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龙顶是浙江新开发的优质名茶之一,简称龙顶。产于开化县齐溪镇的大龙山、苏庄镇的石耳山、张湾乡等地。开化龙顶名茶。
明崇祯四年已经成为贡茶。清代县志有"名茶朝贡时黄绢袋袱旗号篓,专人专程进贡"的记载。后一度失传。20世纪70年代末,茶叶科技人员在开化县大龙山的龙顶潭周围的茶园里,采取一芽一叶为原料,研制出一种品质优异的好茶,遂以开化县名和龙顶地名而将之命名为开化龙顶。开化龙顶因其香气清幽、滋味醇爽,品质极优而被评为优秀名茶。
2003年04月25日,国家质检 *** 批准对“开化龙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开化龙顶属于高山云雾茶,其外形紧直挺秀,白毫批露,芽叶成朵,非常耐看。"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此三绿为龙顶茶的主要特征。
今天绿茶对冲,将是中国十大名茶与浙江十大名茶间的较量,同价位的龙井茶与开化龙顶对冲评测,结果能有惊喜吗?我们接下来看看。
本次选取的是分别是 *** 龙井茶的御牌小金罐明前特级龙井, *** 开化龙顶的顶峰开化龙顶两者 *** 基本相同都为每斤800元左右。等级均为特级,采摘时间均为明前,同为机制茶。下面进入评测。
干茶
龙井茶:色泽黄绿,条形扁平,均整度也还不错。香气较浓郁。
开化龙顶:色泽翠绿,条形呈锋形,干茶香气为清香,香气浓郁中等。
右为开化龙顶茶
之一泡
龙井茶:略苦,厚醇。香气较浓厚生津感稍慢,回甘明显,汤感鲜爽甘醇,茶气生。
开化龙顶:香气浓度也不错,清香中带有栗香以及淡淡的炒米味。茶汤厚度不错但水路显粗,显甘醇,汤感较顺,苦涩皆有,生津回甘明显,喉韵好。
龙井茶的香气稍稍浓些许,汤感也更鲜爽,两者醇厚度都较好,生津回甘强度龙井茶更好。开化龙顶滋味更重,喉韵更明显。
右为舒城小兰花
第二泡
龙井茶:香气略降,生津向上,汤感浓度向下,苦涩几无。喉韵清凉,茶气较好。
开化龙顶:香气略微下降,苦底仍明显,汤感厚度稍减,涩感略重影响汤感,茶汤协调 *** 不错,鲜爽感也还有,生津回甘变化不大。饮后生津有不错持续度。
此泡看龙井茶的甜感明显更好,开化龙顶的滋味更明显一点。龙井茶在茶汤醇爽上更突出。开化龙顶则在生津回味上有更明显表现,这与其苦涩更重有关。
第三泡
龙井茶:香气降幅较大,汤感仍不错,生津感依旧好,回甘明显。滋味几无,已基本到站。
开化龙顶:香气有明显下降,苦底依旧顽强。厚度略降,茶汤变薄,甜感明显弱化。生津与回甘持续。
茶底
龙井茶:多为一芽二叶,芽头很少,有碎梗,用料不如标注。
开化龙顶:芽头主,匀整度较好,用料较嫩。
龙井茶底
开化龙顶茶底
主要口感指标
解析:曲线可见香气浓度龙井稍好,到尾水两者差别不大,龙井在香气上更偏豆香,开化龙顶香气偏栗香,两者香气熟度上龙井更甚。
汤感上两者相差不大,醇厚度处于伯仲之间,总体看茶汤厚度都不错。
苦涩控制上,开化龙顶苦涩控制稍弱于龙井茶。滋味上也更强。
生津上看,龙井茶要占据一定优势,龙井茶的回甘也更甜。但在强度与持续度上开化龙顶明显更好。
综合评价
综合起来看。这个价位下的龙井茶与开化龙顶不相上下,各有特点,口感上龙井茶整体 *** 着开化龙顶。开化龙顶之所以得分更高主要是因为叶形叶底更漂亮,颜值更高。
在香气类型上两者都偏熟香,区别在于龙井更偏豆香,开化龙顶偏栗香,但在生津回甘的强度上龙井要全程强于开化龙顶。在茶汤的回味上开化龙顶稍有胜出,这也得益于滋味强度的口腔反馈。
此价位的龙井口感上要好于开化龙顶,得分的区别更多地反映在茶色茶底的得分上。
中国绿茶之王——西湖龙井茶杭州西湖龙井是中国名茶之一,以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著称,被誉为“中国绿茶之王”。接下来,我们将深入了解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和 *** 细节。
西湖龙井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西湖龙井茶被视为皇家贡品,在明朝成为宫廷专用茶,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享用。到了清朝,西湖龙井茶逐渐传播到民间,成为普通百姓日常饮用的茶叶。
西湖龙井茶的 *** 过程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炒青是 *** 的关键步骤。炒手需要熟练掌握火候和时间,才能 *** 出品质上乘的西湖龙井茶。
西湖龙井茶的品质特点是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色绿指茶叶的外观要呈现出翠绿色,色泽鲜艳;香郁指茶叶的香气要具有鲜爽的香气,不能有异味;味醇指茶叶的滋味要醇和爽口,不能有苦涩感;形美指茶叶的形状要条索紧细卷曲成螺,茶香持久。
总之,西湖龙井茶是中国茶文化的 *** 之一,历史悠久, *** 精细,品质上乘。如果您想品尝这种美味的茶叶,不妨来杭州西湖一游,亲身感受西湖龙井茶的魅力。
中国茶叶中的“劳斯莱斯”,你喝过几种?绿茶中的劳斯莱斯:西湖龙井
白茶中的劳斯莱斯:白毫银针
黑茶中的劳斯莱斯:安化黑茶
红茶中的劳斯莱斯:祁门红茶
黄茶中的劳斯莱斯:君山银针
乌龙茶中的劳斯莱斯:大红袍
中国最昂贵的茶叶:
1、御前十八棵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主产区位于杭州西湖周边的狮峰、龙井、云栖、虎跑一带。其中最 *** 的西湖龙井就是位于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御前十八棵”。这十八棵龙井古树是乾隆皇帝御赐得名,如今每年的产量只有2两,基本上算是无价之宝了。
2、母树大红袍
在中国,唯一能与御前十八棵相提并论的茶叶,也许就只有号称“茶中状元”的母树大红袍了,它位于福建武夷山的九龙窠景区,目前仅存三棵六株。不过,大红袍母树早在2006年就已经被国家禁采,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已经是踪迹难觅。
对了,你喝过哪种“劳斯莱斯”?
