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村超”“村BA”,榕江、从江,在这个夏天火了。因为百香果,榕江、从江,在这个夏天更甜了。
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奔赴黔东南,不仅感受到了贵州“村超”的魅力,也被贵州美食深深吸引。
百香果里有百味。盛产于黔东南州榕江、从江的百香果,牵动了诸多游客的味蕾。百香果富含130多种芳香物质,口感奇特、滋味炽烈,一口一个酸甜 *** ,既能鲜食,还能做果酱、果冻、气泡水,连果皮也能做成果脯。
百香果是外省引进来的热带水果。过去依靠农户散种,产能受限、质量参差不齐。直到近年,才在黔东南州榕江、从江得以大规模生产,统一标准、更大更甜,鲜食、加工毫无压力。
因多山多水、海拔落差大,当地光照充足,白天高热、夜间凉爽,全国平均甜度在14°左右的“黄金百香果”,在榕江、从江的甜度可跃升至18°~19°,开盖既可食,一口一个“香甜 *** ”。
夏末初秋,正是百香果收获、交易的忙碌季节。盘山而上,绿意环绕,果香浓郁。榕江县忠诚镇寨章百香果高标准示范园1000余亩黄金果陆续成熟,迎来丰产丰收。
“7月份就陆续进入了鲜果成熟期,已经被很多人预定一空, *** 达到了30元/斤,市场供不应求。” *** 长,不愁销,是对产品的肯定,果农蒋桃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更对榕江县下一步的扩规模种植百香果充满了信心。
七香农投是从江县一家“闻香而来”的企业。董事长廖鑫看到了市场发展前景,2021年开始了小规模试种植,当尝到甜头后,便决定扩大种植规模,邀请专家团队给予技术指导,3月下地、4月抹芽、5月拉枝、6月打顶,“一年一种”种出了精品百香果。今年以来,公司百香果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000亩。
2022年12月召开的 *** 农村工作会议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
推动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土特产”谋篇布局。近年来,黔东南州榕江、从江不断探索实践,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立足百香果做好“土特产”文章。
一般的百香果,因酸度较高,产品 *** 通常是调味加工,鲜食也必配以蜂糖。然而,榕江、从江百香果的“出山”,直接以高甜度 *** 了食客味蕾。
做强乡村产业,既要顺势而为,也要主动作为。从江真尊实业总经理陈韬2019年通过 *** 引资入驻从江县后,发现了另一个“商机”:黄果味甜,紫果味香。怎么卖?卖什么?
陈韬理清思路选准“赛道”:黄果开盖鲜食,紫果精深加工。“我们8800亩的种植基地,有6000余亩的紫果和2000余亩的黄果。鲜销、饮料、原浆三条生产线相互协作,通过精深加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产业链条短、结构单一、附加值低,影响农民增收。为此,从江县通过积极筹建农特产品集散中心,不断在“产、研、发”等链上补强补齐。
走进集散中心,屏幕上滚动着全国百香果的近期 *** 、市场趋势等信息。廖鑫和陈韬也时常透过屏幕了解数据,“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需求及供给等形势研判,实现了产销精准对接、稳定衔接。”
当前,集散中心已建有种苗繁育中心、种植大棚、分拣车间,果浆提取车间、果脯加工车间、冷藏库、百香果饮品生产车间、产品交易中心等,是集百香果“育、产、储、加、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集散中心。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群,这颗香甜果子的强势“出山”,也绝非一蹴而就。以从江县为例——2022年,当地种植百香果约6万亩,占全省40%,产值达3.8亿元;而在仅仅3年前,这个数字还不到2000亩,产值更只是零头。
短短3年间,从江县先是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协作模式,一边开果园,一边建厂房;从育苗到嫁接,再到 *** 分发、技术普及,让农户们“果智双收”;
随后,在崭新的百香果工厂里,分拣线、破壁机、浆化机齐上,把百香果“吃干榨净”;
最后,从鲜食果到各色产品,包含果汁果冻果味饼、果脯果胶果一切,快速进入冷链,冲向全国各地。
如今,从江百香果产业被列入贵州省特色主导产业名录,是“十四五”期间黔东南州“四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从江县重点发展“一 *** 三香”特色产业之一。
“贵果香甜”的背后是自然生态、产业布局与政策助力的和谐共生,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
“香是 *** 、甜是特色,我们把百香果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推进一二三产融合的优势主导产业。”黔东南州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精心谋划发展百香果产业,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让更多群众有盼头、尝到甜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 刘蓝婴
