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声起, *** 飞舞。敲铜锣、打木鼓、舞龙灯、挂灯笼、写“福”到、贴对联、烤火炉、杀年猪、打年糕……你有多久没有过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年啦?
别抱怨“年味越来越淡”,那是你没走进临安的乡村,感受最纯粹的“天目村落年”。
“青龙出山喽!”
今天上午,临安高虹镇的龙门秘境村落景区里热闹非凡,在 *** 爆竹和锣鼓齐鸣声中,大山村舞龙队的数十名村民高举着传说中的青龙,奔向人群,旋转、奔腾、翻滚间,拉开了“天目叠翠 吴越 *** ”临安区首届年俗文化旅游节的序幕。
“青龙是我们大山村祖祖辈辈的传说,我每年过年都要在村里舞龙闹新哩!”看到自驾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山村村民沈贤龙喜上眉梢,直言今年的新春烟火气,比前几年都要足!
可不是嘛,石门老街里,炊烟袅袅:刚出炉的年糕软糯香甜,冒着丝丝热气;大锅热水已经煮沸,只等草猪下去“泡澡”做成年猪宴;村民家门口一口口热气腾腾的锅里炒花生、炒瓜子、炒番薯胖、炸油墩儿、炸猫耳朵……游客们还能亲身体验打麻糍、打年糕,满满都是年的味道。
“是番薯胖!我从小就爱吃,好几年没找到它了!”走进石门老街,看着琳琅满目的龙门秘酱、龙门秘酿、龙门秘茶等特色农产品及年味小吃,来自湖州的赵女士一路逛吃就没停过,快乐得像钻进米缸的小老鼠,在返璞归真间找回了童年的年味。
“大姐,这一大袋番薯胖多少钱哈?”
“66元。”
“65元吧,一口价,哈哈!”
“那你拿好噢。”
“嘭——”,这边赵女士刚沉浸在1元还价的简单快乐中,那边的老式爆米花机就炸出了无数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的共同回忆,以至于同行的“15后小朋友”被这巨响声吓得一怔,却不知声从何来,抓了一把爆米花,又喜笑颜开:“真香!”
石门村的老建筑群让许多游客流连忘返。冬日暖阳下,他们沿青石板而上,石门老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晒着被子,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同挂着的还有腊肉、酱鸭、香肠,在年年有鱼的墙绘衬托下,朴素又喜庆。
“福”“新春如意多富贵,佳节平安添吉祥”“五福百福全家福,千春万春满堂春”在老街历史建筑前的空地上,来自区传统文化学会的书法家们,为村民们现场泼墨,写下了一幅幅“福”字和对联,许多村民等着阳光晒干墨汁,迫不及待把“福”请回家。
老街上的“从前慢”,让游客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在村民家门口体验起新年烤炭火的乐趣,如果再烤上个年糕、番薯、橘子,那滋味就更美了。
71岁的“自驾达人”朱明德和好友直接在老街的茶馆里“围炉煮茶”,他曾驱车前往 *** 、 *** 等东南亚国家,这回到临安,他直言这里年味儿浓,“好像回到了 *** 前一样!”
“炭火煮茶,暖和,这茶还有一股锅巴的香味,我已经喝了第三碗了。”朱明德笑声朗朗,边品茶,边烤火,茶炉边还摆着沙糖桔、花生、红薯、芝麻、瓜子等小吃,两人笑称就这样坐上半天都很惬意。
孩子们和年轻 *** 玩“嗨”了,在龙门秘境的年味里,他们甘心放下 *** ,玩投壶、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挥舞仙女棒……那些穿越唐宋,满载着他们父辈、爷爷辈儿时记忆的小游戏,同样吸引着新一代的孩子们开心玩耍。
想不想也体验一把临安“天目村落年”的十足年味?
新春期间,龙门秘境推出了龙门年宿:可以住垄上行民宿,体验部分龙门年味活动,或者选择草山岗星空之城露营地,在星空之城露营地篝火晚会露营迎“新”,观日跨“年”。
近年来,临安区通过村落景区微改造精提升,推出丰富多彩的年味活动。除了龙门秘境,接下去近一个月,临安还将在红叶指南村、双庙里、朱湾村、云上白牛、径山阳坡、天目月乡等六大村落景区举办一系列年俗、年味活动。
红叶指南村落景区(太湖源镇)
1月12日——2月5日,将推出写对联 送“福”字、挂番薯片晒秋、围炉煮茶、田家一桌菜猪油小葱面、炒瓜子、炒花生、打麻糍、炸油豆腐等活动。
双庙里(太阳镇)
1月14日,将推出杀年猪、封坛酿酒仪式、年货小市集趣味体验(腌萝卜、山野 *** 花等)、包饺子、过年七天乐活动、乡野探物、手动diy/投壶/射箭、篝火晚会、写福字/对联、赶年兽等10余项活动。
云上白牛(昌化镇)
2023年1月11日-1月13日,将推出大樟树下祈福/写对联、杀年猪、星空基地生火体验、年猪宴及星玥小酒馆(兑换礼品)共五站式活动(完成全部五站打卡盖章,领取 *** 小礼品)
朱湾村(於潜镇)
1月28日-2月5日,将推出迎禧接福、写福字、剪窗花、贴对联等民俗活动体验、兔年少儿简笔画和油画棒绘画亲子活动、打年糕和打麻糍的舌尖年味、越剧赏析、踩高跷、酿酒体验和喝福气酒、烤火闲聊(烤小香薯、特色小吃)、品朱湾味道一品一桌“乡亲宴”等活动