林语堂笔下的西湖龙井,是“一叶一芽”的形象西湖龙井
一说到西湖龙井,那就不能不说“杭州十大名茶”的西湖狮峰山下的龙井村。 据记载,明万历年间,杭州知府陈继儒、诗人吴复都曾到龙井村寻访“龙井茶名”。 明崇祯六年(1633年),时任刑部尚书的张岱曾将西湖狮、龙、云(今西湖产区)三山(即狮峰、龙井、云栖三山)产茶统称为狮峰“茶”;清同治年间杭州知府孙丕震,在狮尖山立碑记载“狮锋龙井之称最早者”。 清代同治三年(18 *** 年),西湖龙井曾被列为贡品。 *** 时期,当时著名学者林语堂游览杭州西湖时专门写了一篇《狮峰山下的一片茶园》。 林语堂对狮峰山下的茶情有独钟。 如今,在他的笔下描绘了很多茶景和茶人。 而在他眼中的龙井,则是“一叶一芽”的形象……
- 1.明前茶
西湖龙井茶又名狮峰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狮峰山和云栖山,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茶叶品种之一。 明前茶的采制要求十分严格,其标准是:一芽一叶初展。 二芽二叶展开,三芽三叶展开成朵。 采回的茶叶经精心挑选和处理后,进行摊放、杀青、炒制、整形、干燥等工序。 龙井明前茶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品质特点:条索紧结弯曲状如剑,色泽翠绿鲜嫩匀整,有明显特征兰花香;汤色碧绿清澈;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
- 2.外形:扁平挺直,光滑匀称,色泽绿翠、鲜醇爽口
3.冲泡:水温90~100℃,先用1/3杯热水快速泡开,而后续水以1/2杯为宜。 4.品饮:初泡清香,继而滋味鲜醇;冲泡至八分满时,可添入开水至七分满,继续冲泡三分钟后可饮完,品饮更佳。
- 3.内质:香气清高,有豆香但不浓郁
西湖龙井茶的香气清高,香气以豆香为主。 西湖龙井的豆香不是浓郁的,在很淡到几乎没有的时候就已经没有了,如果再浓的话就变成了“青草气”。 有部分人喜欢喝很浓的龙井茶,就喜欢那种浓烈中夹杂着幽幽清香的感觉。 但也不能喝太浓,了也会有涩味。
- 4.汤色:清澈明亮,黄绿明亮
西湖龙井的汤色为清澈明亮,黄绿明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龙井茶冲泡后,能看到芽叶卷曲成螺状,且能看到有白毫浮于水面。 汤色越清透,品质就越好。 在品饮过程中,可根据汤色的清澈程度判定龙井茶的等级。 以汤色清透明亮,黄绿透明为上品;如偏混浊而呈黄褐色的为劣品;汤色混浊、黄暗、带有死绿色的为次品或质量低劣。
- 5.滋味:醇爽甘鲜
龙井茶品质特征: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绿润。 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滋味浓厚醇和,鲜爽甘鲜,汤色黄绿明亮。 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
2022年龙井春茶季品牌总结③之狮峰牌大家好,本季龙井评测接近尾声,今天我们来总结一下狮峰牌的总体表现。
狮峰牌,是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龙井茶品牌,其前身为成立于1950年的浙江省茶叶公司,拥有60多年制茶经验。目前也是TB线上几大主要品牌之一,拥有粉丝21万。
今年春茶共测试了狮峰牌四款龙井茶,分别是雨前银罐、明前特级小绿罐、精品润字、头采蓝罐、每斤 *** 从 *** 到4500不等。涵盖了入门级到中高端,除去狮峰一号等万元级的龙井,基本覆盖主销 *** 区间。
茶品
我们看看这些茶的规格。
雨前龙井产区标注为钱塘,包装规格为50克;采摘时间为雨前;等级为 *** ;机制茶;目前官方旗舰店已经下架,新上架为半斤装。合斤价为200元, *** 有所降低。
明前小绿罐产区同样是钱塘,包装规格为50克,采摘时间为明前;等级为特级;机制茶;销量颇高,月销破了2000罐。
精品级润字属于“字”系列,沁、润、甘字 *** 由低到高,覆盖中端。包装规格为50克,等级为精品级;同样为机制茶;产区标注为西湖,其精品包装规格可以多变, *** 不等,多以大罐豪华包装的礼盒。此小罐装为金属罐,质感很不错,但疑惑的是缺乏内包装不利于在运输途中保护茶叶。
头采蓝罐为小罐装的更高价,包装规格为50克,等级为精品级;半手工茶;产区标注为西湖,采摘时间最早。号称狮峰核心产区。
评测口感指标分析
解析:
头采蓝罐的曲线非常一般化,香气几乎是更低的,曲线陡峭,回撤幅度大,汤感表现还算平衡,苦涩控制得不错,生津回甘强度不算突出,且内质支撑不足,总体上并不符合头采特征。
精品级润字总体表现更好,香气的浓郁度和持久度比较不错,尤其是汤感的醇厚度和稳定 *** 比较好,加上苦涩的控制,生津回甘的平稳发挥,算是表现最均衡的一款。
明前小绿罐表现也还不错,香气还是有爆发力的,汤感和苦涩度控制差了一些,生津也有强度。在这个 *** 区间比较有竞争力。
雨前银罐总体表现是最靠后的,主因是汤感表现弱和苦涩度高,好在还有香气和生津回甘上发挥,虽说 *** 更低,但整体口感表现却不弱其他太多。
评测分值
综合评价
总体看狮峰今年表现比较一般化,这和其品牌影响力基本吻合,更大的败笔在于中高端的品质和 *** 不太相称,入门级的小绿罐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雨前龙井也有相当的发挥。表现更好的是精品润字,在中端能有和其他品牌一战之力的产品。
如果让人选择这几款,雨前龙井似乎更合适一点,二百多的斤价,口感能到精品级八成左右,虽然说是外地茶,表现却不逊色钱塘龙井太多。怎么说呢,这产地标注都成了玄学。
西湖龙井是如何得名的
龙井茶得名于龙井。龙井位于西湖西边翁家山的西北麓,也就是现在的龙井村。龙井茶产地分布在龙井村四周的秀山峻峰,故名“西湖龙井茶”,位居中国十大名茶之首。
“龙井”是茶名、地名、村名,也龙井茶是泉名。龙井原名龙泓,是一个圆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为此泉与海相通,其中有龙,故称“龙井”
西湖龙井历史上被分为哪几个品类
根据产地和炒制工艺的不同,西湖龙井茶历史上被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
①“狮”是“狮峰”,以狮峰山为中心的胡公庙一带所产的龙井茶称为狮峰龙井,品质更佳;
②“龙”是“龙井”,指翁家山一带所产的龙井茶;
③“云”是“云栖”,指云栖一带所产的龙井茶;
④“虎”是“虎跑”,指虎跑、四眼井一带出产的龙井茶;
⑤“梅”是“梅坞”,指梅家坞一带所产的龙井茶。