编辑 王恬
二审 陈毓钊
三审 许邵庭
漳平新桥百香果进入采摘期 “黄金果”喜获丰收眼下,漳平市各种植基地的百香果陆续成熟进入采摘期,丰收上市,果农们抢抓时节采收 *** ,小小百香果摇身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果”。
在新桥镇云墩村聪聪家庭农场的百香果种植基地,一丛丛藤蔓爬满棚架, *** 饱满的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十分 *** 。据农场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引种了17亩的钦蜜9号黄金百香果,果实大、果汁多、甜度高、香气浓,颇受市场欢迎。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引导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并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来源:漳平融媒体
记者:李春敏、练国强
奇!“巨无霸”黄金果亮相长汀南山奇! “巨无霸”黄金果亮相长汀南山
说到百香果,最常见的就属紫色百香果、 *** 百香果和紫红色百香果了,可是,你见过“巨无霸”的百香果吗?日前,记者在长汀县南山文钰家庭农场的黄金果种植基地看到,一棵棵黄金果藤蔓上挂满了“绿色的小灯笼”,鼓鼓囊囊。
乍一看,和普通百香果没多大区别,但是当农场负责人罗添铃拿出早前采摘的黄金果一比对,大小立马见分晓。藤蔓上挂的“巨无霸”比普通的黄金果足足大了两到三倍,有成年 *** 头一般大小。
百香果的营养价值极高,被称为“水果之王”,在长汀县南山镇更是种有上千亩百香果,不仅壮大了村集体产业,更是让农民朋友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据农场负责人罗添铃介绍,文钰家庭农场今年引进种植了十多亩的“巨无霸”黄金果新品种,平均每个黄金果的重量都在七两以上。
【南山文钰家庭农场负责人 罗添铃:今年我们农场引进“巨无霸”黄金果新品种,种了十多亩,现在产量看起来还可以,单果重有七两左右,如果今年效益好,市场大家认可的话,明年扩大面积种植。】
罗添铃介绍说,如果今年“巨霸”黄金果畅销的话,明年将会在千亩百香果种植基地,扩大“巨霸”黄金果的种植面积,并且打造线上和线下两条销路。
(朱芳彬 谢和杉 见习:廖国钦)
网编:陈炳林 邱冰花
编审: *** 荣
监制:钟彬彬
作者:于晓
百香果被人称为黄金果,其实它也是致富果。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桃溪镇的一名普通返乡大 *** 就把百香果变成了致富果。
她叫王秀珍,2013年春天,她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农业创业路。
和很多的创业者一样,王秀珍刚到家乡时先大体了解了一下农产品市场,就在偶然中发现了商机,她想通过电商这个前沿平台,将武平的原生态农产品推向全国。
在经历无数探索之后,2017年,王秀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武平农产品产值达200多万元,仅百香果一项就有100多万元。
这位普通大 ***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竟然能通过卖百香果年入100万。今天跟农业君一起来看看。
一、多渠道销售
现在线上线下结合已成了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可以连接更多的消费者,有效进行宣传,而线下门店的设立则可以保证用户的体验,增加用户粘度。
1、借助互联网做销售
互联网可以让农产品走的更远。从一开始,王秀珍就想借助电商平台销售家乡的农产品,于是她独自一人开着车往深山里跑,
她用家乡话和农户们拉家常,用 *** 给他们演示电商平台的运作,普及新农业知识。慢慢的一家又一家农户选择了和王秀珍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现在,她还在 *** 、 *** 等电商平台上开拓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接下来她想在阿里巴巴等渠道上线,让百香果走的更远。
2、打造农产品体验馆
体验式销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体验的形式进行销售,让你的客户亲自来感受你的产品,在他有了亲身体会的同时把产品介绍推销给其他客户。
现在,体验式销售在农产品销售中应用广泛。王秀珍也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她成立了一家原生态农产品体验馆,以此来作为其在线下的布局。
这一做法有效增强了客户的体验,将线上与线下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二、包装时尚化
