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的秋粮已收获完毕,加上之前的夏粮,早稻等农作物,我国粮食总产量在2022年全年达到了13731亿斤,同比新增74亿斤,并且是连续第八个年头超过了1.3万亿斤,稳居全球各国之首。
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的播种数据分享
公开的信息显示:我国2022年的粮食播种面积提升至17.75亿亩,平均亩产约为773.6斤,单产下降了0.4斤。主要原因是:我国大幅提升了“单产较低的大豆种植面积”,而稻谷、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却减少了。
其中,全国稻谷播种面积为4.42亿亩,减少706.6万亩;小麦播种面积为3.53亿亩,减少72.9万亩;玉米播种面积为6.46亿亩,减少381.1万亩——三大主粮播种面积减少1000多万亩。
三大主粮的平均亩产在2022年提升至850.6斤,同比新增8.4斤。其中,小麦亩产均值为980.8斤,平均新增6斤;玉米亩产均值为858.2斤,平均新增19.4斤,成为拉动我国粮食产量的核心贡献者。
由于南方多过个省份出现了高温、干旱天气,我国稻谷平均亩产在2022年降至944斤左右,去去年同期的水平相比,单产下降了4.6斤。但稻谷总产量依然超过2000万吨,继续领先全球。
今年,我国还利用1.78亿亩耕地播种了豆类,平均亩产约为2 *** 斤。其中,大豆播种面积扩大至1.54亿亩,同比增长21.7%,平均亩产也在2 *** 斤左右。
还有大约1.08亿亩耕地播种了薯类,平均亩产约为552.4斤。按均值排序,小麦亩产更高,第二名是稻谷——两者都超过900斤;之后是玉米、薯类、豆类,与网友们想象的是否一致呢?
我国粮食主产省份,您的家乡排名如何呢?
分区域来看,黑龙江依然是我国更大粮食播种基地——2022年扩大至22024.8万亩,粮食产量小幅下滑至1552.6亿斤。主要因素也是扩充了大豆种植面积,导致粮食总产量略低于2021年。
粮食产量达到1000亿斤级别的还有河南、山东两省。其中,河南省2022年的粮食总产量约为1357.87亿斤,山东省为1108.76亿斤;粮食产量在700亿到800亿斤级别的有安徽、吉林、 *** 、河北、江苏、四川。
其中,安徽省粮食产量为820.02亿斤,吉林省为816.16亿斤。与安徽省相比,吉林省的粮食亩产均值更高,增产潜力也更大。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内,吉林省粮食产量会市场赶超。
湖南省粮食产量在2022年约为603.6亿斤,湖北省为552.9亿斤,辽宁为496.9亿斤,江西为430.38亿斤,云南为372.1亿斤,新疆为347.16亿斤,山西为2 *** .86亿斤……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金秋十月 各地迎来大豆丰收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金秋十月,正是丰收的季节。
大豆主产区进入集中收获期
东北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眼下,这里迎来大面积收获。
黑龙江黑河市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更大的地级市,今年大豆种植面积1569.3万亩,比去年增加314万亩,扩种面积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这几天,黑河五大连池市的大豆进入集中收获期。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某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卢延飞:我种了八年地了,从来没有这么高产的时候,亩产570斤。今年充分发挥大型农机的作用,秸秆翻埋、深松整地、免耕处理。
作为全国大豆生产的核心地带,黑河现有国家区域 *** 大豆良种繁育基地4个,为大豆生产提供坚实支撑。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研究员 鹿文成:今年重点加大了大豆优良品种的推广率,加大了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覆盖率,科技贡献率得到明显提升。
近日, *** 扎赉特旗53万亩大豆迎来收获。经测产,其中的200亩高产示范田,平均亩产超过600斤,创 *** 旱地大豆高产纪录。
*** 扎赉特旗农牧和科技局 刘复伟:今年是大豆产量更好的一年,从南到北,比往年单产一亩地都要增产50斤左右。
大豆是 *** 的优势特色农作物,2021年产量33.7亿斤,居全国第二。今年, *** 积极承接国家扩种大豆任务,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进指导各地种植户做好品种选择、水肥管理、除草和病虫防治等工作。目前,全区大豆已进入收获高峰。
黄淮海主产区复合种植大豆玉米开镰收获
今年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示范推广的之一年,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其中黄淮海主产区大约占6成左右,是最重要的种植区域。眼下,当地带状复合种植区域的大豆玉米已经开始收获。
