱼先养水”的教条。
(2)体质是根本,病害是假象,病原是歧途
在黄颡网箱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寄生虫病害让人头痛欲裂,而经典高效的外用杀虫方案在网箱中是不可行的。2014年,我差点被小小的车轮虫逼上绝路,在将要绝望放弃时,用超高剂量的内服促进代谢的 *** 物勉强给鱼内服,结果2天内密密麻麻疯狂肆虐车轮虫消失得 *** 净净,这是水产养殖 *** *** 的创举。更令人惊奇的是,内服促进代谢居然同时可以彻底解决“爆头”问题。不需要任何抗生素,不依赖任何杀虫 *** ,不做任何的水质调控,可以彻底解决常规寄生虫病害和“爆头”问题——只需要内服促进代谢,复杂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的经历激发了我对水产的极大兴趣,上述效果在大量的终端(包括池塘条件下)都得到了反复的验证。实践告诉我:体质是根本,病害是假象,病原是歧途。
(3)理念的迭代和丰富
可以说,研究网箱黄颡是我最幸运的选项。一是能够排除水质的干扰,没有被“养鱼先养水”的固有思维束缚;二是不会过分纠结“病原”这一问题;三是养殖管理的“软件”极端重要。病害是养殖管理失控的结果,不是造成养殖失败的原因,糊涂的人最擅长“因果倒置”。水产养殖的本质是“养鱼”,关注鱼体代谢的平衡与稳定,确保平稳养到上市,而不是为了跟病害做斗争,更不是一天到晚的盯着水环境。
(4)黄颡养殖机 *** 得
黄颡是少有的可以实现超大规模养殖的淡水特种鱼,它适合中高密度养殖,是养殖从业者的梦想之鱼。首先它的苗种供应充足且 *** 相对便宜;黄颡不管养到什么规格都能卖,来源和去路都是通畅的;鱼价行情一直都有稳定的利润空间;产业发展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转变,有未来。所以,我选择黄颡这条鱼来成就我的水产事业。
当代水产:在终端市场实践这么多年,在您看来,黄颡鱼养殖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目前存在哪些痛点?
王明闯:当前黄颡鱼养殖业存在的痛点在于:
1、苗种问题——苗种是困扰行业的一大痛点,更大的问题在于“品质”低劣,“种质”问题还在其次,大批量采购时绝对买不到到理想的规格苗;
2、饲料问题——这几年行业恶 *** 竞争导致饲料质量显著下行,直接造成养殖难度飞升和病害的激增……养殖端的可 *** 作空间越来越窄,连续三年爆发的“开春鱼瘟”就是营养 *** 问题;
3、动保问题——动保配方技术在提升,但产品同质化严重,概念太多,养殖户无所适从;
4、市场问题——当前新冠 *** 的不间断爆发对市场流通及 *** 存在显著干扰,另外病鱼的集中上市也会极大地冲击市场。
“混乱是往上的阶梯”,虽然当前存在诸多弊端和挑战,但我觉得整个行业还是向前发展的。尤其是规模化养殖群体的崛起,相比之前发生了质的飞跃。纵观华中地区,这两年黄颡养得比较平稳的就是规模终端,他们转变养殖理念,破除“养鱼先养水”的初级教条,改为以“鱼”为核心,顺带处理水质,综合防控病害,养殖成功率有充分保障。且他们能够直接与厂家合作,无论饲料还是动保,养殖理念和实用技术的接纳也更为迅速。
鱼病,是养殖失控的结果,不是养殖失败的原因
当代水产:近年来,病害问题制约着黄颡鱼产业的发展,在养殖技术与模式日趋成熟的当下,为何这条鱼却变得越来越难养呢?
王明闯:现在杂交品种是黄颡养殖的主流,杂交品种是 *** *** 的创举,其更大优点就是长势快。很多养殖户转型之后还是按照全雄或土苗的方式养殖杂交品系,这是风险加剧的直接原因。现在的饲料质量,决定了黄颡养殖必须采用“慢节奏”。
过去两年因为开春发病死鱼,很多人的养殖节奏被彻底打乱,养殖周期 *** 拉长,资金压力持续加大,病害风险也在持续加码,绝大多数散户已经无法掌控黄颡的养殖节奏,问题一年比一年恶化且复杂。
当代水产:目前,黄颡鱼养殖中的常见病有哪些?您是如何看待这些鱼病问题的?