现在,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产品的质量有了要求,与此同时,产品的包装也开始日渐被重视。
但是王秀珍发现,她的家乡的农产品包装非常老气,让人一看就没有兴趣,尤其对于线上农产品来说,包装显得更加重要。于是,她开始将时尚元素融合到了产品的包装上,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三、把握源头自种百香果
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已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确保百香果质量的标准化,王秀珍开始自己种植百香果。
她在帮农户销售百香果的同时,还与人合作,种植了35亩的百香果,有效的从源头上把握了农产品的质量。
四、延伸产业链,做百香果加工
现在做农业,想赚钱就要完善产业链,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王秀珍开始与龙岩一家食品加工厂合作,加工生产百香果干。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延长了百香果的存放时间,延伸了公司的产业链。
以上4点就是王秀珍卖百香果年入百万的 *** ,你学到了几点?
对于王秀珍的成功,农业君有话要说:
1、线上线下结合是趋势
顺势而为更容易取得成功。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销售农产品已经成了一大趋势,而线下实体店作为一直以来我们的主要消费场所存在有其必然 *** ,所以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2、品质是王道
没有品质,何以走天下?
品质现在已成了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宁愿多花一点钱买健康的农产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身体去冒险。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我们产品的品质,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3、产品包装不能少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那农产品靠什么呢?自然是靠包装了。
尤其在线上进行销售时,客户首先看的就是产品的包装,他既摸不到,也闻不到,只能直观的去看,所以,我们必须格外重视产品的包装,不能让自己优质的产品输在包装上。
总之,现在做农业入局者多,盈利者少,想成功, *** 很关键。
点击了解更多,相互加群与农业大佬同行!
繁茂的叶子下面垂挂着一个个圆滚滚的百香果。汪敬淼 摄
夏秋季节,各种时令水果争先上市。蓝坊镇峰口村的百香果基地迎来了丰收。村民忙着采摘熟果,村干部则撸起袖子当起了销售员。小小百香果,不仅是村民奔小康的致富果,也是乡村振兴的“金果子”。
走进蓝坊镇峰口村的百香果种植基地,只见一丛丛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繁茂的叶子下面垂挂着一个个绿油油的果实,阵阵微风吹过,浓浓果香扑鼻而来。不少工人正提着水桶,在棚架下采摘成熟的百香果。
“今年果树丰产,而且品质好,你看果子都很漂亮,每天能采摘几千斤。”村民李大叔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介绍,基地的十几个工人都是本地人,基地投产后大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这里务工带来的稳定收入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把这个基地当成自家果园来管理。
据悉,2016年,镇村“两委”为了带动村民增收,寻找合适的种植养殖项目,到多地进行考察,最后选择当年就能见效的百香果产业。为了能够在品种和种植方式上有所突破,基地请来了农业专家,年年不断试种不同品种,最后选了“钦蜜9号”。
蓝坊镇峰口村 *** 总支 *** 林品顺说:“每一块地方可以连续种10年至20年的原因就是基地年年换苗,年年更新品种。目前,种植第6年了,这里的百香果还是这么好。”
一个个采摘回来的黄金百香果被送到了打包车间,经过糖化以后,皮色变得金黄,不少周边的村民和游客闻香前来采购。通过自动分拣机后,一个个金黄的百香果按大、中、小果分类入筐。村民则忙着把这些百香果装箱打包,准备发往全国各地。看着一屋子芳香四溢的百香果,峰口村村干部个个喜上眉梢,当起了推销员。
林品顺说,品相更好的果子是卖18块钱一斤,比去年贵了1/3。今年预计产量是15万斤,总收入大概有120万元。主要销往北京、深圳、广州、武汉等地,全部都是网上的订单。
原来这个基地的百香果不仅是企业的“金果子”,也是峰口村乡村振兴的“金果子”。林品顺表示,借助蓝坊镇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契机,峰口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百香果特色产业种植。通过“公司+农户+基地+村集体”的模式,这片撂荒田地重新焕发活力,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尤其是这两年,果子供不应求,基本上订单来了都不能100%满足。我们明年计划扩种60亩。目前村集体收入是30万至50万元,今年力争打破50万元,下半年计划投入80万至100万元,壮大村集体产业和增加村集体收入。”林品顺说。
