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草为龙胆科植物多种龙胆的根。因其味苦如胆汁,故此得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也常做观赏花卉。常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一、龙胆草的功效:
龙胆草味苦,寒。归肝、胆、胃经。功效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尤善清肝胆实热。
常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湿热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续绝伤,定五脏,杀蛊毒。”
《别录》:“除胃中伏热,时气温热,热泄下痢,益肝胆气,止惊惕。”
《珍珠囊》:“去目中黄及睛赤肿胀,瘀肉高起,痛不可忍。”
《用 *** 法象》:“退肝经邪热,除下焦湿热之肿,泻 *** 火。”
《玉楸 *** 解》:“龙胆草除肝胆郁热,治眼肿赤痛,瘀肉高起,疗臌疸发黄, *** 热涩,除咽喉肿痛诸证。”
《本草备要》:“大苦,大寒,沉阴下行。益肝胆而泻火,兼入 *** 、肾经。除下焦之湿热,酒浸亦能外行、上行。治骨间寒热,惊痫邪气,时气温热,热痢疸黄,寒湿脚气,咽喉风热,赤睛努肉,痈疽疮疥。”
二、龙胆草的配伍应用:
1.用于肝胆实热,证见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阴肿阴痒者。龙胆草善泻肝胆实热,实乃要 *** 。治以上诸证,常配伍柴胡、黄芩、栀子等,即龙胆泻肝丸。
张锡纯言:“能入肝胆,滋肝血,益胆汁,降肝胆之热使不上炎,凡目疾、 *** 、衄血、二便下血、惊病,因肝胆有热而致病者,皆能愈之。其泻肝胆实热之力,数倍于芍 *** ,而以敛戢肝胆虚热,固不如芍 *** 也。”
刘元素言:“柴胡为主,龙胆为使,目疾要 *** 。”
2.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黄带、湿疹等证。龙胆草有清热泻火、燥湿的作用。治黄疸,常配伍茵陈、栀子等 *** 。
若治阴肿阴痒、湿热带下、湿疹,常配伍苦参、黄柏、车前子等 *** 。
三、龙胆草的用法用量:
龙胆草常入煎剂,也入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
四、龙胆草的应用注意:
龙胆草味苦 *** 寒,乃泻火之 *** ,故脾胃虚寒者忌用。
《本草新编》:“龙胆草治黄疸,多有不效者,何也?黄疸实不止湿热一种,也有不热而成黄疸者,非龙胆草所宜。龙胆草泻湿中之热,不能泻不热之湿也。”
黄元御言:“中寒者勿服。”
汪昂言:“过服损胃。”
~
——中医实战笔记20.9.10晚
中 *** 茯苓的健脾利水和抗癌作用茯苓是一味 *** *** 平和,可以 *** 食两用的利水消肿 *** 。
茯苓饼是北京特产之一,茯苓饼,又名茯苓夹饼,原是清朝末年的宫廷食品。是北京的一种滋补 *** 传统名点心。茯苓饼是用茯苓霜和精白面粉做成的薄饼,中间还夹有蜂蜜、砂糖熬溶拌匀的蜜饯松果碎仁,茯苓饼不但有很强的滋补 *** ,而且味道可口,因为深得慈禧太后喜爱而成为北京知名特产。
传统中医认为茯苓 *** *** 甘、淡、平,归脾、肾、心经。主要功效是渗湿利水,健脾,宁心安神。茯苓既有滋补的作用,又有利水的作用,且补而不峻,利水而不伤正气,所以在中医方剂中,用的机会特别多。
茯苓的主要成分为茯苓聚糖,占茯苓干重的93%,另含茯苓酸、块苓酸、去氢齿孔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脂、胆碱、组氨酸、 *** 甾醇、腺嘌呤、葡萄糖及钾盐等。
茯苓对正常人及实验动物均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茯苓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有抗肿瘤和保肝护肾作用。古人认为长期服用茯苓有“轻身”的作用,长期以来道家都把茯苓当作与灵芝一类的可以助人成仙的仙 *** 。
现代 *** 理学也证实茯苓确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茯苓煎剂对金 ***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都有一定的抑 *** 用,并有显著的抗 *** 作用。茯苓也有升高白细胞和降低血糖的作用。茯苓还有安神助眠的作用。
岳美中老大夫单用茯苓治疗斑秃,也有一些中医师单用茯苓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内耳眩晕症、精神 *** 症等。笔者自己单用茯苓治疗 *** ,效果也很好。