金秋时节,河南项城两万亩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大豆喜获丰收。在南顿镇魏庄村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地里,改装后的收割机正在高效运转,收割玉米、大豆互不影响。
种植大户魏德阳的1200多亩土地,一半都采取了这种种植模式。预计玉米亩产能达到1400斤,大豆亩产300斤。
项城市种植大户 魏德阳:今年8月份虽然遭遇高温天气和干旱,由于智能化灌溉,浇得又好,省工省时。在玉米没有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多出了几百块钱的大豆。
项城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 闫鹏威:(玉米大豆复合种植)还能充分发挥大豆固氮的作用,改善土壤条件,达到农民节本增效、农户增收、培育地力的多重效果。
这几天,山东省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区德州禹城的十多万亩大豆玉米陆续迎来收获。由山东农业技术中心组织的专家测产组,正在进行田间测产。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雍太文:我们选择了三个镇,每个镇选了不同的三个点,测产下来,平均玉米(亩产)能够达到550公斤,大豆(亩产)能够达到120公斤这样一个产量水平。
为保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顺利进行,农业农村部从登记的大豆品种中遴选出102个相对适宜的品种,分区域分类型向各地推介选用。在技术培训方面,农业农村部组织国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开展蹲点包片指导,做到“一省一方案、一县一策略”,帮助农民会种、能种、种好。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韩天富:黄淮海地区今年也实施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试点行动,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实现了玉米的产量基本稳定,多收一茬豆,这样也就可以实现主粮作物和大豆的双丰收。
南方地区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双提升
今年南方地区也在想方设法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要求,通过改进种植技术等举措,实现了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双提升。
云南省今年大豆种植面积230万亩左右,比去年增加12.5万亩。根据山多地少的特点,推出20多个适应高海拔、低纬度的高蛋白、高油大豆新品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王铁军:今年,从国家层面上,每亩大豆补助150块钱,云南省在这个基础上每亩增加50块钱补助。这样一来,对我们云南省进一步(推动)大豆的产业发展,起到非常突出的促进作用。
秋收时节,在湖北潜江江汉平原腹地,当地迎来大豆丰收。尽管今年夏天也曾遭遇高温影响,但新品种耐高温、抗干旱,加上管理到位,大豆收成好于预期。
今年,湖北积极落实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任务,因地制宜扩大油料作物生产,特别是扩大高蛋白大豆种植规模,确保大豆面积稳定在335.7万亩。
湖北省潜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罗华二:技术上推广了一喷多促,促进大豆多开花多结荚,(平均)产量达到了170公斤以上,比去年增长了11公斤以上。
亩产447.47公斤!国产大豆单产创新纪录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了解到,由该分院郭泰研究员团队等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合农71”,日前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现场验收,该新品种亩产达到447.47公斤,创国产大豆单产新纪录。专家表示,这对扩大国产大豆种植面积,振兴大豆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组对大豆新品种“合农71”实打实收现场测产的结果表明:该品种亩产447.47公斤,这一结果刷新了2018年亩产423.77公斤的全国大豆单产纪录,使我国大豆单产纪录提高了23.7公斤。
经现场人工实收测验,试验采用的“合农71”亩产447.47公斤,刷新了2018年亩产423.77公斤的全国大豆单产纪录,使我国大豆单产纪录提高了23.7公斤。
郭泰研究员介绍,“合农71”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结合杂交与辐射育种 *** 选育而成。该品种株高85至90厘米,秆强抗倒伏,节数与分枝数多,单株有效荚数与粒数多,百粒重18至20克,蛋白质含量39.28%,脂肪含量20.41%,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25天左右。