接下来,蓝坊镇还会继续做大做强百香果产业,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把它打造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富民兴村产业项目,带动村民奔康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梁时禹 张雯
招数奇特!这个大 *** 卖百香果赚大钱,有一个玩法值得借鉴作者:于晓
百香果被人称为黄金果,其实它也是致富果。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桃溪镇的一名普通返乡大 *** 就把百香果变成了致富果。
她叫王秀珍,2013年春天,她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农业创业路。
和很多的创业者一样,王秀珍刚到家乡时先大体了解了一下农产品市场,就在偶然中发现了商机,她想通过电商这个前沿平台,将武平的原生态农产品推向全国。
在经历无数探索之后,2017年,王秀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武平农产品产值达200多万元,仅百香果一项就有100多万元。
这位普通大 ***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竟然能通过卖百香果年入100万。今天跟农业君一起来看看。
一、多渠道销售
现在线上线下结合已成了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可以连接更多的消费者,有效进行宣传,而线下门店的设立则可以保证用户的体验,增加用户粘度。
1、借助互联网做销售
互联网可以让农产品走的更远。从一开始,王秀珍就想借助电商平台销售家乡的农产品,于是她独自一人开着车往深山里跑,
她用家乡话和农户们拉家常,用 *** 给他们演示电商平台的运作,普及新农业知识。慢慢的一家又一家农户选择了和王秀珍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
现在,她还在 *** 、 *** 等电商平台上开拓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接下来她想在阿里巴巴等渠道上线,让百香果走的更远。
2、打造农产品体验馆
体验式销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体验的形式进行销售,让你的客户亲自来感受你的产品,在他有了亲身体会的同时把产品介绍推销给其他客户。
现在,体验式销售在农产品销售中应用广泛。王秀珍也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她成立了一家原生态农产品体验馆,以此来作为其在线下的布局。
这一做法有效增强了客户的体验,将线上与线下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二、包装时尚化
现在,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产品的质量有了要求,与此同时,产品的包装也开始日渐被重视。
但是王秀珍发现,她的家乡的农产品包装非常老气,让人一看就没有兴趣,尤其对于线上农产品来说,包装显得更加重要。于是,她开始将时尚元素融合到了产品的包装上,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三、把握源头自种百香果
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已成了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为了确保百香果质量的标准化,王秀珍开始自己种植百香果。
她在帮农户销售百香果的同时,还与人合作,种植了35亩的百香果,有效的从源头上把握了农产品的质量。
四、延伸产业链,做百香果加工
现在做农业,想赚钱就要完善产业链,这样才能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王秀珍开始与龙岩一家食品加工厂合作,加工生产百香果干。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延长了百香果的存放时间,延伸了公司的产业链。
以上4点就是王秀珍卖百香果年入百万的 *** ,你学到了几点?
对于王秀珍的成功,农业君有话要说:
1、线上线下结合是趋势
顺势而为更容易取得成功。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销售农产品已经成了一大趋势,而线下实体店作为一直以来我们的主要消费场所存在有其必然 *** ,所以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2、品质是王道
没有品质,何以走天下?
