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丝向上海辟谣平台举报,称圈群中有人传播“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假消息,希望公开辟谣。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相关消息大概率是造谣者用AI技术编写、制图并剪辑 *** 。在传播者中,除了受误导的网民,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传谣者,他们通过续写、点评等方式扩大谣言负面效应。
互联网上,“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谣言主要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圈群传播的一张文字截屏,另一个短 *** 平台上的各种 *** 。根据文字截屏内容,该事件的起源是一条42秒的短 *** 。
然而,在文字截屏提到的短 *** 平台上,记者没有找到“老教授介绍核发电”的短 *** ,但同主题的短 *** 有不少,主要分成两类:一类看似“真人出镜”,但稍加查看就可发现,其实是用AI生成的 *** 剪辑而成,有的短 *** 上还带有“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甄别”的提示。
短 *** 平台的“真人演绎”,是AI生成的
展开全文
短 *** 平台AI生成的 *** 中,很多细节都暴露出它们是假的
另一类看似是“阳台核发电原理分析”,但 *** 素材要么是AI生成的 *** ,要么是与核工业、科研相关的 *** ,没有一个镜头真正记录了“老教授家的核发电机”。
短 *** 平台的“核发电机”也是虚构 ***
而且,这两类短 *** 所配的文字与圈群传播的文字截屏基本一致,只不过有一部分采用了AI配音,听起来好像是人声播报或介绍。
也就是说,文字截屏与短 *** 构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文字截屏称讨论内容来自短 *** ,短 *** 的内容又引用了文字截屏,但两个版本中都没有真人真物。
以上核查结果显示,这条“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的信息看似图文并茂、细节充分,却没有一张 *** 、一个细节经得起推敲核查。再从行文风格看,大概率是造谣者利用AI大模型生成。
并不存在的“上海退休教授靠阳台核电池供电”一事,不仅提醒网民在AI时代要擦亮眼睛,不被所谓的细节和 *** 所迷惑;也是给平台敲响警钟:既要管控原生谣言,更要对基于谣言的“二创”内容强化管理。
转自|上海 *** 辟谣
原题|《上海退休教授在阳台上搞核发电?又是用AI造谣,又是自媒体狂欢》
来源: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