一直以来,大豆单产低是制约我国大豆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这次高产纪录实现了我国大豆单产纪录的大幅度突破,意义重大。”郭泰说,这彰显了我国大豆新品种的高产潜力和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了振兴大豆产业的信心,有利于提升大豆种植效益。
(来源:新华社)
亩产均破300公斤 油料所系列春大豆品种创高产佳绩科技日报记者吴纯新通讯员杨中路张惠雯
9月8日,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油料所)获悉,山东东平县传来喜讯,经专家现场测产,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选育的早熟春大豆“中豆68”“中豆76”“中豆88”实收亩产均突破300公斤,分别达325.3公斤、304.0公斤和301.7公斤;中晚熟春大豆“中豆62”“中豆54”理论亩产均突破330公斤,分别达338.6公斤和335.8公斤,均较当地应用品种增产50%以上。
受访单位供图
据介绍,“中豆68”“中豆76”“中豆88”兼具早熟与高产、耐密与抗倒、大粒与稳产等特点。其中,“中豆68”在春播区试亩产203.25公斤,比对照增产19.67%,鲜食春大豆区试亩产鲜荚901.77公斤,比对照增产15.32%。“中豆76”生产试验亩产210.66公斤,比对照增产19.41%。“中豆88”区试亩产201.4公斤,比对照增产16.8%。
“中豆62”和“中豆54”抗 *** 好、籽粒大、抗倒伏,兼具高产与优质特点。其中,“中豆62”区试亩产205.62公斤,比对照增产8.10%。“中豆54”区试亩产201.4公斤,比对照增产7.2%。
此外,“中豆68”“中豆76”“中豆88”“中豆62”“中豆54”生育期仅85天到100天,宜播期广,可与多种作物轮作,综合效益显著,为提升大豆单产、促进农民增收提供重要的品种支撑。
(来源:科技日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 *** 。
百亩方平均亩产近1100公斤 浙江鲜食大豆亩产再创新纪录10月28日,在龙游县塔石镇的涵萱家庭农场,村民正在采收大豆。记者 周旭辉 摄
秋收冬种的大幕在之江大地自南而北开启。“大家来这块收,把鲜荚采下来,一袋袋拿来称重!”28日,位于龙游县塔石镇的涵萱家庭农场里满是丰收的喜悦,20名村民在种植大户李正泉的116亩鲜食大豆田间来回忙碌。浙江农业之最 *** 会办公室正组织专家在这里采用旱粮作物测产法,得出这片田的大豆鲜荚产量。
“百亩方平均亩产近1100公斤,攻关田更高亩产超1160公斤!”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科学验收,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级农艺师蔡仁祥当场宣布测产结果。记者了解到,这两个数据已双双创下了“浙江农业之最”鲜食秋大豆亩产新纪录。
眼见自家田块的大豆单产水平又创新高,李正泉笑逐颜开:“今年我在攻关田里选种了浙江本土培育的优质新品种‘浙鲜86’,调整了种植密度,优化了种植 *** ,一举超过了去年的‘萧农秋艳’!”原来,这位衢州种植大户已经连续两年打破省内鲜食秋大豆的亩产纪录。
技术指导单位省农科院的大豆专家 *** 华见证了新纪录的诞生。现场, *** 华握住李正泉的手,鼓励他继续采取“水稻—大豆—油菜”一年三熟的水旱轮作高效种植,秸秆还田,持续提升地力,种出更高质高产的大豆,不断增加亩均效益。
李正泉告诉记者,如今,他4000多亩的大豆田每年能带动2000多名周边农民一起种豆增收。“收完豆子,我就要带着大家准备种油菜了。”李正泉干劲满满,“今年这一轮种下来,亩均年收入预计能破万元!”
我国南方大豆单产再创新高,新品种“中豆63”亩产达344.3公斤近日,从湖北省天门市传来喜讯,经专家现场实收测产,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中豆63”春播百亩示范片亩产达344.3公斤,再创南方地区大豆单产新高。
“中豆6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南方大豆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不仅丰产稳产、品质优、籽粒商品 *** 好,且抗逆 *** 、抗病 *** 、抗倒伏 *** 强,耐密植,耐高温干旱和多雨高湿,适宜长江流域、黄淮海、西南山区和滨海盐碱地种植。在湖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18.9公斤,较对照增产21.68%,脂肪含量21.56%,蛋白质含量42.55%。该品种以1500万元竞拍转化,创国内大豆单个品种转化 *** 纪录,继2021年以亩产336.9公斤的成绩在湖北荆门夏播示范片创南方大豆高产纪录的基础上,再创新高。2022年在山东东营盐碱地示范亩产256.6公斤,较全国大豆平均单产水平高出近一倍,展现出较高产量潜力和较强适应 *** 。
“中豆63”春播可与蔬菜轮作,夏播可与油菜、小麦等冬作物轮作,宜播期长,产量潜力高,适应 *** 广,为提升大豆单产、保障国家油料安全提供了有力品种支撑。
我国大豆亩产量达不到国际水平,中国大豆究竟路在何方?提要:我国大豆亩产量达不到国际水平,中国大豆究竟路在何方?