品质现在已成了消费者最关心的话题,宁愿多花一点钱买健康的农产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身体去冒险。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我们产品的品质,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3、产品包装不能少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那农产品靠什么呢?自然是靠包装了。
尤其在线上进行销售时,客户首先看的就是产品的包装,他既摸不到,也闻不到,只能直观的去看,所以,我们必须格外重视产品的包装,不能让自己优质的产品输在包装上。
总之,现在做农业入局者多,盈利者少,想成功, *** 很关键。
点击了解更多,相互加群与农业大佬同行!
福建上杭县芭乐味黄金百香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摘 要:福建上杭县属中 *** 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发展百香果产业的良好地理和气候优势。该文根据当地种植芭乐味黄金百香果的种植经验,从选地、田间管护、肥水管理等方面总结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为有意发展芭乐味黄金百香果的种植户提供参考借鉴。
一、生态习 ***
1.形态特征
果形为圆形,单果重60-150 g,成熟时果色为金 *** ,果皮色泽光亮,八成熟时甜度在16°左右,充分成熟后甜度在20°以上,果肉有浓郁的芭乐香味。
2.生长习 ***
芭乐味黄金百香果对生长环境要求比台农、紫香等百香果品种更严格。
(1)温度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3℃,35℃以上、15℃以下生长缓慢,低于10℃基本停止生长;5℃以下嫩芽受微寒损伤,低于 2℃时植株枝叶受冻,果实发育 *** 、变酸变苦。幼苗不耐寒,建议早春种植要调查当地历年更低气温,了解情况后确定定植时间,定植后做好防寒保温措施。
(2)水分
芭乐味黄金百香果对水分要求较严格,苗期缺水将导致生长缓慢;生长期缺水将导致藤节数量和节间长度减少、生长缓慢;花期缺水则影响开花数量,不利于挂果批次及产量。水分过多、湿度大,则容易引起如茎基腐病等病害。
(3)光照
芭乐味黄金百香果是喜光作物,光照时间长有利于生长旺盛、促进开花结果。
(4)土壤
土壤最适宜pH 值为5.5-6.5,红壤土或砂质土均可,对土壤营养要求不高,但要求地块排灌方便。
3、生长期特点
当年种植当年开花结果,一般在春季3 月末至清明前定植,5-6 月份开始开花结果,以后边生长边开花结果,但7-8 月高温多雨,花粉活 *** 差,坐果率低,9 月份以后温度下降后又开始大量开花结果。
二、栽培技术要点
1.植株选择
选择根系发达的嫁接苗,可减少 *** 病发生;株高20-30 cm,有4-5 片叶,无损伤,无病虫害。有条件的可在上年提前将果苗在大型营养袋中种植,待果苗长至100-120 cm 再根据天气变化移栽定植。
2.选地
宜选择阳光充足、坡度小、冬季无霜冻区域,土壤要求深厚、疏松,前茬作物忌茄科作物。龙岩地区易受台风暴雨影响,地块还需要充分考虑能否快速排水。
3.整地、施基肥
对田块进行深耕翻犁,翻整成3 m 一垄,垄高0.3-0.4 m,便于排水,同时田块四周做好排水沟。翻整完地块后施足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400 kg、腐熟羊粪600 kg、复合肥30 kg、过磷酸钙50 kg、硼砂3 kg、 *** 镁25 kg,与田土搅拌均匀后填满种植穴。
4.定植
定植时选择阴天或雨后晴天。植株株距控制在2 m×3 m,每亩种植100 株左右。栽后先浇透浇足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直到幼苗成活。
5.整枝
定植成活后,前期先不整枝摘叶,充分利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上棚前,棚架下主蔓的芽苞一律抹除,保留老叶不摘,促进主蔓迅速生长、粗壮。当主蔓长到50-60 cm 时,要及时 *** 设立杆,引导主蔓上架。主蔓上架后开始打顶,留2-3个侧蔓作一级蔓,使其向不同方向生长;一级蔓长至0.6-0.8 m后打顶摘心,每支留4-6 枝作为二级蔓;二级蔓长至1.0-1.2 m后继续打顶摘心。
6.搭架
