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套餐“免费升级”“限时优惠”……这些被消费者视为优惠的广告,不知不觉中却暗藏套路。据新华社3月15日消息,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行业 *** 营销花样百出,诱导升级、隐 *** 扣费等现象依然存在。
3月16日,中国移动、 *** 、中国电信三大 *** 集体发文回应。
中国移动:
坚定不移维护客户利益
3月16日,中国移动发文称,对新华社有关通信 *** 营销的报道,我司高度重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已之一时间开展针对 *** 自查。一旦自查发现存在相关问题,我们将坚决贯彻“客户为根,服务为本”的理念,坚定不移地维护客户利益,逐一查摆,举一反三,认真做好改进提升。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 *** 商营销管理。严格管控和治理通过 *** 营销方式拓展业务,对违规渠道严厉处罚,直至解除合作。
二是要开展服务专项治理行动。聚焦客户投诉和自查发现的营销不规范问题,开展源头治理,确保相关问题的治理有明显好转、取得实质 *** 突破。
诚挚感谢新闻媒体、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推动工作取得实效,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 :
对发现的问题严肃处理
3月16日, *** 发文称,对新华社有关通信 *** 营销的报道,我司高度重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已开展全面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将严肃处理、举一反三、立行立改,同时全面规范 *** 营销行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格落实资费公示全面准确、严格执行二次确认等关键举措,保障用户明明白白消费,为用户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服务,坚决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展开全文
中国电信:
对发现的问题坚决迅速整治
3月16日,中国电信发文称,对新华社有关通信 *** 营销的报道,我司高度重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已开展全面自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将坚决迅速整治。并持续强化营销服务规范,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及对 *** 商的管理监督,严肃惩处不规范行为,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花样百出套路多多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近年来,不少人反映,会不时接到自称是 *** 工作人员打来的 *** ,或称能免费升级服务,或说能降低资费……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套路。
近年来,不少人反映,会不时接到自称是 *** 工作人员打来的 *** ,或称能免费升级服务,或说能降低资费……花样繁多的营销活动背后,可能隐藏着不少套路。
——名为“降低资费”,实则开通服务。
不久前,某 *** 营销专线给广东东莞王女士打 *** ,说可将她99元的套餐改成39元,并给王女士发了一条 *** ,让其出示验证码。
——通知“限时优惠”,实则无需升级。
江苏常州汤女士告诉记者,近日,她接到某 *** 官方营销 *** ,被告知此前她购买的套餐优惠即将失效,如果不从60元升级到 *** 元套餐,下月 *** 将回到套餐优惠前的每月219元。
——声称“免费”,实则扣费。
记者调查发现,通信营销人员在 *** 里常使用“免费升级”“限时优惠”等模糊话术或夸大套餐的优惠力度,却对 *** *** 条款闪烁其词,消费者容易被误导。消费者在办理后才发现,实际体验与宣传不符,但此时已无法轻易取消。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 *** 营销相关投诉达800多条,消费者对于“ *** 诱导消费和 *** 条款”等方面投诉较多。
广东省消费者 *** 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通信服务领域消费 *** 报告》显示, *** 推销频繁、营销手段不规范成为最令消费者糟心的问题之一。
营销 *** 缘何“变味”
记者从 *** 内部人士获悉, *** 营销渠道一般分 *** 渠道、 *** 渠道、电商平台等几种。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企业的经营压力逐步传导至这些营销渠道。
近日,记者来到西部省份两家通信服务公司的呼叫运营中心进行暗访,发现一些“授权 *** 商”为追求效益,将营销成功率与业务人员收入挂钩。
“主要工作就是通过 *** 官方号码推销宽带、流量等业务。”其中一 *** 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 *** 营销工作薪资构成为“底薪+提成”。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 *** 渠道中,营销人员通过各类话术想办法“套路”用户,一些人会专门针对老年群体。
“想要业绩就要昧良心。”河南某 *** 公司前 *** 营销员小玲告诉记者,一些业绩好的员工专门忽悠老人:反复强调其每月消费较多,声称“我们能把 *** 降下来,能省不少钱”,并手把手教老人提取开通新增服务的验证码。“有的骨干一天出30单,一半以上是老人。”小玲说。
记者调查发现,与线下营业厅办理业务相比, *** 营销更易“埋坑”,口头合同取证难度大、证据认定复杂,消费者往往只能吃“哑巴亏”。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 *** 推销人员在推销 *** 中以 *** 、免费升级、免费赠送为幌子,故意隐藏或模糊更低消费、合约期限、自动续费、违约金等关键信息,诱导消费者开通付费业务等不正当营销问题突出。
来源:新华社、@ ***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本期编辑:刘锦平