而茯苓的副作用非常小,属于绝大多数人可以长期服用的有保健作用的中 *** ,仅尿频患者服用可能会有导致 *** 频数加重的作用,但若搭配好其他 *** 物,茯苓又能治疗尿频,如各种地黄丸中就含有茯苓。
《神农本草经》记载,茯苓“主胸肋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 *** 。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世补斋遗书》对茯苓的概括最为精准:“茯苓一味,为治痰要 *** ,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以行湿。”
大多数利水和利湿的方子里都会有茯苓,茯苓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寒湿,可以与附子、生姜等温 *** 搭配,如真武汤等;治疗气虚水肿,又可以与黄芪和防己等搭配使用,如防己茯苓汤;治疗水热互结,阴虚 *** 不利水肿,又可以配伍补阴之 *** 阿胶等,如猪苓汤。
中医认为湿邪之产生,主要是因为脾虚,所以茯苓又是一味很好的健脾 *** 。四君子汤和归脾汤等健脾名方中有茯苓,治疗脾虚泄泻的参苓白术散中也有茯苓。
茯苓也有安神助眠的作用,但是一般需要与酸枣仁、远志、龙齿等安神 *** 同用。
肿瘤患者不脾虚的几乎没有,所以笔者自己开给肿瘤患者的方子中,茯苓为必用 *** 之一,一般水煎时 *** 用量30克。唯茯苓难溶于水,在煎剂中不易把其有效成分煎出,如能研成粉末吞服,或者入丸剂,效果会更好。
服用茯苓后, *** 会增多,这是正常的反应。
地黄有什么功效作用与使用禁忌?常用于阴虚便秘、咳嗽、反酸口苦在之前讲熟地黄的时候提到,地黄有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生地黄偏凉血止血,熟地黄偏补血滋阴。
但在明代之前,是没有熟地黄的,所以明代以前的古书,基本上提到地黄就是生地黄,包括最早六味地黄丸以及金匮肾气丸等里面的地黄。生地黄有两种,一种是鲜地黄,一种是干地黄。鲜地黄是直接采挖后,去掉芦头、须根和泥沙,洗净后就是鲜地黄。鲜地黄烘焙干燥就是干地黄。
地黄,“黄”是其本来的颜色,而“地”是古代以水浸法检验 *** 材品质的 *** ,“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所以地黄以质地沉重者为佳。
地黄植物
地黄 *** 材
一、传统功效与作用
1、用于温热病
温热病,泛指感受热邪而起的疾病。常伴有怕冷、面红、烦躁、脉搏搏动快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伤寒、温病、瘟疫、四时感冒或时行感冒范畴,包括了现代医学的大部分感染 *** 疾病。
(1)热入营血证
- 常用于温病热入营血期,这个时期正是温热病的邪气最盛、正邪搏斗最激烈的时期,症状多见高热、 *** 、胡言乱语、皮肤发斑疹、舌红。
- 常与玄参、黄连、竹叶心、金银花等清热解毒 *** 配伍同用,方如《温病条辨》清营汤。
- 《太平圣惠方》解毒引子,以生地黄汁与黄芩、生姜煎液配伍,加蜂蜜同煎,用于温热病症见烦躁、头痛。
热病高热时期
(2)热病余热未清
- 这个时期常常是疾病开始恢复的后期,但症状没有完全解除,仍然有一些余热,症见夜热早凉,热退后无汗,舌红少苔等。
- 常与清热养阴 *** 同用,如青蒿、知母、鳖甲、牡丹皮等,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2、血热出血
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可用于血热出血。血得热而行,得寒而凝。但血热也会使血不循经,不往该去的地方去,造成异常出血。
(1) *** 、咯血、鼻出血
- 血热妄行,灼伤血络,容易导致 *** (胃 *** 血)、咯血(肺 *** 血)。
- 常配伍生侧柏叶、生荷叶、生艾叶同用,如《妇人良方》四生丸。
- 《本草纲目》引孙兆秘宝方,用干地黄配薄荷、龙脑,冷水服下,用于鼻出血。
(2)斑疹
- 热病到了血分阶段,血溢于皮下,又有瘀血,可见斑疹,颜色紫黑。
- 常配伍牡丹皮、赤芍等清热凉血 *** ,增强凉血消斑的功效,如《千金要方》犀角地黄丸。
(3)便血、尿血
- 《太平圣惠方》以生地黄汁、生姜汁、牛皮胶同用,用于 *** (胃出血)、便血(肠道出血)。
- 《赤水玄珠》生地黄散,以生地黄配伍黄芩、阿胶、侧柏叶同用,用于尿血。
(4)女子崩漏下血
- 《普济方》地黄益母汤,以生地黄汁配伍益母草汁煎服,用于女子经期、经量异常,出血量多暴崩,或淋漓不尽。
