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日,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谁?

牵着乌龟去散步 广角镜 8

腊八节,中国传统节日,俗称腊八,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节日的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是 *** 盛大的节日之一,这天是 *** *** 成道之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腊八一词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又称腊日,本为 *** 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那么,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日,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谁?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2025年腊八节是2025年1月7日,星期二,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俗称“腊八”,是指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这一天。节日当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吃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是,相传这天是 *** *** 成道日,各寺院都要举行纪念仪式,并熬煮腊八粥以供佛。后来,这一节日演变为民间节日,成为民俗。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兴起于宋代。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做)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东京汴梁寺庙做浴佛会时向佛 *** 馈送的“七宝五味粥”,被称为“腊八粥”。这一做法引得都城人家纷纷效仿,“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渐成民间流行风尚。明代陈耀文《天中记》据此认为吃腊八粥的习俗始于宋代,为世所公认。

腊八节是农历几月几日,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谁?-第1张图片-

在元代,吃腊八粥的习俗更为广泛。元大都城中,不论佛家寺院,还是朝中宫苑,也不论达官显贵,还是普通人家,都盛行食腊八粥以欢庆节日。元人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岁纪》载:十二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红糟粥,以供佛饭僧。都中官员、士庶作(做)朱砂粥”,“宫苑以八日佛成道日,煮腊八粥,帝师亦进。士庶有力之家,丰杀不同,馈送相尚,亦故典也”。元代时,腊八粥又称作红糟粥、朱砂粥,显然,粥因原料之故呈赤色。

明代,朝廷视腊八节的重要 *** 同立春、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佳节相当,到这些节日时,皇家均赐百官宴。《明史·礼志》记,“永乐间,俱于奉天门赐百官宴,用乐。其后皆宴于午门外,不用乐。”明人孙国敉《燕都游览志》也记述:“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明宫史》详细记载了腊八粥的做法:“初八日,吃腊八粥。先期数日,将红枣捶破泡汤,至初八早,加粳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圣前;户牖、园树、井灶之上,各分布之。举家皆吃,或亦互相馈送,夸精美也。”提前数日备枣泡汤,至当日清晨,再加入各类杂米、果仁煮粥,可见人们用心之精。做好的腊八粥,既是供佛祀先的供品,也是全家之美食,还是互赠的精美礼品。

展开全文

关于清代北京人过腊八节的风俗,文献记载更为详实,腊八粥的原料品类也更加丰富。据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元(圆),用则伤味。每至腊七日,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并用红枣、桃仁等制成狮子、小儿等类,以见巧思。”用如此丰富的米豆果仁糖等为原料,加上如此繁琐的步骤,作者富察敦崇不由感慨道:“今虽无百官之赐,而朱门馈赠,竞巧争奇,较之古人有过之无不及矣。”这也反映了民间对腊八节的格外重视,显示出人们庆丰收的欢乐祥和氛围。

腊八节是为了纪念谁

腊八节并不是为了纪念特定的人物,而是融合了多种传说和习俗。‌‌

1、岳飞‌:传说中,岳飞在抗金期间,腊八这一天百姓送粥给岳家军,岳飞去世后,人们每到腊八便以杂粮煮粥纪念他。

2、 *** ‌: *** 的创始者 *** 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因此腊八节也被称为“佛成道节”,佛 *** 会在这一天煮腊八粥供佛。

3、朱元璋‌:相传朱元璋在监牢中用杂粮煮粥度日,后来成为皇帝,为了纪念这一天,将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并命名为腊八粥。

4、修长城劳工‌:另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修建长城的劳工,他们在腊八这一天用杂粮煮粥抵御严寒。

此外,腊八节还有逐疫的习俗,与古代驱 *** 避疫的仪式有关。腊八节的庆祝活动通常包括熬制腊八粥、泡腊八蒜等,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对历史的纪念,也蕴含了对新年的祝福和祈愿。

标签: 腊八节 农历 为了 纪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