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赏鱼千奇百怪的名字中,总有一些前后呼应。虽然明面上看不出其中有多少至关重要的关联,但事实上这些名字会给人一些错觉,好像这些称呼相仿的鱼出自同一个家族。
摄影丨認輸 *** ***
鹦鹉鱼跟迷你鹦鹉鱼是两种不同的鱼,单看名字,可能让人觉得是一脉相承的产物,甚至可能是父辈跟子辈的关系。事实上,它们真的不像名字表现的那么亲昵。
1、品相
摄影丨抛弃吉
鹦鹉鱼可以长到20cm以上,迷你鹦鹉大多在5cm左右,体型差别比较大。;鹦鹉鱼的身体以橘红色或红色为主,迷你鹦鹉主要以蓝、白两色为主。
这两种鱼身体形状相似,身体看起来都比较臃肿,嘴部咧开,总感觉有什么话悬在嘴边要说出来似的。虽然外表好看,但会影响进食,在生物学中可以算作不成功的衍化而。由于这两种鱼主要特点相似,倒是也可以把鹦鹉鱼跟迷你鹦鹉鱼联系起来。
2、基本属 ***
摄影丨迅锋F柳七
迷你鹦鹉跟鹦鹉鱼都是人工杂交鱼。迷你鹦鹉由我国 *** 杂交成功,主要取了九间菠萝的基因。鹦鹉鱼由东南亚培育成功,主要由红魔 *** 跟紫红火口杂交而成。不管红魔 *** 、紫红火口,还是九间菠萝,都属于慈鲷鱼,因而鹦鹉鱼跟迷你鹦鹉也顺理成章归入慈鲷类。根据体型来看,鹦鹉鱼是中等体型的慈鲷,迷你鹦鹉只能算短鲷。
摄影丨田十二
迷你鹦鹉跟鹦鹉鱼都是热带鱼,比较适宜的水温是26℃上下,酸碱度需要调整在中 *** 微酸的范围内。这两种鱼对水质要求有很大重合度。
如果进一步探究两者的相似度,我们还会发现它们都喜欢折腾。鹦鹉鱼是出了名的嘴贱,喜欢有事没事就问候一下邻居,也喜欢追着对方跑,比如咬鳍,抠眼等绝活也是它喜欢的打招呼方式。迷你鹦鹉出现得比鹦鹉鱼晚,本 *** 也跟鹦鹉鱼类似,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跟缸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由于鹦鹉鱼的不老实早深入人心,所以大家在混养上也格外小心。但迷你鹦鹉生得娇小可爱,而且配色又极度舒适,可能会影响大家对它的初期判断,跟一些跑得慢或者 *** 格比较软的小型鱼混养,可能会酿成灾难。
3、混养
摄影丨leeoyou002
由于体型差别太大,两者不适合混养在一起,它们都有自己的混养模式。
一般鹦鹉鱼可以跟地图、招财、罗汉等体型稍大一点的观赏鱼混养。如果混养了体型跟鹦鹉鱼相仿,或比鹦鹉鱼小的观赏鱼,后者可能会被打爆。
除了地图跟鹦鹉,也有人把它跟龙鱼或者锦鲤混养。从目前鱼友的例子来看还不错,如果龙鱼 *** 比较高,还是不建议跟鹦鹉鱼混养。
当然也有人把鹦鹉鱼跟七星刀或者猪鼻龟混养。这类混养基本是把鹦鹉鱼当沙包了。
摄影丨沃茨奥
迷你鹦鹉鱼的混养方案也很丰富。它比较能打,混养对象更好是体型相似的短鲷,如果跟孔雀鱼这种攻击 *** 不强,尾巴大,还游地慢的鱼混在一起,大概率会翻车。
适合跟迷你鹦鹉混养的观赏鱼有三线短鲷、黄金短鲷、帝王短鲷、维吉塔短鲷、凤凰短鲷等。
当然也有鱼友觉得跟 *** 格温顺的观赏鱼混养更保险,至少迷你鹦鹉鱼不会被打。这是个 *** *** 话题。跟什么鱼混养,要看你给它的 *** 是什么。如果把迷你鹦鹉鱼作为主鱼,大可跟稍微温顺一点的观赏鱼混养,前提是你受得了一边倒的画面,并且面对这迷你鹦鹉鱼逍遥自在欺负其他鱼的时候,不会觉得不公平或心痛。
4、繁殖
摄影丨琉璃思无邪
人工鱼还能繁殖吗?只要条件允许,是可以的。
受基因 *** ,鹦鹉鱼不能同类繁殖。可能东南亚人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到人工鱼 *** 方面的问题,或者觉得让雄鹦鹉不育更有利于自己捞钱。总之鹦鹉鱼不能同类繁殖的事实至今依然存在。
雌鹦鹉鱼可以跟它的父辈中任意一种繁殖,当然也可以跟其他几种观赏鱼繁殖。至于具体的繁殖技巧,我是不知道的,只能确定它们确实可以繁殖,更细的部分,可能是业内讳莫如深的敏感问题了。
摄影Maozi杰
迷你鹦鹉鱼可以同类繁殖,繁殖难度比较低,只要经历过任意观赏鱼的繁殖,直接往迷你鹦鹉鱼身上套就行。这种小鱼一到成年就开始繁殖,虽然没有孔雀鱼那么过分,但想靠几条迷你鹦鹉鱼繁殖出几十条小鱼还是有可能的。不过 *** 繁殖的后果,可能是某些 *** 状退化,所以不要对迷你鹦鹉鱼的繁殖抱有过高期望。
5、饲养难度
摄影丨n堂堂n
之所以把饲养难度写在最后,是因为我觉得这两种鱼没有什么饲养难度。不管鹦鹉鱼还是迷你鹦鹉鱼,都是皮实耐养的典范。
首先它们看起来就不像容易体弱多病的小鱼。其次这俩家伙喜欢捣蛋,运动量也大,所以更容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培养足够的抵抗力。再者,作为人工杂交的产物,它们继承的基因虽并不一定是更好的,但至少不是拖后腿的,人工杂交的目的,不就是好看又好养,否则还怎么吸引人买。当然它们的嘴是个争议点,观赏 *** 不错,但吃东西真的不方便。
摄影丨王大明白
而在大量的实际饲养中,鹦鹉鱼跟迷你鹦鹉鱼也表现出了超强的求生欲。有时候被 *** 掉鳞、豁嘴,受细菌感染出现水霉、白点,都能坚强扛下,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充满伤痛的日子。由此很多人称鹦鹉鱼跟迷你鹦鹉鱼是新人练手鱼,也是鱼缸里的沙包,也算是实至名归。
总结:
摄影丨gjtnjph
鹦鹉鱼跟迷你鹦鹉鱼有相似的体形,但不是属于同一品系。在一些比较明显的差距中,我们也大概能看出两者的界限跟生活场景。这方便我们厘清两者的关系,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观赏鱼。
文章由意牌旗下【YEE萌宠体验官】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什么是鹿子观赏鱼,什么是德系锦鲤,什么是冷水鹦鹉鱼?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昨天养鱼老道在和一位鱼友的聊天中,这位鱼友提到了在观赏鱼中有鹿子一称,说是自己比较喜欢这种带有鹿子体色的冷水鱼,是不是三大冷水鱼中都会有这种鹿子的品种?
