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是有情痴”的下一句,才是经典,让不能清醒的人豁然解脱

牵着乌龟去散步 百科 19

“人生自是有情痴”的下一句,才是经典,让不能清醒的人豁然解脱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二十四岁的欧阳修中举,被授予西京留守推官,随即前往洛阳,开始了青年时期在洛阳城走马观花的 *** 生活。

这段生活,在欧阳修的生命中是独特而珍贵的,他可以肆意挥洒青春的 *** ,也可以把心底的深情毫无保留地倾泻出来,这是在他之后的 *** 舞台上难以激起的情感。

玉楼春

宋·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写闺情,可以写得这般温婉美好,也只有欧阳修一人了。

这样的写相思,这样的写别离,用白话来白描,在词里要算更高的艺术了。

我们读了只觉得风韵中有婉约之意,豪放中有沉着之致;境界甚高,并不觉得涉于浓艳。

首两句:“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 明媚,风和日丽,芳颜对酒,其乐融融,然而这里举行的却是一场离筵。

词人与歌妓还没有预约归期,就已经内心凄咽,“欲语泪先流”。

这里,“拟把”——“欲语”——“先”营造出一种独具风格的意境,“拟把”更多地是心理活动,只是想法还没成型,没能说出来,“欲语”已经打算要和盘托出,说出来了,但是一个“先”字让情感先于语言,无形之中还拓宽了词的意境。

展开全文

接下来,词人感叹“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句意很好懂,但是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就“风月”这一意象而言,无边风月原本最能勾起人情远思,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情景交融之下风月似也通了人的 *** 灵,替游子洒下隽永思乡情怀;

也有“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就算有风月相伴,千万仇恨也只能独自吞咽,不免对身外的风月之景附上愁思埋怨,风月亦仿佛在此种情境下成了不识人情的懵懂 *** 灵。

所举例的两者风月,前者识人有情,后者懵懂无情,但总体而言都融入了词人所创造的境界之中。

但在《玉楼春》这里,尽管个中离别愁绪十分浓烈,但词人却让思绪与外物豁然分离,“此恨”最终“无关风与月”。

表面看来,诗人的情感没有投入到“风月”这个意象中,但实际上,结合下文的“看尽洛城花”,我们可以看到,蓬勃的情感在观花时已经尽数而出,沉静满足后又回到内心。

此时再看风月,情感已如流水般不见痕迹,因为风月仍是风月,但内心的情感已经历了一段返璞归真的旅程,达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境界了。

“人生自是有情痴”的下一句,才是经典,让不能清醒的人豁然解脱-第1张图片-

欧阳修是个智者,在这里,他没有拘泥于狭隘的离别,而是看到人生万象。

这句词有悲情怨却,把古今男女为情愁苦、为情痴迷的心事一语道尽,却也豪气纵横,仿佛在一瞬之间便打开了心胸,让那些不能清醒的人豁然解脱。

人间之情痴,从来不是为外物所动。

清风明月、繁华盛景纵然使人愉悦,让人留恋。但至情之人从不会迷恋风月盛景,他们心向往之的不过是人间情谊而已。

若情之所至,人间自有天堂,而天堂也可在陋巷。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这两句,是《玉楼春》的之一名句。

下片,刻画词人耳听离歌,内心哀痛欲绝。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在这饯别的酒宴里,就不要再演奏一首新的离别曲了吧,这一首歌已经唱得人肝肠寸断了。

于是,欧阳修突然冒出这样的念头:“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还是,你我相携同游,将满城的 *** 看尽,才能将我们之间的惆怅减少些,才能在春风里和你倾诉离别容易些。

这两句,是《玉楼春》的第二名句。

在对离别的悲恨中忽然奋起,豪荡有力,曲折地表现了情感,深邃酣畅。

换句话说,既洞晓命运的苍凉,又有一种乐观主义的自信。

这是欧阳修词独特的魅力所在。

总体来下看,这首词由心及物,真情纯粹。

欧阳修将离别之情与风、月、牡丹、春风互为交融, *** 过去词人怨风月误人的传统,让我们透过“自是”、“直须”等豪放之语,感受其隐含的真挚情感。

古人言,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用自然温厚的心去体验世间万物的情感与爱,别让它被尘嚣玷污。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来自内心深处的情歌,是最独特的人生感悟与力量。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您的关注,让我们一起领略诗词浩涵,体悟万种风情。

标签: 情痴 豁然 解脱 清醒 不能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