- 现代临床用于功能 *** *** 出血,以生地黄加黄酒,放红糖少许调味,取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3):176]。
3、阴虚津伤证
生地黄有养阴的功效,并以滋养胃阴,生津止渴见长,所以,在热病引发的津液损伤,口渴,或阴虚消渴尤为常用,还可用于津亏所致便秘。
(1)津伤所致口渴
- 用于热病津伤,心烦、内热、口渴,可用生地配伍麦冬、沙参、玉竹等同用,如《温病条辨》益胃汤。
- 用于内热消渴,类似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口渴多饮,可用生地配伍山 *** 、生黄芪、山茱萸、猪胰子等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滋膵饮(膵,音脆,胰脏之意)。
(2)津亏、肠燥便秘
- 热病损伤津液,也会引起肠燥便秘,生地用于温病后期,相当于输液中的补液。可用于温病好了以后的 *** 燥结,或者皮肤干燥。
- 可与玄参、麦冬等质润多汁之品同用,如《温病条辨》增液汤,用于温病后期,津液耗伤, *** 干燥,皮肤粗糙。
- 如果热中阴亏严重, *** 干燥,不易排出,可配伍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等,滋阴同时攻下,如增液承气汤。
- 现代临床用于阴虚津少的便秘,以生地配伍玄参、麦冬,显效[中医 *** 信息,1987,(1): 26]。
*** 燥结,不易排出
4、其他阴虚症状(肺阴虚、心阴虚、肝阴虚、胃阴虚等)
- 生地黄通过不同配伍,可用于多种阴虚证。
- 如与百合、当归、贝母等同用,能养肺阴、润肺,用于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等肺阴虚证,如《医方集解》引赵蕺庵方的百合固金汤。
- 与天冬、麦冬、丹参、酸枣仁等同用,能养心阴、安神,用于心悸怔忡(心中躁动不安,怕惊),虚烦失眠,神疲健忘等心阴虚症状,如《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
- 与北沙参、枸杞子、当归、川楝子等同用,功能滋 *** 之阴、疏肝气,也可以用于胃阴不足所致的胸腹胁痛,反酸口苦,咽干口燥,如《续名医类案》一贯煎。
5、外伤血瘀证
- 鲜地黄的活血作用,在古代本草书籍中也很常见。
- 如《本草蒙筌》中记载生地可以“疗伤折金疮”,用于各类骨折伤、锐器所伤。
- 《肘后备急方》记载,生地黄曾用于从高处 *** ,瘀血损伤以及骨折伤、内伤。
- 现今临床也有用生地黄外敷,用于急 *** 眼部损伤的报道。实验研究也证实了生地黄能明显改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而具活血作用[四川中医,2010,28(1):55]。
二、现代 *** 理作用
1、生地黄煎剂、水提取物具有抗炎、抑菌、促进免疫作用。
2、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同时水提取物有降压、降血糖作用。
3、生地所含多糖对骨髓造血干细胞有增殖作用。
4、能抑制中枢神经而具有镇静作用。
5、具有保肝作用,对实验 *** 胃溃疡有治疗作用,能保护胃黏膜。
三、使用注意
1、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 前面提到,生地黄偏凉血止血,熟地黄偏补血滋阴。
- 一般中 *** 没经过火的,就是生的, *** 质活泼,能行能散,如生地。
- 一旦经过火,就不活泼了,就能守中,如熟地。
- 生地黄(干地黄)是细小的好,又称细生地;肥大的地黄往往做成熟地,又称大熟地。
相关阅读:熟地黄,四物汤和六味地黄丸主 *** ,更年期烘热及头发白、脱发常用
上图为生地,下图为熟地,熟地比生地颜色更黑,质地更黏腻
2、不宜使用生地的情况
生地 *** 寒,而有滞脾胃的副作用,在用错的情况下 ,会影响人脾胃的运化能力,让人吃不下饭。所以脾虚有湿,常常胃胀满,呕吐恶心, *** 溏稀,且舌苔白腻者不宜使用。
参考资料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温病条辨》《中华临床中 *** 学》《张廷模临床中 *** 学讲稿》《思考中 *** 》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 *** 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就诊,请到正规医院专业医生处辨证论治。有问题可留言。如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每天学一味中 *** ”系列文章每日更新一种中 *** ,后续内容更好看,也可以转发给身边朋友看一看!