养鱼老道当时也是迟疑了一下,因为鹿子体色的观赏鱼,在草金鱼中其实是很常见的,大多数都会在红白草金 *** 现,金鱼中也常常会有,而锦鲤中有没有,我还真没在意,所以也不敢确定了。
什么是鹿子体色的观赏鱼?
关于各种观赏鱼咬文嚼字的繁杂品种名称,特别是锦鲤类的,养鱼老道家中的书上都有,但我也未必能够全部记得,所以我们就不在这个事情上绕来绕去了,麻烦。
我们只说什么是鹿子体色的观赏鱼,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三大冷水鱼中,有的观赏鱼在体表上,会有近似于梅花鹿身上的斑纹一样的花色,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红白打底的体色居多,然后是比较密集的红色点状斑纹。
说来也巧了,昨天刚刚说完鹿子观赏鱼,今天我在鱼店里就发现了一条鹿子鎏金,整缸鱼80条小鎏金,就出来这么一条,于是乎,我就毫不犹豫的拿下了,顺便又把鱼缸里更好的一条铁包金小鎏金给整回了家,因为饲养密度问题,两条小泰狮就得送人了,被我送给了鞋店老板。
无论是鹿子金鱼、鹿子草金鱼还是鹿子锦鲤,有很多鱼友非常喜欢这种颜色,养鱼老道以前开鱼店的时候,就是比较喜欢挑选红白鹿子草金,大多数鱼友都会喜欢,但是如果有密集恐惧症的鱼友,对于鹿子体色的观赏鱼,可能就会很讨厌了。
这些观赏鱼只是在体色上因为近似于梅花鹿的外表,而得以有这个名称,至于其他方面和同类的观赏鱼并无二致,在饲养 *** 上也没有什么不同,一般的这种体色也不会轻易地退色,我们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了,其实有很多的鱼店老板未必知道,我们可以在他们面前装大爷去。
至少我这里的三家鱼店老板都不知道,哈哈。
皮鲤是个什么 *** ?
不过今天养鱼老道也让鱼店老板给熏了一通,我看好了他鱼缸里的一条德系锦鲤。
说是德系锦鲤,其实在我们这里最早的叫法,也就是市场上刚出现这类锦鲤的时候,我们都叫它们为大鳞锦鲤,它们的体色就像是金鱼的五花狮子头,身上有一定的带有亮片的大鳞片罢了。
后来不知道怎么它们又被叫成了三道鳞锦鲤,最后,据说这东西是人家德国人改良的,因此又被冠以德系锦鲤,算是给它们回归正统了?
我也不知道,反正是怎么叫着能多卖钱,商家就怎么来呗,给它们改名字也不用到 *** 局的户籍科去走程序,看着改去吧。
因此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像是这类的德系锦鲤,如今又被成为皮鲤了,至于具体原因是什么,鱼店老板也说不明白,大致上就是这么回事,因为我并不善于去对这些观赏鱼的名字做什么深入研究,正如鱼店老板所说的,好像如今的我们都已经落伍了似的,我们还顺便谈到了猫狗。
比如从前的猫、狗,现在都被改成了猫咪和狗狗,给人在感觉上确实能够好听点,那为什么不叫做爹地和妈咪呢,岂不是更好听、感觉更亲切?
娇贵的女孩子偶尔这样称呼自己的宠物,我们尚可理解,一个大男孩或者中年人,一张嘴也是狗狗,狗狗的,这是葵花宝典练多了吧?
养鱼老道依稀记得,我们小时候,当地男孩子的小鸟好像也可以叫,狗狗吧?哈哈,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叫的?