现在的西湖龙井已由过去的“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调整为“狮”“龙”“梅”三个品类。
西湖龙井与乾隆的传说故事是怎样的
西湖龙井茶的很多故事都跟乾隆有关系,尤其是扁形茶的来历。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 *** 来报,说太后病了。乾隆皇帝一听,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想起来是采的一把茶叶散发出的香气,拿出来一看,茶叶压扁了。这就是扁形茶的来历,自此,龙井茶以扁形传世。
太后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 *** 。”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西湖龙井从此名气大增,成为更具有 *** *** 的一款绿茶。
为什么说西湖龙井是乾隆皇帝的真爱
西湖龙井在清代时已是中国三大名茶之一,清代有学者曾说:“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一生嗜茶的乾隆皇帝非常喜欢龙井茶。他六次下江南,四次到龙井茶区,观看龙井茶的采制,并留下品茶诗歌。乾隆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从此以后龙井茶驰名天下,寻访龙井茶者络绎不绝,这与乾隆皇帝对龙井茶的喜爱、赞美和推崇不无关系。
西湖龙井创制于何时
西湖龙井约始制于明末清初,但从何时起龙井茶成为现在的扁形,至今尚无定论。
西湖地区产茶历史悠久,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天竺、灵隐二寺产茶。北宋时上天竺产的“白云茶”、下天竺产的“香林茶”、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是贡茶。
从茶叶加工技术演变历史来推测,复杂、精细的扁形龙井茶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即1 *** 4年前后),距今约三百多年。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记载: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两山之茶,以龙井为佳。
西湖龙井的分级标准是什么
西湖龙井是绿茶,判断茶叶品质的好坏,除卫生指标需进行理化检验外,其他项目全依赖于感官审评。
审评包括色泽、形态、嫩度(等级)、新鲜度等,是审评的重点。以往西湖龙井分为特级和一级至十级共十一级,其 *** 级又分为特一、特二和特三,其余每级再分为五等,每级的“级中”设置级别标准样。后来稍作简化,改为特级和一至八级,共分四十三等。1995年,西湖龙井的级别进一步简化,分为特级、一级、二级、 *** 和四级五个等级。
西湖龙井的采摘标准是什么
西湖龙井的采摘时间非常重要,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茶谚:前三日早,正三日宝,后三日草。这说明了龙井茶采摘的三个特点:早、嫩、勤。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更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尚好,称“雨前茶”。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这也是鉴定茶叶品质的主要依据之一。
依据采摘时茶叶的不同嫩度,龙井有莲心、旗枪、雀舌之分。
①刚刚吐绿的茶树芽叶鲜嫩,如同莲心,称为“莲心”;
②采摘一芽一叶的,因叶似旗,芽似枪,称为“旗枪”;
③采摘一芽二叶的,因卷叶初展,形似雀舌,称为“雀舌”
通常 *** 1千克特级西湖龙井茶,需要采摘七万至八万颗细嫩芽叶,经过挑选后,放人温度在80~100℃的特制的光滑铁锅中边压边翻炒,从而炒制出糙米色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的龙井茶。
西湖龙井的加工工艺有什么特点
西湖龙井茶的独特魅力,离不开精湛的制茶工艺。采摘的鲜叶一般要在室内薄摊多半天,适度挥发鲜叶中的水分,以利于炒制,还可以去除茶叶中的青草味和苦涩味,增进茶香,提高鲜爽度。然后将经过薄摊的茶叶根据品质进行大、中、小三档的筛选分类,以此决定下一步的炒制。不同档次的鲜叶需采用不同的锅温和手法。
传统的龙井炒制手法包括抓、抖、搭、甩、推、扣、拓、捺、压、磨十大手法。炒制时,根据锅内鲜叶的嫩度、大小以及锅中茶坯的成形程度,茶师要不断变化手法,手不离茶,茶不离手,让人叹为观止。高级西湖龙井茶的炒制,完全凭借炒茶师的一双手在一口特制的光滑热铁锅中进行。整个炒制过程的 *** 作和时间,都由炒茶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掌控,被称为“看茶做茶”。炒茶人的炒制技艺对龙井茶的品质影响很大,只有炒制技艺了得的炒茶师,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
优质西湖龙井的品质特征是什么
西湖龙井茶素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美誉。优质西湖龙井干茶色泽嫩绿光润,外形扁平光直,形似“碗钉”。冲泡后,茶汤嫩绿明亮,气味清香,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成朵。
如何冲泡西湖龙井
冲泡西湖龙井茶时,多使用无色透明的直筒玻璃杯,用85℃左右的开水冲泡,一杯用2~3克茶叶,冲泡时间为3~5分钟,一般饮至剩余1/3杯茶水时添水,一般添两三次水。
品饮西湖龙井应先闻香,再品茶。冲泡后,叶芽形如一旗一枪,簇立杯中,芽叶直立,交错上下沉浮,茶舞美妙。
西湖龙井=龙井茶吗
西湖龙井≠龙井茶。
西湖龙井,是产于浙江杭州西湖一带的扁形炒青绿茶。
龙井茶,指一类扁形炒青绿茶。最早,龙井茶指狮峰山下老龙井周围茶区所出产的扁形炒青绿茶,后来生产这种茶的区域逐渐扩大,龙井茶就泛指西湖山区所产的西湖龙井茶。20世纪70年代后,龙井茶采制技术向外传播至浙江省其他产茶区乃至全国很多茶区,凡用西湖龙井茶的采制技术 *** 成的高档扁形炒青绿茶均称“龙井茶”,以“地名+龙井茶”的方式命名,如浙江龙井、新昌龙井、嵊州龙井、富阳龙井、海南金鼎龙井、 *** 海山龙井等。不同产地的龙井茶滋味和香气不同。