这野草以人名来命名,人称“将军草”,价值很高,晒干泡茶好处多导语:这野草以人名来命名,人称“将军草”,价值很高,晒干泡茶好处多
农村是野草的天下,各种各样的野草应有尽有,有酷似十二生肖的野草,比如虎耳草、马齿苋、牛筋草等;也有一听名字就会让人害怕的野草,比如白花蛇舌草、 *** 点火、 *** 针草、浮 *** 草等。
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野草是以人名来命名的,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徐长卿、刘寄奴、何首乌、龙葵、景天、诸葛菜等,这些都是以人名来命名的植物,它们都有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种野草,它长得与自然界中另外一种野草半枝莲非常相似,它是以历史上的人名来命名的,这种野草就是古代大名鼎鼎的韩信草。
*** 来源 ***
半枝莲和韩信草两种野草虽说长得相似,但是叶子却有所不同,半枝莲的叶子是比较狭长的,所以有“狭叶韩信草”之称。它们都是唇形科黄芩属植物,属于“ *** ”植物,自然会有些相似的地方。
因为历史上的韩信是大将军,所以又有“将军草”之称。另外,耳挖草、大力草、小金牛、金茶匙、金锁匙、牙刷草、疔疮草、顺筋草、笑花草等都是它的别名。
将军草多生长在路旁、田间、山间、溪边、草地、树林下、丘陵等处,为农村较为稀少又珍贵的一种野草,在我国的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陕西、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江苏、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分布。
乍一听将军草,这个名字就相当霸气,不过它长得并不高,名字虽霸气,但是它的植株却一点也不霸气,反而看上去非常清新脱俗,非常漂亮。
*** 来源 ***
将军草在没有开花前长得非常普通,平平无奇,开花时也是跟半枝莲相似,花只朝一边开,看上去就像牙刷,非常有意思,这就是牙刷草的由来。
它的花冠为蓝紫色,花开时就像翩翩起舞的少女,观赏价值极高。对于喜欢种植花卉植物的朋友来说,将军草也是不错的选择,观赏价值。
很多人不知道,将军草的嫩叶也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野菜,在过去常用来煮食、做汤、煎鸡蛋等多种做法,味道微苦,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将军草不仅可以做菜,还可以入 *** ,它的名字这么霸气,价值自然也不会小。它 *** 用全草,而且全年可采,具有消热平肝、散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
在生活中可用于肺热咳嗽、胸胁疼痛、肺痈、肠痈、跌打瘀肿、毒蛇咬伤、蜂螯伤、皮肤瘙痒、便血、创伤出血等多种病症,可以说是一种治百病的好草 *** 。
*** 来源 ***
另外,将军草还有抑菌、抗肿瘤的作用,可以抑制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 ***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助于杀菌消炎。同时也有一定的抗肿瘤功效,因此有人又称将军草为“肿瘤草”。
正因为将军草有这么多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深受民间百姓的喜爱,有些懂它的老人每年都会到山上采集一些将军草的嫩叶回来晒干备用,隔三差五用来泡茶喝,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有这种将军草吗?它是一种以人名来命名的野草,价值珍贵,既是盆栽,也是野菜,更可入 *** ,还可晒干泡茶喝,作用真的是非常多。若在家乡遇见,千万别错过。
妙用黄芪,补气强身,10种搭配你想象不到
黄芪的 *** 用迄今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应用广泛,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一种滋补 *** 材。
黄芪入 ***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是这样来解释它的名字:“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 *** 之长,故名。”可生用或蜜炙用。产于山西绵山者,称“绵黄芪”,为道地 *** 材。
?临床应用
黄芪味甘, *** 微温。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 *** 、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
临床上常将黄芪与其他中 *** 材如下配伍使用——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常配白术或人参。
2.肺气虚弱,短气喘咳:常配五味子、人参等。
3.中气下陷,久泻脱 *** :配人参、白术、升麻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
4.气虚水肿:多配防己、白术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