这个社会变化可真大啊,是鸟是狗,现在的年轻人都分不清了。
冷水鹦鹉就是下面这些家伙
还有最近比较流行的冷水鹦鹉鱼,很多鱼友不知是何物,正好今天我也在鱼店里看到了,也和鱼店老板交流了一下,确认无疑,它们就是草金鱼的一种。
按照鱼店老板的话说,冷水鹦鹉鱼有三个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个就是全身都是大红色,第二个特点在眼睛,眼睛是纯黑色,第三个特点在鳞片,它们的鳞片看起来比起正常的草金鱼的鳞片更为细密。
养鱼老道早就说过,这种观赏鱼的眼睛,以前在软鳞金鱼中,特别是白色系的,很常见,应该也是一种基因变异。
所以说,养鱼老道认为这种所谓的冷水鹦鹉鱼,也就是黑眼睛大红色的细鳞草金鱼,可能比起普通的草金鱼,在饲养上会有一些小难度,比如水质问题我们要好好把握,谨防烂鳃症状的发生,鳃部应该是它们比较薄弱的环节。
名字千变万化,它们也都是冷水鱼
从上述的几种比较特殊的观赏鱼品种来看,即使它们的名字千变万化,究其根源无外乎锦鲤、金鱼、草金鱼罢了,与其他的冷水鱼并无太大区别,在饲养 *** 上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体色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饲养 *** ,基因的变异我们就要小心对待。
大致上就是这么回事,另外一点就是,由于区域的差异和鱼友们的个人认同度并不一样,这些观赏鱼的名字在每个地区也未必都是一样的叫法,而且有些鱼店老板为了销售量,还会不断地变着 *** 给它们改名字,我们只需记住,万变不离其中就可以了,在它们的名字上没有必要去过与较真。
很多鱼友会为了一个七彩的品种或者锦鲤的类别而整的面红耳赤,最后会发现,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原来是一种鱼,这又何必呢?
正如前几天养鱼老道说到了老邹大叔的红钻七彩,有的鱼友就说这不是红钻,这就应该叫做是德松,我也只是一笑带过罢了,还有什么蓝色妖姬孔雀鱼,这些东西,有的只是人家商家的一种叫法,我之所以这么叫,不过是和他们交往的时间很长,尊重人家的称呼而已,即使我叫它们为泰狮,那有有何不可?
如果我喜欢,叫它声爹也行,只要我和我爸高兴就行,养个观赏鱼,总喜欢为那些小事情而争论不休,大家累不累啊?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我是生活家#
鹦鹉鱼:鹦鹉鱼为什么成为水族箱常客,又都有哪些常见品种鹦鹉鱼,鱼友们应该十分熟悉。今天讲的是人工培育鹦鹉鱼,而非冷水鹦鹉鱼草金,也暂时不提鹦嘴鱼及迷你鹦鹉。作为实打实的水族箱常客,但凡饲养大型肉食鱼类的鱼友,十有 *** 都会混养鹦鹉鱼。当然,同时也有不少鱼友选择单养鹦鹉鱼。鹦鹉鱼到底有什么魔力,让这么多鱼友竞相倾倒?
一句话概括,应该是“始于颜值,终于好养”。鹦鹉鱼体色鲜艳,常常让人眼前一亮。但鹦鹉鱼其实和骡子一样是由人为偶然创造出来的品种。最初是红魔 *** 和紫红火口在一起,偶然杂交出来的一种新型鱼种,即血鹦鹉。而由于 *** 状不稳定,血鹦鹉又分化出了紫鹦鹉、金刚鹦鹉、罗汉鹦鹉、红白鹦鹉、红财神等多种品种。因为国人对大红色的执著,加上鹦鹉体型圆润,以及蠢萌可爱的三角嘴,暗合笑口常开之意, 有招财进宝之意,深受广大鱼友喜爱,连马云也在客厅养了6条鹦鹉。
现在现在有些人工增色的紫、蓝、黄、橙色鹦鹉,这里不做赘述,今天我们来讲讲水族市场上一些常见的受欢迎的红鹦鹉品种。血鹦鹉可分为 AAAA(金刚级)、AAA(元宝级)、AA 级、A 级、B 级。
一、血鹦鹉鱼
血鹦鹉,最早出现的人工培育鹦鹉鱼。一经出现,就因其鲜亮的体色,圆润的体型,可爱的嘴形,以及极强的适应能力,迅速成为水族市场上的宠儿。也正因为血鹦鹉的出现,水族市场开始掀起一场杂交观赏鱼的潮流,罗汉鱼也开始大行于“市”。通常来说,血鹦鹉身体短而圆,头部与背部结合处有凹陷,使得嘴脸像极了鹦鹉。眼睛圆润明亮,嘴短且下唇向内收敛,呈T字形或三角形嘴,血鹦鹉通常只有15-20cm。 挑选血鹦鹉时,应规避歪嘴、鱼鳃有问题、背鳍倒伏、身体畸形等的鹦鹉鱼,选择体色鲜艳,游姿正常的血鹦鹉。
二丶金刚鹦鹉鱼
作为第二代人工繁殖改良鹦鹉鱼,金刚鹦鹉鱼与普通鹦鹉的差别还是较为明显的。首先是嘴形,金刚鹦鹉呈现正常的一字嘴形,而通常情况下,普通鹦鹉的嘴巴是无法完全闭合的,一般会呈现三角形、T字形或月牙形。但是嘴形不能作为唯一分类标准,有些次品鹦鹉也是一字嘴。
其次是背部曲线,从眼部前方看背部曲线,金刚鹦鹉鱼头背交接处是凸起的,成年金刚鹦鹉起头明显,区别于普通鹦鹉的凹陷与元宝鹦鹉的平滑圆弧线,而金刚鹦鹉是突起的。
最后看体型,金刚鹦鹉长度可超过25cm ,体重可达1Kg以上,。此外。金刚鹦鹉生长速度快、凶猛好斗,容易打架。
三、元宝鹦鹉鱼
作为人工繁育改良的第三代血鹦鹉,元宝鹦鹉鱼不同于普通鹦鹉鱼,稳定 *** 高,嘴巴自然开合;体型更为圆润、硕大,元宝鹦鹉鱼眼睛透亮,黑白分明;背鳍与臀鳍长度均超过尾鳍长度。尤其是与普通鹦鹉鱼不同,元宝鹦鹉的头背交接部位并没有像普通鹦鹉那样凹陷明显,反之呈一条圆滑的弧线直接过渡,使得身体更加短圆,肚大,从视觉上来说更加好看,因此 *** 也比普通鹦鹉贵了一截。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元宝金鱼呈鲜红色,喂食元宝金鱼应用天然虾红素。
四、噶玛兰红财神
目前更高端的鹦鹉鱼,起源于 *** 宜兰。它是一字嘴,可以 *** 开合,上下鳍长度超过尾鳍,整体更圆更短,更红,而且寿命可达10年以上,是普通鹦鹉的2倍。噶玛兰红财神与金刚鹦鹉鱼容易弄混,关于它的归属有一些争议,也有认为它是罗汉鱼。红财神得名是因为其高耸的额头,和财神爷头顶的帽子非常相像。有人评价红财神“色艳如霞,体圆似珠,额头高耸,游姿飘逸,秉 *** 温厚,和而不同。”因为其和睦家庭,纳财进福的良好寓意,受到鱼友喜爱。而且这种鱼有芯片和保证书,可以官网查询真伪。
小结:
鹦鹉鱼作为水族箱常客,几乎是百搭鱼种。平平无奇的鱼缸,放一两条鹦鹉顿时感觉增色不少,不仅如此,鹦鹉对水质适应能力强,因此饲养也较为省心。所以鱼友,你还在等什么呢?下期共话水族,探究养鱼趣事。
关注养鱼老道,关注更多观赏鱼实践知识,让我们简单养水、轻松养鱼!