如何存放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为绿茶,绿茶的存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将茶叶存放在干燥、避光、通风好的阴凉处;
②存放茶叶的容器密封效果要好;
③原味茶与带香味的茶分开存放;
④绿茶不能和有异味的物品(化妆品、洗涤剂、 *** 精等)一起存放,要远离厨房、卫生间等有异味的场所;
⑤绿茶的干燥度好,因此要轻拿轻放;
⑥用专用冰箱存放更佳。一般存放绿茶的温度需在0℃以下。
贵州都匀毛尖何以名列十大名茶?与龙井茶的对冲评测告诉你 ***198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生态条件、生产历史、茶树类型、品种分布、茶类结构,将全国划分为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处于我国西南部,囊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 *** 东南等地。复杂地形是西南茶区特点,这里多是盆地和高原,土壤类型也十分复杂,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或棕壤,而四川、贵州及 *** 自治区东南部多以黄壤为主。
多样地理气候、不同的土壤条件,也让西南茶区茶品资源丰富,名茶有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竹叶青、峨眉毛峰、蒙顶黄芽、蒙顶甘露、凌云银毫等;
其中都匀毛尖茶,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曾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关于中国“十大名茶”,最早可以追溯到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当时,中国作为世界上超级茶叶生产大国,茶叶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根据当时的评比标准,将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和安溪铁观音,评选为中国10大名茶。其间版本众多,这里不一一展开。
今天我们对冲评测的是 *** 西南茶区的贵州都匀毛尖,以及 *** 江南茶区的浙江龙井茶。龙井选取同价位目前更好的贡牌高山龙井,线上售价为680元每斤。都匀毛尖选取线上销量更高的品牌贵天下牌都匀毛尖,线上售价为720元每斤。
干茶
龙井茶条形扁平,色泽黄绿,匀整度一般,甜香浓郁。
都匀毛尖条索细长,卷曲,色泽深绿显毫,有清香。
左为龙井
之一泡
龙井:香气浓度中等,鲜爽甘醇,稍有苦底,生津较快,汤感协调,喉韵出。回甘强度一般。
都匀毛尖:豆香较浓郁,稍有苦涩,汤感较醇和,协调 *** 不错,茶气出,生津回甘偏弱,喉韵好,清凉感比较足。
龙井茶香气更偏熟,都匀毛尖香气更显青,汤感龙井更鲜醇一点,龙井生津好一些,都匀毛尖则在喉韵上更强。
左为龙井
左为龙井
第二泡
龙井:香气变化不大,汤感更厚润,生津累积向上,回甘甜感稍弱,喉韵茶气持持续。
都匀毛尖:香气稍淡,涩感上升明显,布于舌面,但能化开。汤感因此受限,生津依旧很弱、回甘稍好。
此泡两款香气与滋味基本都能持续,都匀毛尖的涩感更强,由此导致回甘稍有好转。
第三泡
龙井:香气向下明显,汤感稍弱,甜感开始明显,回甘变甜,苦涩稍高,生津留存仍不错。
都匀毛尖:香气坚挺,汤感有较大幅度下降,涩感附着较重,但回甘表现依旧不错,喉韵延续前期表现。
龙井已经是甜感为主,都匀毛尖则是滋味不减,涩感更显,回甘开始有发挥。
尾水
龙井:香气已尽,涩感又起,茶汤依旧甜润,生津回甘尚有延续,饮毕有明显回甘。
都匀毛尖:香气依旧有,苦涩不减,耐泡度较好,滋味稍单一、甜感稍弱,导致均衡感欠缺,内质基本到底。
龙井有涩有甜,都匀毛尖则是苦底有甜感欠缺。
茶底
龙井:少量一芽一叶多为一芽:叶少量碎硬,用料不到特级。
都匀毛尖:一芽一叶为主,有一些嫩叶,碎料不少,用料一般化。
龙井
都匀毛尖
最主要项目对比
解析:香气上看两者浓度差不多,下降曲线一致,汤感上看,龙井表现得更稳定,苦涩上都匀毛尖明显苦涩更重,生津回甘上,龙井生津更好,都匀毛尖回甘更强。
综合评价
以品饮感受看,都匀毛尖在口感上稍弱于龙井,在体感留存上表现强于龙井。综合对比看两者基本平分秋色。龙井好在香甜,都匀毛尖更大的惊喜来自回甘,舌尖在饮后有淡淡的回甘,留存时间比较长。同时相对龙井更耐泡,苦涩度也会更强。
以同价位论,两者不相上下,所有对冲仅为文中标注品牌及产品,结论仅为参考。请茶友明鉴。
在中国,茶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其中,绿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中国绿茶的魅力。
绿茶起源于中国,有着几 *** 的历史。据史 *** 载,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饮用绿茶。随着时间的推移,绿茶的 *** 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六大茶类中的绿茶。
中国的绿茶种类繁多,每种绿茶都有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如龙井茶,以其"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闻名;碧螺春则以其"色翠、香鲜、味醇、形美"四绝著称。这些绿茶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富含各种对 *** 有益的营养成分。
绿茶含有丰富的 *** 和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排毒,降低血压和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同时,绿茶还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效果。
品鉴绿茶需要从茶叶的形状、色泽、香气和滋味四个方面进行。好的绿茶色泽鲜艳,香气高雅,滋味醇厚。在品鉴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茶的生命力和韵味。
中国十大绿茶排行榜,香气高、滋味浓,茶中精品,看你喝过几款?