我国大豆亩产量达不到国际水平,中国大豆究竟路在何方?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本 *** 致看了一下其他答主的 *** ,认为对该问题的回答还是有所欠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点都没有点出来:土地问题!您没看错,确实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不解决好,我国的大豆科研水平再高,我国的大豆生产水平也难以提高上去。个人认为我国大豆的出路不是说单产提升就可以解决的,还要我国土地问题能够解决。
为什么说土地问题是阻碍我国大豆发展的一大障碍呢?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家知道我国的农业种植格局是传统的小农作业,当然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传承下来的问题就是农业农田过分分散!虽说该 *** 一度在历史上极大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则是时至今日阻碍了机械化的发展,分割成为小块农田的农作方式根本无法实施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由此所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显然大豆产业过分依赖于人力,造成大豆生产人力成本偏高的同时,整体生产成本偏高,经济效益低下。当然了这不只是我国当前大豆生产所存在的问题,玉米、花生、水稻等农作物均存在此问题。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大豆在每斤1.7元一斤还几乎不赚钱而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可以在1.5元每斤的价位水平售出还可以实现盈利的根本 *** 原因了。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曾表示:未来中国农业的出路首先是解决生产关系问题,通过土地流转将我国的小块田地合并为大块,走向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其次才是发展农业技术(包括转基因),这句话内涵很深刻,其中虽未明确指明何种作物,但是这又何尝不是我国未来大豆产业的发展方向呢?
土地问题不解决,我国的大豆产业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自然也不可能实现我国大豆产业的飞速发展。目前“大豆正在经受着‘天花板’和‘地板’的挤压。”一方面补贴已经达到极限,大家知道2018年黑龙江大豆补贴已经高达320元了,国家为此要担负多大的财政负担?其次,在劳动力成本、农资成本不断提高, *** 污染、化肥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又该如何解决?
可以说当前我国大豆产业已经陷入了一个魔咒,大豆产量增无可增,传统生物技术可以说已经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期,而新的生物技术只能存放于实验室中。这些问题都是当前值得反思的,但是这都不是首要的!首要问题还是要抓紧时间推动我国农村土地流转!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刘佳
在短短一年间,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再被刷新!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的2万亩“齐黄34”大豆绿色高产田进行了实打验收,实收地块更高亩产353.45公斤,刷新了该品种2019年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创下的亩产341.6公斤的山东省大豆高产纪录,同时创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
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专家组在东明县马头镇麦丰小麦专业种植合作社的1000亩“齐黄34”生产田中,选取有 *** *** 的1.067亩连片地块,进行机械收获,磅秤称重,去除水分,不计田损,最终实收亩产353.45公斤。
“齐黄34”是一个什么样的品种?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常汝镇研究员评价甚高。他向记者表示:“齐黄34是近年来黄淮地区具有突破 *** 的大豆品种,它有三大特点:品质好、产量高、综合抗 *** 好。多年多点专家实打单产超过300公斤,这非常了不起,可以说它是一个完美的大豆品种。”
自家地里的大豆创造了全国高产纪录,让麦丰小麦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马国兴非常兴奋。他给科技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一般品种亩产500斤左右,咱这个经过测产到了700斤,多了200斤,现在豆子一斤卖2.5元,咱一亩地就能增收500块钱。”
对种植大户来说,一亩地多收入500元;对验收专家来说,“这非常了不起”,如何解读?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徐冉研究员认为,“大家都知道高产与优质的矛盾是很难协调的,一般高产往往不不优质,优质的往往很难高产,但齐黄34很好地协调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同样,蛋白跟脂肪也是一对负相关的关系,高蛋白了很难再高油,高油的也很难再高蛋白,但齐黄34蛋白脂肪两个指标都达到国家高蛋白、高油的标准。”
权威数据显示,作为世界上更大的大豆进口国,201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8851万吨,大豆进口依存度达到80%以上,2020年进口总量及从美国进口量还将继续增加。发展中国大豆生产、提振大豆产业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振兴民族种业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意义。
“齐黄34”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支持下培育出的高产、稳产、广适、高蛋白、高脂肪、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大豆新品种。先后通过国家黄淮海北片和中片、山东省、江苏省淮北和淮南区审定,安徽省、河南省引种审批,是农业农村部主导品种和主推的四大核心品种之一。自2012年通过审定以来,该品种已在山东等11个省市累计种植推广3342万亩,现已成为黄淮海地区推广面积更大的大豆品种。
