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对男女走向婚姻殿堂的各个环节都少不了酒宴,提亲有提亲 酒,相亲有相亲酒,订婚有订婚酒,还有下聘酒、认亲酒、回门酒等等。而 其中又以婚宴最为讲究,最为热闹,场面也最为宏大。
婚姻历来被视为人生大喜,婚宴往往被称为“喜席”、“喜酒”,参加婚 宴则俗称吃喜席、喝喜酒。
不同地方,不同人家,婚宴的宴请礼节、日期、地点、程式都有极大
不同。
以宴请礼节来说,有的结婚之家会发请帖给宴请对象,请帖上写明婚宴 举行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并有“敬请(恭请)光临”等字样。但在许多农村 地区,主家并不主动发帖,前来贺喜的亲戚朋友全靠平日打听来的消息,自 发前来。
有意思的是,某些地区的傈僳族竟以竹棍或蒿枝棍作为请柬,分发 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邀请他们前来参加女儿的婚礼。届时,被邀请者手 拿竹棍或蒿枝棍,组成送亲队伍,护送新娘到新郎家去。到后,将竹棍或蒿 枝棍收集起来交给新郎家,作为准备婚宴的依据。接受邀请前来喝喜酒的人 当然不能只带着嘴巴,对于主家一定要有所表示的,他们或者已经提前送了 贺礼,或者喝喜酒当天“送人情”、“凑份子”。
在鲁西南一带,至亲好友非 常讲究以喜帐为贺,一般亲戚朋友则送三五十个馍馍为礼。现在的人情大都 是送钱,五十、一百不等,一般视关系的亲疏而定,亲者多而疏者少。我国 许多农村地区,非常讲究与主家关系亲疏一样的人送同样的贺礼,否则容易 引起矛盾。根据习惯做法,无论贺礼多少,都要一笔不落地记到礼簿上。
这 种礼簿,叫做喜簿,也叫人情簿,主家既可以据此对此次婚礼的收礼状况有 明晰的了解,又可以作为将来还礼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礼簿的记录千万马虎 不得。
关于婚宴举行的时间。我国大多数地区,习惯将婚宴放在拜堂后同天举 行,但也有在拜堂前进行,或者分多次进行,有在拜堂前有在拜堂后的。
比 如在安徽一带,往往在迎亲前两天就已经开始宴请宾客了,而且分门别类, 颇讲规矩。有管事酒,有一般宾客酒,迎亲前 *** 有送轿酒,迎亲之日请女 眷,晚上请男客,第三天还要请贺礼酒、洗厨酒等等。各地婚宴规模总以喜 桌多少来统计,喜桌越多,越表明主家人缘好。
所以民间大办婚宴者为数甚 多。由于桌子、碗碟有限,许多地方的婚宴采取流水席的方式,一些人先吃, 完毕后,重新上菜上酒,另一些人再吃。
婚宴的菜品往往十分讲究,不仅丰盛,而且寓意深刻。以陕西汉中一带 为例。这里的婚宴俗称为“迎亲宴”,客人落座后“开席”,要先上四盘凉 菜、四盘干果和一盘瓜子,表示四时 *** ,瓜果丰收。
开席后即为正席,正 席的之一道菜必是红肉,取鸿宴满堂之意。第二道菜叫“全家福”,是合家团 圆、有福同享之意。第三道菜为用糯米、百合、白果、莲子等 *** 的八宝饭, 取早生贵子、百年好合、白头偕老之意。依当地风俗,前三道菜忌上炒菜, 因为炒与“吵”谐音,民间认为不吉利,预示婚后小两口会经常吵架。
菜过 三道后就可以随便了,但最后一道必须为鱼,取喜庆有余的吉意。而且,每 上一道菜,唱礼先生都要报菜名,并说几句吉利话,这些吉利话往往有定式, 如上红肉时,唱礼先生高喊“红肉上席”后就说道:“挂红灯,披红彩,红喜 门中红宴开。亲戚朋友贺红喜,满堂喜气红运来。
”在吉林一些地方,传统婚 宴为四四席,即四凉菜四大件四熘炒和四烩碗,外加全家福和四喜丸子,总 数量要为16道或18道等偶数,象征成双成对。
婚宴的座次安排也马虎不得。尤其是首席,安排的是最尊贵的客人,更 要讲究。俗话说:“娘舅为大。”在婚宴坐席上,前来送亲的女方舅舅和男方 的舅舅往往有着特殊的位置。
在浙江永嘉、青田一带,娘舅要做婚宴首席的 首位,娘舅不到,婚宴不能开始,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舅舅实在不能参加, 也要将其衣冠放在首位。而且只有新郎新娘向衣冠行礼后,其他人才能开席。 在门巴族那里,前来送亲的女方的舅舅要坐首席,端上来的菜也要首先摆在 他的面前。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位最尊贵的客人面对美酒佳肴非但不表示 感谢,反而说三道四,大为不满,甚至还会拿起门巴族更爱吃的荞麦饼摔在
地下,并大声吵嚷,指责男家的不是,一边说还一边怒气冲冲地擂桌子,大 有领走新 *** 架势。面对大发 *** 的新娘舅舅,新郎父母则赔着笑脸,献上 哈达,劝他息怒,并吩咐重新添酒加菜,新娘舅舅这才转怒为喜起来。
在从前许多地方,新娘并不在婚宴上出现,当新郎及其父母忙于酒宴招 待宾朋之时,她会在洞房里坐等。而现在,新郎新娘一起到酒席上敬酒、感 谢宾客的盛情,已经成为婚宴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是经过了众多仪式的一 对新人,一圈下来,他们总是略显疲惫,脸上的笑都有些僵硬起来。
过去办喜事的人家,常有唱喜歌的“喜郎”前来贺喜。这些喜郎的真实 身份多是乞丐,他们听说谁家有喜事就赶来凑热闹,竹板一打,就唱了起来。 喜歌多是铺排婚礼、赞美祝颂之词,如一首喜歌这样唱道:
月儿弯弯照九州,里挂红灯 *** 绸,今日黄道吉星照,花轿抬到大门口。
大门口,铺红毡,又 *** 又放鞭,旗锣伞扇两边站,新娘下轿贵人搀。顶 红袱,穿红衫,柽子酒壶拿两边,贵人搀着新娘走,迈过石头迈马鞍。进大 门,喜气添,进二门,保平安,一走走到当院里, *** 桌上摆的全:一斗粮, 一杆秤,三支箭,一张弓,又烧高香又摆供,敬着天地老 *** 。
新娘来到当 院里,叫来新郎拜天地。一拜喜天,二拜喜地,三拜公婆都满意,四拜四季 发大财,五拜五福临门第,六拜六六大顺利,七拜七星大紫气,八拜 *** 来 贺喜,九拜九锡大加官,十拜事事都如意。喜郎唱罢喜歌,进门高喊:“给大 爷道喜了!”便跪倒磕头,随手将用红线穿制钱编成的钱串子扔在院内,撒得 到处都是。
管事的要赶紧将钱串子拾起来,开给赏钱,并管一顿好饭。现在 这种喜郎已经不多见了。
婚宴持续时间一般都不长。婚宴结束,主家要向离席的客人分送喜果、 喜烟或喜糖,让他们带回家去,使更多的人分享主家人生大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