前言
刚才一位鱼友还问养鱼老道,自己饲养的虎皮鱼和迷你鹦鹉鱼,是否可以再添加点别的观赏鱼?看到我所饲养的迷你鹦鹉鱼和三湖鱼,很长时间以来它们也能够和平相处。
事实真的如此吗?前两个月确实如此,它们确实能够和平相处,那是因为三湖鱼还没有长大,迷你鹦鹉鱼也没有 *** ,它们都是一起生活在幼儿园里的小宝宝们,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有点大了。
迷你鹦鹉鱼 *** 严重
前几天养鱼老道就发现迷你鹦鹉鱼有一条雄鱼,尾巴出现了烂鳍的现象,因为是刚刚换过的鱼缸水,其他的观赏鱼也没有出现烂鳍的问题,所以这首先并不能 *** 说鱼缸的水质不够好。
因为迷你鹦鹉鱼它们现在都处在 *** 期,所以我有理由怀疑是迷你鹦鹉鱼,它们之间由于抢占地盘的打斗所致,因此当时并没有完全去在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几天鱼缸里的四条迷你鹦鹉鱼,全部出现了鱼鳍破损的迹象,包括了胸鳍和尾鳍,这个问题就有点不对劲了,于是我就仔细的观察了一下。
三湖鱼追着迷你鹦鹉咬
因为这个鱼缸里三湖鱼占了大多数,迷你鹦鹉鱼处于劣势,就那么四条,关键的问题是,它们总想去占据一定的有利位置准备繁殖,而三湖鱼也是比较好动的主儿,它们也喜欢占据地盘,所以它们之间的战争就一触即发了。
而迷你鹦鹉鱼更大的 *** 就是体型过胖、游速太慢,这就是给了三湖鱼得以攻击它们的好机会,所以最终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迷你鹦鹉鱼 *** 比较重,不过暂时看来都是些皮外伤。
为什么虎皮鱼没事?
虎皮鱼一个是因为它们主要是成群的游动,几乎不太分离,再一个就是虎皮鱼不会和三湖鱼去抢占地盘,还有虎皮鱼的身体侧扁,游速很快,所以说无论是迷你鹦鹉鱼还是三湖鱼,它们都不会对于虎皮鱼造成实质 *** 的伤害。
另外虎皮鱼的数量也是比较多的,能够和三湖鱼达到一定的抗衡。
红绿灯鱼是个谜
最让我看到惊奇的就是,鱼缸里仅剩下来的三条红绿灯鱼,它们依然健在,无论是迷你鹦鹉鱼、三湖鱼还是虎皮鱼,仿佛对于它们都失去了攻击的兴趣,另外还有两条小麦穗也是活的好好的。
可能是由于食物充足,它们无暇去顾及到红绿灯吧,再就是它们的重量级不在一个档次,那几位好斗者之间打斗起来,其实并没有把红绿灯看在眼里,目前也只能这样解释了。
如果三湖鱼生长的再大点,估计红绿灯也只能被当做点心了。
一旦鱼鳍破损,至少水质和水温上我们都要注意
虽然说这些品种的观赏鱼都是相对皮实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什么较大的疾病,但只要是鱼鳍破损了,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患病和感染细菌的几率,观赏鱼的个体越大,这种对抗疾病的能力越强,而小型观赏鱼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所以说,如果鱼缸里出现了小型鱼因为打斗现象而导致的鱼鳍破损,要么我们就要分缸饲养了,要么就得把鱼缸的水质做到更好,甚至于下点消炎 *** 来预防。
再就是一个问题,如果是热带鱼就不能够再去将就着低温饲养了,那样它们的毛病就来了。
比如说,本来迷你鹦鹉鱼即使生活在22度也没有问题,但是它们正常的生活温度还是应该保证在25度为宜,如果鱼鳍出现了破损的情况,我们的鱼缸水温过低,随之而来的,它们很快就会患病。
有可能水霉、白点和溃烂之类的全部都找上门来了,所以说,假设它们 *** 并不严重,我们也不想去分缸的话,也只有提高水温了,甚至于投放消炎 *** 。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更好的办法,就是隔离、升温暂养,让它们有一个能够迅速康复的机会,现在还比较的麻烦,因为迷你鹦鹉鱼也成年了,它们之间也会打,如果把它们一对对的分缸饲养,再去加温的话,它们可能对于这点小伤根本不在乎,直接就开始繁殖了。
如果按兵不动的话,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病情就会加重,因为在三四天之前,我还只是看到一条迷你鹦鹉 *** ,现在就是四条全部有伤,这个速度已经是很快了。
实在不行,明天就得分缸,或者把它们暂时扔到室外去了。
大家在混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所以说大家在混养这些小型鱼的时候一定要提前防范这些问题,这是一直饲养了两个多月以后,问题才逐渐的显现出来,如果我们家里没有足够的鱼缸,那么这些鱼儿就只有等死了。
因为气候越来越凉,热带鱼即使隔离,慢慢也需要加温处理了,所以我们就会很麻烦,大家只能仔细观察、尽量少养或者不要混养了,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萌宠小戏精#