王明闯:这几年制约黄颡鱼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有开春暴死、恶 *** 烂身、恶 *** 出血。而这三大病害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都可以从代谢方面入手。比如开春问题就是越冬问题,只要在越冬前近1个月把鱼体的代谢状态调整到位,开春就容易平稳渡过;恶 *** 烂身的烂身程度与鱼体的代谢水平息息相关;恶 *** 出血是因养殖节奏过快或者过度放任导致的。病害的表象非常唬人,但只要抛开“病原”和“环境”因素的误导,关注鱼体代谢水平,那么这三个恶 ***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当代水产:最近您开办了关于《如何规避黄颡“恶 *** 烂身”?》的培训课程,为何要把“恶 *** 烂身”单独拿出来讲解?这些年华中区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王明闯:华中地区已经连续多年经历过惨痛的“开春暴死”,每年6-9月份湖北又要爆发恶 *** 烂身,覆盖面积广且死亡量大,这让多数养殖户损失惨重,甚至有些经销商外债过千万元无法收回。经过我们的市场走访探查,养殖户应对问题时还比较被动,他们的思路和 *** 不足以降低病害风险。上一年出现过烂身的地区下一年还会有,而且发病时间也会提前,所以我们要赶在烂身病害爆发之前开设相关培训,指导终端养殖户有效预防,尽量减少损失。
当代水产:养殖户应该如何预防“恶 *** 烂身”?发病时抗生素到底能不能用?怎么用?
王明闯:预防恶 *** 烂身应该注意两个关键节点:
一是水温达到24℃-25℃时开始预防,即大概是5月上旬,距离现在不到1个月时间,养殖户应该从强力促进鱼体代谢入手加以预防,尤其是上年发过烂身的地方更要做足;
二是降低烂身危害的关键在发病的初期(两周之内)——鱼群还没散能吃料的时候,必须及时进行周期 *** 的干预,只要鱼群撑过前两波的发病冲击,风险就能大幅降低。在温度转凉之前鱼能吃能长,损耗不会太大。入秋后,问题自然彻底缓解。
黄颡鱼恶 *** 烂身
应对黄颡恶 *** 烂身的关键在于维持鱼体自身免疫 *** 不崩溃。黄颡恶 *** 烂身传染 *** 很强,在发病过程中一定存在混合型细菌感染。除了几株恶 *** 原菌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其它大量的普通细菌感染。普通的细菌感染是导致恶 *** 烂身扩张恶化的重要前提,因为它们能够大量占用并牵制鱼体的免疫资源。
我们在直面恶 *** 烂身时所采取的策略,就是“把握时机”——及时通过内服把普通感染 *** 住(应对普通感染,使用现有的水产抗生素足够高效快速),剩下几株恶 *** 原菌需要依靠鱼体自身免疫力与之抗衡并夺取优势。我们要充分相信黄颡鱼自身免疫 *** 的潜力,作为养殖管理者应该不遗余力的通过维持鱼体有效代谢来支持鱼体的免疫力。抗生素只是“权宜之计”,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需要补充的是:在应对烂身问题侵袭时,抗生素的用量应该根据投料量决定,不应该机械的参考体重。因为鱼群出现问题后,整体的采食量下降,黄颡个体肠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更是大幅下降,我们需要3~4餐的投喂才能达到平时1餐的效果。机械按照体重使用抗生素,效果会适得其反。
我自己也曾在黄颡养殖过程中因为恶 *** 烂身问题而蒙受巨大损失,几十万斤死鱼的代价让我最终 *** 且明白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烂身问题与鱼体代谢障碍高度相关。
当代水产:当前,行业中是否存在“恶 *** 烂身”的“特效 *** ”?养殖户在发病处理中存在哪些误区?