5.气虚阳衰:常配附子补气助阳。
6.表虚自汗:常配白术、防风同用,如玉屏风散。
7.气虚血亏:配当归补气生血,如当归补血汤。
8.阴虚盗汗:与生地、黄柏等滋阴降 *** 同用,如当归六黄汤。
9.便血崩漏、痈疽难溃:配人参、龙眼肉等,如归脾汤。
10.久溃不敛:配当归、人参、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食疗附方
1.参芪糯米粥
做法:将生黄芪、 *** 参、甘草浓煎取汁;另用糯米、大枣煮粥。待粥将熟时,兑入 *** 汁,再煮至熟即可。
功效:可以治疗神疲乏力、自汗等症,中老年 *** 虚者可经常食用。
2.砂仁黄芪猪肚
做法: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效:益气健脾,消食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 *** 胃炎病人。
3.归芪鲫鱼汤
做法:鲫鱼下锅,将黄芪、当归用纱布包好,加水适量,并放花椒、小茴、葱、姜片、大蒜、精盐等调味品。炖至鱼熟。
功效:适用于营养 *** 、贫血和肾炎浮肿,以及产后、病后体弱者。浮肿者盐量宜少。
?温馨提示
1.《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
2.《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3.《 *** 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4.《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供稿丨楚雄州中医医院(作者:余秋虹)
三 *** 这个 *** 啊,很多人小时候应该都吃过,一有点上火啥的,都想着吃点三 *** ,这个 *** 来源于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经典名方“三黄泻心汤”,由大黄、黄芩浸膏和 *** 小檗碱组成,它能清热解毒,泻火通便,清三焦实火,三焦就是上焦心肺,中焦肝胃,下焦 *** 和大肠等。
所以这个 *** 能清心、肝、脾胃和肠中的火热,但是你肯定不知道,除了能清热解毒啊,三 *** 还能治疗这5种病,建议收藏起来,以免用的时候找不到了。
之一个是口腔溃疡:
你有没有连着吃几天上火的东西,结果发现嘴里长了口腔溃疡,这是上焦热盛了,舌为心之苗,而肺开窍于鼻,心肺的热盛,就会口腔溃疡、口鼻生疮;这时候可以参考个三 *** 。
第二个是牙龈肿痛:
有的人经常会有牙龈肿痛,一张嘴呢,口气也很重,面色发红,口干咽燥,这是热在中焦,胃火上炎,所以出现了牙龈肿痛;三 *** 中可以清泄胃火,起到缓解牙龈肿痛的效果。
第三个是咽喉肿痛:
相信每个人都有感觉嗓子冒火的经历啊,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吞咽都受到影响,这也是中焦热盛的一个表现,中焦肝火旺盛,而肝经从咽喉经过,所以引起了咽喉肿痛;这个时候呢,也可以参考三 *** 来清热泻火,有不错的疗效。
再一个是便秘:
如果你 *** 干、排便困难,感觉肚子里胀满,面色还发红,老是觉得热,这是下焦大肠热盛的表现,热盛伤到肠中津液,导致肠中粪便干燥;三 *** 中的大黄呢,是一个作用比较强的泻下 *** 物,有“将军”之称,所以这种便秘,可以参考三 *** 来泄热通便。
最后一个是拉肚子:
如果你出现了腹泻的症状,但是排便前觉得肚子疼的受不了,到厕所又拉不出来, *** 还有灼热感,这是中医说的“里急后重”的表现,是因为大肠中湿热偏盛,湿 *** 粘滞, *** 排出不畅;这也是三 *** 的适用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三 *** 针对的病症,均是由实火引起的,对于虚火引起的病症,并不适用。如果不会分辨,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 *** 。
“神 *** ”双黄连,抑制不等于预防!喝再多都没用1月31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 *** 物所获悉,该所和 *** 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 *** 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 *** 。
*** 来自 ***
消息一经发布,很多人沸腾了!各大城市 *** 店,双黄连被大爷大妈 *** 抢空,网友爆料,就连兽用双黄连都被抢光了,继口罩之后,双黄连口服液全国断货。
究竟吃双黄连口服液能不能预防新型冠状 *** ?今天,就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神 *** ”双黄连。
双黄连口服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三味中 *** ,辅料为蔗糖。中医认为,这三味中 *** 具有清热解毒、表里双清的作用。中医里的“解毒”并不是我们所谓的抗 *** ,中医的辨证论治中也没有“抗 *** ”的说法。
2013~2014 年国家 *** 品 *** 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在中成 *** 口服制剂中 *** 反应中名列前茅,发挥稳定!