第十名:六安瓜片
在中国的茶叶世界中,六安瓜片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广大茶友的喜爱。这种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的绿茶,以其独特的外形、香气和口感,成为了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六安瓜片的名字来源于其特殊的 *** 工艺。在采摘后,茶叶需要在竹篮中进行晾晒,形成特有的扁平形状,如瓜子般大小,故名“瓜片”。
这种独特的 *** 工艺,使得六安瓜片的茶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 等营养成分,具有很高的 *** 用价值。
六安瓜片的香气独特,被誉为“三泡有余香”。在热水的浸泡下,六安瓜片的香气浓郁而持久,入口甘醇,回味悠长。这种独特的香气,使得六安瓜片在品茗中独树一帜,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第九名: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茶产自中国江西省的庐山,这里的气候湿润,四季分明。每年的春季,山上的云雾缭绕,为茶树提供了充足的水分和温度,使得新叶生长得更加茂盛,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种茶叶的更大特点就是“香高、味浓、汤绿”。它的香气独特,入口后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而且,由于庐山的地理环境特殊,这种茶色明亮、叶嫩匀齐,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在冲泡之后,汤色清澈明亮,呈现出一种翡翠般的绿色。
庐山云雾茶,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喜爱。
第八名:信阳毛尖
在中国的茶叶世界中,信阳毛尖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绿茶中的瑰宝。作为中国的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不仅口感鲜爽,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信阳毛尖产自河南省的信阳市,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其茶叶色泽翠绿,形状如雀舌,香气清雅,滋味醇厚,汤色明亮,叶底嫩绿。这种独特的品质,使得信阳毛尖在众多绿茶中脱颖而出,被誉为“绿茶之王”。
信阳毛尖的 *** 工艺非常讲究。采摘的茶叶需要在清晨的露水还未干时进行,以保证茶叶的新鲜度。然后,茶叶需要经过杀青、揉 *** 、干燥等多个步骤,才能最终成为我们熟悉的信阳毛尖,这个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茶农精心 *** 作,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
第七名: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的茶叶种植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据说,这种茶的名字来源于一位名叫“猴王”的茶农。
他发现自家茶叶的品质特别好,于是用“猴王”作为茶的名字,以此来表达对自家茶叶的自豪。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猴王”,将这种茶命名为“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产地在安徽的太平县,它更大特点就是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外形扁平光滑,色泽翠绿明亮,泡出的茶汤色泽鲜亮,味道醇厚回甘。
更重要的是,太平猴魁的香气独特,有着淡淡的果香和花香,让人闻之陶醉。
此外,太平猴魁还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它含有丰富的 *** 和氨基酸,能够帮助消化,降低血脂,防止心脑血管疾病。同时,它还有助于抗氧化,延缓衰老。
第六名:都匀毛尖
都匀毛尖,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然而,对于喜欢品茗的人来说,它却是中国绿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都匀毛尖产自贵州省的都匀市,是中国最有名的绿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全球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这种绿茶在采摘后,经过精细的筛选、杀青、揉 *** 和烘干等步骤制成。其中,"毛尖"一词指的是茶叶顶端的部分,因其形状如毛尖而得名。
这些步骤使得都匀毛尖的叶片细长、色泽翠绿、香气浓郁,具有独特的风味。
第五名: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它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绿茶中的翘楚。这种茶叶产自中国安徽省的黄山地区,又称徽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赢得了全球茶叶爱好者的赞誉。
"毛峰"是对其外形的描述,"黄山"则是产地。这种茶叶在采摘后,需要经过精细的挑选、杀青、揉 *** 和烘干等步骤,才能最终成为我们所熟知的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的更大特点是其鲜绿的色泽和清新的香气。它的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且带有淡淡的花香。这种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使得黄山毛峰在众多绿茶中独树一帜。
黄山毛峰不仅味道醇厚,而且营养丰富。它富含 *** 、氨基酸、维生素C等多种对 *** 有益的成分。
第四名:峨眉竹叶青
在中国茶叶的世界里,有一种绿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口感而闻名于世,那就是峨眉竹叶青。这款绿茶产自四川省峨眉山,拥有着 *** 的历史,被誉为“绿茶中的瑰宝”。
峨眉竹叶青的外形独特,条索紧结,色泽翠绿,芽尖显露,形似竹叶,故得名“竹叶青”。其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鲜爽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具有很高的品饮价值。