径山阳坡(青山湖街道)
1月22日-2月5日,将推出径山阳坡年味(制糕点、青团、鲜竹沥、写春联、品家宴)、来隐围炉(农村老底子游戏、围炉煮茶、书画、 *** 花)、宋韵野营(营地蹴鞠、投壶、射箭、篝火、 *** 、飞盘)、禅意养生(茶道、花艺、焚香、站桩、农禅)、自普庆寺石塔走古道上径山寺新年祈福等五大主题活动。
天目月乡(天目山镇)
2月5日,将推出天目年味(打麻糍 、做麦芽糖、做冻米糕等农俗活动)乾隆月巷舞龙灯和月亮桥竹马舞、厨娘现场 *** 水磨元宵及月乡包、游戏大观园(見特門露营地,电音、投壶、射箭、手工diy活动、烧烤等游园活动)、竹艺展示带货直播。
文情画趣忆故乡——读《山河故人》作者:吴世渊
《山河故人》,是一本记录和回忆童年见闻的集子。作者赵宗彪描摹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浙东山村的琐碎日常。那是他的故乡,位于浙江省天台县的赵宅村。作者在这里出生、成长,17岁时离开。如今,58岁的作者开始回望故乡,他将赵宅村的地理、人物、风土等,写成114篇千字文和126幅黑白简笔画,端给读者品尝。
写到故乡时,他的笔触变得温厚起来,书中,那些乡亲的面孔、青蛙的鸣叫、傍晚的炊烟,热热闹闹,次第出场。
赵宗彪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故乡。这种还原,还颇有抢救的意味。村里的人物,像剃头老司、长人叔叔、给碗刻字的工匠、游离于公社之外的单干户等,连同露天 *** 、白 *** 证、蓑衣等事物一般渐行渐远。就连“赵宅”这个村名,也因并村而消失。倘若不及时记录,再经几十年雨打风吹,故乡便无处可寻。有文化自觉的写作者,都应给故乡留一部信史。
市面上回忆故乡的作品很多,《山河故人》有何特别之处?试举三点我阅读时的观感:其一,作者以个人视角,绘制出昔日浙东山村的生活图卷,这种“作家地理”的手法,独具美学意义。其二,文章短小精悍,行文风趣,结尾的留白,又发人深省,作者说,这是受《笑林广记》启发,可能还有一些 *** 的影子。其三,每篇文章都配有一幅简笔画,赵宗彪本就是位木刻艺术家,他将家乡的人事物,以夸张的图形呈现出来,与文字相互映衬。
作为“亲历农耕文明的最后一代人”,赵宗彪在书中描写了许多农村生活的细节,读之鲜活可感。比方说,春节前,人们到水塘里捉鳖,常有人被鳖咬到而尖叫,这时,只要用尖锐物刺鳖腹甲,它就立马松口了。冬天,小孩子拖着一两根鼻涕,将一把黄豆放到炭火上煨,不一会儿,香气四溢,小朋友们一人一颗分享。夏夜,村里组织放 *** ,两根竹竿挂起一块银幕,十里八村的年轻人都赶来看,热闹如节日。
作者在叙述这些细节时,节奏是明快的,他似乎重回孩提时代,用纯粹的感官去触碰这个世界。但很快,他就从回忆里抽离出来:故乡并非田园牧歌式的乌托邦,当然也存在着苦难与伤痛。
《山河故人》中记录的故人,大多为农民。像敲铜锣的统天、见谁都笑嘻嘻的善令、花岗岩脑袋的孙岩林等,一辈子吃尽了苦,他们习惯于忍耐,学会苦中作乐,为人处世都自带一种黑色幽默。那些文化不高的乡亲,在空地纳凉时,也会仰望星空,讨论哲学问题:生命从何而来?人间为何多难?命运可否改变?
作者说,自己理解农民内心的苦闷,因为他曾是其中一员,只是运气好,考上大学,从此领了粮票。他生于农村,工作于城市,熟悉两边的生活,人 *** 的文明与野蛮、光明与幽暗,并不因城乡的差异而变得不同。在乡村不断失语的过程中,他所能做的,仅仅是怀着一分温情与敬意,去忠实地记录。
书中有两个人物反复出现, *** 与祖母。我统计了一番, *** 在24篇文章里出现,祖母则是21篇。从文本来看,这两位亲人对作者影响最深。
*** 在公社的粮油加工厂当干部,会拉二胡,会画画,在外面是个很风趣的人,在家里却不大说话,很威严。 *** 对人宽容,一朋友将他的手电筒当赌资输掉了,他从未提及,叫孩子也不要提。作者小学时被冤枉,要赔人圆珠笔,回家与 *** 讲, *** 没说什么,给了一角三分钱,说交给老师。
祖母是个热心念经的老太太,有着慈悲心。村里一小男孩上年犯错,已受惩戒,今年祭祀时,却不能分到祭祖麻糍,这意味着,他不被认可为正宗的子孙。祖母得知后,认为不应有双重处罚,便抢了一块麻糍给孩子。作者少不更事,曾关门打麻雀,捉了几十只洗净带回家。祖母一直说,太罪过太罪过。
宽容心与慈悲心,是中国农民最宝贵的品质。对作者而言,祖母与 *** 的耳提面命,无疑成了他日后人生路上的宝贵财富。
作者在序言里说,写作的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了解祖上的生活,加深对这片土地的感情,找到自己的根。要我说,赵宗彪这本书是写给像他儿子一样,没有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年轻人,告诉他们:这是真实的中国,请记住它。同时,他也写给同代人看,唤起他们对童年、对故土的遥远记忆。
来源:光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