*** 来源:国家 *** 品 *** 反应监测年度报
*** 来源:国家 *** 品 *** 反应监测年度报
双黄连口服液的 *** 品说明 *** 载:「 *** 反应」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或者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轻微胃肠道反应。从目前的 *** 趋势来看,想靠吃双黄连预防 *** ?连吃一个月?做好准备一个月瘙痒难耐、上吐下泻了吗?
*** 来自 ***
为什么中科院专家会推荐双黄连
在1月28日的专家会议上,会上有人提供了些数据,表明双黄连有抗新型冠状 *** 成分,认为可能会有用。在此基础上,武汉专家用细胞做了一个实验,觉得双黄连有抗新型冠状 *** 的功能。但是必须注意的,这只是一个细胞实验,是在体外进行的。
我们知道 *** 物从发现到用到 *** 身上发挥作用,需要经历体外实验、动物实验、期临床试验、二期临床试验、三期临床试验,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在2天前科学家们才分离出新型冠状 *** 的毒株,仅一个体外的细胞实验把就把双黄连推上风口,诱导老百姓疯抢。
如果一个细胞实验就能证明对 *** 有效,那可不可以说涮火锅可以涮死 *** 呢?
*** 来自 ***
抑制并度等于预防和治疗,请勿抢购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
什么叫“抑制”?是通过 *** 物来控制 *** *** 的各个环节,来达到控制病情的效果。如何身体里没有 *** ,就没有东西可以被“抑制”;如果身体里的 *** 可以被“抑制”,说明你已经被感染了。任何被感染了的 *** ,“预防”还有用吗?因此,请大家不要盲目抢购双黄连。
温馨提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 *** 的 *** 物。相关的 *** 症状研究中,并将通过临床试验进行测试,相信会很快出结果。再次提醒: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比较副作用比较多,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望大家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家里多通风,减少外出!
中 *** 漫谈|黄芩、黄连、黄柏,清热泻火三弟兄,个 *** 各不同临床角度解读中 *** 系列,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黄芩,黄连,黄柏三兄弟, *** 味苦寒,均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是常用的清热泻 *** 。这三个 *** 物均能入大肠经,也可以治疗肠道湿热下痢之症。
我们先说一说中医的“毒”。毒在中医里面有不同的理解,一切的致病邪气都可以称之为毒,但对于黄芩,黄连,黄柏这三种 *** 物来讲,它们泻火解毒作用里的“毒”则是热(火)毒。中医的火和热有时可以互换,意义相同,只是说法习惯不同,如一般说心火,不说心热,说肺热多,说肺火少;有时又有差别,要看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一般来讲,“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就是说火在程度上比热更加厉害。但也有人认为火是本质,热是火产生一种现象,这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毒者,聚也”,火热 *** 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毒,我们称之为火毒或热毒。黄连,黄芩,黄柏这三味 *** 物,清热泻火的作用强,所以能够解热(火)毒。
我们再谈谈对“燥湿”的理解。温 *** 的 *** 物可以燥湿,大家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苦寒的 *** 物也能够燥湿呢?要注意这里的燥湿是清热燥湿,所以关键还在于清热。我们在厨房里会有这样一种经验,当水加热的时候水上就会有蒸汽,我们可以用来蒸东西,所谓“热蒸湿动”,这个蒸汽可以看成是“湿热”。但是如果没有热的时候,这个水是没有什么蒸气的,这就是为什么清热可以燥湿。
如果还不好理解,我再打个比方,一段潮湿的泥土路,当天晴太阳照耀之后,泥土会变干燥,这就是“温燥”。但是如果气温非常之低,泥土给冻住了,看起来也是干燥的,这就是苦寒燥湿。