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鹦鹉鱼由于其红红的体色和俏皮的嘴型,在热带鱼的大家庭中,永远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它们的 *** 格相对来讲比起其他的大中型观赏鱼,还是比较的温顺,所以说可以给很多的热带鱼作以陪衬。
无论是银龙鱼、招财鱼、地图鱼,还是其他各种大中型的观赏鱼缸里,我们都可以看到鹦鹉鱼的身影。
不过,如果说起最为悲催的观赏鱼,那也是非鹦鹉鱼莫属,因为品相较差的低价鹦鹉鱼,经常会被鱼友们拿来当做罗汉鱼的陪练或者沙包鱼。
最终它们所面临的结果,可能不是伤痕累累就是直接暴毙,那么为什么非得拿鹦鹉鱼作为罗汉鱼的陪练呢,别的观赏鱼不行吗,罗汉鱼有为什么非得需要陪练鱼才行呢,这其中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罗汉鱼需要陪练只是为了爆头
1、罗汉鱼之所以如此受到观赏鱼爱好者的欢迎,最初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有个小小的头座,长大之后能够有个寿星头,其实最早的土罗汉,并不会有太过巨大的爆头,大多数只是肉头居多,但是就这么个小小的肉头,赋予一定的寓意,罗汉鱼就被炒起来了。
2、因为当时很多的罗汉鱼都是珍珠系列,身上的墨斑较多,久而久之,细心的鱼友竟然发现了,珍珠罗汉身上的墨斑长大后形似文字,所以那个时候,身上有文字的罗汉鱼那可是瞬间就会身价百倍。
3、随着罗汉鱼 *** 的没落,品种的更新换代,很多鱼友又把眼光转向了罗汉鱼靓丽的体色和巨大的爆头上。
4、因为那个时候罗汉鱼相当的昂贵,我们只能去购买所谓的鱼苗,在一些垃圾鱼苗当中,能够起头的概率很小,但是一旦把一只小罗汉苗,从小小的头座陪养到巨大的爆头,这个吸引力和成就感是相当大的,同时人们就发现,罗汉鱼的爆头是需要一定的 *** 的。
5、因为罗汉鱼的斗 *** 超强,就像养鱼老道以前饲养的一只罗汉鱼,没有东西啃咬或者没有鱼儿 *** 它,它就会显得百无聊赖,而一旦鱼缸里多了任何一只观赏鱼,它就会立刻体色爆红,斗志昂扬。
二、罗汉鱼爆头陪练的过程和 ***
1、最初的罗汉鱼饲养,人们只是限于给罗汉鱼诱色,在鱼缸里放置红色灯管或者在鱼缸底部铺设火山石,实际上这根本也起不到什么诱色的作用,只是我们视觉上感觉罗汉鱼能够红点罢了。
2、后来我们会采取给罗汉鱼照镜子的 *** ,就是在饲养有罗汉鱼的鱼缸里放置一枚镜子,让罗汉鱼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不断打斗,但是后来又发现,由于镜子是死物,罗汉鱼自己打来打去,就感觉索然无味了,然后就失去了斗志。
3、所以我们就开始频繁地更换镜子的位置,更为有心的鱼友,会整天拿个镜子不断地在自己的爱罗面前变换位置,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罗汉鱼没事,主人累死了。
4、接着罗友们又发现,在鱼缸中隔离放置两条罗汉鱼的 *** 比较的不错,这样子比较省心,让它们自己打去,可是由于当时的隔离技术不咋地,经常会有罗汉鱼跳过隔离板,两只罗汉鱼不是你死我亡,就是一死一伤。
5、最终一些聪明的鱼友就发明了沙包法,就是让其他的比较耐咬的观赏鱼,给罗汉鱼做陪练,哈哈,这个时候鹦鹉鱼的倒霉日子就开始了。
三、为什么选择鹦鹉鱼做沙包
1、大小适中,可以和罗汉鱼共同成长,而且目标艳丽
鹦鹉鱼和罗汉鱼在身形上大小比较的适中,可以陪着较小的罗汉一起成长,再一个就是鹦鹉鱼的体色红艳,能够充分的激起罗汉鱼的斗志。
而其他的观赏鱼 *** 罗汉鱼的效果要差上很多,而且有些鹦鹉鱼相当的抗练,除非体型相差巨大,否则一时半会也死不了。
2、鹦鹉鱼 *** 便宜,一般的也咬不坏罗汉鱼
象其他比较凶猛的鱼类,有的并不适合与较小的罗汉鱼饲养,比如说像十间、红尾皇冠、花老虎之类的观赏鱼,它们也是比较凶悍的,在个体较大的罗汉鱼面前可以说瞬间暴毙。
但是对于小罗汉而言,它们反而可能是个威胁,有的时候,沙包变成了主角,追的小罗汉满缸跑,那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而鹦鹉鱼不但是目标明显 *** 便宜,关键问题是绞嘴鹦鹉的 *** 力很小,对于罗汉鱼不会构成任何的威胁,它们进入罗汉鱼缸里,只有挨咬的份而毫无还手之力,所以最终,选来选去,鹦鹉鱼就成了罗汉鱼沙包的首选品种。
四、鹦鹉鱼最为沙包的时代基本上已经过去
1、鹦鹉鱼给罗汉鱼做沙包,最少也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吧,可怜这些悲惨的鹦鹉鱼了,最终不断地死亡在罗汉鱼和鱼主人的共同摧残之下。
2、随着罗汉鱼基因的不断改良,大量起头亚成罗汉的问世,以及罗汉鱼 *** 的逐渐走低,很多鱼友已经没有耐心再去饲养罗汉鱼苗等待它们起头了。