峨眉竹叶青的 *** 工艺非常讲究。采摘时要求嫩芽肥壮、色泽翠绿、匀整一致。经过杀青、揉 *** 、烘干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优质的峨眉竹叶青。
这种严谨的工艺,使得峨眉竹叶青的品质得以保持,成为绿茶中的佼佼者。
第三名: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源于中国浙江省的安吉县,这个地区被誉为“中国白茶之乡”。然而,尽管安吉白茶的名字中有“白茶”,但它实际上属于绿茶的一类。
这是因为它的 *** 工艺与普通绿茶有所不同,需要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能形成其特有的白色。
安吉白茶的更大特点就是其淡雅的香气和清甜的口感。它形如兰蕙;色泽翠绿,香气独特,带有一种淡淡的草本植物的味道,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而其口感则清爽宜人,带有一种类似蜂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名:洞庭湖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的 *** 工艺独特,采用传统的手工炒制 *** ,保留了茶叶的原汁原味。其外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香气清新,滋味醇厚,汤色清亮,叶底嫩绿。
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和茶农的辛勤努力。
洞庭碧螺春不仅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品饮洞庭碧螺春,就像是在品味一部厚重的历史长卷,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恬静与宁和。
它适合用玻璃杯或瓷杯泡饮,以便更好地欣赏其色泽和形态。同时,品饮洞庭碧螺春时,要注意水温的控制,一般以80℃左右的热水为宜。
之一名: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绿茶,这款源自中国杭州的绿茶,以其独特的香气、鲜爽的口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全球茶叶爱好者的目光。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 *** 的历史和文化,每一口茶水,都蕴 *** 杭州人民的智慧和匠心。
西湖龙井绿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的皇帝为了品尝这种茶的美味,特意在西湖周边设立了专门的茶园。
到了明清时期,西湖龙井绿茶更是成为了皇家贡品,享有“一品龙井”之美誉。如今,西湖龙井绿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国茶,被誉为“绿茶之王”。
西湖龙井绿茶的品质优良,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精心的采摘工艺。西湖地区的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
而采摘工艺也非常讲究,必须选择茶树上的嫩芽和顶部的两片叶子,这样的茶叶才能保证更佳的口感和香气。
喝西湖龙井绿茶,不仅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每一次泡茶、品茶的过程,都是对历史的回味,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品味。
认识名茶|一文了解西湖龙井虽然绿茶的季节是在春天,但炎炎夏日和绿茶依然还是很配,尤其是冷泡,冰爽甘醇,让人回味无穷,今天就来聊一聊绿茶届的顶流「西湖龙井」,相关重点知识,一文了解清楚。
不管喝不喝茶,相信对“西湖龙井” 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中国历史名茶,也是名茶之首。十大名茶榜单有很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西湖龙井都在其中且排在之一位,因为其独特的“形、色、香、味”而深受大家喜爱,加上产于杭州西湖以及乾隆皇帝和各个文人墨客的实力种草,从而大大提高了西湖龙井的知名度,无论是自身实力还是文化底蕴,都让它在茶届占据老大哥的地位。
基本信息档案
茶类:绿茶
产地:浙江杭州
历史: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
外形:扁平光滑、挺直尖削
颜色:黄绿色、糙米色
香气:豆香、兰花香
滋味:鲜醇甘爽,入喉回甘
名字来源: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因此取名为“西湖龙井”
所有龙井茶都可以叫“西湖龙井”吗?
站在消费者角度来讲,尤其对茶行业还不怎么了解的朋友,这两者几乎是等同的,觉得龙井就是西湖龙井的简称叫法。其实只有杭州市西湖区产的龙井茶才能叫「西湖龙井」,其他地方的只能叫做龙井茶。西湖龙井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受地域保护的,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是“西湖龙井”注册商标的权利人,其他地方做的龙井茶如果使用 “西湖龙井” 字样进行售卖就是侵权了,所以概念区分还是很大的。“西湖龙井” 意味着正宗、稀缺,市面上真正流通的很少,大部分茶客喝到的龙井茶都来自杭州除西湖外的地区及浙江省内其他市。
如果你是一家企业想要合规合法售卖西湖龙井,需要获得杭州市西湖龙井茶管理协会的授权才能售卖正宗的西湖龙井。
龙井茶产区有哪些?
根据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中的规定,龙井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划分为三个产区,即西湖产区,钱塘产区,越州产区。
西湖产区
西湖产区为三大产区的核心产区,也只有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才能叫做 “西湖龙井” , *** 昂贵。西湖产区又分为一级产区和二级产区,一级产区包括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 ”五大核心产区,二级产区是除了一级产区外西湖区所产的龙井,如龙坞、转塘、留下等地。
钱塘产区
杭州市内除西湖区外,其他区县为龙井茶的钱塘产区,例如萧山、滨江、余杭、富阳、临安、桐庐等, *** 相对适中。
越州产区
浙江省除杭州市外,其他市所产的龙井茶为越州产区,例如绍兴、金华、台州等地区。
西湖龙井历史发展简述
1. 最早可追溯唐代,茶圣陆羽的茶叶专著《茶经》中有杭州天竺寺和灵隐寺产茶的记载。