可根据栽培场所及环境特点自主选择。该农场采用平顶棚架式,以镀锌圆管钢架(水泥柱或竹杆)为主立柱成3 m×3 m排列,棚面选择用网线拉成间隙15 cm×30 cm 井字网状。
7.肥水管理
(1)幼苗期
当新叶长出后开始追肥,幼苗期以薄肥勤施为主,每亩用0.5%尿素20 kg,每隔7-10 天施1 次。当果苗长至50-80 cm时或定植20 天后,亩施三元复合肥10 kg,距植株30 cm 内挖沟浅施。当植株上架后,亩施三元复合肥15 kg,距植株50 cm内挖沟沟施。
(2)开花结果期
从开花至果实成熟需要60-80 天。开花结果期间施肥主要喷施高钾型叶面肥,以提升果实品质,可亩施腐熟羊粪150 kg、复合肥25 kg、 *** 镁13 kg,隔20 天施一次连施2-3 次。
(3)水分管理
黄金果属浅根作物,既忌渍水又怕干旱,喜欢湿润环境。开花结果期间,特别是7-8 月高温期间,要考虑多灌水,但忌白天灌水,以防土壤温差太大烧伤根系和高温水汽蒸发烫伤叶片,灌水至土壤湿润即可;生长期及开花结果期需水量大,要确保水分供应充足。
三、果实采收
黄金百香果采收标准,即果实50%转色,果皮呈黄绿色,稍有香味时即可采收。
小结
综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近年来,北海市涌现出一批批有经验有闯劲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们从外地返乡创业,以各种形式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铁山港区南康镇社内村委江仄村青年邱光凯就是其中一个。
邱光凯在挑水淋洒幼苗。 罗伟 摄
“农村有前景,创业政策好。”这是邱光凯见到记者后说的之一句话。此前一直在外打拼的邱光凯,看到家乡相比于其它地区发展较为落后,恰好赶上国家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政策,毅然用打工攒下的30多万资金,在家乡承包300多亩山林土地,开垦种植百香果及果苗,之一年就收入7万多元。
看到规模种植带来的良好收益和发展前景后,邱光凯决定扩大种植规模,为此成立了合作社,办起了农家乐,带领村里10多个贫困户一同发展产业,成了当地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有政策支持,有 *** 做后盾,我有信心越搞越好。”邱光凯告诉记者,为了提高百香果产量与质量,他十分注重管理,施的是农家肥,杜绝 *** 喷淋,真正实现无公害种植。为有效消除田地里与果树苗争营养的杂草,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防草地膜全果园覆盖,所产出的百香果绿色生态、香甜 *** 。
“这是刚培养的百香果新苗种,有黄金果、满天星、台农、紫香等,每株能卖到6元多。你看,现都长出了新芽,长势不错,5万苗都被预订了,供不应求!”指着大棚内刚培育的一株株百香果苗,邱光凯高兴地说。
据了解,百香果种植可实现当年种植当年产出,且平均亩产达1500多公斤,按田头收购价每公斤10元计算,亩产值达1.5万元。去年邱光凯合作社的100多亩百香果采收完毕,除去成本,保守收入就过百万元。
“我种植的百香果虽不说远近有名,但肯定是不愁卖的,地头收购价‘黄金果’每斤12元、‘台农’每斤6元。”邱光凯告诉记者,现在他已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经过包装后,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地,基本做到日收晚结。
为解决创业 *** 问题,扩大合作社种植规模,邱光凯一边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一边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培育稀少特优的百香果种苗。经他培育出的新品种百香果种苗,卖到广东、云南、贵州和广西各地。为保证种种苗成活率,邱光凯还远赴各地为种植户作技术指导,赢得了众多客户的口碑。
在驻村工作队的政策引导和当地农技 *** 的指导下,邱光凯的种植梦越做越大。目前,在邱光凯的江鑫农民专业合作社果园内,有逾百亩的百香果园,近百亩暖棚苗圃,采用立体种养模式,间种有青枣、樱桃、 *** 子、嘉宝果、巴西菠萝、东葵杨桃和西瓜、辣椒等,放养有纯生态鸡一千多只,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为实现无公害有机循环种植,邱光凯还建起30亩的养猪场并配套沼气池,养猪100多头,猪粪用来给果树苗提供有机肥料。