王明闯:“特效 *** ”其实就是把握住了养殖户“急功近利”的心理需求,让养殖户没有勇气去挖掘养殖中真正的深层问题。鱼病对于养殖而言,更大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养殖体系以及管理 *** 作上存在严重的漏洞。只要有勇气正视问题,优化管理 *** 作把漏洞填补上,病害就会消除或极大缓解……养殖才能真正做到平稳顺利。养殖高手都明白:鱼病是养殖失控的结果,而不是养殖失败的原因。
所谓的“特效 *** ”,并不能解决任何实质问题,只会鼓励养殖户在错误的道路上“放心大胆”的一条道走到黑。
养殖户在处理恶 *** 烂身时,认识或 *** 作上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病鱼“闭口”——部分养殖户认为鱼闭口就没希望了,其实“闭口”是假象,鱼群是能够有效吃料的;
误区二,有效后放松警惕——恶 *** 烂身的周期 *** 很强,经常会反复发作,一些养殖户在控制住一个病程后就会放松警惕,从而导致全面 *** ——这是很可惜的;
误区三,只关注“病原”——如果只盯着“病原”进行消、杀、抗,就容易错过发病间隔期,这一阶段其实更应该加大力度缓解鱼体代谢障碍,唯有如此,后续病害症状才能逐步减轻。
全行业群策群力,推进“健康养殖”
当代水产:您认为,黄颡鱼如何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养殖之路?
王明闯:首先,引导散户或规模终端进行养殖理念上的彻底转变,即“养鱼先养水”改变成“养鱼先养鱼”,关注点从以往的“环境”和“病原”转移到“鱼”本身,从解决鱼体内部入手化解内部矛盾(代谢问题),再辅助处理外部矛盾(水环境问题),养殖的 *** 作空间就能有效扩大。理念不变通,黄颡养殖是不可能有实质改观的。“以关注鱼体为核心的内服促进代谢”,是华扬一直提倡的核心理念,也是实现“健康养殖”的起点。
其次,在苗种板块,苗种相关从业者更应推行“健康养殖”理念,把黄颡苗种养出品质,优质优价,利人利己。
其三,在饲料板块,饲料厂家应当回归饲料本质——保障饲料质量,建议把营销费用留在提高饲料配方和原材料品质上。
其四,水产 *** 应关注养殖本质,而不是过分强调或聚焦“病原”。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每一次病害的发生都要挖掘深层次的养殖管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至少在鱼类养殖领域,应对病原的关键在于维持鱼体的免疫机能,而不是消、杀、抗。
最后,养殖户的心态一定要平稳,养殖是长期的事业,切不可急功近利。在当前的饲料条件下,养殖节奏越平稳,养殖问题也就越轻微。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的每个环节都应共同努力,产业上下群策群力,才能实现真正的“健康养殖”,进而让广大水产从业者都能受益。
华扬技术下沉一线,深耕湖北主场
当代水产:作为华扬湖北运营中心技术总监,您是如何做到让华扬技术服务下沉一线的?
王明闯:华扬技术中心包括产品研发和实践技术两大板块,我这边主要负责“华扬健康养殖理念”的推动,指导终端养殖,解决以黄颡鱼为 *** 的养殖管理与病害问题。目前,华扬的专家组成员都有直接负责的核心规模养殖客户,我们是全面融在养殖一线的。华扬以“技术”和“内服”立足于行业,每年都会面向全行业定期开办技术推广会,或者开设技术培训系列课程,比如“越冬保命”、“开春保命”等,更有高端收费课程(致力于培养养殖领域的精英)。我们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当前的重点在于推动水产规模化养殖终端的深度 *** 。
当代水产:华扬一直以内服保健理念为主导,并深耕水产养殖疾病防控领域,这些年华扬是如何践行这一理念的?在黄颡鱼等特种鱼上做了哪些努力?
王明闯:华扬在行业上的标签很明显,以内服 *** 和内服保健为核心,倡导“华扬健康养殖理念”。这些年之所以快速发展,正是因为顺应了行业形势。特别是开春“鱼瘟”出现以后,华扬“促进代谢”的理念更快更广的被终端接受。我们从内服和促进代谢方向入手,采取 *** 防控方式,可以从根源上消除所谓的“鱼瘟”问题。
这十多年来,我们通过产品和服务在黄颡鱼上做了很多努力,越来越多养殖户在我们的推动下彻底淘汰了外用杀虫 *** ,养殖平稳,并能实现效益更大化。尤其是以湖北鄂州地区为 *** ,目前有95%以上的黄颡养殖户都在执行“华扬健康养殖理念”,每年产量和效益均能实现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