2. 始于宋。在北宋时期初步形成规模,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到了南宋,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
3. 闻于元。元代,龙井茶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的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不过这时,龙井茶还主要停留在寺庙里。
4. 扬于明。到了明代,龙井茶走出寺庙,开始为平常百姓饮用,名声逐渐远播。
5. 盛于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西湖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西湖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果然,想要成名,除了自身实力硬,也少不了名人的加持。
6. *** 期间,著名的西湖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7.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
8. 2011年6月28日“西湖龙井”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终于注册成功。
西湖龙井的采摘时间
龙井茶的采摘讲究早,以早为贵,喝茶的人都知道,“明前茶,贵如金”,清明(4月5日)前两周左右的采摘为每年西湖龙井的之一批茶,称为明前龙井。明前采摘的茶叶是一年当中最鲜嫩的,内含营养物质更高的,且经历过整个寒冬,几乎没什么虫害和 *** ,所以明前龙井品质更佳, *** 最贵。其次就是 “雨前茶”,即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采摘的(4.6 - 4.19/20/21),再后面就是谷雨后的茶了,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季节,所以谷雨后的茶就不能算作春茶了。一般来讲,春茶在前期可以天天采或者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全年采摘在30 批左右。
龙井茶的 *** 工艺流程
1. 采摘:从树上采摘新鲜茶叶,以早和嫩为贵。
2. 萎凋:采好的茶叶放在竹筛中晾晒,目的是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一般需要半天左右。
3. 杀青:将萎凋好的茶放入大锅中炒制七八成干,初步定型。
4. 回潮:经过杀青之后放入竹筛中回潮,大约1个小时。
5. 辉锅:回潮后继续放入锅中炒干,进一步定型。辉锅之后就是成品的龙井茶了。
如果辨别是否为真正的西湖龙井
一到春季,龙井茶几乎是各大电商平台茶叶类目的爆款,线下茶农茶商也都大肆宣传,在鱼龙混杂的市场,如何辨别真假西湖龙井?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看:
1. 看 ***
根据不同品质,西湖龙井市面 *** 要好几千一斤,更低更低都得要上千元,如果是核心产区中的一级产区,又是明前,那 *** 更高,得要上万一斤,这还是保守来讲,所以那种小几百一斤的肯定不是真的西湖龙井。
2. 看防伪标识码
对于在杭州西湖区有茶园的茶农,相关 *** 会对应会发放防伪标签,进行售卖就要贴上这个防伪标签。这样顾客在购买时就能简单高效地进行辨别真假。
刮开标签涂层,用 *** 扫码然后输入防伪码就能查看茶的产地。
当然也不能说有防伪标签就百分百是真的西湖龙井,据说也存在有资质的茶农自己不做茶,把防伪标签卖给别人,不过这应该是极少数情况。大家都不傻,西湖龙井这么名贵,有资质的大多都还是会自己留着慢慢赚钱。
3. 观看和品鉴
真正的西湖龙井外形扁平光滑,匀整无碎片;颜色为黄绿色、糙米色;香气为豆香清香;汤色为嫩绿透亮;滋味入口鲜爽、清香,回甘明显。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西湖龙井知识整理的主要内容,你喜欢喝龙井嘛?欢迎评论区交流
*部分 *** 源于今日头条平台提供的“免费正版 *** ”图库
龙井:且消受山中水一杯谈茶则少不得溯往,讲古总绕不过《茶经》。
故而说起龙井茶的源流,总要从唐代陆羽笔下的杭州钱塘县天竺、灵隐二寺名产起头。其实,陆羽时代的饮茶之法,与今时今日的“泡茶法”有天渊之别,文本上的赓续相承,并不能掩盖 *** 以来,物质现实的断续错落。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早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烹茶、饮茶在四川地区已经蔚为风尚,待到魏晋三国时,则扩展成为两大饮茶习惯区,一者以巴蜀、荆州为中心,一者以长江下游的吴地为中心,喝茶的方式也是大同小异,一者侧重于“泡”,即先行采茶制饼,待饮用时,将茶饼烤成红色,在容器里捣碎为碎末,混以葱、姜、橘子,用开水冲泡;一者侧重于“煮”,即将茶叶与椒树叶同煮,还会加入茱萸、檄子提味。可见,“煮”和“泡”在茶饮诞生之初,已经是并行不悖的两条技术路线。
经过几百年的地方习俗发展,到盛唐开元年间,东、西两京的学佛之风兴盛,提神茶饮自山东、河北一带传入中原,与原本湖北、四川一线的饮茶习俗遥相呼应,形成了覆盖大江南北之势,而此时的“茶”,始终习惯加入“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佐料同煮,被陆羽痛斥为“沟渠间弃水”,因为这些佐料妨害了茶叶的本味。
陆羽倡导的“煎茶法”,要比流俗法门更加素淡,先将 *** 好的饼茶放在火上烤,再用茶碾将茶饼碾碎,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鱼眼一样的细小水泡,“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盐调味。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筴在锅中心搅拌,在茶锅 *** 投入茶末。稍后锅中“腾波鼓浪”,称为三沸,此时要将之前舀出的水投入锅中,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再继续烹煮,则“水老不可食也”。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
此等煎茶法,说是茶、水本味,却仍免不了食盐调和,在对茶叶的处理上,也是先行制饼,碾碎为末,大小犹如“细米”,审美旨趣与今时今日流行的“泡茶法”确有暗合之处,口味偏好却仍遵从旧俗,二者之间不可以道里计。一脉相承者,其实是点茶法。