3、再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大量的劣质罗汉鱼苗充斥着市场,好鱼苗早已经被提前挑选完毕,罗汉鱼苗的 *** 最终跌至了一元一条,就这样子的罗汉鱼苗,即使用一百只鹦鹉鱼陪练也是不能够起头的,因为基因摆在那里。
4、商家所宣称的百分之九十的起头率,那个年代已经过去,有那闲功夫,还不如购买个已经爆头的小亚成来饲养,究于以上的种种原因,现在的罗汉鱼爱好者,基本上不会再去购买鱼苗来饲养了。
5、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于一些高档罗汉鱼苗,现在的 *** 也不是太贵,头座都相当的明显,因为基因优良,即使不用沙包 *** 用正常的 *** 饲养,它们也能够最终爆头,鹦鹉鱼基本上获得了彻底的解放,再也不用给罗汉鱼充当沙包去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让我们轻松养水,快乐养鱼!
目前在所有的观赏鱼品种中,大 *** 认的最容易饲养和繁殖的小型观赏鱼,那就是迷你鹦鹉鱼了,而且在饲养迷你鹦鹉鱼的众多鱼友中,至少有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鱼友,都能够轻松地把它们饲养到爆缸,饲养到自己看着就烦,以至于最后无法处理。
随着迷你鹦鹉鱼 *** 的回落,有越来越多的新鱼友们开始选择饲养迷你鹦鹉鱼,没繁殖过的,急切的期待着自己的鱼儿能够繁殖,但凡是繁殖过一两次的,几乎是以后再也不想去繁殖了,因为这个东西实在是太能生了。
为什么迷你鹦鹉鱼如此容易繁殖,它们的适应能力太强悍了
那么,观赏鱼的品种有很多,繁殖力比迷你鹦鹉鱼强大的品种也有很多,我们比如说金鱼、孔雀鱼、 *** 、红尾皇冠、燕鱼、七彩、曼龙等,为什么就迷你鹦鹉鱼被称之为爆缸冠军呢,而其他的观赏鱼都不行?
原因就在于迷你鹦鹉鱼的饲养难度其实很低,它们对于鱼缸的水质和水温以及在食物上都不会有什么比较严格的要求,比如说水质,中 *** 、弱碱、弱酸 *** 不会有大问题的,我的迷你鹦鹉鱼都是使用的井水饲养。
有的时候加入一棵沉木,可以使水质软化一些,有的时候干脆就是 *** 缸饲养,也没有见到它们有什么 *** 的反应。
再者就是水温问题,它们的繁殖温度在25度上下就可以轻松繁殖了,我的迷你鹦鹉鱼更低饲养温度在十五六度也可以活得下来。
它们对于食物也没有任何的挑剔,当然是较小的活鱼虫更好,对于鱼饲料也可以完全接受,甚至包括了幼鱼。
繁殖周期短,产卵率高,孵化率高
迷你鹦鹉鱼的 *** 成熟时间大约是半年,它们是自己成对,一般的采用陶罐繁殖,假设我们投喂的比较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保证一个月一窝的节奏,连续繁殖个三四窝,中间可能会有一两个月的停滞期。
但是即使如此,迷你鹦鹉鱼的产量也不低,每窝的产卵量都在二三百粒左右,小鱼苗在成鱼的看护下,基本上都能够成活,死亡率很低。
也就是说,不管迷你鹦鹉鱼的后代能够繁殖多少,至少可以保证它们基本上都能够活得下来,这就很厉害了。一旦接上头了,那就是一窝接着一窝的来,很快小鱼苗们又长大了,又到了该繁殖的年龄。
迷你鹦鹉鱼的护幼 *** 非常之强悍
再者就是迷你鹦鹉鱼的护幼 *** 很强,大鱼不轻易会摄食小鱼,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也说过,它们会想方设法的为自己的孩子创造避难场所,而且因为它们是采取在陶罐或者小花盆之类的掩体中繁殖,本身对于小鱼苗就是一个很大的保护。
在鱼苗孵化期间,根本不用主人去刻意管理,完全是大鱼自己全权负责。
它们会主动担负起鱼苗的孵化任务,雌雄双鱼轮换看护幼鱼,主动剔除掉白卵和繁殖场所的杂物,扇动鱼鳍为小鱼苗提供氧气,直至小鱼苗全部脱壳而出。
等到小鱼苗全部离开陶罐起水游动之后,大鱼绝对是小鱼苗们的坚决守护者,从它们开始 *** ,攻击力就会变得相当强悍了,哪怕是体型较大的燕鱼,它们也毫不畏惧。
它们还会给孩子们提前圈定活动的范围,一旦遇到有敌害出现,它们会迅速的把幼鱼们全部叼会到窝里,我也曾经仔细观察过,迷你鹦鹉鱼的成鱼,会时刻守护着幼鱼,几乎做到了24小时监护,它们只允许幼鱼在大鱼群中活动,一旦有离群太远的单独 *** 活动者,大鱼就会迅速让它回归到大部队。
哪怕是每天晚上临睡前,大鱼也是会进行如此的 *** 作,把小鱼苗全部归位,可以说是不会丢下一兵一卒,因此来说,迷你鹦鹉鱼的小鱼苗存活率就很高,这是很多其他观赏鱼根本都做不到的一件事。
小鱼苗的投喂也很简单,即使不去孵化丰年虾也能成活
很多鱼友在观赏鱼的饲养和繁殖中,最为头疼的即使关于鱼苗的投喂问题,大部分观赏鱼的小鱼苗都需要合适的开口料,否则它们就很难存活下来,这可能是我们繁殖观赏鱼面对的更大难题。
而迷你鹦鹉鱼的小鱼苗投喂也很简单,如果愿意费事的,我们可以使用到蛋黄水、洄水或者孵化丰年虾来投喂这些鱼苗,而不愿意费劲的,我们可以直接把鱼饲料压碎了投喂给小鱼苗就可以,在我繁殖的迷你鹦鹉鱼时,前两窝我是直接投喂的小鱼虫,有时候也会投喂些蛋黄水,我发现大鱼只会摄食较大的鱼虫,而把小鱼虫刻意留给孩子们吃。
