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出现多起以贫困户申请高额“国家扶贫基金”为幌子的电信 *** *** 案件, *** 分子利用部分市民对国家扶贫政策的误解,诱骗其参与线下取现打款,实则为 *** 团伙 *** ,严重损害了市民的合法权益。
甘州 *** 成功 *** 一起新型电信 *** 案件(张掖市 *** 局甘州分局供图)
一个“官方 *** ”私聊、一通可疑 *** 、一笔异常取现业务……3月5日,张掖市 *** 局甘州分局与张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动出击,成功 *** 一起新型电信 *** 案件,斩断了涉诈资金转移链条,避免了六旬老人落入 *** *** 陷阱。同时,这起案件暴露出 *** 分子假借“国家扶贫”名义实施犯罪的新动向,也为全民反诈敲响警钟。
蹊跷取现:老人闪烁其词暴露端倪
3月5日11时许,张掖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营业部大厅内,工作人员注意到一位神色焦虑、神情慌张的老年客户。当柜员按流程询问取现用途时,老人称:“自己想要装修房子,从‘侄子’处借了3万元,这会来取现。”
该老人在回答时频频翻看 *** ,工作人员在不经意间看到老人 *** 界面时,“XX扶贫 *** ”聊天记录引起警觉——这与 *** 机关近期披露的“扶贫款” *** 案例高度相似。当班柜员再次确认取款用途时,老人始终回避资金来源询问,且多次变更说辞、情绪激动。当工作人员提及扶贫资金 *** 特征时,老人突然开始频繁接听 *** ,行为愈发反常。这些细节引起银行工作人员高度警觉,并立即启动“警银协作”工作机制,将相关情况反馈张掖市 *** 局甘州分局,甘州分局反诈中心见疑不放立即前往网点进行核查。
迅速介入:警银协手成功劝阻 ***
*** 在银行网点及时找到了正在取钱的老人封某,面对 *** 的询问,已被骗子重度 *** 的封某对 *** 的劝说置之不理。
“这3万元是我从‘侄子’处借来装修房子的钱,我就取个钱,你们 *** *** 什么?”封某不耐烦的说道。当 *** 查看老人 *** 时,封某已提前将聊天记录、APP等相关信息全部删除。一时间,该事件陷入了僵局。
为使封某彻底醒悟, *** 结合真实案例与 *** ,宣传讲解 *** 分子的手段和目的,并之一时间联系封某的儿子前来。后在 *** 、银行工作人员和封某儿子的耐心劝说下,封某才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被 *** 分子利用,陷入了为骗子“ *** ”的陷阱,险些沦为“ *** ”帮凶。
展开全文
“关于‘扶贫’APP的事情我大概知道一点,当时母亲给我说过,我因为忙也没有多关注,只是给母亲说了句‘那都是假的,不要信’就再没管过,谁知骗子还真把母亲给忽悠进去了,这件事我也有责任。”封某儿子说道。
事后,封某配合 *** 对3万元涉诈资金进行了 *** 保全,避免了更大的损失。封某对 *** 和银行工作人员的及时 *** 和耐心劝阻表示感谢,并对自己的行为深感懊悔。
抽丝剥茧:新型 *** 套路浮出水面
原来,封某2月底在网上无意间下载了一款“扶贫”APP,该APP内的“ *** ”主动与封某进行聊天,并告诉封某符合他们的补贴条件,并要求封某提供银行账户为其转补贴款。在 *** 诱导下,封某将自己银行账户提供给“ *** ”。后“ *** ”又以“申领扶贫款需刷流水”为借口,向封某银行账户转入了3万元,并要求立即取现并交与 *** 指定人员,待收到取现的现金后,才能为封某发放补贴款。之后就有了封某来银行取现的一幕。
“当时,‘ *** ’以申领扶贫款需刷流水往我账户转了3万元,并要求立即取现。‘ *** ’还对我说符合条件的人较多,让我抓紧取现金,如果银行不给取现金,你就说钱是从‘侄子’处借来的,现在要装修房子急用……”封某说道。
“这是典型的‘资金通道’型 *** 。”张掖市 *** 局甘州分局反诈中心负责人指出,新型电诈已呈现专业化分工,不法分子往往通过话术培训、伪造公文、远程 *** 控等手段,诱使群众成为犯罪链条中的“工具人”。
为有效遏制电信 *** *** 案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今年以来,张掖市 *** 局甘州分局紧盯涉诈高危资金预警和线下大额取现线索 *** ,持续强化警种部门联动和警银协作,依托“精准预警+上门劝阻+宣传防范”模式,全力做好反诈预警劝阻工作,成功预警 *** 涉诈案件4起,为受害群众及时挽损40万余元,以实际行动守牢人民群众的“钱袋子”。(朱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