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尽千帆皆不是”的下一句,才更经典,道尽相思之苦,低回忧伤
《梦江南》是温庭筠的 *** 词作之一,这首词一共有两首,此前我们介绍过之一首,写思妇望月怀人,其中一句“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让人爱不释手。
但其实,温庭筠的第二首《梦江南》更为出名,前人对它评价也较高,如清人谭献云:“犹是盛唐绝句。”
同样是写思妇,这第二首是思妇登楼盼人,情调感伤。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短短的五个句子,一个盛妆痴心的女子,眺望着江上的归帆,从早晨望到了夕阳西下,千帆已过,江水悠悠,望着曾经“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白苹洲,肝肠寸断,要等的人没有回来,从希望到失望到肠断,一个女子一天天这样思念着,盼望着,希望着,失望着。
《古诗》里有:“青青河畔草,绵绵思无道;远道欲何之,宿昔 *** 之。”
一样的低回忧伤。
一首好词,值得反复去品味。
比如开头“梳洗罢”,便有好几层意思。
首先点明了时间,“梳洗”才“罢”,正是清早的情景,和下文中的“斜晖”一句相呼应。
其次,写出了这位抒情主人公是“好修以为常”的女 *** ,所以早晨一起床便梳妆打扮一番。
但我觉得,作者可能还有更含蓄的用意。
《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意思说,丈夫出门了,自己无心打扮,头发乱得像蓬草;这倒不是由于没有化妆品,而是想:打扮好了又给谁看呢?
展开全文
这里,温庭筠反用其意,进一步替这位抒情女主人公设想:说不定自己的丈夫今天就会回来吧,那么我还是打扮好了等着他吧。
于是乎,打扮好了“独倚望江楼”。
只用了一个”独”字,这个女子苦闷的心情和孤寂的处境已经了如指掌了。
“倚”、“望”是连动词,“江楼”,临江之楼也。
这以下暗用《西洲曲》中“望郎上 *** ,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语意。
“倚”而“望”之,正表示她耐心地殷切企盼。
“望”的结果,却是“过尽千帆皆不是”,足见其百无聊赖。
“过尽”者,指目前一无所有。
这时的江面上已恢复平静,但时光的消逝,心潮的起伏,都被这一句写出来了。
一个“皆”字,深有怨情,意思是说一天的希望又都落空了。
江上“千帆”已过,剩下来的还有什么呢?
“斜晖脉脉水悠悠”,目中所见,只有“斜晖”照“水”而已。
南宋人戴复古《登快阁和山谷韵》有云:“过尽千帆江自横。”
这句即从温词脱胎,而用语较为直率,恐怕其本意也不求含蓄。
而这里却用“脉脉”、“悠悠”两个状词来体现婉约的词境,读此可悟诗词之分野。
“脉脉”者,指温存含情之态。
这个倚楼而望的女子对落日不见得有好感,因为它标志着一天的时间又过去了。
可是,斜晖偏偏脉脉含情地依恋着她。
相反,她对江水倒是寄予了感情,希望它能把远方的丈夫带回自己的身边;
然而,水偏偏没有反应,依然无情地向前流逝,丝毫不关心她的命运。
“悠悠”一词,正是写出了江水的长逝无情。
末句的“白蘋洲”,应该是当初二人分别的地方,也是江楼所见。
夫所欲见者,远 *** ,然而见不到;所不欲见者,分别之地也,然而白蘋之洲就在眼前。
于是,唯有“肠断”矣。
这短短的一首小令,蕴 *** 如此丰富而复杂的情感,我们不妨想想这样几个问题:
之一,她为何早早地赶往望江楼守候她心中的归客?
或许,她和她有约在先?或许,她在昨日收到了他匆匆写就、一报平安二报归期的家书?更或许,是她“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深信今天是远行者归来的日期?
第二,她究竟是谁?
是那位“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商人的看家娘子,还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闺中思妇,更或是吟咏“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大义女子?
在激活了联想和想象后,我们会发现,这首《梦江南》蕴藏着如此多的古典爱情要素——离别、约期、等待、失望、背叛、痴心,等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阅历、个 *** 、思想,从中找到一个自己期许的结局。
这首词已经写得这么好了,然而还可以再“挤挤水分”,“肠断白蘋洲”这一句是蛇足,可以删去。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批评过温庭筠这首词,说它写情过于显。
也就是说,诗词一般写景要更多地贯穿自己的情感,单独抒情则不可过于外露,要让读者自己在字里行间中细细品味出。
那么,温词的这首《梦江南》的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就将其情感表达得过于外露,给人弄巧成拙之感。
读起这首词来,前面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中的“过尽”已经有惆怅之意,后面一句点实的句子“肠断白蘋洲”,的确有将悲伤的韵味咀嚼之意,但也因为将情感表现得过于实在,进而失去了美感。
读起来的感觉,就如同一个沉默冷峻之人,突然热烈,让人回不过神来,没有感动,只有尴尬。
相信通过今天的解读,大家对这首词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了!
“山月不知心底事”的下一句,才更经典,道尽年华易老,无限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