而到了第三窝,既没有鱼虫也没有蛋黄水了,我就把鱼饲料压碎了喂,这些小鱼苗还是可以活下来,只是生长的速度较慢,而我放置在室外的小鱼苗,它们可能连藻类也会摄食。
还有不少的鱼友反应,说是迷你鹦鹉鱼的大鱼会把鱼饲料咬碎了再去投喂小鱼,不过我是没有看到,可能是我观察不仔细,但是通过我自己的繁殖经验,我感觉有的迷你鹦鹉鱼应该能够做到。
为什么有些鱼友的迷你鹦鹉鱼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最近也有很多的鱼友前来询问,事实上在迷你鹦鹉鱼的繁殖 *** 现的很多情况,都是因为我们的准备工作不到位,比如说鱼缸里饲养的密度过大,亲鱼感觉非常压抑或者害怕。
繁殖缸的空间过小,观赏鱼经常受到一定的惊吓,或者环境突变太大、灯光过强等等,基本上都是这些原因导致了它们不会去配对或者繁殖,甚至于摄食小鱼苗。
当然了,有好的就一定会有坏的,有聪明的就一定会有 *** ,这一点也是肯定的,并不是每一条迷你鹦鹉鱼都是那么聪明,也会有傻的见到小鱼就吃的情况出现,但是那毕竟是少数,也会有一开始不清楚之说,繁殖几窝之后就会有所好转,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有耐心去仔细分析和观察,总能够找到最终的解决办法。
并不是说,它们不配对就是不到时候或者不想繁殖,有可能是我们提供的条件不对,也并不是说它们吃小鱼就一定是饿了或者不清楚那是小鱼,也可能是受到了惊吓,只有连续几窝一直在吃,才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可以更换掉吃鱼的亲鱼,这些都要靠我们自己去观察,说句不好听的,我们自己的饲养的观赏鱼,还摸不着个鱼脾气,那又该再去怪谁呢?
我就不信,这些所谓的养鱼大咖也好,大神也罢,他们就会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饲养的观赏鱼?所以说,首先发现问题的一定是我们自己,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只要人家能够轻易繁殖成功,我们就一定也能够做到。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呆萌的观赏鱼,很好养,很能生,小鱼缸就能养,新手也能养好大家好,欢迎来到一二水族。
你想体验观赏鱼繁殖乐趣吗?你养过迷你鹦鹉鱼吗?应该养孔雀鱼的玩家占到了大多数吧,我以前听到最多的,就是孔雀鱼很能生,其实迷你鹦鹉鱼才是真的很能生。
迷你鹦鹉鱼,到了产卵高峰期,上百粒鱼卵都是小事,孔雀鱼可比不了,不过这种观赏鱼胆子比较小,你更好在鱼缸里放一些遮蔽物,例如陶罐,养一些水草,为它们提供躲藏的空间。
它喜欢的水温在28度左右,但是它适应水温的范围比较广,20度至30度,都没有问题,更低在15度也能存活,这么想来,北方的冬天,都不用给它使用加热棒,它可是热带鱼呀,鱼缸放暖气边上,迷你鹦鹉鱼就 *** 冬了。
迷你鹦鹉鱼之所以被大家喜欢,并不是因为它比较能生,而是因为皮实好养,这种鱼虽然是人工改良品种,但是它没有那些较贵病,新手观赏鱼玩家,只要懂得给鱼缸换水,一般不会出现大问题。
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迷你鹦鹉鱼比较呆萌,而且体型很小,适合小鱼缸饲养。可爱与好养,让它成为了热带鱼中的一颗新星。
提示,迷你鹦鹉鱼因为胆子小,产卵以后需要静养,否则受到惊吓,会把鱼卵吃掉。
各位鱼友大家好!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让我们轻轻松松养水、快快乐乐养鱼。
新手鱼友养鱼,最怕的可能就是观赏鱼挨饿,或者根本不生长,所以呢,可能就会出现一种极端喂鱼方式,那就是一天没有次数的投喂。
其实这也无所谓,但是,那就得需要其他很多方面的配合,如果配合不当的话,在这种 *** 度的投喂量下,很多观赏鱼由于不适应,就会患病,大部分都是肠炎或者消化 *** ,然后慢慢死去。
今天遇到的一位鱼友就是如此的 *** 作手法,导致一缸鹦鹉鱼、招财鱼暴毙。
换水量和投喂量,都要提前有一个适应期,缓过渡期
饲养观赏鱼最怕的就是突然间改变观赏鱼的习惯,这一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比如说在换水量和投喂量上,都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容忽视。
不是说,只要观赏鱼一到家或者适应了环境以后,我们即刻就开始了大量投喂的程序,首先要少量投喂、慢慢试探 *** 投喂,之后,等到它们状态正常、排便正常、索食 *** 强烈,再去慢慢的、有计划地加量投喂,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且中间可能还会有些许的调整,比如某一次摄食 *** 降低了或者增加了等等。