“一个品种从推向市场到被种植户、加工企业认可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们现在与国内油料 *** 领军企业圣丰种业以及下游的加工企业合作,共同打通齐黄34的全产业链,种植户种出来不愁卖,因为粮食贸易商地头等着收购,因为产出效益提高加工企业也愿意选用这个品种。”徐冉表示,“当然,发展大豆产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现在实施的轮作休耕政策有力推动了大豆生产。”
编辑:刘义阳
前沿丨山东:亩产529.6斤,盐碱地里育出高产大豆10月10日,在黄河三角洲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基地里,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邀请专家对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大豆高产稳产分子基础与品种培育”进行测产,结果显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含盐量为千分之五的盐碱地里,种植的耐盐大豆材料TZX—1736、TZX—805亩产可达529.6斤、526.6斤,创造了耐盐碱大豆新品种的亩产纪录。
记者了解到,上述两个数据已远远超越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量(2 *** .8斤)。以中科院院士领衔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这两个大豆品系具有耐盐高产特 *** ,是大豆耐盐碱的重要创新 *** 成果。
该品系的育成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田志喜介绍,课题组在东营盐碱地自然雨养条件下,连续四年对8000多份大豆材料进行筛选,得到超高产优异大豆种质56份,特别优异材料18份。同时,与其合作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郭凯课题组开发出4项盐碱地养分管理配套技术。最终,经过四年时间培育而成。
据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更大的大豆消费国,其中80%以上依赖进口,2020年进口总量高达一亿多吨。当前我国大豆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单产低和耕地不足,因此,广袤的盐碱地 *** 了大量科研工作者的目光。根据粗略统计,我国有盐碱地5.5亿亩,其中至少有约2亿亩具有改造潜力。耐盐碱大豆新品系的出现,无疑为深耕盐碱地,充裕大粮仓提供了核心要素。
(来源:大众日报)
大豆亩产超过900斤?别不信,一组高产典型数据告诉你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长期以来我国大豆生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从单产来看,自1994年以来的近20多年的时间, *** 数据显示的单产水平几乎没有变化,1990年全国大豆单产119公斤/亩,2012年为121公斤/亩。
·目前我国大豆的单产水平还比较低,只有美国的60%左右,这也使得我国对大豆的进口需求较大。为了减少进口依赖,近年来国家频繁 *** 了许多关于大豆振兴的措施。在政策的引导下,深入实施了一系列大豆良种联合攻关,育种水平快速提高,大豆单产水平不断提升,涌现出许多高产典型案例。下面我把大豆高产典型案例总结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夏播大豆新品种高产典型
(1)2016年,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万亩综合试验基地”,采用麦后免耕播种技术种植的夏播大豆新品种“中黄301”,测产验收平均亩产314.7公斤。
(2)2017年10月14日,河南省新乡市“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基地”,麦后免耕播种的“中黄301”,实收面积2.053亩,亩产达到311.5公斤。
(3)2018年10月10日,河南省新乡市“中国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基地”,“中黄301”实收面积4.87亩,平均亩产333.93公斤。
(4)2020年10月18日,河南省新乡县翟坡镇红林村,32.91亩“中黄301”高产示范田,实收3.54亩,平均亩产301.24公斤。
(5)2018年10月10日,山东汶上县苑庄镇毕村大豆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18.3亩“圣豆5号”平均亩产320.5公斤。
(6)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100.4亩“郑1307”,平均亩产303.1公斤。
(7)2017年,国家大豆产业体系在河南襄城县32个大豆品种试验,大豆新品种“郑1311”平均亩产344.3公斤。
(8)2020年,在河南省新乡县小冀镇组织的高产验收,对6月26日播种(播期偏晚)的“郑1311”,实收面积15.6亩,平均亩产271公斤。
(9)2018-2019年,“齐黄34”分别在山东禹城、陵城5万亩种植规模,平均亩产超过 *** 公斤。
(10)2021年10月18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坨村,金泽家庭农场种植760亩“齐黄34”,在雨水偏多的的情况下,平均亩产达到302.4公斤。
二、春播大豆高产典型
(1)2007年,新疆农垦科学院(石河子市),实收1.2亩“中黄35”,平均亩产371.8公斤。另一处面积45.29亩,平均亩产405. *** 公斤。
(2)2012年,新疆塔城地区“中黄35”实收亩产421.37公斤。
(3)2020年,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专家验收组,对石河子四宫村农户程贵红种植的10.5亩“中黄35”,实收面积1.08亩,实收地段17866株,单株荚数39.56个,百粒重24.75克,平均亩产416. *** 公斤。
(4)2020年10月1日,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15亩“吉育86”膜下滴灌超高产栽培田,实收亩产453.54公斤。创全国大豆超高产记录。
三、两点体会
1、从以上高产典型案例来看,我国培育的大豆新品种,已经迈上新台阶,产量水平达到了新高度,夏播亩产达到 *** -300公斤的地块已为常见。只要选好优良品种,掌握种植技术,加强管理,就能取得高产。所以,广大农民朋友要增强信心,力争大豆高产。
2、高产品种有新突破。2020年新疆验收的15亩春播大豆新品种“吉育86”创造出45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水平,又一次刷新我国大豆单产记录。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产量差距。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大豆生产必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