“合作社不仅实现了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挣钱,还让农户学到了百香果种植技术,可谓一举两得。”该村村支书王坤告诉记者,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江鑫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荒地流转、土地入股、免费提供技术、保价收购等多种运作模式,带动了该村的百香果种植业。如今在南康镇的江仄、大塘和黄丽窝村,发展百香果种植近1000亩,有效引领和推动了该镇的产业发展。
“合作社今后将稳步发展百香果种植,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百香果种植园区为依托,挖掘乡村资源,打造集“观赏采摘、特色美食”于一体的生态农旅结合观光园,让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从中体验到浓浓的农家乐趣。”邱光凯说,希望合作社这些项目能顺利实施,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执行总编 | 周承雪
审核 | 李维维
*** 编辑 | 徐阳
校对 | 廖文治
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福建武平百香果:林改之一县的“致富果”闽西武平县百香果冷链分拣中心,工人们对百香果进行分拣包装。 王发祥 摄
中新网福建武平9月4日电 (王发祥 谢进发)福建省武平县的百香果“火”了!9月1日起,“武平百香果”公益广告在央视8个频道滚动播出,每天播出频次不低于20次,将持续播出1个月,让“武平百香果”继去年亮相金砖国家厦门会晤之后,再度成为吸引众人眼球的网红产品。
近年来,“全国林改之一县”福建武平县着力打造武平百香果产业,将其作为主导产业来发展。如今,“武平百香果”种植规模近万亩,其中黄金果近5000亩,预计总产量近万吨,产值近1.2亿元。武平百香果让许多农民脱贫致富,俨然成为林改之一县的“致富之一果”。
闽西武平县百香果冷链分拣中心,工人们分拣百香果。 王发祥 摄
走进武平县城厢镇东岗村爱星农业基地,只见80多亩黄金果长势正盛,沉甸甸的果实垂挂枝头,工人正忙着采摘,一派丰收的喜悦。吴才英是这个百香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
长期从事农业种植的吴才英,去年试种黄金果便嗅到了黄金果巨大的市场,规模从起初的10亩扩大到80亩。“今年销售比往年还要好,由于果质好,收购价更高12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很多订单都只能推掉了。”吴才英说。
武平百香果园遍地百花,像吴才英一样,发展黄金百香果产业的种植户不在少数。
闽西武平县百香果冷链分拣中心配送车间,工人们忙对百香果进行包装发货。 王发祥 摄
受益于天然生态与集体林权 *** *** ,武平森林覆盖率达79.7%,由于地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丘陵地貌多,非常适宜种植百香果,出产果子具有色泽鲜亮、味甘醇、香味独特等品质。
百香果易管易种,行情好、见效快,武平不少乡镇将其作为推动产业扶贫的主要项目。“目前,全乡有27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户均2到3亩,按照3000斤亩产算,每户每年有6000元至9000元的收益。” *** 乡副乡长赖守垣告诉记者,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贫困户认领种植片区,由当地农业公司提供技能培训、技术指导、产品回收等帮扶,并对贫困户的日常生产进行量化考核,助力脱贫致富。
“百香果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果。”武平县副县长刘德龙介绍说,经过两年发展,全县百香果种植面积从2016年的600多亩,发展到今年9500多亩。
闽西武平县百香果冷链分拣中心配送车间,工人们对百香果进行包装发货。 王发祥 摄
连日来,在福建百香果产销联盟武平百香果分拣中心,工人们正忙着分拣、包装百香果,发往全国各地。该中心首期占地2000多平米,于今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和全县200多户农户(贫困户130多户)签订100多万公斤收购合同,每天从这里分发销往全国的武平百香果高达5000多公斤。