苦寒的 *** 物虽然能够祛湿,可以用来治疗各种湿热证,但是在临床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可过于寒凉,以免湿邪冰敷,则更难化解了。
最后,我谈谈这三兄弟各自的个 *** 。
黄芩偏于清上焦之热,黄连偏于清中焦之热,黄柏偏于清下焦之热。
有人可能会问那黄芩清不清中焦和下焦热呢?黄连能不能清上焦的热呢?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说它的作用趋向,黄芩更倾向于上焦,黄连更倾向于中焦,所以我们在看这三味 *** 物的时候,也不能过于死板,要活看。
我们看胡希恕老先生的医案,在用半夏泻心汤时,由于黄连缺货,即用黄柏来代替,一样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黄芩清肺热、胆热效果好,如小柴胡汤、清气化痰丸。它还有一个清热安胎的作用,可用于胎热胎动不安,这个作用黄连和黄柏不具备。
黄连苦寒之 *** 在三者中最重,清心火、胃火较好,如黄连阿胶汤、清胃散。俗话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吃过黄连的人都知黄连的苦。我的体会,在一般内伤杂病中,黄连的用量不需要太大,3-6克足以,除非火毒征象明显,太大要注意苦寒伤脾胃之阳,而黄芩、黄柏我常规都是10-15克。
黄柏清肾火更好,常用于肾阴虚火旺之证,阴虚发热热从里发,好像骨头被热气所蒸一样,所以又称退骨蒸,如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黄柏有“坚肾阴”一说,其实黄柏并不能滋阴,但通过清热泻火,能使肾阴不再受火之煎熬,所以有坚阴之效。
当然,对于热(火)毒较盛的病症,三兄弟还要一起上阵,以加强清热泻火解毒的功效,如黄连解毒汤,正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原创不易,喜欢就请点赞、关注加转发吧。
(沈祥立,2020年12月26日晚)
央视探访“无癌村”的奥秘:常吃黄芪,20年间无一人患癌2015年2月20日,央视健康在《中华医 *** 》栏目中介绍了一个“无癌村”——浙江桐庐。 据说,在中国癌症高发的二三十年间,这里居然没有一位村民罹患癌症。无人患癌,这到底是传说还是 ***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无癌村”的神秘面纱。
中国中医科学院脾胃病专家魏玮来到这个村子,寻找远离癌症秘密的时候,发现浙江桐庐无癌村随处可见天然生长的土黄芪,而里面的村民,常年吃黄芪防病保健,这种 *** 材就是——黄芪!
黄芪为“补 *** 之长”,居然也能抗癌?
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的中 *** 材,作为 *** 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历史上关于黄芪入 *** ,最早的记载出自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
黄芪一直以“补气诸 *** 之最”著称,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的功效,尤其利于补脾肺之气,是一味非常重要的 *** 材。
现代医学研究对于黄芪的 *** 用价值又有新的理解。我们文章开头的案例说到,“无癌村”浙江桐庐的村民常年吃黄芪保健,而现在有一些临床研究资料也显示,黄芪中的确含有一些可能具备抗癌作用的成分。
一方面,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黄芪中的AMWP-1-A成分对小鼠的免疫 *** 有保护作用,它能促进巨噬细胞的胞饮作用,对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也有显著提高的功效,能有效增进免疫 *** 对抗肿瘤的功效。
另一方面,黄芪中的部分提取物也对部分肿瘤细胞起到直接的对抗作用。例如黄芪中有四种异黄酮提取物,包括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苷以及毛蕊异黄酮,它们可以通过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 蛋白激酶 B 信号通路抑制 *** 癌细胞增殖,其制剂在临床应用中也对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起到一定作用。
由此可见,黄芪确实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其抗癌效果基本是在动物实验中达到的,就算黄芪中的某种成分能抗癌,但 *** 想要获得这种成分,需要吃多少黄芪呢?所以,建议大家理 *** 看待抗癌食物,别盲目大量食用。
黄芪怎么吃最健康?