所谓点茶,是将茶饼经炙烤、碾磨成细末后,投入茶盏加水调成膏状,逐次添入沸水冲点,称之为“点”,再用茶筅击拂茶膏,直到茶汤表面出现厚厚的泡沫,即古人所谓的“沫饽”,然后才能饮用,所谓的“斗茶”,除了茶叶本身的质量带来的汤色之差,功夫大半都在泡沫上。这套技法和仪轨由圆尔辨圆、南浦诏明等僧人,从杭州径山寺带回了日本,南浦昭明同时还将中国的七部茶典一起带回了日本,共同奠定了日本茶道的物质和精神基础。
不过,宋徽宗、蔡襄等人推崇的“以纯白为上真”,在日本茶道之中并未出现,其自始至终,茶汤都是青绿色,也就是今天随处可见的“抹茶”。究其根源,盖因汴梁显贵流行的“点茶”、“斗茶”,使用的茶饼是产自福建的“建安腊面茶”,简称“建茶”,其中又以“龙凤团茶”为贵,这是自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专门派使者,到福建划定北苑贡茶区特制的团茶。
制茶之时,优先选取新芽,却需走“蒸青”的程序,将蒸好的嫩茶叶榨去水分,再捣碎研磨,直到彻底去除茶叶中的苦涩成分,再加入龙脑香等香料成分 *** 成饼,说得直白点,这是在制茶膏,而非处理茶叶,事实上,后世清宫之中,也曾命令云南土司贡普洱茶,于宫中御茶房制膏。这种成品究竟是否仍有茶叶的本味,恐怕只能见仁见智了。
欧阳修在《归田录》中曾说,“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草茶”就是新鲜叶茶,它的喝法,在唐代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已有体现,自于佛寺后院的数丛茶树间摘取新芽,再“斯须炒成满室香”,成品烹煮后分汤在盏,“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尽显释家的自在之 *** 。不过,正如晚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中对《茶经》的考证,“今杭州之龙井茶,苏州洞庭山之碧螺春茶,皆名闻天下,而在唐时则皆下品也。”
道理其实并不复杂,自唐至宋的权贵茶饮,在佐料、茶饼、茶器上都下了功夫,茶末从细米到精粉,技艺也由斗茶到了茶百戏,可谓极尽工巧,反倒是茶香滋味,彻底被忽略了。就此而言,龙井茶、碧螺春在数百年后的声名鹊起,反倒是茶饮回归本味的正论。
清代《采茶图》。
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
从文献记载来看,“龙井”二字出现远比“龙井茶”更早,最早是指井(泉)名,也称“龙泓”,相传早在东吴赤乌年间,葛洪已经在此天然泉水处炼丹,其源头更和江海相通,有龙居住,在此求雨动辄灵验,故而以龙命名。
“龙井”真正多见于经传,得益于北宋高僧辩才。辩才原为上天竺寺主持,至宋神宗元丰二年退休归隐南山寿圣院,该院距离龙井尚有一里,不过龙井为出山、入院的必经之路,辩才就于井边立亭,以供往来者歇息。辩才与苏轼、赵抃交好,还曾邀请秦观入山,留下了多首唱和诗词。
待到南宋,赵氏朝廷以杭州为行在,龙井作为人文名胜的地位已然确立,《淳佑临安志》、《咸淳临安志》等地方史志都记载有龙井。直至元末明初人林右在《龙井志序》中写道,“凡东 *** 者,不之龙井,必以为恨。”正是在这个时间段,龙井之名只与地望有关,还没有发展为后世茶叶的名称。
其实,早在北宋时期,今天的西湖龙井茶区已初具规模,只是种植茶树的地点和品类,并非今时今日的龙井茶。当时灵隐寺下天竺香林洞有“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有“白云茶”,葛岭宝云山则特产“宝云茶”,都已列为贡品。宋人王令在《谢张和仲惠宝云茶》诗中写道“烹来似带吴云脚,摘处应无谷雨痕”;宋人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诗中则写作“白云峰下两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两诗都谈及谷雨新芽,在物候上与日后龙井茶相去不远,而一芽初展时称“两枪”,芽色嫩绿、味鲜隽永,也说明宋时“宝云茶”、“白云茶”与日后的“龙井茶”的相近之处。北宋苏轼诗中又有“拣芽分雀舌,赐茗出龙团”之语,说的是在杭州葛岭宝严院中居住的怡然禅师赠送宋东坡以“垂云茶”,其形状就是“雀舌”状的叶茶,东坡则以贡茶“大龙团”回礼。
可见,世间尚无龙井茶之名时,龙井茶区就多有寺僧自种、炒制的名品,佛门山茶起源当都与唐代灵隐、天竺二寺的种茶传统有关,而龙井地望之兴,也与辩才法师的交游广阔息息相关。只不过,辩才法师究竟有没有亲自引种白云茶,于史无据,于诗无征。直到元代以降,此地出产高品质绿茶的记载,才屡屡见于诗文。
待到明代,龙井已因寺庙地望变迁而一分为二,一曰龙井,一曰老龙井,并立碑以区分,老龙井地在狮子峰,在田汝成《西湖游览志》笔下,已经是“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郡志称宝云、香林、白云诸茶,乃在灵竺、葛岭之间,未若龙井之清馥隽永也。”
当然,龙井茶得名之始似要更早,元末明初人唐之淳《雪水烹茶》诗中即云:“乞得银河水,来烹龙井茶。”
惜无一斛虎丘水,煮尽二斤龙井茶
及至明朝中后期,龙井名声愈发显赫,明代徐渭《谢钟君惠石埭茶》诗中即有“杭客矜龙井”之语,明万历年间《钱塘县志》则称,“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浙江通志》亦云杭郡之茶总不及龙井之产,可见,龙井茶的品质已经得到了区域文化的普遍追捧。
不过,有明一代中,龙井茶都没能进入皇室视野,列入贡茶。嘉靖《浙江通志》记载,“浙江布政使司……贡曰茶芽五百斤……杭州府贡茶芽四十斤。”具体的分配,在《枣林杂俎》中有分县记录,杭州府所属的钱塘、仁和等县中,只有临安、富阳两县每年贡茶二十斤,而龙井茶产地钱塘县则根本不在其列。
直至清朝建立,龙井茶地位陡然提升,清初《玉几山房听雨录》中载,西湖南北两山产茶地方极多,有宝云茶、香林茶、白云茶、云雾茶、龙井茶,“南山为妙,北山稍次,龙井色香青郁,无上品矣!”这终于将龙井茶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康熙时人陆次云延续此论,“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既为至味,进入皇家视野也是迟早的事情。最为龙井茶提气的,莫过于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幸杭州到龙井观茶作歌,并封胡公庙前18株茶树为“御茶”。事实上,在此之前,早在雍正皇帝还未登基时,已在《秋日随驾郊外驻跸遇雨》一诗中提及,“博山香热余烟袅,龙井茶敲活火煎。”可见,早在康熙年间,龙井茶已经是皇子亲贵们喜爱的佳品,是否来自浙江省的贡献,则难以确证。
事实上,一直到乾隆年间,内务府档案留存的龙井茶、普洱茶入贡记录,也并非各省的例贡,而是各总督、巡抚的所进方物,进贡一百瓶龙井茶、龙井芽茶的,除浙江巡抚外,还有漕运总督,究其根源,恐怕也是因为老龙井茶区有限,自古以来,也不过是十几亩的梅间茶树,要炒一斤明前龙井,就需七八万朵芽头,所得固然是龙井之极品,终究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罢了。
就此而言,无味之味是至味还是无味,也在有无之间。
撰文/刘武献
编辑/李阳 张婷
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