“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让消费者吃到更佳品质的武平百香果。”分拣中心负责人林勇进告诉记者,这里严格按照福建百香果行业标准进行分拣,设有冷链、温控室、选果包装车间、自动选果机、装卸车间等设备,日分拣量更高可达5万斤。
在武平县优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电商部,工作人员余晓莉正忙碌着为客户发货,“‘武平百香果’公益广告播出后,截止到2日晚上11点,我们线上下单就有2000件,线下订单发货2万多斤。”余小莉笑着说,她2日晚上加班到了11点后才下班,“仅2日当天就采收果农百香果1.3万多斤。这几天工人太忙了,每天加班加点到晚上十一二点。”
武平县返乡创业大 *** 王秀珍(左)向贫困户传授百香果种植经验。 王发祥 摄
当前,武平成立了百香果分拣中心和网货中心,对百香果进行无损检测、分级、包装、贴标,统一品牌形象;同时,两个中心都已与福建百香果产销联盟对接。
“我们的目标是将武平打造成为‘中国黄金果之乡’。”武平县副县长刘德龙介绍,今年6月,福建百香果联盟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着重打造“武平百香果出海项目”,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武平百香果产区已申报通过“ *** 农产品优势区”,下一步将着力完成“武平黄金果”商标注册工作等工作,进一步打造具有武 *** 色百香果品牌全产业链。(完)
福建武平:百香果喜丰收 新品种受青睐一颗颗百香果挂满枝头。 张金川 摄
中新网福建武平8月29日电 (张金川 廖珍妹)连日来,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百香果迎来采摘旺季。中新网记者日前到该村探访发现,一颗颗如拳头大小的百香果挂满枝头,果香袭来,让人不禁直吞口水。
面对丰收季,果农喜形于色。 张金川 摄
“黄金果甜中带点微酸,‘钦蜜九号’百香果几乎纯甜,市民可根据喜好选择。”武平县好成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冯东胜,正在向前来购买的市民如是推荐。
冯东胜的百香果种植基地位于武平县象洞镇联坊村,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田间地头和分拣中心一片丰收繁忙景象。
果农忙着采摘百香果。 张金川 摄
“一天一人可采摘五六百斤,今年收成很不错哦。”正在果园采摘的村民冯天祥告诉记者,个头大的百香果,5个就有一斤了。
据冯东胜介绍,该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种植百香果100亩,建立种苗供应、技术服务、农户种植、市场交易,线上线下销售产业链条,有20余人从事百香果种植,10余人从事百香果分拣营销,去年产百香果30多万斤,收入200多万元,种植利润110多万元,促进社员增收致富,2020年被评为县农民合作示范社。
一颗颗百香果挂满枝头。 张金川 摄
为了改良和丰富品种,适应市场需求,冯东胜在全国进行调研。“后来我看中了广西钦州的‘钦蜜九号’百香果品种,年初在武平试种30亩。”冯东胜表示,目前看来,该品种很适合在武平种植,个头大,甜度高,符合一些不爱吃酸的人口味。
“‘钦蜜九号’新品种市场 *** 也不错,明年准备扩大面积种植。”冯东胜称,他的基地从7月下旬开始采摘,将采摘到12月份左右。
果农忙着采摘百香果。 张金川 摄
象洞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钟春云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该镇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黄金百香果种植,目前全镇共种植黄金百香果9000亩,预计今年产果量13500吨,预计产值2.2亿元,推动村财增收、村民致富、乡村振兴。
武平县是福建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泡着氧吧长大”的黄金百香果成为当地特色产业,是百姓的“致富果”。官方数据显示,去年武平县种植百香果3.1万亩,产量3.5万吨,实现产值3.8亿元。今年全县种植百香果面积3.57万亩,同比增长15.2%。(完)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