除了循序渐进以外,一旦到了大量投喂期,还需要其他条件配合的
好了,我们的观赏鱼入缸也适应环境了,经过了二十来天的时间观察,食欲旺盛、状态很好,可以大量投喂了,但是,这也需要其他很多条件的配合啊。
首先就是水温的问题。
想要大量投喂的前提,就是观赏鱼的消化能力要强,那就需要更佳温度的配合。而不是将就着就行,昼夜温差很大也不给加温,那么,在这样的大量投喂量下,势必造成观赏鱼的消化 *** ,时间长了就是肠炎。
其次就是换水量一定要跟上。
如果想要大量投喂,鱼缸的水质污染 *** 就会无形增大,无论是过滤棉的清洗,还是过滤的强度,以及换水量,必定都要跟上,否则的话,一旦水质出现问题了,那也是无 *** 可医的,观赏鱼照样会患病甚至于直接死亡。
而想要保证住大量换水的前提,就是困水一定要跟上。
很多鱼友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或者换水的水温,也无法调理,同样会导致进入鱼缸的水,温差过大,观赏鱼也会患病。
当然这其中一定会牵扯到饲养密度过大的问题。
最后就是我们常说的,想要大量投喂不要紧,食物也要有所选择,更好是易消化的,而不是生硬的,再者可以少食多餐啊,非要每天一次 *** 大量投喂吗?观赏鱼吃不了,大量残饵剩在鱼缸内,我们也不闻不问,等到下次饿极了,再把这些残饵吃掉,观赏鱼怎么可能不患病?
说白了,这其中既有很多细节问题要注意,也与我们没有提供更好的各种饲养条件有关,比如说,密度大,证明鱼缸大小了,水温不恒定,证明我们没有加温设备,总在将就着,换水跟不上,因为我们没有准备困水容器……
所以,最终观赏鱼就出问题了。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鹦鹉鱼入缸胆子小,主人就要像训狗一样对付它们!图文/养鱼老道 原创
鹦鹉鱼胆子小这是众所周知的,人家就是那个倔脾气,我们想要一时改过来真的很难,除非我们有很大的耐心。
养鱼老道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鹦鹉鱼的胆量完全是靠主人驯化出来的,这个道理和训狗差不多,就是一个利用食物 *** 的 *** 而已。
当然这也要有一定的前提,比如说我们的鱼缸不能够太大、太空,这样子鹦鹉鱼也会害怕,再一个我们的鱼缸里一定不要放置太多的杂物,比如假水草、假山之类的造景,就是说让它们毫无躲藏之地更好了。
然后就是鹦鹉鱼到家三天之内,我们坚决不要去轻易地喂食,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既然想要利用食物去引诱它们,就要下定决心,饿上它们几天再说。
那么剩下来的工作就是锻炼我们和鹦鹉鱼的耐心的时候了,大家尽管放心,一缸鹦鹉鱼中总会有胆子大小不一的,但是我们一定要忍住,忍住什么呢,投喂量和时间。
比如说三天以后,鹦鹉鱼本来在鱼缸里 *** 自在的游动,等我们一靠近鱼缸,它们就会立刻全体 *** ,开始扎堆的趴缸张望,我们也要等它们稍微适应一会,给它们一个舒缓精神压力的过程,比如半个小时。
然后我们可以少量的投喂三五粒鱼饲料,喂完了之后,主人一定不要离开,这是最重要的,一开始绝对不能够给它们养成,主人不在就可以吃食的习惯。
我们就在鱼缸的不远处静静的看着它们,也一定要让它们能看到我们,一般的来讲十分钟到半个小时之内,就会有胆子大的上来抢食,吃完了我们再去投喂一点,就这样慢慢的和它们磨,白天没时间,就晚上投喂,半小时之内不吃,就把鱼食立刻捞出来.
刚开始的几天,就是一个训食的过程,只要它们开吃,我们就逐步加量并且逐渐的靠近鱼缸,以此类推,最终鱼儿就不会那么害怕了。
如果鱼儿不吃或者有害怕表现,我们一定要坚持住,这是和鹦鹉鱼开展心理战的过程,鹦鹉鱼也很聪明的,它们马上就知道了,原来那个看似奇怪的家伙不在鱼缸前,它们就没有饭吃,慢慢的就会习惯了。
有没有特例呢,几乎没有,除非在这中间鹦鹉鱼再次受到了惊吓,或者它们本身食欲不佳、有病等原因,大部分的鹦鹉鱼通过这种 *** ,一周之内就能够完全的认识主人了。
如果有的鱼友碰巧遇到了就是脾气过于倔强的鹦鹉鱼,那么我们也要视情况而定,饿的皮包骨头了,我们也不能非要去和它们较劲,这个就要看具体鱼儿的身体状况了。
但是只要是我们饲养密度合适,水质和水温良好,最喜欢主人的观赏鱼就是鹦鹉鱼了,无论时间长短,最终它们也都会认识主人的。
真正的饲养龙鱼苗的高手,很多时候小鱼都是在主人的手上抢食吃,其实这都是主人通过自己大大的耐 *** ,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既想让鱼儿快速适应,又不想付出,天底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
?
晚上好~三小只鹦鹉鱼,就像3个在门口 *** 的小朋友,可可爱爱
来源:中国天气微博
编辑;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