讲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准备购买几斤黄芪,屯在家里自己养生保健呢?别急,服用黄芪养生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黄芪因为是补气之 *** ,吃得多了容易“上火”,可能会造成失眠、血压升高、面红耳赤或心烦气躁等问题,所以不建议一次 *** 大量进食或单独使用黄芪进补,应当逐步适当加量,且更好配方使用。
下面就给大家列几个常用的黄芪吃法。
1.泡水或代茶饮
用三四片黄芪,加开水浸泡后,加盖焖15-20分钟即可饮用。如果是煎水代茶,一般煎煮30分钟即可。
黄芪泡水喝的好处很多,如补气、提高身体免疫力,尤其是感觉精神不足、气短的人,可以适量喝黄芪水。中医认为,将黄芪、 *** 参、白术、茯苓一起泡水喝,还能有效治疗脾虚证。
2.黄芪熬粥
做法很简单,先将黄芪单独煮半小时,红枣、粳米、黄芪水加一起熬成粥,即可食用。
黄芪粥具有补中益气、消肿利水,止汗固表的作用,尤其适合心肺功能弱的老年人。
3.黄芪入 ***
黄芪被称为“补气之长”,中医里有很多黄芪的方剂,如玉屏风散,能补脾肺之气。当归补血汤,补气血。玉液汤,益气生津。
如果你喜欢食疗,也可以选择当归黄芪乌鸡汤,乌鸡肉洗净切块,和当归、黄芪一起,加水用瓦锅文火煮熟,适当调味,每天早晚服食一小碗,喝汤吃肉。#清风计划##癌症离你有多远#
浙江桐庐的粉丝有没有?
参考资料:
<1>王建民.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探索
.饮食保健,2019,6(37):95. <2>刘继林.补气良 *** ——黄芪
.家庭科技,2019,(9):34-35. <3>黄芪,补气高手.生命时报.2019年1月20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黄芪能抗癌吗?有哪些功效?长期吃要注意什么?黄芪,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中 *** 材,它的 *** 用迄今有 *** 的历史了,众所周知,它可以用来补气,人们经常将其泡水、熬粥或者炖汤用,民间也有流传“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还有一些动物和细胞试验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抑制癌症细胞,所以在朋友圈和网站上也能看到很多关于黄芪抗癌的科普文章。那么黄芪真的可以抗癌吗?
黄芪有哪些功效?
黄芪是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其味甘, *** 微温,中医将其归脾、肺经,以往的临床实践表明,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本止汗,健脾利水,脱毒排脓,生肌的功效。在以往的中医治疗中,黄芪主治血虚萎黄、气不摄血之崩漏便血、气津两伤之消渴、气虚血滞之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疾病。
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发现,黄芪主要含有多糖、黄酮、皂苷、氨基酸、硒元素等活 *** 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功能?、抗血小板 *** 、抗?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扩张血管、镇静、镇痛、抗衰老、抗炎、抗菌、抗 *** 、抗肿瘤等作用。那这么说,吃黄芪是不是就可以防癌抗癌吗?
黄芪能抗癌吗?
目前对于黄芪抗癌作用的研究基本上仍然停留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用于 *** 的证据并不充分。而相关的 *** 临床试验中,黄芪制剂主要是作为肿瘤化疗 *** 物或免疫 *** 物的辅助用 *** ,用来提高 *** 免疫力、诱导癌细胞凋亡、降低化疗 *** 物的毒副作用等。癌症的治疗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能单纯靠喝黄芪水就能防癌治癌。如果患癌,还是要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长期吃黄芪要注意什么?
(1)热毒炽盛应慎用,孕妇禁用
黄芪虽好,但不是人人都能喝的。因其 *** 温,所以有满面通红、咽疼口苦、红绛、褡黄燥、脉滑数等热毒炽盛表现者,慎用。而且虽然黄芪比较滋补,但是孕妇不能服用。
(2)出现“上火”应停止用
黄芪长期服用可能会出现面红、心烦、睡眠差、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上火”症状,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停用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与其他 *** 物配伍。
(3)用量要控制
黄芪虽然可以泡水喝,但不是用得越多越好,一般在白开水中放几片就可以了。如果没有任何疾病,仅仅是用来保健,常规用量6-9克即可。如果患有疾病,应该去找专业医生辨证施治后服用。
总结
黄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中 *** 材,但是并不能将其单独用来治疗癌症,还是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参考文献
<1> 荣震,陈羽娜,王同彪,甘芷川,闭雪瑶. 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癌症治疗的Meta分析
<2> 马良宵,Roberto González,牛婷立,Silvia Allende,Em *** Verastegui,徐荣廷,杨洋,杨学智,牛欣. 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对临终期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一项中墨联合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